X

中国英国史研究会2018年学术年会笔记(马秀山记录)

丁中涛(云南大学副校长):“云大”1922年建校私立东陆大学,1932年更为省立大学,1938年为国立大学并由熊庆来(云南弥勒人)任校长。1961年,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大”列为中国15所大学之一,东南亚研究是其特色,边疆治理亦是重点学科之一。

钱乘旦(中国英国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教授):40年前进入英国史学界,1978年当时作为小字辈,泰山仰止老前辈(致辞部分)。

主旨演讲部分:历史学及世界史的研究要做深、做透、做小。有种倾向是对体系的否定,甚至反体系,碎片化。体系是历史学研究的本质特征,不以研究人员的意志为转移。历史学家寻找史料整理史料,书写历史即对有意义的史料进行撰写。同样史料,史学家选择不同地使用,这就是体系在起作用,体系支配其运用不同的史料。中国史学传统是传记型的。理想的实用型就是《资治通鉴》。考据影响的顶峰是在清代,是因为文字狱的缘故。西方史学体系是多样化,追溯源头,有叙事和编年传统。西方是时空叙事,中国是人物叙事。西方史学以追求知识为目标,但也吸取历史教训和经验。代表作是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的战争》。中世纪是神学和教会、圣经的体系时代;近现代突破了中世纪体系,形成人文主义体系如伏尔泰的作品,工业革命技术发展又形成了科技体系,兰克是代表人物自称科技史。20世纪后,体系变化是“一股独大”变成“多元多样化”。目前走向杂乱无章,以致美国历史学家各自为政,只能用“后现代”作为一个“袋子”装进去。20世纪上半叶,汤因比等为代表人物,下半叶,英国的马克思主义西方学派,法国年鉴学派。二战后的社会史蔚然成风,即没有政治史的社会史。最近出来了大历史,这是对碎片化的反应或反动。体现是在史学研究中确认一个框架,将研究放入其中,故必须有理论的指导,框架是关键,其边界就是理论,理论意味着框架的边际,没有框架的边际,理论就不存在。值得注意的倾向,即只要题目小就是选题好,以小见大,但这个大是体系化理论,重要的是体系,不可抛弃体系。体系自然存在,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你自己。

高岱(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就研究对象国来说,中国英国史研究会是最好的,超过美国史和德国史及日本史,美国史也是从英国史分出去的。每年至少开一次理事会和全体会员大会,并不要求年年都有新文章,能来就行,相互学习促进。云南是三大帝国(英法清)抗衡之地,当时云南有的东西,上海都没有。杨伯镛(篮球明星及教练名家)是云南人。

主旨演讲部分:目前国内的大战研究还只限于战史。英国档案解密制度一般需30年。1917年的俄国二月革命和美国四月参战为标志是一战前后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欧洲战场,世界性不明显;但美俄的加入形成世界性。

刘景华(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上世纪80年代的学术研究迎来繁荣时期。36年前第一次参加英国史研究学术会议,总计9天,还特意为年轻学者开了小会。马克思对城乡有四个阶段:城市是农业社会的集结地,公社也体现为城市,城市必须依赖乡村才能生存。亚细亚则是未曾分离的统一(城市)。农村统治城市(领主在城堡里),经济上城市商人剥削农村;第二阶段是城乡对立;第三阶段是乡村城市化;上述评论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第四阶段:后工业社会(英国是19世纪,70%的人口为城市人口)。特点是城乡一体化但城市为主导,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础。

陈晓律(南京大学教授):君权变化的政治意义。英国革命之前造了大量的理论,国王是肉胎凡体,也会犯错,故可以审判。“月光吹不死庄稼”。国会出现了国王陛下的反对党。同一国家同一共同体下的反对党,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讨论争吵争论。英国国王的功能是,抵制政治精英的野心,即主人(国王)是无权的,而管家(首相)不能世袭。德国和以色列也是如此。这就是英国国王的理性政治设计,扼制野心和私动(欲)。

金海(中国社科院世界史研究所研究员):《杰伊条约》是英美之间的条约,守成与新生国家的相处。1783年巴黎和约,英国承认了美国的独立,英国的外交是以欧洲为主的军事均衡。英美的经济冲突,英国把美国纳入自己体系即控制与反控制;再就是英国在北美的哨所控制。1794年杰伊出使英国,能否获得英国承认是美国的目标,杰伊多次想与英国外交大臣克伦威尔会谈但以欧洲战事繁忙为由拒绝。

许洁明(云南大学教授):《英国贵族文化史》(即将出版发行)。History 不是her story(历史是他的历史而不是她的历史,传统历史仍然是男性的历史即在英文中男性他与女性她:His and her)。马来西亚在东南亚十国中位居第三(综合国力),排在新加坡和文莱之后,新加坡是城市国家,文莱是石油国家;缅甸位居最后。马来西亚是借鉴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联邦制国家。缅甸是英国维护印度东部两个邦而进行拓展的结果。马来西亚是交通要道的经济利益,西马来西亚基本无战事,东马来西亚则是买来的。马来西亚的联邦是各个苏丹国的合并,而缅甸则是族群为单位的联邦,小乘佛教影响巨大,传统教育体系就是小乘佛教,男子识字过半,女子则只有1%。

钱乘旦教授在分组讨论时的点评:研究在深入,但理论支撑与框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不仅需要资料支撑,更要理论支撑,从而“以小见大”。这也是整个历史学界的普遍现象,现代性是民族性的特征。支撑有三,一是地图以示边界;二是媒介借以宣传;三是人口普查。国际关系论文,首先是什么理论(模型),接着讨论占1/3篇幅,再下面找一个案例,符合模型即可。历史不要例子。全是档案资料,此外什么都不知道。这是两个不同的论文发展趋向,都不好,都反对。

分组讨论:英国的需求管理,就是如何治理“滞胀”(山东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毛锐)。迫害并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内心信仰。

陈晓律教授在分组讨论的点评:世界史如何定位?世界史是1840年才产生的,中国史古而有之,世界史起点与目标和中国史截然不同,世界史是睁眼看世界。“知己知彼”,知彼就是世界史。林则徐是中国世界史的开山鼻祖,被看作是大逆不道,他委托魏源编世界史《海阁图志》,梁启超说,中国遗族,肥了日本。被日本重用创新。以前不知道而现在知道了就是创新。研究英国历史向中国人介绍英国,这是世界史的定位。热门、冷门、基础(考古考证)这是外国史研究的三大分类,目前我们还无能力做第三类研究。以中国视角看世界,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与中国建设发展有关的问题研究。只有名校才有世界史。江苏省有1400位史学研究者,100名搞世界史,14:1(本国史与世界史),美英是8:1。

历史是纵向研究。殖民与被殖民是相互适应,即便有不平等,流传到今天也成了遗产。研究一定要双视角。

关于台海危机:冷战前是意识形态占主导;冷战后,国际利益或实际利益上升。再冷战后,政治结构制度是意识形态的延续和翻版。19世纪地缘政治争执(地缘政治)。历史有后果说。即便档案不解密也会知道个八九不离十。夫人(情人)已嫁他人(已经离去),再去查找情书还有何意义呢?!

梅雪芹(清华大学教授):《未终结的帝国》(书)。英帝国好比一种超级有机物(斯宾格勒)。出身决定认知。见识决定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