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他是明国时期的巨富、印尼的首富,财产秒杀马云王健林

他的名字被编入《世界商业名人录》,他是印尼的糖王,他家的银行和当时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一样,拥有自主发钞权,他在寸土寸金的鼓浪屿拥有160栋别墅,有人说他的财产比马云和王健林加起来还要多,他叫黄奕住。


1868年,黄奕住出生于福建南安一户贫困的家庭,12岁拜师学习剃头手艺,16岁因给一乡绅剃头时,不慎弄伤了他的眉角,乡绅大怒,认为被触了霉头,放话要整得黄奕住家破人亡。


为躲避乡绅的欺凌,黄奕住怀揣父母卖地的36块银元,跟随同乡下南洋闯荡。他先到了新加坡,又到了苏门答腊岛,最后决定留在印尼的三宝垅市。


初到三宝垅的黄奕住,白天挑着剃头挑子给人理发,晚上住在一间妈袓庙里,生活十分清苦。几年下来,他学会了当地的语言,也慢慢融入了当地的生活,结交了不少朋友。


这个时候,黄奕住生命中第一位贵人出现了,他叫巍嘉寿,一位老华侨。他对黄奕住说:“你做剃头生意,养家糊口可以,但永远发不了大财。”


受到启发的黄奕住开始整天思考,他发现一个现象:有人可以一天到隔壁的咖啡摊,喝几杯咖啡,却没有人会一天到他这里剃几次头,于是,他动了改行的念头。


他找到巍嘉寿,表达了自己想转行的想法,但苦于没有启动的资金。巍嘉寿说:资金我可以帮你,但是你必须表一个决心,断了自己走回头路的念头。于是他凿坏了自己的剃刀,把剃头挑子扔进了大海


破釜沉舟的黄奕住拿着巍嘉寿借给他的钱,做起了货郎,他先是肩挑日用小百货,走街串巷,后来租了一个固定摊点卖咖啡,同时继续经营日用百货和一些土特产。


再后来,他结识了当地的一位姑娘,两人成亲后,租房开了间“日兴”杂货店,正式开启了黄奕住老板传奇的经商生涯。


19世纪末,印尼的甘蔗种植业和制糖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主要制糖和销售糖业的中心之一,黄奕住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意识到经营糖业的巨大发展前景,1895年后,他开始主要经营糖业。


他大规模的向各中小榨糖者,低价收购白糖,转手批发到印尼各地,并组织安排出口到新加坡及欧美各国。随着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他在三宝垅市最繁华商业街,购置了更大的店铺,正式成立“日兴行”,并雇用了许多店员。


后来,他又在在巴城、泗水、棉兰、巨港、八加浪岸及新加坡等地设立了分行,这期间是黄奕住在商业上取得第一次重大发展的时期。到1914年,他的总资产已达300万盾以上,他的名字也被编入《世界商业名人录》中了。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少糖商担心欧战影响输出,犹豫观望。到1917年,欧战已进行了3年,各交战国损失惨重,英、荷等国政府将许多货船征召回国使用。结果,印尼各地蔗糖及其他土特产一度无法输运出国,当地官、私营仓库蔗糖堆积如山,糖价一度狂跌。


黄奕住以过人的胆识,雄厚的资金,乘势以更低的价格继续收购了大量的蔗糖。其中有个小故事:他家隔壁的一家存储白糖的仓库失火扑灭后,黄奕住儿子爬进仓库玩的时候,发现大火把堆积在上面的糖全烧了,救火的水又把底层的糖淹了,但中间的糖包却没有受到影响。


儿子把这一情况告诉了父亲,黄奕住立刻向老丈人借了棺材本钱,以更低廉的价格收购进来,重新租了仓库存放。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地区由于战争破坏,食品及砂糖奇缺,加上西欧航运恢复,糖价开始回升,甚至一日数千。


黄奕住的“日兴行”库存的蔗糖价格上涨了十倍,不仅畅销一空,而且还利用此大好时机,大量购进和大批输出,获得空前的暴利,其资产增至数千万盾。


这时黄奕住(日兴行)、黄仲涵(建源公司)、郭锦茂(锦茂栈)和张盛隆(昌隆栈)成为印尼最著名的四大糖商。与此同时,三宝垅华侨糖商为了相互协作,黄奕住的日兴行和其他10家糖商组织了“华商糖局”,共同促进华商糖业的对外贸易和发展,打破荷兰资本的垄断。


荷兰殖民政府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不少损失,战后加紧了对其殖民地印尼人民和华侨的剥削压榨。制订了所谓“战时所得税条例”,其中规定凡是从1914年起获利3000盾以上者,必须缴纳30%的“战税”。


荷印殖民政府也曾下令要黄奕住的“日兴行”补交各项“战税”1500万盾。事实上,黄奕住的“日兴行”和其他华侨糖商在过去5年间都已照章纳了税。


被激怒的黄奕住,处理了印尼的大部分财产,1919年,毅然带着2000万美金返回祖国,定居厦门的鼓浪屿,结束了他侨居印尼35年的生活及事业。


回到厦门的黄奕住,在鼓浪屿建造了号称“中国第一别墅”的“黄家花园”,当年装修用的大理石都是从意大利运来的,据说厦门最早的足球场也在黄家花园里,其造价远远高于,当时花100万国币建造的厦门大学,值得一提的是,黄家花园里的装饰品——墙上所有的花纹都跟剃头有关,比如胡须刷、刮脸刀、推子,示意子孙毋忘先辈创业艰辛。


1920年,黄奕住来到上海,拜会了上海申报创始人史量才,并说自己有800万银元,希望找到一个投资方向。


史量才认为:当时10万银元就可以开一个普通的钱庄,800万银元完全可以开一个超级大的银行。于是介绍黄奕住结识了他的另一位贵人—-银行家胡笔江。


1921年7月,在胡笔江的帮助下,黄奕住联合创办了中南银行,持有70%的股份,出任董事长。


中南银行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侨资金融企业;向国民政府立案后,政府遂予发行钞票,视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两行。因此,中南银行成为当时全国可以发行钞票的3家银行之一。


黄奕住还创办经营社会公用事业,1920年,他即发起筹办厦门市自来水公司,黄奕住先认股40万元,修建自来水的蓄水池、过滤池、水塔等,公1929年,黄奕住又倡议在鼓浪屿日光岩和鸡冠山分别建造了高低水池两座,从而解决了鼓浪屿居民用水之需。这是厦门市(包括鼓浪屿)历史上第一次解决了居民饮用自来水问题。


1921年,黄奕住承办了厦门电话公司,发展厦门市内外的通讯联系。1929年,黄奕住独资创办经营的“商办厦门电话股份有限公司”获准正式注册立案,领照营业。资本额增至100万元。


1905年,黄奕住筹修建漳(州)龙(岩)铁路,铁路于1910正式通车。


1930年,黄奕住积极投资厦门、鼓浪屿的房屋及市政建设。鼓浪屿有一条“日兴街”,街道两旁一百多商铺都是他家的。


从1919年回国,黄奕住用短短七年的时间做到中国首富。有一回,他为母亲做寿,在彩棚的四个路口,分别放置了一个装有银元的大木桶,桶内盛满红色的水,所有经过的人可以在桶里捞走一块银元,叫做随喜。据说当时一块银元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3000元人民币;对其财富的豪可见一斑。


晚年的黄奕柱立下遗嘱,将遗产的十分之一作为教育基金和医疗基金。回顾当今的富豪们,当他赚得盆满钵满时,都做了些什么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