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1872年,中国第一批留学生赴美国留学


《俄阿条约》签订


(1871)沙俄侵占伊犁后,挟其军事威势,派考尔巴斯(Kaulbars)出使喀什,同治十一年(1872)五月初三日,与阿古柏订立“通商条约”(即“俄阿条约”),俄国承认阿古柏为“哲德沙尔”领袖,阿古柏同意沙俄在南疆通商、建立牙行、设置商务专员等,俄国货物的关税定为百分之二点五。此后,俄国的商货、军火不断地输入南疆。


第一批留学生赴美

早在同治七年(1868),容闳曾通过江苏巡抚丁日昌向清政府条陈,其中有一条便是选派青少年赴美留学。

此后,曾国藩、李鸿章等接受容闳的建议,并一再上奏清政府,申述选派幼童出洋学习的重要性。

同治十年(1871)七月,又奏上出洋游学章程并获准。同治十一年(1872)七月八日,第一批幼童詹天佑、梁敦彦黄开甲等三十人,由陈兰彬、容闳率领,从上海启程,赴美留学。至光绪元年(1875)九月,前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


轮船招商局设立

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新式航运企业。同治十一年(1872)七月,李鸿章饬令浙江海运委员、候补知府朱其昂筹办,十一月正式成立于上海。

因朱其昂经营不善,同治十二年(1873)六月,李鸿章委任唐廷枢为总办,改组全局,重订《局规》及《章程》。朱其昂、徐润、盛宣怀、朱其诏先后任会办。唐、徐专管轮运、招股等事宜,朱、盛负责漕运和官务。第一期资本一百万两(用近十年才凑足)。名为商办,实由官商合办。在天津、牛庄、烟台、汉口、福州、广州、香港及国外的横滨、神户、吕宋、新加坡等十九个重要商业港口设有分局。光绪三年(1877)以银二百二十二万两高价购进美商旗昌轮船公司一批旧船和设备,船只由十二艘增至三十余艘,成为一支实力可观的商船队。招商局因遭外国轮船公司的忌恨、竞争与排挤,业务一度难以维持,中法战争期间,经马建忠之手,暂时售与旗昌洋行。


昌隆缫丝厂开设

同治十一年(1872),华侨商人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县简村开设继昌隆缫丝厂(俗称“继昌隆丝偈”),采用自己设计的机器缫丝,为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近代缫丝厂。

该厂雇用工人六、七百人,制丝精美,行销欧美,获利甚厚。光绪七年(1881)被南海知县下令关闭。陈启源将工厂迁至澳门,改称复和隆丝厂。光绪十年(1884)得清政府许可,又将工厂迁回简村,改名“世昌纶”,继续开工经营


中华儿女,勿忘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