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5日 星期二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在1958年北戴河会议期间,我炮击金门的所有战略条件都已具备,海陆空三军也已经做好了准备。

那么,具体什么时间打?这同样有一个捕捉战斗时机的问题。即便这样一个局部的、细节的时机问题,毛泽东都考虑得十分周详。

为什么要在8月23日打,而不是在8月21、22日或者24、25日打?一年后,毛泽东同赫鲁晓夫会见的时候,在有意无意间谈到了为什么选择在8月23日打炮的原因。

他说:“因为八月二十、二十一号联合国要通过美国扩军的决议,所以,我们八月二号没打,二十三号才打。美国人在黎巴嫩总是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生怕别人打他。”

“美国人没有立刻弄清楚我们的目的,以为我们要打台湾,就把他们的军队从地中海、太平洋、西太平洋、日本、菲律宾调来。”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等到地中海舰队开到新加坡的时候,一看没什么事情啦,就在新加坡停下来啦,引起了印尼的恐慌。我们一骂,他们就退回到菲律宾去了。可以看得出来,美国人这次部署很慌很乱。”

从毛泽东这次谈话中可以看出,他在捕捉战机上是多么的深思熟虑、细致入微。正因为时机选择得当,所以炮声一响,就立刻“一石激起千层浪”。

诚如毛泽东所说,美国在炮击金门之后的部署确实“很慌很乱”,因为这炮声响得实在是太突然了!

1958年8月23日下午5时30分,随着解放军前线指挥员发出“开始突击”的命令。

一串串红色信号弹凌空升起,26000余发炮弹顷刻间从不同方向落到金门北太武山国民党军阵地上。

金门岛立即陷入一片烟雾和火海之中。这次炮击共持续两个多小时,发射炮弹近3万发,击毙、击伤国民党军官兵600余人。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其中金门防卫司令部副司令赵家骧、章杰和澎湖防卫司令部副司令吉星文在第一波炮击中即被击毙,两名美军顾问也在炮击中丧生。岛上的有线通信网完全被炮火破坏,指挥中断。

8月23日的首次炮击,完全达到了预定的突然性要求,收到了奇袭之效。

炮声震惊了台湾。蒋介石一时摸不清中共中央的意图,估计解放军会登陆金门,并有可能攻击台湾。

台北等城市实行紧急防空措施,国民党台湾当局一些政府部门还进行了疏散。与此同时,蒋介石向美国紧急求援。

炮声也震动了美国白宫。8月23日炮战发生后,艾森豪威尔立即和杜勒斯研究对策,随后又日夜直接听取报告,亲自掌握美国在台湾海峡的海、空军行动。

8月27日,艾森豪威尔发表公开声明,声称他将行使国会于1955年通过的《福摩萨决议案》,命令美军援助国民党军。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艾森豪威尔

其后,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主力开赴台湾海峡,其中包括航空母舰4艘。有一艘航空母舰还被急速从正在干涉中东事件的地中海第六舰队调来。

一时之间,台湾海峡剑拔弩张、波谲云诡,世界舆论的焦点也立即从中东转到了远东。

在“八二三”炮战取得重大胜利后,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根据中共中央军委预定的封锁金门计划,着手对金门实施全面封锁。

1958年8月24日,解放军一面继续炮击金门,一面出动海军舰艇打击海上目标。

在海战中,解放军以损失一艘鱼雷艇的代价击伤国民党军大型运输舰“中海”号,击沉4000吨的“台生”号。国民党台湾当局于8月25日起停止对金门的海运两天。

自8月25日起,解放军炮兵将金门机场作为重要封锁目标,对机场设施和起降的飞机实行炮火打击。到9月2日,台湾对金门的机降运输被迫中止。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自9月3日起,国民党台湾当局改用空投作为对金门守军的主要补给手段,金门守军陷入困境。此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解放军将登陆攻取金门。

然而,9月3日晚,毛泽东突然提出,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自9月4日起停止炮击三天,以观各方动态。

9月4日,当福建前线的炮声沉寂下来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郑重发表了关于领海的声明,宣告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

9月8日和11日,因美舰为国民党军运输船队护航,解放军再次发起大规模炮击,福建前线炮战又起。

10月6日,毛泽东起草的《告台湾同胞书》以国防部部长彭德怀的名义发表,宣布“从十月六日起,暂以七天为期,停止炮击”。“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从此,炮击金门进入打打停停阶段。到10月31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今后双日对任何目标一律不打炮。”从此进入双日不打单日打阶段。

这样一场炮战,确实带有浓厚的戏剧色彩。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后来在回忆录里说:“我奇怪我们是不是在进行一场滑稽歌剧式的战争?”

而导演这场戏剧式战争的毛泽东,则始终牢牢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无论是打还是停,无论是打打停停还是双日不打单日打,均由毛泽东决定。

他的每一个决定,也并非戏剧式的心血来潮,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当机立断。

伴随战争各个阶段的灵活转换,毛泽东不仅摸清了美国的战略底牌,而且巧妙地利用美、蒋矛盾,适时地进行战略调整,最终达到了维护一个中国的战略目的。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这样一个看似戏剧化的战争进程,实则体现着毛泽东出神入化的战略思维艺术。

在正规的战略教科书中,很少见到“战略摸底”这一概念。但在具体的战略实施过程中,战略摸底确实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由此也可以看出,从教科书中学习战略固然重要,但即使最超凡卓著的战略经典教程,对于战略家的生长来说,其作用也是相当有限的。

这个便是理论与实践的区别,也是“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的区别。

作为战略家的毛泽东,就非常重视在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学习战争的“游泳术”。

他曾经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在战争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冲突双方都想竭力争取的理想状态,但要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又谈何容易!

一般来说,在战争爆发前和战争进行中,冲突双方都会干方百计地隐藏自己的战略意图,同时想方设法了解对方的战略意图。

高明的战略家,总是能够非常出色地隐藏自己的战略意图,有时还会借助一些战略手段成功地释放出各种“战略迷雾”,以迷惑对方的视线、干扰对方的战略判断。

同时,他们又善于通过一系列战略、战役或战术行动,巧妙地试探对方的战略意图,摸清对方的战略底牌,从而将战争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战略摸底,有时也可被称为战略试探。不过,战略摸底与战略试探在相似之外,又有着微妙的区别。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战略试探更加强调过程,战略摸底则更加强调结果。

战略试探有时不见得能摸清对方的战略底牌,反而有可能暴露自己的战略意图,这样的战略试探就是失败的;反之,就是成功的。

在炮击金门这一作战行动中,毛泽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摸清美国的战略底牌,从而确定下一步的对台斗争方略。

为了达到战略摸底的目的,毛泽东采取的方式和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军事上的大规模炮击,又有政治上、外交上的对外声明和宣示。

按照毛泽东的最初预想,是要通过炮击来封锁金门,最终迫使蒋介石集团放弃金门,达到收复金门的作战目的。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这是充分估计到美国插手阻挠解放台湾的可能性,为了避免给美国以武力干涉的借口,而釆取的一种非常措施。

8月25日,毛泽东在另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说:

解放金门,问题不在于那里有九万五千蒋军,这个好办,而在于美国政府的态度。

美国同国民党订了“共同防御条约”,防御范围是否包括金门、马祖在内,没有明确规定。美国人是否把这两个包袱也背上,还得观察。

打炮的主要目的不是要侦察蒋军的防御,而是侦察美国人的决心,考验美国人的决心。

他还说:我们宣传上目前暂不直接联系金门打炮。现在要养精蓄锐,引而不发。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9月3日,毛泽东责成中央军委起草了《对台湾和沿海蒋占岛屿军事斗争的指示》稿。

这个指示指出:“解放台湾和沿海蒋占岛屿虽然属于我国内政问题,但实际上已变成一种复杂严重的国际斗争。”

“我们不要把这个斗争简单化,而要把它看作是包括军事、政治、外交、经济、宣传上的错综复杂的斗争。”

“台湾和沿海蒋占岛屿问题的全部、彻底解决,不是短时间的事,而是一种持久的斗争,我们必须有长期的打算”。

从这个指示可以看出,毛泽东始终从国际斗争的全局出发来考虑台湾问题,而且他敏锐地看到了这一问题的复杂性。

基于这种考量,毛泽东暂时放弃了登陆作战的最初想法,而提出了“打打看看,看看打打”的作战方针,其目的就是要摸清美国的战略底牌。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在9月3日晚毛泽东下达停止炮击三天的命令后,第二天,也就是9月4日,中国政府郑重发表了关于领海的声明。

在这个时候停止炮击并提出领海界线,既是毛泽东经过长期深思熟虑后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包含着对美国进行战略摸底的意图。

加强沿海地区斗争,势必涉及划定领海的问题。当时,中国对于自己的领海范围还没有明确的规定,美国等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只承认别国的领海宽度为3海里。

还在发起炮击金门之前,周恩来就主持起草了中国政府关于领海宽度的声明稿。

8月22日,即发起炮击金门的前一天,毛泽东还在北戴河住处召集会议,专门研究领海、领空问题。

9月4日,中国政府发表的《关于领海的声明》中明确宣布中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炮兵前线指挥所


就在中国发表声明的当天,杜勒斯发表语调强硬的声明,终于亮出了底牌。

这个声明一方面重申“美国负有条约义务来帮助保卫台湾不受武装进攻。”给蒋介石吃了一颗“定心丸”;

另一方面,又向中国政府发出了和谈的信号,暗示美国并没有放弃通过中美大使级会谈解决台湾问题的希望。

9月8日,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五次会议继续举行。毛泽东在会上再次讲话。

他说:“我们前面发表了声明,美国跳起来欢迎。可见如获至宝,就是说可以不打了。”

讲到这里,毛泽东突然停下来问:“今天我们总是要打几万发炮弹吧?”

周恩来答:“三万发,二十分钟就解决了。”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毛泽东说:“二十分钟打三万发炮弹。什么时候打?”

周恩来回答:“十二点。”毛泽东看了一下表,说:“现在是一点半,快到了。”

中共中央军委决定9月8日对金门再次实行大规模炮击,主要原因是9月3日毛泽东下令停止炮击后,美军趁机恢复为国民党军护航。

从9月4日至9月7日,台湾当局因刚遭受沉重打击而惊魂未定,所以未敢利用解放军停止炮击三天的机会向金门运输物资和装备,而是一味乞求美国出动军舰为其运输船队护航。

蒋介石这样做,一方面确是为了解救金门守军的困境,另一方面也包含了把美国拖入中国内战的用心。

美国方面接到蒋介石的请求后,艾森豪威尔原来的意见只是出动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中间巡逻,不想提供护航,经美国海军参谋长伯克一再提议才同意给予帮助。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但是在内部规定美国军舰接近金门后必须停在离海滩3海里外(即美国承认的领海线以外)的海上。

这一行动,实质上既想避免同解放军冲突,又要实行武力威胁,实行的正是那个“让共产党猜不透”的方针。

当时,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于美国对中国要采取什么行动,特别是对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底牌如何还不清楚。

摸不清这个底牌,不仅下一步对金门、马祖采取什么对策决心难下,而且对我国整个国防战略和国家建设的全局规划都有重大影响。

采取炮击金门的方式,本身就包含着对美国的战略摸底。这次美国军舰直接出动护航,是对中国内政赤裸裸的武力干涉,人民解放军理所当然要予以坚决回击;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横行在台湾海峡的美第七舰队

而且通过打击美国护航的实际行动,正可以进一步摸清美国对台政策的战略底牌。

9月7日,国民党海军副司令黎玉玺和美国顾问率领一个由14艘舰只组成的庞大混合编队驶向金门海域。

编队中包括国民党海军的2艘运输舰、5艘作战舰,美军的2艘巡洋舰、5艘驱逐舰。

中午,国民党海军的2艘运输舰驶入金门料罗湾码头,卸下货物,美舰则停在中国领海范围内(美国自称是在它承认的3海里之外)作出一副掩护的姿态。

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由于不明确对这种美蒋混合编组舰队的处理方针,因此未予射击。

对于美国军舰侵入我国领海的行为,当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奉命发表声明,向美国政府提出严重警告。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但是,仅以口头警告并不能使美国收敛侵略气焰,关键问题在于敢不敢采取实际行动。

由于这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牵涉到中美关系乃至国际战略全局的大问题,前线指挥员无权决定,因而提交最高统帅毛泽东决定。

当叶飞向毛泽东报告了9月7日美军为国民党军舰船护航的情况并请示方针时,毛泽东作岀了“只打蒋舰,不打美舰”的决定。

9月8日上午,台湾国民党军由于有前一天靠美舰护航得以平安运输的经验,又出动4艘登陆舰,在5艘美军舰只(1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的护航下再次驶向金门。

上午11时,中国方面就美舰侵入金门海域再次向美国发出严重警告。这时美舰又停在金门外海,由国民党军的登陆舰驶向岸边卸货。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12时43分,解放军以43个地面炮兵营加6个海岸炮兵连组成的强大炮群突然开火,连续发射了2。17万发炮弹,猛烈射击金门岛上的军事目标和驶入料罗湾的国民党军登陆舰。

“美乐”号登陆舰当即被击中起火,继而爆炸沉没。“美珍”号中弹累累后向外海逃窜,另外两艘登陆舰也在中弹后逃走。

炮击开始后,美国军舰根本不管国民党军舰只,急忙退到料罗湾以南5~12海里处徘徊观望,始终未发一炮。

美国军舰的这种表现,使得当时交战前线的国共双方人员都感意外。

叶飞在回忆录里说:“当时我在厦门云顶岩前线指挥所里,看到美舰在我猛烈炮火之下溜走的情形时,真感意外。”

国民党军方面在遭到猛烈炮击时见美舰弃友而逃,一时怒骂不已。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被炸毁的中海号运输舰


事过二十多年后,当时在台湾军队新闻部队任职的刘毅夫曾经撰文描述当时的情景,并斥骂美军的这次护航:

“我站在旗舰姚道义支队长身旁,悲惨地看着我四艘孤立无助的运补舰挨炮,再用无可奈何的眼睛回头看美国兵舰,他们好像根本无动于衷,哎,狗臭屁的护航啊!”

通过9月8日的炮击,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初步摸到了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底牌。

9月9日,杜勒斯公开发表声明,宣布“美国决定使护航的美舰保持在沿海岛屿3海里之外”,进一步清楚地表明了美国的态度。

9月11日,有4艘美国军舰再次掩护国民党军的4艘运输舰、7艘作战舰向金门驶来,周恩来立即亲自布置了打击这次护航编队的战斗。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周恩来下达命令后,从14时57分起,前线解放军炮兵以40个地面炮兵营又6个海岸炮兵连的强大火力射击驶近料罗湾的国民党军运输舰和金门岛上的目标。

这一次,国民党军的运输舰吸取了前几天的教训,不再等待美舰掩护,一遭打击就急忙向外海逃走,因而只有1艘被击伤。

美国军舰同9月8日一样,在解放军发炮后马上退向外海,仍一炮未发。

通过9月11日的炮击,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终于摸清了美国的战略底牌。

正如叶飞后来回忆的那样:“事后我才明白,原来毛主席命令只打蒋舰,不准打美舰,这一切都是在试探美帝国主义的介入究竟到了什么程度。”

“经过这一次较量,就把美帝国主义的底全都摸清楚了。美帝国主义虽然貌似凶恶强大,在全世界到处横行霸道,不可一世,其实也是一只纸老虎。”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9月15日,中断了9个月的中美大使级会谈重新恢复。斗争再次从福建前线转移到谈判桌前。

会谈地点由日内瓦改为波兰首都华沙。中方的代表没有变,仍然是驻波兰大使王炳南,美方的代表换为驻波兰大使雅各布•比姆。

毛泽东对中美重开谈判十分重视。外出视察前在9月8日、9日的会议上,他曾听取过王炳南关于前一段中美会谈的情况汇报。在王炳南返回华沙前,毛泽东还专门接见了他。

据王炳南回忆:“在返回华沙前,毛主席特意接见了我,指出了在会谈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他说,在同美国人的会谈中,你要多用一种劝说的方法,譬如说,你们美国是一个大国,我们中国也不小,你们何必为了仅仅不到一千万人口的台湾岛屿与六亿中国人民为敌呢?”你们现在的做法究竟对美国有什么好处呢?”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王炳南全家福

“他还说,在会谈中要多用脑子,谦虚谨慎,说话时不要用像板门店谈判那样过分刺激的语言,不要伤害美国人民的感情。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都是伟大的民族,应该和好。”

在会谈恢复后,中方代表身段放软,反而使美方代表产生一个错觉,误以为中国政府急于解放金门、马祖,便想趁机抬高要价,态度再次强硬起来。

3天以后,9月18日,美方正式提出一个“停火”方案,要中国“放弃对金门和马祖群岛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

同一天,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也提出要尽快“停火”。

美国还动员北欧国家和印度等国,向联合国提出所谓“停火”方案。中美谈判再一次陷入僵局。

与此同时,美蒋之间的矛盾正日益公开化。自从9月8日美国在护航中表现出它对金门战斗的真实态度后,美国和台湾当局的貌合神离就再也掩饰不住了。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美国急于从金门、马祖脱身,因此重提要国民党军队从金门、马祖撤兵的老调;而蒋介石则坚持不撤,企图以金、马把美国拖入中国内战。

9月30日,杜勒斯发表讲话,公开说如果能获得可靠的停火,那么台湾国民党当局仍然在金门、马祖保持庞大的军队“就将是愚蠢的、不明智的和欠谨慎的”。

10月2日,艾森豪威尔回函格伦,宣布:“您和任何其他美国人都不必担心美国会单纯为防卫金门、马祖而军事介入”。

至此,美国对金门、马祖问题的政策已经再清楚不过了,那就是要国民党军队撤出金、马,以换取“永久停火”,以台湾海峡作为隔绝国共双方和分裂中国的界线。

对美国政府这样一种态度,蒋介石极为不满。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10月1日,即杜勒斯发表主张从金门撤军讲话的第二天,蒋介石在高雄接见美国记者时宣称:“假定杜勒斯先生真的说了那句话,那亦只是片面的声明,我并无接受的义务。”

不过,蒋介石发表这样一个“死守金门”的谈话,明显底气不足。

事实明摆着:经过解放军40天的封锁,如果美国不肯直接出兵打破封锁,即使解放军不实行登陆作战,金门岛上的国民党守军在物资、弹药无法正常补给的情况下,也支撑不了多久。

岛上的国民党军连续多日没补给,除了崩溃一途,就只有撤退可行。

就在蒋介石进退两难之际,毛泽东这位“老冤家”却主动向他伸出了“援手”。

毛泽东从炮击金门开始后,就一直密切注视着海峡局势和各方动态。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从美方态度的一系列微妙变化中,毛泽东敏锐地察觉到,美国在金、马问题上,正由“战争边缘”政策转变为“脱身”政策。

美国想脱身,毛泽东就偏偏不让美国脱身。

怎样把美国继续拖在金、马呢?那就要“帮助”蒋介石守住金、马,美国只要支持蒋介石一天,那就一天也脱不了身。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毛泽东在炮击金门一战中作出了第二次战略调整,提出了“打而不登,断而不死”的作战方针。

从继续全面封锁到“打而不登,断而不死”,这样一个看似作战方式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毛泽东在台湾问题上的重大政策调整。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解决台湾问题,中央原先的方针是准备分两步走:先收复包括金门、马祖在内的沿海岛屿,再争取解放台湾。

但根据炮击金门以后一系列情况的变化,中共中央决定还是把蒋介石继续留在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上,暂时不收回,今后争取一下子收回这些沿海岛屿、澎湖列岛和台湾。

从“两步走”改变为“一揽子”解决,这样一个政策调整对此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产生了长远影响。

从10月6日开始的休战期内,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和美国三方都在相互观察各方动态。

在10月13日解放军方面宣布再停止炮击两周后,美国方面十分得意,宣称是它的强硬政策才带来台湾海峡的和平。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美国官方一方面在对外声明和中美大使级会谈中要求中国方面“永久停火”,一方面又压迫蒋介石撤退或减少在金门、马祖的驻军。

蒋介石面对中共方面的和平呼吁和美国要其撤退的双重压力,为维持其军心士气,于10月14日在接见澳大利亚记者时公开发表谈话称:“不撤退,不姑息”。

这实际上是向美国表示他决不撤军的态度。

美国政府为了要蒋介石听从它的安排,宣布派杜勒斯于10月21日赴台同蒋介石会谈。

在杜勒斯赴台前夕,10月19日夜,美国军舰又恢复了金门海域的护航行动。

本来,美国已于10月8日宣布暂停护航,此时解放军尚未恢复炮击,在军事上并无护航的必要。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美国采取这一行动,显然是为了试探解放军的停止炮击是否会变为永久性的,并在杜勒斯访台前安抚一下蒋介石。

但美国此举不但违反了我军文告中“金门海域,美国人不得护航”的规定,而且再次对中国主权进行挑衅。

对此,中共中央军委立即作出反应,决定提前恢复炮击。

10月20日下午3时,发布了国防部部长彭德怀为恢复炮击给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的命令。下午4时,人民解放军再次给金门国民党守军以惩罚性炮击。

这次恢复炮击,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10月21日,英国《曼彻斯特卫报》发表评论说:

“中国共产党恢复炮击金门的明显原因是要向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表明,只要他们喜欢这样做,他们就能够这样做。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10月21日至23日,杜勒斯到台湾访问,同蒋介石多次举行会谈。这次访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在世界面前进一步暴露了美蒋之间的矛盾。

他们在会谈结束后发表的公报中也承认:“在目前情况下,金门连同马祖的防务,是同台湾和澎湖的防务密切相关的。”美国的“脱身”计划就此破产。

10月21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指出:

美国人力图把蒋介石的小朝廷变成附庸国,蒋介石拼死也要保持自己的半独立性,这就发生矛盾。我们不登陆金门,但又不答应美国人的所谓“停火”,这更可以使美蒋吵起架来。

基于这种战略考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作出了炮击金门一战中的第三次战略调整,提出了隔日炮击的方针。

10月25日,毛泽东以国防部部长彭德怀的名义又起草了一个《再告台湾同胞书》,并公开发表。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再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对四种军事目标实行隔日炮击的做法:

“我已命令福建前线,逢双日不打金门的飞机场、料罗湾的码头、海滩和船只,使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大小岛屿上的军民同胞都得到充分的供应,以利你们长期固守。”

以公开声明的方式,向自己的作战对手承诺“四不打”,并坦诚地宣布以利对手能“长期固守”,这真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观,也是毛泽东战略思维中最具魅力之处。

到了10月31日,军委又进一步发展了“四不打”方针,决定:“今后逢双日对任何目标一律不打炮,使国民党人员能走出工事自由活动,晒晒太阳。”

此后,正式确定了“双日不打单日打”的新方针。

这种单日打、双日停的奇特作战方式,一时使全世界的舆论感到惊奇。不过,人们很快就明白了这种炮击已经演变成一种政治上的象征性战争。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实行象征性的单日打炮,是为了反对美国的“停火”阴谋和蒋介石拒绝谈判的顽固态度,表示战争仍然存在;

双日不打,实际上是取消封锁,有意让国民党军固守金门,是为了将美蒋继续拖在金门、马祖这根“绞索”上不能脱身。

并向国民党台湾当局和广大台湾军民表示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诚意。

纵观古今中外,战略史上,有几人能有如此深远的战略洞见,创造出如此炫目夺彩的神奇打法?唯毛泽东耳!

1959年1月9日之后,虽然炮战已在事实上宣告结束,但象征性的交火——金门地区的单日相互零星打炮,仍然持续了20年之久。

不过炮击的方式日益缓和,这看上去更像是国共双方的一出“双簧戏”。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1959年2月8日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我国国防部发布命令:

为了使大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的人民同胞和国民党军官兵能够安全地欢度佳节,在2月7日和9日两个单日停止炮击,以示关怀。

此后,炮击又由单日打双日不打发展为每逢节日不打。

到1960年6月中旬,美国反动政客见台海局势缓和,又动起了歪脑筋,总统艾森豪威尔高调宣布访问台湾,以“捍卫”所谓的“远东民主同盟”。

美第七舰队司令更是声称:“在美军强大实力威慑下,中共方面不会采取任何措施反击。”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笑着说:“礼尚往来嘛,艾森豪威尔要来,就让他去宝岛做个客好了,我们也送点礼物迎客,我看就送7万发炮弹吧。”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6月16日下午5时,我军福建前线司令部发表了《告台、澎、金、马同胞书》,宣称:

为表示伟大的中国人民对艾森豪威尔的蔑视和鄙视,我们决定,在6月17日,艾森豪威尔到达台湾的前夕和6月19日离开台湾的时候,在金门前线举行反美武装示威。

在炮轰期间,你们务必躲在安全地带,不要出来,以免误伤,倘若有人不遵我们劝告,甘心为虎作伥,必遭严惩,勿谓言之不预!

当我军发表要进行武装示威炮轰的消息后,金门国民党守军为之惊愕不安,地面人员纷纷进入坑道、掩蔽部,等待万炮齐发“轰瘟神”的时刻即将来临。

这一切都是艾森豪威尔“访问”台湾带来的“麻烦”!’

这次武装示威炮击行动,是由刘培善中将、周世忠少将负责组织指挥,使用35个炮兵营共420门大炮参加。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刘培善中

当指针指向20时05分时,莲河、厦门各分群指挥所上空升起一组红色信号弹,火力急袭开始了,各个阵地上发出隆隆炮声。

炮击于21时25分暂停。金门守军为了应付场面,只向莲河地区打了28发炮弹,似乎等于施放“礼炮”以示还击。至23时正,我军按照预定计划又继续炮击了40分钟。

当我开始炮击时,美国总统的座舰“圣保罗”号正航行在台湾以东的火烧岛海域。

艾森豪威尔总统获悉我军炮击金门岛,大为不满地对记者们说:“中共不加选择地炮击,这是对自由世界的挑衅。”显得非常扫兴。

我军毫不吝啬地发射三万发炮弹,以示“欢迎”,这比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礼炮”都要多上几千倍。

19日晨6时30分至7时40分,8时30分至9时40分,我炮兵部队,为“欢送”美国总统离开台湾,进行了两次炮击,每次炮击50分钟,发射了3.8万发炮弹。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当我军炮击金门岛40分钟之后,敌炮阵地向我还击,炮弹也是打在滩头及旷野里,又是一次“礼尚往来”。

6月21日,北京《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请看今日之远东,竟是谁家之天下》:

“远东的历史车轮在向前飞驰,今日之远东已经不是美帝国主义横行霸道的远东,而是远东各国人民起来反对美国侵略的远东。”

自此之后,美国历任总统就再也没窜访台湾,足可见毛主席这7万发(实际发射6.8万发)炮弹礼物的“份量”。

1961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军委又指示,为保持台湾海峡局势稳定,不主动打击金门国民党军。

根据这一指示,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停止了对金门的实弹射击,从此只打宣传弹。金门方面的国民党军基本上也以宣传弹回击。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这种互打宣传弹的炮击一直持续到1978年年底,达17年之久。

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同日,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关于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的声明》,对金门打宣传弹的炮击也完全停止。

也就在同一天,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因此,中国在这一天宣布完全停止炮击金门的声明决非偶然,这和20多年前突然响起的炮声一样,都是精心的选择。

在许多人看来,炮击金门似乎意义不大,金门、马祖依然在蒋介石手中,美军依然盘踞在台湾海峡。

历时几个月的炮战似乎随着硝烟散尽而成为费时费力的“游戏之举”、“无用之举”。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大嶝岛宣传广播


如果持这样简单的眼光,我们也要发出当年毛泽东所指那“不懂!不懂!”的感叹了。

炮击金门最重要的战略意义便在于它并非局限于金、马之争,而是着眼于对台斗争的全局、对美斗争这个大局。

它的战略余味一直延续到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8年中美建交。

它的战略价值在于粉碎了美国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阴谋,促使美国不得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并最终从台湾撤军。

而这已经是十几年、20年之后的事情了,也恰恰验证了毛泽东当年那句“假以时日,成效自见”的预言。

1978年12月,美国政府接受了中国政府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即: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以及从台湾撤军。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中美双方共同发表的建交公报宣布两国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建交公报声明:“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自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迫使美国从台湾海峡撤军、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这是当年毛泽东炮击金门战略决策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当时的情势下,这个目标于短时期内难以实现。毛泽东从当时的国内外环境和台湾海峡的客观形势出发,匠心独运,导演了炮击金门这样一个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观。

早在炮击金门之初,毛泽东就准确地估计到,彻底解决台湾问题,是和美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是一种持久的斗争”。

美国总统窜访台湾,毛主席拍板:用7万发炮弹迎接

他告诫党内同志“必须有长期的打算”,基于此,他留下了炮击金门这一特殊的对话渠道。

在他的有生之年,虽然中美建交没能成为现实。但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出于自身的全球战略考虑,放弃了顽固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同意从台湾撤军、废除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与新中国建交。

撤军、废约、建交,这也是毛泽东炮击金门战略决策的胜利。从此,中美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对台工作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上一篇新闻

露德圣母堂是新加坡的天主教教堂

下一篇新闻

日本一共侵略了多少个国家和地区?高达30多个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