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的建设,总是振奋人心。从洋山港、东海大桥、滴水湖等大型项目开发到商务、绿化、居住三环带的楼宇建设,临港的开拓者们自豪之情油然生矣。从2003年就开始参与临港的叶金龙,平日用诗词记录临港。今天我们就跟着他的诗词,感受15年来临港的建设历史。
1998年至1999年,我在南汇统计局和发改委工作期间,即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研究论证工作,了解洋山港的选址立项历程,提出南汇“港口城市”新定位目标。
2003年,基于我一直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前期建设事项和熟悉南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我被借调到市里参与临港筹划工作。
我用“以诗解史,诗以明志”的主题讲两个方面,一是讲讲临港历史,二是说说精神情怀。
先看两首词,一首是2005年春天写的《念奴娇·临港新城》:
恰逢盛世,临港城,一改四海春色。天堂之滴成湖水,桃花芦苇依旧。雄踞两江,纵贯两港,五龙风水地。
国际航运中心,现代物流,先进装备园。千帆竞渡洋山港,万户争相置业。上海之门,城市之星,海港之魂。环太平洋,唯我鳌头独占。
第二首是2008年秋,在临港开发五周年时写的《沁园春·临港抒怀》:
长江钱潮,千年浩荡,百年守望。唯芦笛飞花,渔舟唱晚;熬波煮海,耕织相忙。书院人家,旧符新桃,岁岁夕夕景相仿。只待得,洋山开港时,霞光万道。
一桥飞架海上,令五龙竞逐芦潮港。引现代物流,先进制造,滴水成湖,郁金香飘。学府风尚,诸子倜傥,遑论风流与国殇。曾记否,桃红化春泥,人间芬芳。
这两首词主要概况了临港开发前期的历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上海市委、市政府希望上海能够建自己的深水港,从而确立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当时的上海港码头集中在黄浦江,最外在吴淞口。那里的水深一般只有5、6米,但其时国际航运船舶已经大型化,很多超过十万吨,吃水的水深一般要达到10米以上,所以那些大船已经进不了上海港,有些货船只能在吴淞口外,先卸掉一部分,再开进黄浦江。大家知道,上海因为有了大港口才成为东方国际大都市,如果上海港水深条件不够,将很快被挤出国际大港口之列。所以市委、市政府一定要建深水大港。最初做了许多方案,比如芦潮港方案,在芦潮港南部大堤外建码头。可是芦潮港外面水深不够,大船走不了。也设想崇明和长兴岛作码头,但是长江口水深不够,大船也进不去。到99年时方案不断成熟,其中浙江的大、小洋山建港条件比较好,通过疏浚,航道和港池水深可达到12米以上。也就是说,我们只能借地盘建自己的深水港。其间我参与编辑了《上海迈向国际航运中心》一书,与航运中心领导小组办公室合作成立自由港研究课题,形成了《上海洋山自由港研究报告》,可以说初步具备了后来建立洋山保税港和上海自贸区的理论框架。到02年,国家正式批准上海在浙江洋山建立深水大港,这也实现了孙中山在百年以前在浦东建立东方大港的夙愿。后来上海电视台专门拍了一部电视连续剧《东方大港》,讲洋山港的建设历程。
洋山港必须在大陆上建设与港口配套的区域,它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物流功能,二是生活配套。当时岛上只有14平方公里,只能作为装卸区,没法分拨和加工。只有通过东海大桥到芦潮港岸上,才可以建大型物流园区。第二是需要生活配套区。洋山港去年已到泊16000多艘船,运营1800多万标准箱。这么大的港口和这么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必需相应的生活配套区。因此国家在批准洋山港方案时要求在岸上建立一个20多平方公里的物流园区和生活配套区,叫海港新城。随着项目论证深化,大家觉得在临港这个地方需要做大,为此请了世界第一流咨询公司如美国麦肯锡、科尔尼、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等机构,请他们对陆上这一块如何发展做一个研究。研究报告认为,时值国际新一轮产业转移兴起,发达国家由于成本的原因,制造业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所以有必要在临港建立大型产业区,接纳国际产业转移。国家发改委和上海发改委也做了研究,认为上海城市发展,在中心区必须实行“退二进三”,即第二产业退出,第三产业进入。上海的工业企业开始往外迁,当然一些好的工厂如上海电气、上海汽车等,你不能关掉或者转移到外地去,上海没有工业也不行,必须保有一定比例工业来支撑整个城市。前几年美国发现,制造业转移导致城市空心化,很多工人失业。现在特朗普叫嚷中国抢他们饭碗,实际上是他们自己转移出来的。根据这些研究成果,市里就确定在临港建立产业区。由此临港规划面积不断扩大,从20平方公里到60平方公里一直到最后296.7平方公里,整个区域北至大治河,西至1501国道,南边是杭州湾,东边是海和长江口。到05年时奉贤区提出参与临港开发,接受临港辐射。因此奉贤的17平方公里纳入进来,形成现在临港315平方公里上海最大开发区域。
在这个过程中又有一个变化,最初设想把海港新城改为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但03年时国务院发了一个文件,全国一律停止审批新的开发区,我们感觉生不逢时,刚想做却没法干。但不能不干吧。于是市里根据经济开发区正在从单一的产业形态发展到产业、城市共融形态的趋势,决定改名为临港新城。现在许多人误以为已经没有临港新城这一说法,这是不对的。你看我们走高速公路时,看到指示牌上写的都是临港新城。临港新城是地理概念,不是行政区划概念。临港新城这个概念是很好的,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已很高。之前在做海港新城方案时,就有外国专家把这个地方叫芦潮新城,因为这里是芦潮港,有着100多年的历史,也是全国有名的渔港,万亩滩涂呈现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芦苇哗哗响”的景象。
在做海港新城规划的时候,我们邀请了国际上最好的16家规划设计公司,共同研究编制概念方案。为此,在南汇县委、县政府领导下,我和港城公司副总周湧等一起制定了规划设计书,表达了我们希望他们把新城规划成什么样子的想法。然后我做了PPT,拿了一台电脑和一台投影仪,到处宣传未来的临港是怎样的美好。
当16家咨询公司第一次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集中的时候,恰巧与德国GMP公司的规划师喝咖啡,我向他介绍了我与华东师大宁越敏教授合作撰写的关于未来海港新城的规划构想,希望海港新城有湖,而且面积要大,可以像一串明珠,也可以是若干个湖或一个大湖。因为之前正好去德国汉堡考察,汉堡城中的阿尔斯特湖非常漂亮,汉堡城市特别有灵气,中国人说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想不到他们回去做了中心湖方案。最后评审方案时,大家看中GMP做的方案。这个形态类似埃及亚历山大城,半圆型港湾,放射状的道路。也类似法国巴黎、以色列特拉维夫等城市形态。但是也有不同意见,认为上海土地稀少,挖这么大的湖浪费土地资源,挖了湖以后,道路、管道等必须绕着走,成本高了。我们在文章中说,挖大湖有很多好处,一是生态效应,当时大家已经关注了全球气候变暖,一个城市中有一个大湖,空气质量肯定好;二是旅游功能,现在滴水湖已经成为上海旅游名片;三是虽然损失这么多耕地,但是它会拉升沿湖土地价值,大大超过滴水湖挖掉的土地价值。就像现在苏州金鸡湖边上的“秋裤”楼,光土地出让就几十个亿,当时我们挖滴水湖也就是十个亿的投入。还有一个重要功能是防汛。这个湖有很好的蓄水功能,水位高了可以排到海里去,所以我们临港主城区不怕下雨。关于这个湖的名字也有很多提法,鉴于它设计的理念就像一滴水滴下来形成涟漪,于是就叫滴水湖。也寓意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在2003年开工之时,市政府提出目标,到2005年必须实现“港开桥通城用”,即洋山港要开,东海大桥要通,城市的生活功能要用。经过各路大军的艰苦奋战, 2005年12月10日,洋山港正式开港,第一艘船靠泊,东海大桥通了,铁路也通了,S2高速公路也建成了,滴水湖挖好了,环湖西一路包括软件园房子也盖好了,城基本上能用了。
“长江钱潮,千年浩荡,百年守望”,临港这个地方,由于长江泥沙经年冲积,钱塘江的浪潮顶托以后不断沉淀,形成了临港这块土地,有了千百年的历史。“唯芦笛飞花,渔舟唱晚”,是指我们这里有很多芦苇湿地和渔业捕捞。“熬波煮海,耕织相忙”,历史上引海水晒盐,盐铁兴旺,宋朝时有一幅熬波图,记载了南汇的盐业历史。“书院人家,旧符新桃,岁岁夕夕景相仿”,这里讲到的书院人家,现在是农家乐,我给起的名,已成为一个品牌。但是这只是临港以前的历史,没有洋山港的建设,就没有今天繁荣的景色,所以 “只待得,洋山开港时,霞光万道”。下阙“一桥飞架海上,令五龙竞逐芦潮港”,所谓五龙是指“海港、空港、铁路、高速公路、内河航运”。“引现代物流,先进制造,滴水成湖,郁金香飘”,因为此地有鲜花港,春天时满眼郁金香。“学府风尚,诸子倜傥, 遑论风流与国殇”,临港引进几所大学,这些师生可能并不知道临港的历史,往往遑论风流与国殇。“曾记否,桃红化春泥,人间芬芳”,他们不清楚芦潮港是上海桃花节的发源地。曾经的万亩桃园,为了临港发展,几乎找不到桃红柳绿的踪影。那些桃花化成了泥土,把芬芳留在这里。也寓意临港的开拓者用自己的心血开创了新的时代。
上面一首《念奴娇》讲的也是这个意思,但是气势比较大,仿的是毛泽东主席的《念奴娇·昆仑》。 “恰逢盛世,临港城,一改四海春色”。历史给予我们机会,临港新城的崛起,把世界港口城市的格局打破了。“天堂之滴成湖水,桃花芦苇依旧。雄踞两江,纵贯两港,五龙风水地”。临港新城雄踞长江和钱塘江,连接洋山国际深水港和浦东国际机场,五龙际会的地方。形成了“国际航运中心,现代物流,先进装备园。千帆竞渡洋山港,万户争相置业”的景象。“上海之门,城市之星,海港之魂。环太平洋,唯我鳌头独占”。原来芦潮港被称作上海的死角,由于洋山港建成,成为通往世界的门户。临港新城又被确定为未来之城,在环太平洋的港口中,唯我临港鳌头独占。这一点不谦虚,洛杉矶、旧金山、温哥华、悉尼、横滨、釜山、基隆等港口历史上影响很大,新加坡、香港曾经是世界第一、第二大港口,但是洋山港三年前已大大超过他们。2005年的大胆预测,豪迈一吼,已成现实。
下一段历史是我2013年写的《我的临港梦》,此时刚过临港最艰难阶段。开发前五年,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临港开发,把各方面的资源集聚到临港。发展速度极快,几乎每天有项目签约、开工或者竣工、开业,一年引进上百个项目,包括汽车、船舶、飞机、能源、工程机械等六大产业基本成形,大学、医院、航博馆等机构也在那个时候迅速建起来。2009年由于南汇区被撤并以及其他原因,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少了,临港冷清了,路上车少人稀,管委会门厅冷落,这里只有50多个人在坚守。其时国内发行一部电影叫《集结号》,喇叭没吹大部队走了,大家感觉孤单。临港一分为二,主城区67平方公里由新城管委会开发,而临港管委会改名为临港产业区管委会,负责240多平方公里产业区开发。
到2013年,上级重新决策,把两个版图再拼起来,把两个管委会合起来,建立临港地区管委会负责统一开发管理。同时,把芦潮港镇和申港街道合起来,在纠结于叫芦潮港镇、滴水湖镇、临港新镇等名称后,抛开惠南老镇,起名南汇新城镇。此时正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于是我写了《我的临港梦》:
那时候,痴人说梦,东方大港,未来新城,五龙际会,百业兴旺。
终盼得,梦醒时分,洋山鸣炮,东海架桥,梦蝶振翅,风生八方。
那时起,丹漆随梦,桃红芦白,东滩拓荒,蛙鸣鸟唱,南园筑房。
谁料想,魂索梦乱,乌云笼罩,粮缺草黄,几多壮士,三载守望。
终归真,凭风追梦,宏图新展,伟业再创,万马奔腾,国梦辉煌。
哦,我的中国梦。
2014年春天,记得是春节初五那天,天气温暖如春,我在临港值班,看着滴水湖游人如织,东海大桥车流如龙,即兴写了四句。“甲午初春胜初夏,东风劲吹号角长”,初春应该很冷,但天气反常,暑热胜于初夏。市委、市政府出台支持临港的“双特”政策,浦东、张江、金桥、陆家嘴、外高桥四大公司南下决战,几个市级集团也开始东进临港。新的开发号角吹起来了。“洋山港内千帆过,滴水湖边万木春”,这两句仿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展现了临港新的繁荣景象,体现了临港人的建设热情。
2015年南汇新城镇组织诗歌征集,我写了一首,概括一些临港精神:
我作精卫填沧海,泣血呕心力渐远。
不惜黄沙掩风骨,为有愚孙代代传。
洋山港,滴水湖,八方智者乐水处。
但使白丁均成儒,人间天堂共读书。
临港的开拓者,确实有一种精卫填海的精神。建设者们在吴淞零米线处筑堤,把海里的泥沙吹进来,把滴水湖处的泥沙吹到周边,把农田改变成工业区,把泥城、书院、万祥、芦潮港老镇区建成现代化的城市。现在又把科技创新、智能制造作为首要任务,努力打造独特的未来城市。我们注重历史传承,讴歌艰苦创业。希望后来人坚持开发临港、建设新城。我们要有愚公移山精神,让这里成为智者乐水、群贤毕至的场所。管委会前常务副主任肖贵玉在主持临港“十二五”规划时,希望未来临港“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达了我们革命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
中国诗词学会会长郑欣淼是我的忘年交,他让我修改一下,发表在今年《中华诗词》第八期上的是这首《鹧鸪天》,表达同一个意思:
崛起惊看海角珠,当初筚路感须臾。
四时填海多精卫,十载修城赖匹夫。
深水港,锦波湖,一天风色接平芜。
苍溟自任鲲鹏远,雅韵书香声教敷。
最后两句“苍溟自任鲲鹏远,雅韵书香声教敷”,突出临港对历史文化积淀的重视和努力。我们曾经争取欧盟、国家商务部在临港设立永久性的中欧经贸论坛,期待超过达沃斯世界论坛和博鳌亚洲论坛,曾经争取美国常青藤联盟和世界大学联盟,把国际名牌大学引入临港。提出建立“国际人才自由港”的计划,研究制订了美轮美奂的滴水湖点亮工程等。虽然没有成功,但付出了巨大努力。通过不懈的奋斗,谢稚柳陈佩秋艺术馆和中法艺术学院,国内首个文化装备展示园,上海天文馆,极地海洋世界、冰雪之星等项目先后开工和建成,给予我们莫大的慰藉。
深秋,我写了《滴水情深》:
满目沧海雁行远,芦潮稻浪似丰年。
人生惜得一甲子,洪荒初始鬓已白。
无意清影照汗青,只取新城留丹心。
滴水湖水万千顷,滴滴饱含赤子情。
我的办公室能看到东海大桥,看到洋山岛,看到大海,远望沧海,大雁南飞,东滩万亩良田丰收了。“洪荒初始”在此处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感觉刚刚投入临港大开发,却发现快退出这支创业大军了;一个是我用了洪荒之力但却发现廉颇老矣。我们艰苦创业不求名,不求利,大度看世界,从容过生活。最后两句“滴水湖水万千顷,滴滴饱含赤子情”满怀深情。创业者的心血汇成了滴水湖,每一滴水饱含了创业者的情怀。正如艾青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作者 叶金龙
作者简介: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专业研究生,上海社科院特聘研究员,髙级统计师。主持或参与南汇区和临港地区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及相关政策制度研究,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洋山自由港研究,参与临港规划建设和重大项目引进等。
图文由锦绣路上工作室微信号授权刊登
微信号:jinxiuroad
投稿邮箱:linshenghao@xmw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