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想要跨校学习,这些高校联盟你必须知道!
在国内,高校联盟非常多,比较知名的有九校联盟(C9高校联盟)、卓越大学联盟、北京高科大学联盟、G7联盟(国防七校)、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Z14)联盟等。这些联盟主要是校际联盟,旨在实现校际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开放办学等目标,对学校发展有利。相对来说,高校学科间组建的联盟比较少见。不过,随着“双一流”名单的正式公布,各类高校学科联盟也要来了。
●北大牵头成立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
根据北京大学官网10月26日发布的消息,10月24日,由北京大学牵头组建的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
●中国农大牵头组建“双一流”农科联盟
除了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中国农业大学还在今年4月发起成立了“双一流”农科联盟。这也是在教育部指导下成立的第一个“双一流”学科联盟,成员共有17所高校。
●中国高校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联盟
除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和农科“双一流”建设联盟外,还有另一个“双一流”学科联盟也组建成立。虽然这个联盟仅仅涉及一个一级学科,但参与高校数量却达到了24所。
“C9联盟”
2009年10月9日至10日,9所来自首批985国内名校决定学习美国常春藤和英国罗素盟校、澳大利亚G8模式,成立学术联盟“九校联盟”,旨在互相借鉴对方的优势学科,共同发展,是中国首个顶尖大学间的高校联盟。
联盟成员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C9联盟高校之间签订了《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协议书内容主要包括互换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互相承认所修学分;举办暑期学校(C9-Summer School),扩大“九校联盟”的影响,与美国常春藤联盟、英国罗素盟校、澳大利亚G8紧密合作;成立联盟网站,进行博士学位论文互评等等内容。
根据学校具体情况,“九校联盟”每年会向学生公布C9相关项目,本科交换生从大一就可以开始申请,一般交换时间为一至二学期,对方学校可根据学生情况颁发相关结业证明、证书;还有交换3年左右的,对方学校会根据情况颁发学士学位等相关结业证书。除9校之间可以交换外,根据每所学校具体情况,还会有到美国、法国等国外高校交换的项目或者合作项目。
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每年,哈工大都会选拔学生去C9联盟的其他高校进行交流学习。有的是一到两个学期的学习交流,也有短暂的暑期学校的形式进行交流。
此类交流的好处在于,换角度体验其他名校的文化与学术氛围,满足无法出国交流的遗憾。当然,竞争也是有点激烈。
北京学院路地区教学共同体
1999年在北京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13所高校联合成立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2002年发展到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16所高校的教学共同体,直至2012年相继扩展到了21所高校。
共同体成员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
对于学生而言,该联盟为成员高校的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元的课程,以及完善的选修辅修体系。有线下课程,也有线上课程可供选择。跨校之间的交流学习成为现实。
这个联盟合作机制目前已较为成熟,有专门的官方网站发布相关交流合作信息。所有学生通过网站选课注册、辅导答疑、提交作业、成绩管理与查询、远程网络教学,甚至远程考试等方式实现运行管理环节的网络化,部分课程实现远程网络教学。
所有成员校学生可跨校选修,互认学分。目前已发展到除军事之外包括11个学科,分布合理的265门跨校选修课程体系。
同时,共同体遴选专业优势明显的成员校,开设了34个“跨校辅修专业”,如北京邮电大学的“通信工程”;北京体育大学的“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保健方向)”“体育管理”等。共同体首创多校共同开设了16个“共同体辅修专业”,相当一部分是目前国家专业目录中没有的新专业,如“总部运行及管理”。目前,学院路共同体建设成了包含跨校选修课、跨校辅修专业、共同体辅修专业的多层次一体化的“一校式”素质教学课程体系。
上海市西南片高校联合办学机构
上海市西南片高校联合办学机构成立于1994年8月。联合办学采取了师资互聘、开设本科生跨校辅修专业学士学位、跨校第二专业、研究生跨校选课、各校实验设备共享等多项举措。
目前,上海市西南片高校联合办学机构有19所高校参加,这19所高校分别为: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华东理工、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商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电机学院、上海政法大学、上海建桥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市西南片高校联合办学机构有统一的官方服务网站--上海市西南片高校联合办学服务网。学生在此可以查看选课、辅修等通知,并进行具体的报名选课等事项。
上海市西南片高校联合办学的一个突出优势,是将各校的特色专业共享出来,使一部分学业成绩优良并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修读外校的第二专业,此举措为培养掌握多门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创造了条件。在这种模式下,学理工的,可以兼学播音;学金融的,可以兼读法学;学数学的,也可以修读电脑艺术设计。跨进了一所大学的校门,可以出入另几所大学的课堂听课,感受不同学校的学习氛围。辅修专业学士学位所设专业必须是各校现有的、具有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并已有3届以上毕业生的本科专业。
该联盟申请跨校辅修课程门槛较低,最终会根据学生主修课程与辅修课程的完成情况授予:(辅)副修专业学士学位或者辅修专业证书,亦或者是《上海市普通高校辅修课程成绩证明》。
上海市东北片高校合作办学教学协作机构
上海市东北片高校合作办学教学协作机构于1998年6月成立,它允许上海市东北片复旦、同济、财大、上外、上理工、海洋、海事、电力、体院、杉达等10所高校的优秀学生选修其他学校开设的跨校辅修专业,经考核合格,可获得其他学校颁发的跨校辅修专业证书。
该机构成员包括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上海杉达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首先,对于东北片联盟内部的高校在校生而言,无疑可以跨校辅修课程,合格之后获得跨校辅修专业证书。对于西南片联盟高校的在校生而言,也可以辅修该联盟课程。整个上海高校之间的校际交流完全被打开。
此外,上海还有高校招收插班生制度,该制度由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大学和上海政法学院等12所高校优选部分专业进行招生。上海市的普通本科高校在校的一年纪优秀学生,并满足相应条件之后可报名申请。
通过初审之后,学生还要经过相应的笔试和面试。通过考核的申请者,在修满学分并通过所插班大学的毕业资格审核之后,可获得所插班大学的学位证书。比如说一位来自上海政法学院的大一学生成功插班到复旦大学学习,满足毕业条件之后,可获得复旦大学的学位证书。
插班生制度对于那些成绩达到一本线而志愿填报不理想的学生而言,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的机会。
武汉地区七校联合办学
从1999年开始联合办学,学生可以跨校跨学科辅修第二学位。
该组织成员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这七所高校的本科生,可以任选其中一所学校的公共选修课或专业课,可拿双学位,相当于“一张录取通知书,可上七所名校”。从近几年的效果来看,多数学生选择的都是各校的优势专业,比如武汉大学的法学、新闻,华中师范大学的英语、心理学等。
申请跨学校跨学科辅修相关专业或者申请双学位的学生必须符合一定条件才可以申请,比如必须是大二学生,成绩优秀,无作弊旷考等违纪行为才可以申请。无须考试。
重庆市大学联盟
该联盟由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高校联合发起并成立。
学分互认、学生互换、互聘老师、高端人才共引共享平台、共享资源是重庆市大学联盟章程中明文指出的联盟内部合作与交流方式。
在学生跨校交流方面,本科生、研究生均有相应的名额。以重庆大学为例,2017年便选派学生到联盟内的西南政法大学学习一学期。但是不足之处在于,相比上海地区完善的跨校跨学科辅修制度,重庆大学联盟内部并不允许学生自由选择高校与专业进行学习,而且也没有相应的学位证书等,选择的自由度受到较大限制。
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
2013年4月在重庆大学正式成立,旨在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该联盟由重庆大学发起,联盟成员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
目前,联盟成员已增加到122所,全国受益学校超过2000所,覆盖大学生人群超过1000万,累计已有400万大学生通过联盟的共享课程获得了学分。
联盟内部高校的学生可以在线选课,并可获得相应学分,高校内部认可。在这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众多知名学府的课程。绝大部分都是免费开放的。这种在线课程满足了很多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且不受时间距离的限制,被称为是“中国式慕课”。
北京高科大学联盟
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是我国进行全方位合作的大学联盟之一。
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包括12所高校,分别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燕山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
这12所大学涵盖了地质矿产、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材料、化学化工、网络与通信、机械、电气、自动化、铁路公路交通、林业、船舶制造等国家战略工程领域。每一所学校都具有显著的行业办学特色和突出的学科群优势,在其行业领域内处于“领头羊”地位。
该联盟主要关注的重点在于高校之间的科研合作,对于惠及学生的实际交流合作非常之少,在各高校官网上无法查询到相应的校际交流项目或者活动。
联盟主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发挥不同类型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示范性集成应用方面的特色和优势,集成解决交叉领域和新兴领域发展中出现的重大科学技术难题,力争在国家支柱产业、战略问题及工程技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实质性突破和成果。
目前该联盟最突出的合作成果便是:北京交通大学与燕山大学科技成果入选2013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这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立以来,联盟成员科技成果首次获此殊荣。
亚洲大学联盟
2017年4月29日,亚洲大学联盟正式宣告成立。2017年4月29日,亚洲大学联盟正式宣告成立。
亚洲大学联盟由15所亚洲最好的大学组成,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韩国国立首尔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缅甸仰光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印度尼西亚大学、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阿联酋大学、沙特国王大学和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等高校。
根据规划,亚洲大学联盟将举办校长峰会、工作年会、青年论坛、寒暑期文化浸润项目、科研合作等活动,以促进青年成长,培育未来领袖;推动协同创新,应对共同挑战;加强文化交流,凝聚区域共识。
对于学生而言,亚洲联盟可以提供更多的亚洲国家学习交流机会,以及相应的文化创新项目进行锻炼。比如以往高校中对欧美交流项目比较多,现在会有较多的亚洲国家交流项目可以选择。对清华学生来说,交换更多是去欧美,但你有没有想过有的学生可能想去印度交换?借助这个平台就可以实现,同时也会有更多的亚洲国家的学生到清华来学习,这些学校的文化氛围会更加多元而且包容。
比如说亚洲大学联盟成立以来,举行了首个校际学生交流活动--亚洲大学联盟青年创新工作坊,围绕消除贫困、优质教育、环境挑战、文化传承和城市再生等主题,通过设计思维引导学生团队共同定义挑战、洞察机遇并结合跨文化、跨学科的视角,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青年力量和亚洲智慧。来自亚洲大学联盟13所高校的51名学生参加了本次青年创新工作坊。
“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
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成立于2015年10月17日。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合作意向并愿意加盟的大学,以及域外有意愿的大学组建的非法人团体,以“构建‘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推进沿线区域开放发展”为主题,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之间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全面交流与合作。
国内39所: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大学、河海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山西中医学院、重庆文理学院、四川文理学院、西安文理学院、宝鸡文理学院、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财经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政法学院、天水师范学院、河西学院、陇东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兰州城市学院、兰州工业学院、兰州文理学院、甘肃医学院。
国外8所:俄罗斯乌拉尔国立经济大学、韩国釜庆大学、苏丹喀土穆大学、苏丹非洲国际大学、乌克兰卢甘斯克国立大学、土耳其语言研究院、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吉尔吉斯斯坦阿洪巴耶夫国立医科学院。
2016年9月1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等79所高校新近加盟。联盟高校增至126所,涵盖了亚、欧、非、北美等6大洲23国。
“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加入的国外高校相对较少,不过加入的国内高校中其他省份的高校占比明显更高,但是主体依然是甘肃的高校,而且虽然有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加入,但是相信兰州大学会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联盟除了搭建学术资源共享平台外,还将通过探索科研人员与学生交流机制,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联合开展研究,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