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仙湖植物园位于深圳市罗湖区东郊的莲塘仙湖路

仙湖植物园位于深圳市罗湖区东郊的莲塘仙湖路,东倚梧桐山,西临深圳水库,占地占地546公顷,始建于1983年,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仙湖植物园集植物收集、研究、科学知识普及和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是中国观赏植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1]

仙湖植物园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2]

、2008年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国家重点公园”。

位置境域

仙湖植物园位于深圳市罗湖区莲塘仙湖路,东倚深圳第一高峰梧桐山,西临深圳水库,占地546公顷。

植物园中心位置坐标:北纬N22°34′43.10″ 、东经E114°09′55.98″。[1]

<span class="BMap_Marker BMap_noprint" unselectable="on" "="" title="" style="position: absolute; padding: 0px; margin: 0px; border: 0px; cursor: pointer; width: 19px; height: 25px; left: -263px; top: 241px; z-index: -4516310; background: url("https://api.map.baidu.com/images/blank.gif");">

仙湖植物园

气候特点

仙湖植物园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分布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长达6个月,春秋冬三季气候温暖。[4]

所在地深圳年平均气温为23.7℃,最高气温为36.6℃,最低气温为1.4℃,无霜期为355天,年日照时数1975.0个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1608.1毫米,夏秋两季偶有台风。[5]

植物资源

编辑

仙湖植物园截止到2012年累计收集、引种活植物近8000种,拥有植物专类区21个。[4]

最具特色的是2002年12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的“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内有苏铁类植物共计3科10属240余种,世界第二。[6]

据统计,园内共栽培了蕨类、天南星科、兰科、秋海棠科、姜科、竹芋科、百合科、龙舌兰科、石蒜科、凤梨科近70科的一千多种耐荫半耐荫植物,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7]

;兰科植物200多种;木兰科11属130多种[8]

;定植25000余株[8]

;棕榈科植物约60属150种,原产我国,具有较高科学价值的国家级珍稀濒危种类,如琼棕、矮琼棕、石山棕、毛花轴榈、龙棕等[9]

;水生植物41科68属400种及品种。重点保存莲科、睡莲科植物,其中保存中山莲、大洒锦、冬红等荷花优良品种约200种[10]

;多肉植物23科1126个品种[11]

;药用植物154科516属600余种[12]

;蕨类植物500余种;裸子植物12科37属140余种和变种,其中有国家级和省级保护植物40余种,如三尖杉、华南五针松、资源冷杉、陆均松、金钱松、长叶竹柏、贝叶松、红豆杉等等。[13]

该植物园还特意修建了珍稀树木园,共收集珍稀名贵树木100余种,珍稀濒危植物70余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秃杉、水杉、银杏、红豆杉、金钱松、沉水樟、金花茶、见血封喉、降香黄婵、称锤树、蝴蝶果等等。该园就地保护了本地特有的珍稀树种土沉香,并繁殖了土沉香、青梅等苗木数万株。[14]

主要景点

编辑

综述

截止到2012年,仙湖植物园共保存植物约8000种,建有苏铁保存中心、木兰园、珍稀树木园、棕榈园、

酸角树(5张)

竹区、荫生植物区、沙漠植物区、百果园、水生植物园、桃花园、裸子植物区、盆景园等21个植物专类园。

全园分为天上人间景区、湖区、庙区、沙漠植物区、化石森林景区和松柏杜鹃景区等六大景区。建有别有洞天、两宜亭、玉带桥、龙尊塔、听涛阁、揽胜亭、蝶谷幽兰等十几处园林景点,并建有独具特色的古生物博物馆。[15]

植物园区

  • 木兰园

木兰园于1991年开始建园,坐落在天上人间景区内,东至天上人间天池登山道左侧,西至两宜

木兰园(2张)

亭沿公路以上的山体,防火线以下的山体,占地大约200余亩,引进木兰科11属130多种,定植25000余株,分别来自广东、广西、云南湖南、贵州、海南、福建、浙江、江西、四川等地,其中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近20多种,如华盖木、长蕊木兰,凹叶厚朴、天女花、红花木莲、大叶木莲、观光木、云南拟单性木兰等等,并从西安植物园、浙江嵊州木兰研究所引进杂交木兰品种50余种,其中有常春二乔玉兰、红运玉兰、丹馨玉兰。美丽紫玉兰、多瓣玉兰、贝蒂玉兰,包括了中国培育较成功的红笑星玉兰,红寿星玉兰等种类。 木兰园区域大概分为四大片区,分为木兰属区、木莲属区、含笑属区、杂交苗木属区等。[8]

  • 化石森林

仙湖植物园

化石森林景区由四部分组成:化石森林、深圳古生物博物馆、香港回归纪念林、桃花园。化石森林从1997年开始筹建,占地2万平方米,收集引进了来自辽宁、新疆和内蒙古等地的硅化木500多株。这些硅化木经专家鉴定属松杉类植物,形成于一亿五千万年至七千万年的中生代时期。那时正是球果类植物演化史中最鼎盛的时期,高大的树木由于激烈的地壳运动而被埋在地层之下,经过硅化作用形成了化石。迄今,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大型迁地保存的化石森林。古生物博物馆利用化石、图片、多媒体技术等材料以一种系统完整和易于理解的方式解释了地球上生命的历史。

  • 荫生植物区

荫生植物区面积4万平方米,集中栽培了蕨类、景天科、秋海棠科、爵床科、大戟科、天南星科、百合科、竹芋科、凤梨科和兰科1000多种喜荫植物。

这里的兰花有100多钟,如:跳舞兰、蝴蝶兰、万代兰、卡特兰、石斛兰、大花蕙兰、墨兰等。也有松叶蕨,形态奇特的鹿角蕨。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金花茶,天南星科的蔓绿绒,花叶万年青等一些种类。该区是中小学生和广大市民学习植物科学知识,体会“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 苏铁保存中心

苏铁类植物是一群起源古老和残遗的裸子植物。苏铁的研究可为古气候、古地理和植物区系演变的研究提供依据。

苏铁是重要的园林观赏植物,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深圳市仙湖植物园自1988始收集苏铁类植物,1994年始建起苏铁园,2002年12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该中心面积达3万多平米,建有喷泉、万年亭等景点,并拥有苏铁活体材料保存区、苏铁园、古苏铁林、苏铁盆景园、苏铁繁殖温室和苗圃等多个版块。至今,该中心已经收集了澳大利亚、美国、越南、荷兰、墨西哥、日本、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广西、广东、福建、海南、云南、四川等地苏铁类植物共计3科10属240余种。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苏铁迁地保存中心已经成为一个集科研科普、迁地保存、旅游及生产于一体的多功能的国际苏铁迁地保育中心。[6]

  • 棕榈园

棕榈园始建于1986年,位于仙湖之东岸,占地约3万平方米,园区濒邻仙湖,以1万多平方米的草坪为中心区,也是整个植物园中心。自建园以来,

先后多次从华南植物园、厦门植物园、西双版纳植物园、广西桂林植物园、广州芳村、花都等地以及中山、海南、昆明进行引种,并通过种子交换方式从美国、德国以及中国台湾等地获取不少种子。自开始引种至今,仙湖植物园共收集原产热带亚洲、美洲、大洋洲、非洲、太平洋岛屿及中国的棕榈科植物约60属150种,基本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棕榈专类园。仙湖植物园所收集的棕榈植物中,除较常见的大王椰、假槟榔、散尾葵、棕榈、蒲葵、三药槟榔等外,还有许多树形奇特、观赏性极高的种类,如酒瓶椰、棍棒椰、三角椰子、红三角椰子、贝叶棕、红脉葵、霸王棕、狐尾椰子、马尼拉椰子、园叶轴榈、象鼻棕等;一些还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如椰子、油棕、砂糖椰子和一些省藤属种类;另外有一些是原产中国,国家级珍稀濒危种类,如琼棕、矮琼棕、石山棕、毛花轴榈、龙棕等。[9]

  • 竹园

中国是竹子分布的中心之一,也是世界上竹类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不少属、种为中国特有。竹子的适应范围很广,多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平原丘陵地带。广东是中国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深圳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于竹类的生长和繁衍。竹区占地约2万平方米,区内引入华南、西南、湖北、湖南等地竹子60多种。如湘妃竹、人面竹、泰国暹罗竹、黄金碧玉竹、甜竹、麻竹等。

  • 百果园

百果园建于1987年,面积约1公顷,分9个小区,主要收集有无患子科的荔枝和龙眼33个品种,芸香科的黄皮和柑橘类27个品种,蔷薇科的桃、梨、枇杷5个品种,以及其它10科16种的果树,是一个地方性的果树品种资源保存基地,也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普及果树知识的场所。百果园位于庙区停车场下的山坡地到湖区公路边的广大区域,在庙区和湖区的公路旁都有入口。

  • 沙漠植物区

沙漠植物区占地1万多平方米,以仙人掌及多肉植物为主,该类植物主要产于美洲和非洲。

它们的形态奇特,品位高雅,种类繁多,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用途,在国际上日益受到重视,已成为新一类室内盆栽植物。芦荟因其药用价值而被大量栽培。仙人掌类植物同兰花和苏铁类植物一样,被《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列为重点保护对象。为了收集和培育这类植物,本园从1992年起建立了三个大型展览温室和三个生产温室,引进了1000多个种或品种,其中仙人掌科有40多个属600多种,芦荟科植物100多种,其它多肉植物有近20个科300多种。较为珍贵的种类有直径在80厘米以上的金琥,有高达6米,200年树龄的巨人柱以及拟态植物生石花等。[11]

  • 水生植物区

水生植物区位于美丽的仙湖西端,占地0.3公顷,始建于1983年,分为水生植物展览区和水生植物繁殖区,为仙湖植物园的水域提供水生花卉,提高观赏价值。

水生植物展览区即水景园,面积约0.3公顷,有楼台水榭和观赏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水景园随着气候季节交替,呈现不同外貌,以夏日观荷为主题,以水面为主,分布着红莲、白莲、洒锦。

水生植物繁殖区是水生植物培育繁殖、科学研究基地,建有荷花品种池400个,睡莲池50个,保存有从武汉、广州、南京等地引来的水生植物41科68属400种及品种。重点保存莲科、睡莲科植物,其中保存中山莲、大洒锦、冬红等荷花优良品种约200种。[10]

景观园区

  • 弘法寺

弘法寺始建于1885年7月1日,位于仙湖植物园内,是1949年建国后后,国内兴建的首座

桫椤湖和弘法寺(3张)

寺院。1990年8月31日,经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弘法寺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对公众开放。从此成为深圳地区香火最为鼎盛、规模影响最大的佛教寺庙。

  • 桫椤湖

桫椤湖是天上人间景区的一部分,水源是位于别有洞天的山泉,湖水从出水口经幽溪流入仙湖。

科普活动

编辑

仙湖植物园一直致力于提高公众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意识,科普工作坚持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仙湖植物园

科普具有专职部门和专职人员负责,利用园内各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1、每年在植物园、学校和社区开展多项植物学知识、古生物学知识和环保知识等宣传活动。

2、主动与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节目组和深圳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合作拍摄科教宣传片,创办“天下行”专题节目。与《深圳晚报》、《深圳商报》等报章合作,定期刊登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短文,举办植物学知识有奖问答游戏。

3、与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深圳大学、罗湖外语学校等大中小学签订“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协议”。

4、先后出版了《中国高等植物》、《中国苏铁》、《深圳园林植物》、《深圳特区古树名木》等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著作供园林界和大专院校园林专业学生应用。出版《仙湖风情》、《耐荫半耐荫植物》、《仙湖植物园苏铁迁地保存》等科普书籍等向社会发行,以提高市民和中小学生对植物科学、保护生态环境等的认识。

5、开发建成仙湖网站,网站使植物园在现实与虚拟中不断地强化和传播植物知识。[16]

科学研究

编辑

科研概况

仙湖植物园作为深圳市进行植物学基础研究、开展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等研究工作的重要科研机构,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仙湖植物园在国内外同行间,具有一定的知名度。2007年开始建立的国家植物园创新体系,涵盖了13家国内最重要的植物园,包括5家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植物园和9家其它系统的植物园,仙湖植物园就是其中之一。仙湖植物园获批组建了深圳市南亚热带植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获批成为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

科研成果

在2007年至2012年的五年中,仙湖植物园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9项,其它科研项目50余项,出版专著34本,发表科研论文120余篇,已毕业和正在培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名。

仙湖植物园的研究人员共出版专著34本(《深圳植物志》(第2、3卷)、《中国高等植物》(第1-12卷)、《CHENIA, Contribution to Cryptogamic Biology, Vols.10, 11》(隐花植物生物学第10和11卷)、《广东苔藓志》、《澳门苔藓植物志》、《澳门苔藓植物名录》、《植物王国的小矮人---苔藓植物》、《中国木化石》(中文版及英文版)、《深圳野生植物名录》、《深圳园林植物》、《深圳园林植物续集(一)》、《耐荫半耐荫植物》、《深圳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深圳植物名录》、《社区公园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以深圳、香港、新加坡为例》、《深圳森林景观生态构建》、《深圳仙湖植物园苏铁类植物的迁地保护》、《景观植物病虫害识别防治手册》、《鸡蛋花-园林观赏和应用》和《蕨类图谱-孢子体和配子体》);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获国家林业局颁发新品种授权证书的植物新品种8个(包括苏铁新品种“剑苏铁”、玉兰新品种“红寿星”、“红笑星”、“红金星”、“多瓣天女花”、“红玉玉兰”和“绿星玉兰”等);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完成广东省地方标准1项和深圳市地方标准3项。

2010年,由仙湖植物园组织实施,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开发的“达尔文树-分子数据分析与应用环境”,软件获得2011年深港科技创新卓越奖。由仙湖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网络信息中心和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国际合作项目“重建世界被子植物属级水平系统发育树”,该成果将被子植物APG系统推向了属级水平。由仙湖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合作进行的“角苔全基因组测序项目”已经完成,进入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阶段。[4]

仙湖植物园部分科研项目获奖情况

序号

项目名称

奖项

1

深圳特区古树名木的调查及其保护对策

1998年深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

深圳市园林绿化树种的调查与评估

1999年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3

地被及攀援植物引种栽培研究

2001年度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4

红掌生物技术快速繁殖技术流程

2003年度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5

深圳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的研究

2004年深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6

深圳城市绿地土壤质量评估及改良对策研究

2005年度深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7

苏铁类植物迁地保护和繁育研究及推广应用

2006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8

美人蕉属种质资源及综合开发研究

2006年深圳市科技创新奖

9

轻型屋顶绿化综合技术研究

2008年度深圳市科技创新奖、

2009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0

中国早期苏铁类植物化石的收集和研究与数据库建设

2009年深圳市科技创新奖

11

达尔文树-分子数据分析与应用环境

2010年深圳市科技创新奖

12

木兰科植物种质创新和利用

2011年度深圳市自然科学奖

2012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17]

组织机构

编辑

仙湖植物园组织机构
名称职责办公室主要负责行政、文秘、财务、后勤、物业管理、水电、法律事务等工作政工人事部主要负责党务、工青妇、人事等工作科普信息部主要负责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开展和科普教育相关联的研究工作,策划实施各种科普教育活动以及科普设施的管理,网络系统维护和数字化植物园建设等工作旅游服务部主要负责我园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票务管理,对外形象宣传,游览与娱乐服务项目的管理等工作安全保卫部主要负责全园护林防火、安全保卫、安全生产、维稳等工作科技管理部主要负责制定我园科研规划并组织重点科研项目研究、组织科技成果的鉴定、申报和推广,重点实验室、公共实验室的建设及管理园容管理部

主要负责园容园貌的监管,制定植物园管理养护标准等工作

基建部主要负责我园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相关工作科普实验园主要负责特色花卉、珍稀植物、种子种苗、盆景园艺研究开发、生产培育及推广、种质资源保存等工作苏铁迁地保存中心主要负责对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中心的建设、管理等工作园林与林业研究部主要负责园园林与林业行业规划研究,园林与林业地方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开展园艺新品种的培育、开发和应用等工作引种保育部主要负责植物引种、驯化、登记、植物生长物候观测、记录与分析工作,植物苗木繁殖、栽培,植物标本馆、种子室的管理等工作古生物博物馆主要负责古生物博物馆、化石森林的日常维护及管理(园林的日常维护和管理部分由园容管理部负责)等工作[18]

游园信息

编辑

开放时间

  • 植物园开放时间

8:00-18:00(注:特殊节日调整开闭园时间及限制车辆入园以植物园管理处告示为准)台风黄色及以上预警、雷暴橙色及以上预警等极端天气闭园,禁止游客及车辆入园。

  • 古生物博物馆开放时间

9:00-17:00(节假日9:00-18:00,每周一闭馆)

  • 荫生植物区、沙漠植物区、盆景园、蝶谷幽兰开放时间

9:00-17:00(节假日照常)[19]

门票信息

成人,身高1.5m以上儿童

20元/人

1、身高1.2m-1.5m的儿童(儿童身高以标识杆衡量结果为准);

2、全日制大、中专院校学生、中、小学生(凭学生证或学校证明)。

10元/人





1、残障人士(凭有效证件);

2、现役军人(凭军人证件);

3、持皈依证的佛教信众;

4、来园执行公务人员;

5、60岁以上的老人(凭身份证);

6、1.2m以下的儿童(儿童身高以标识杆衡量结果为准)。

免票

1、社会团体500人(含500人)以上15元/人;

2、旅行社团体20人(含20人)以上15元/人;

3、学生团体,凭学校证明,每50名学生免两名老师门票 。

15/人)

入园车票:小车(19座以下,含19座)5元/辆、中巴(20--39座)10元/辆、大巴(40座以上,含40座)15元/辆[20]


交通路线

  • 自驾

京珠高速—皇岗路—滨河大道—沿河路—罗沙公路—鹏兴路—仙湖路—仙湖植物园。

  • 公交

游客可乘坐382、220、202路公交车抵达仙湖总站,218、27、57、 113、K113、333、336路等公共汽车抵达罗湖外语学校后下车由仙湖路向北步行进入。

  • 地铁

游客可乘坐地铁至黄贝岭站(C出口)下车,步行至新秀立交公交车站转乘382路公交车抵达仙湖总站。[21]

观赏时间

四季皆宜。

所获荣誉

编辑

仙湖植物植物园经过20多年的努力和探索,不断取得佳绩和殊荣,现已是“鹏城十大旅游景点”之一。仙湖植物园还先后获得“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1998)[2]

、“深圳市环境教育基地(1998)[2]

”、“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2年)[22]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2004年)[23]

”、“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2005年)[24]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06年)[25]

、“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26]

”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