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特区风华㉒|公园从2个到千个,身边就是诗意与远方

这是深圳上百个城市综合公园里的一个代表。40年来,深圳公园数量以平均每年新建30个的速度,已从最初的两个增至1206个。

如今,每当疲惫的心灵渴望在午后寻觅一处安静而平和的时光,不用远足即可在点缀城市各处的街心公园找到休憩之地。每逢周末,郊野公园则能提供最接近繁华市中心的原生态休闲系统。在登山中看山下车水马龙,看深圳湾碎银闪闪……听风的歌,感受山谷中万物鸣响,或许会突然领悟到自然与这座城市的永续依存……

大沙河生态廊道

出则繁华,入则自然。这就是深圳公园赋予人们的至高享受,也让忙碌的逐梦者在城市里重新定义诗意与远方。

在老深圳王尚看来,荔枝公园,也许是深圳从田园牧歌向都市园林景观转变的里程碑。

“当蔡屋围的村民依然把耕牛拴在那些老荔枝树下时,深圳特区的建设已经热火朝天地开始了,曾经的荔枝林和农田被规划成一个市政公园。”

王尚关于荔枝公园的最早记忆在1983年的夏天——那时还在读幼儿园的他,从粤东老家坐长途客车,来到位于深圳三中(现在的红岭中学)的舅舅家度暑假。当时的红岭中学的校舍还在建设中,园岭新村更是一片大工地,大人们经常恐吓爱玩水的小孩子,怕玩耍时失足掉进那几个积水的洼地。

1986年的荔枝公园

夏天的夜晚闷热非常,舅舅带着一群平均年龄四五岁的小孩子,来到建设中的荔枝公园乘凉,当时湖边有一个很漂亮的亭子,“我们这些小孩开心地坐在亭子的栏杆上,把脚丫子悬在湖水上,手里拿着一个甜筒雪糕,感受湖面拂来的阵阵风凉。”王尚回忆道。

后来,王尚举家移居深圳,荔枝公园就成为了他们家人主要的休闲、娱乐场所,每逢春节,都要去公园内欣赏新春花展,然后租一条小船,在湖面上乱划一气。

1986年的荔枝公园

当旁边的小情侣在船上做抒情、甜蜜状时,他们这些不解风情的孩子,只想拼命地让小船钻过那两座拱桥,或者到小小的湖心岛上去探险。每逢蝉鸣荔枝将红的时节,作为小顽童,王尚总要逞强跟在几个大哥哥的屁股后面,去荔枝公园偷摘熟透的荔枝。

由于当时在荔枝公园附近的园岭小学读书,放学后、日暮前的那段时间,王尚和小伙伴基本都消磨在了深圳图书馆和荔枝公园。“那是段值得回忆的童年。”王尚说。

但荔枝公园并非深圳第一座公园。早在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之前,全市仅有2座公园,分别是建于1925年的中山公园和1966年建成的东湖公园(原水库公园)。

在深圳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公园管理中心老员工老李看来,深圳的公园建设几乎是从荒山、滩涂、泥泞地上起步,和特区同步发展,却串联起千万深圳人的宜居梦想。

2000年的人民公园

1983年深圳市政府代表团前往新加坡考察,了解园林绿化环境对现代城市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后,提出要把深圳建成绿草如茵、树木葱茏、环境优美的花园城市。关于园林绿化的法规和规划随之开始逐步出台,为深圳公园建设引航保驾。

中心公园。钟子杰摄

十八大以来,深圳公园建设迎来跨越式发展期。深圳市城管和规划部门组织编制《深圳市公园建设发展专项规划(2012-2020)》,统筹全市公园建设发展,协调城市建设空间布局。

在接下来的几年,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香蜜公园、人才公园、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白石龙音乐公园、大沙河生态廊道等一大批大手笔、充满国际范的公园相继建成、开放,这些公园都是深圳人争相打卡游玩的“网红”。

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

深圳香蜜公园

2019年9月23日,深圳的公园总数再次刷新,达到1090个,成功晋级 “千园之城”。到2020年8月,不到一年,深圳公园又增长116个。从原来单一的公园形式发展为“综合公园、郊野公园、带状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丰富多样、功能互补的公园形态,展现山海连城、四季繁花的大美风范和城市新样态。

公园星罗棋布,包围了居民区,使居民既能推窗见绿、开门见园,又能徒步山林、漫步郊野,听鸟叫虫鸣,闻花香草香。

不仅如此,在深圳的市政公园还率先全国免费开放,甚至不同季节举办的花展,也都如此。始于1984年的东湖公园菊花展、始于1988年的洪湖公园荷花展、始于1998年的人民公园月季花展、始于1999年的莲花山公园簕杜鹃花展都是当季的城中盛事。

深圳仙湖植物园

2019年3月,深圳在仙湖植物园举办了具有国际水准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2019深圳花展”,让高品质的国际花艺、花文化地走进市民的生活。

仙湖植物园

此外,还有常年开展的公园自然教育,每年冬季举办的公园文化季,活动中有票都不够派的深圳湾音乐会等,都是免费面向市民。

很多人心心念念地想要一个诗意与远方,有了这些公园,在深圳可以自豪的说,即使身处繁华都市,诗意与远方也是存在的。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杜艳

【策划】甘雪明 曲广宁 丰雷

【统筹】张玮

【作者】 杜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