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黄清福:年味里的“中国红”


前 言

  年味是什么?是阖家团圆的热闹喜庆,是热气腾腾的年夜饭,是张灯结彩的瑞气祥和,是鞭炮声声的除夕夜,是孩子们眼里的期待,是游子对故乡的思念,是除旧布新的红火与热烈,是那一抹穿越千年,永不磨灭的“中国红”。

贴窗花

  中国人尚红,这种理念在春节表现得尤为突出。红灯笼、红春联、红窗花、红年画、红剪纸、红福包、红福字……“中国红”照亮每一个角落,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让春节变得更加喜庆热烈,更具有传统的“中国味道”。


1

红灯高挂添吉祥


  一个喜庆且有味道的中国年,少不了大红灯笼的映照,很多地方都有挂灯笼、办灯会的传统。


  在有“云南红都”之称的富宁县城的街道上,春节前夕人们在大榕树和扁桃树上拉起丝带,挂满灯笼,一排排染满红色的树遥接天际,恍若人间仙境。天刚蒙蒙亮,商家小贩、置办年货的人便从四面八方赶来,叫卖声、讨价声、嬉笑声、吆喝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一曲悦耳的“年”奏曲。街道上熙来攘往,车流滚滚,购置年货、走亲访友的人络绎不绝。亲朋好友互道祝福,浓浓的年味在喜庆的红色里飘荡。


挂灯笼


  在有“中国灯会之首”美誉的四川,过年更是不可无“灯”,每逢过年,蜀中大地便呈现一片灯火盛景。四川灯会历史悠久,尤以成都和自贡两地水平为高,两地的灯会以红色为主题,或展现异域风情,或传承民族特色,以磅礴的气势、新奇的构思、精巧的工艺和浓郁的地方风情,成为中国地方灯会之翘楚。


  “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挂红灯”。在华北地区也有春节期间逛灯会的习俗,灯会上不仅有各式各样的宫灯,还会有小车会、舞龙、烟花等民俗表演,热闹非凡。或方或圆的宫灯上面绘有寓意吉祥的符号或图案,给年味增添了吉祥暖意。


2

春联年画红窗花


  除夕,写春联、贴年画是流传已久的传统年俗,贴上年画和春联,中国年味就出来了。


  春联源于汉代的“桃符”,人们把写有神祇名字的桃木板挂在门上用于避邪。到五代十国时期,人们开始把桃木板上的书写内容改成联语,其后书写于红纸上,称为“春联”。北宋王安石在《元日》中有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的“新桃”和“旧符”就是早期的春联。明初洪武年间,在明太祖朱元璋的推广下,过年贴春联的习俗逐渐流行于民间,楹联也成为一种为文人所青睐的表达方式。随着时间推移,春联形式不断变化,现在除了传统用红纸手写的纸质春联,还有印刷精美的艺术春联以及用于社交的电子春联。


  无论在南方或北方,买春联和年画都很方便。街巷摊点、文轩店铺,一副副朱红的春联词句对仗工整,笔墨挥就,饱蘸浓情,字里行间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人们或请书法家们现场挥毫,或在摊点挑选,把中意的“年味”带回家,贴在门框上,便开启了新一年的鸿运之门。


十二生肖剪纸——虎


  传统年画大多是木刻版画,以吉祥图案为主,内容丰富,如“连年有余”“五子登科”“天官赐福”等,基调多以大红大绿的鲜艳色彩为主。如今的年画大多是精美的印刷品,一幅幅山水田园,一幅幅飞禽牡丹,一幅幅鲜活的生肖图案,承载着美好的新春祈愿,进入千家万户。人们把对生活的向往融于画中,挂在家中以期增福旺运。


  过年贴福字和窗花与贴对联和年画有相得益彰的效果。福字可以用红纸书写,也可以用纸剪成,有时与对联配套出现,也可以单独使用。有些地方会特意把福字倒过来贴,寓示福到(倒)了。除了单独的福字还有一些融合其他元素的福字组合,如“五福捧寿”“五福临门”“福星高照”等。迎春接福,是过年的必备流程,福字承载着人们对家人的祝愿和对未来的憧憬。


  剪窗花在山西、陕西、甘肃一带最为流行,一把剪刀,一张红纸,短短几分钟,就可以剪出一幅精美绝伦的吉祥图案。剪纸图案形式多样,金山银山、花鸟虫鱼、云龙飞凤、十二生肖、神仙人物等,不一而足,尤以生肖图案和福字最为普遍。无论是陕北的窑洞,还是山西的平房,窗户上贴一纸红色窗花,顿显温馨而敞亮,让朴素简单的民居瞬间有了节日的温度。


3

礼花绽放满天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大年初一开门,随着一声爆响,碎红落满地,开启了一年的好运。


  过年燃放爆竹的习俗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汉代东方朔在所著《神异经》中说:“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长尺余……性不畏人,见人止宿……名曰山臊。其音自叫。人尝以竹著火中,爆烞而出,臊皆惊惮。犯之令人寒热。”这是关于爆竹起源最早的记载,说明当初人们燃竹而爆,是为驱吓危害人们的“年”。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初一,鸡叫第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燃放爆竹,以逐退瘟神恶鬼。唐代诗人来鹄的《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爆竹的情景。在古代,过年燃放爆竹,不仅是为热闹与喜庆,还有祈福化煞、驱邪避凶的寓意。


河北蔚县打树花表演


  如今,传统爆竹已经被种类繁多的烟花、鞭炮所替代。在河北蔚县一带有打树花的习俗,已经有几百年历史。每年春节都会有大型的打树花表演。打树花的汉子们反穿羊皮袄,头戴毡皮帽,将近1600℃高温的铁水一勺勺泼打在冰冷坚硬的城墙上,万朵火花迸溅四射,形成巨大的“树花”,闪亮的红冲破如墨的夜色,如雨散落,十分壮观。在一些村落的院子里,孩子们点燃“大地红”鞭炮,一片片、一串串,燃起童年的心愿与期盼,和着欢声笑语,勾起无数回忆。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一些电子鞭炮逐渐占领市场。但是传统烟花的红色味道并没有减淡,“中国红”依旧点亮世界,以崭新的姿态诠释新的过年味道。


4

天南地北“中国红”


  在福建闽南地区的农村,过年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以红纸圈贴在一起的连根甘蔗,叫“门蔗”。闽南方言“蔗”与“佳”读音相近,因而“门蔗”取其谐音,寓意进入佳境。在厅堂中摆好隔年饭、长年菜和发糕,还要把用红、黄两色纸扎成的“春枝”插在上面,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最具特色的风俗要数“过火群”。每家把薯藤柴枝堆到大门外点燃,待火烧旺,男人们按照辈分依次跳过火堆,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以期盼烧掉旧岁的邪气,迎来干净吉利的新年。“过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同时收集一些未熄的余灰添到炭炉中,名曰“添旺”,象征生活更加兴旺。


  在广东潮汕地区过年有赠大吉和送压岁钱的习俗。大年初一,家家户户以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摆在客厅中,门前张灯结彩,晚辈要向长辈敬茶祝福。早餐后大人携同家中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人以大吉、槟榔招待客人,共品工夫茶,然后客人送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潮汕地区送压岁钱不只是长辈送给晚辈,生活条件好的晚辈也可以送钱给长辈。压岁钱要装在一个很讲究的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裹,这与北方长辈给晚辈红包类似。如今,虽然网络红包越来越方便,但是这一传统形式依然保留,实体的红包更能体现亲情的厚重。


写春联


  在陕西,过年时人们用红线穿上红枣和谷草秸,上面挂一个铜钱,下面坠一个鞭炮,做成避邪祝福的吉祥物“枣牌牌”,挂在孩子的背后,以期孩子获得神灵庇佑。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每年增加一个顶针,一直到孩子12岁为止。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称为“增岁顶针”。一根红线串起对孩子无尽的爱与期盼。在陕北,春节期间各村都组织秧歌队,人们打起红色腰鼓,舞动红绸,扭起秧歌挨门逐户拜年,俗称“沿门子”。陕北红色革命根据地的特殊属性更使这里的红光芒夺目,具有了特别的文化基因。


  在华北地区,新年舞社火是一项重要活动。社火是一项古老的民间风俗,源于古代劳动人民对土地与火的崇拜,已有数千年历史。“社”为土地之神,“火”即传说中的火神“火祖”。人们通过载歌载舞的形式祭拜社神,祈求国泰民安、万事如意。山西平遥每年春节期间都会举办“社火节”,平遥古城明清大街上红气升腾,舞龙、舞狮、旱船、推车、高跷、抬阁、背棍、竹马等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鲜明地方特色的传统社火节目轮番上演,人们通过红火热闹的社火表演,歌颂党的好政策,表达内心喜悦和对新春的祝福。


湖北宜昌,一对母女在街头观看花灯


  在海外,春节同样红火热烈,海外华人大多保留了中国传统的过年习俗,对红色更是崇尚。新加坡华人在拜年时,一定拿着一个精致的红纸袋,里面装着两个柑橘作为贺年礼,明显有潮汕“大吉”的味道,寓意“好事成双”。在美国纽约,华人每年春节都举行“新年花车游行”,并表演舞龙、舞狮,居住在曼哈顿中国城和法拉盛的华人还可以燃放鞭炮,纽约标志性建筑帝国大厦也亮起红色和金色,表示对中国新年的祝贺,也会有美国人穿上红色唐装、旗袍与当地华人共度佳节。


  “红红的灯笼耀花眼,红红的鞭炮飞满天,唐人街一片中国红,红红的对联报新年……”一首《中国红庆新年》唱出了海外游子“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心声。他们朝着祖国家乡的方向频频举杯,浓浓的思乡之情随歌声流淌,身在异乡体会中国年的味道,有一种温暖涌向心头,激荡起澎湃的爱国深情。


  朝阳铺锦,丹霞流光。新春的“中国红”映着霞光,展开新的一页,有声、有色、有味、有趣的中国年周而复始,在那一抹红里愈加繁华热烈……


作者简介

黄清福,云南省文山州作家协会会员。


《中华瑰宝》杂志提前祝大家:

虎虎生威,春节快乐!



征稿启事


·稿件要求

1.稿件必须为原创,内容信息准确无误,禁止一稿多投。

2.图片要求清晰、未经技术处理,分辨率至少为1600像素×1200像素,并提供相应版权信息。摄影作品需提供原始图片。


·投稿办法

1.请将稿件、图片发送至电子邮箱:zhhgb2016@163.com。

2.投稿咨询电话:010-56037099。

3.暂不接受信函投稿,深度报道的稿件除外。


·审稿与发表

1.本刊在收到稿件后会尽快审阅,投稿之后30天内未收到回复的作者可将稿件自行处理。

2.作者需要配合本刊编辑核实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必要时对稿件进行修改。

3.本刊会根据稿件质量和稿费标准发放稿费。

4.本刊同时进行数字发行,作者如无特殊声明,即视作同意授予我刊及我合作网站信息网络传播权;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括此项授权的收入。



【杂志订阅方式】

1.拨打电话010-57435892进行电话购买。
2.银行转账

户名:瑰宝传承(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北京上地支行

帐号:35370188000083988
3.邮局汇款

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北正黄旗18号 《中华瑰宝》杂志编辑部(100093)


长期投稿邮箱:zhgbyy2016@163.com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和订阅。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北正黄旗18号 《中华瑰宝》杂志编辑部(10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