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本刊编辑 陈晨
订阅 | 010-86092062
林振宇出生于台湾桃园观音区,从家乡出发,他为梦想辗转世界各地,从日本到加拿大到新加坡再到新西兰,在多家国际知名视效公司,包括 Square Enix、Scanline VFX、Industrial Light and Magic与Weta Digital 都工作过。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在视效行业打了个“通关”!
征战好莱坞十年后,他带着丰富的经验与先进的技术回归亚洲,希望将正能量与技术思维传递下去。
对年轻的视效艺术家们,林振宇建议 :“不要人云亦云,不要好高骛远, 可以多看多听但一定要跳脱出框架去思考,用自己的实践去验证。我们做这个行业是给观众带 来快乐,带来省思的。一定莫忘初衷,做一个温暖的人,坚持学习,然后将正能量与技术思维分享给其他后辈,传递下去。”
我时时刻刻警惕自己不能降低品质只求速度,因为观众看到的最终结果只有好与不好两个答案。如果不好,只会给你贴上‘价格便宜但品质很差’的标签,那就很难翻身了。
——林振宇
大学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林振宇辅修了工商业设计系的电脑动画课程,由此对电脑动画产生了极大兴趣,“我开始每天没日没夜地摸索电脑动画的一切知识与实践 , 一直到今天也是一样。”由于喜欢画画的缘故,他从小立志要成为漫画家,但在当时的台湾画漫画没有什么出路,他最终考取国立台湾科技大学,打算未来当工程师度日。而这次辅修为林振宇打开了另一扇窗,让他的画画兴趣得以在电脑动画中延续下去。
毕业后应征入伍,林振宇当了一年半的兵,这段时间他认识了一些朋友,“他们是美术及动画的本科生,了解了他们的本科生活之后我觉得很羡慕。”这让他进一步确定了自己的志向,退伍后要走动画这条路。但退伍时恰逢2008金融海啸,就业机会很少,于是他自己接一些零碎的动画项目度日,“因为一个人单干整个项目,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以及对项目通盘的理解。”
林振宇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苹果日报》做新闻动画。每天面对血腥的画面让他有些难以接受,而新闻动画重速度不重质量的状况更让他心存芥蒂。这份工作林振宇只做了一个多月就离开了,这段经历让他更明确了职业方向 :“我时时刻刻警惕自己不能降低品质只求速度,因为观众看到的最终结果只有好与不好两个答案。如果不好,没人在乎你花多少时间做,只会给你贴上‘价格便宜但品质很差’的标签,那就很难翻身了。”
2008金融海啸后,台湾兴起了一波“宅经济”,游戏公司股价飙涨,行情很不错,林振宇由此进入了游戏业:“我有了稳定工作,在游戏公司智冠科技下属的游戏开发公司中华网龙担任包山包海的3D艺术家。”因为游戏有过场动画的需求,他帮忙在一些动画内制作烟火特效。在 3ds Max中制作高品质的特效需要用到插件 Fume FX。当时该插件刚刚问世,网上学习资源甚少,因此他常上网提问,因缘际会下结识了日本米冈先生,“他真的非常厉害,打通了我的很多观念,于是我们成为时常在网上交流的网上师徒。”
林振宇用Fume FX 制作高质量的烟雾效果
学会Fume FX之后,林振宇在特效制作上得心应手:“但当时台湾动画产业的现实状况是以‘小打小闹’为主,甚至特效最主要的应用领域电影都以不需要特效的小清新为主。”为了能获得制作更高品质项目的机会,他选择离开舒适圈,前往日本挑战更高殿堂。
对于我来说,唯一不能妥协的就是品质。
——林振宇
到日本后林振宇首先进入史克威尔艾尼克斯(Square Enix,以下简称SE)的动画部门工作,SE是一家以开发日式RPG( 角色扮演 ) 游戏而闻名的游戏公司,公司由开发《最终幻想》的 Square和开发《勇者斗恶龙》的Enix于2003 年合并而成,在日本颇具影响力。
在SE,林振宇发觉从个人制作能力看,台湾特效艺术家并不输日本,但日本动漫工业体系的成熟度却是台湾望尘莫及的。日本的动画产业十分成熟,成功地将 IP销售到全世界,从小说、漫画、动画到游戏,不胜枚举,这便意味着能支付大量资金进行大制作的公司也多,“在日本,甲方能够给到动画公司很好的价钱去购买相应品质的制作,而非想用 路边摊的价格去买五星级饭店的品质。”
林振宇特别提到日本神风动画的社训——“妥协即死”,这句话对其影响深远,“对于我来说,唯一不能妥协的就是品质。”
林振宇在SE参与制作《最终幻想13》的过场动画
在SE经过一年多的锻炼,林振宇对自己的能力更为自信,他将自己的简历投给好莱坞特效公司——温哥华的Scanline VFX,不到一周时间就被通知录取。28岁的他为梦想再次出发,在进入 Scanline VFX 第二年就晋升到主管位置 (Lead FX TD)。在Scanline VFX,林振宇带领团队参与制作了风靡全球的美剧之王——《冰与火之歌 :权力的游戏》(以下简称《权游》),并凭借第四季最后一幕中的精彩打斗片段,一举获得 2014年艾美奖最佳视觉效果奖。
林振宇对此并不意外:“从第一季开始,就没几个有如此大量特效的电视剧能与之比较,因此《权游》一直独占鰲头很多年。”他坦言在拿到素材那一刻就明白,这个片子如果做不好肯定是制作方的问题,“《权游》的制作是非常严谨的,所有的素材都堪比电影,甚至很多电影给到的特效素材还比不上HBO剧组。”而平均每集高达六百万美金的制作预算也能与电影比肩,并且后面的剧集还不断“加码”,第七、第八季的制作费已突破千万美金。
“敢出大价钱的原因是他们注重品质,而不是要你牺牲一点质量来降低制作费。这段经验给我很大启发,也让我更坚信对品质妥协即死的硬道理!”
《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获得2014年艾美奖最佳视觉效果奖
2015年,Scanline VFX接到了一个“救火队项 目”——两个月时间内完成《白鲸传奇:怒海之心》中一个船只在暴风雨中航行的场景。“这些镜头并不属于容易制作的范畴,公司只给了我三个人,其中两人原本是做Match-move的,完全没有做模拟的经验,我只能边做边教。有一个人心情不好就请假,果然是白人的作风!但是我也只能夹紧双腿硬做到底。”
为了节省沟通时间,林振宇请三个协调者 (Coordinator) 帮助他 :“第一个坐在我旁边汇报进度以及任何状况 ;第二个负责盯上游部门,东西好了马上通知,如 果我们拿到的东西有问题立刻汇报然后催进度 ;第三个负责盯下游部门,如果我们的东西不能用,立刻交回我们改,改好后立刻通知下游更新到最新版本。”
就凭着亚洲人这种“把时间榨干到以秒计算”的效率至上作风,团队用两个月的时间交了80个镜头,成功化危机为转机,“顺利交片后,公司制片人告诉我救了这个专案,老板很满意还多给我两个月工资当奖励。”林振宇也凭此一役在圈内积累了一定知名度。
仅仅制作高品质的视效是不够的,还要有‘独门秘籍’,才能获 得无可取代的地位,也才能因此具有议价能力。
——林振宇
三十而立那年,林振宇收到了特效行业“开山鼻祖” 工业光魔 (Industrial Light & Magic,以下简称ILM) 的邀请 ,“ILM是行业传说,可以说视觉特效就是其开创的,在我们还不知道电脑可以用来做电影时他们就使用电脑辅助电影制作了,ILM是视效艺术家的玛雅圣地, 是人人向往的地方。”于是,他来到温哥华的ILM开启了另一段从业之旅。
林振宇在ILM的职位是资深生物技术指导 (Senior Creature TD),主要制作与生物或角色相关的模拟。
在这里,他遇到的第一个项目就是《魔兽》电影,这对他而言简直是美梦成真:“本来我也是《最终幻想》的粉丝,而十年前已达成愿望制作《最终幻想13》的过场动画,能做《魔兽》电影真的是完成最后一块拼图!作为铁粉我真的全程兴奋到不行,做完之后已经没有遗憾。理想与现实往往相距甚远,能做到自己十分想做的内容对艺术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因此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作为铁粉,制作《魔兽》电影对林振宇来说是美梦成真
谈及ILM保持行业“大牛”地位的秘诀,林振宇坦言其制作流程其实非常传统,但因为多样化的思路,常常能制作出非常优秀的作品。在他看来,ILM最大的底气来自其强大的自主开发能力——“不随波逐流,需要什么就自己开发”,林振宇在 ILM时主要使用的制作软件ZENO就是其自主开发的。
得益于研发部门的硬底子功夫,ILM开发出很多引领业界的技术,这又给了他另 一个启发——仅仅制作高品质的视效是不够的,还要有‘独门秘籍’,才能获得无可取代的地位,也才能因此具有议价能力。“这是一个比学习力的时代,谁学得快谁就能赢。研发创新也是学习的产物,你不能闭门造车, 必须知道世界的潮流,然后针对这些需求用厉害的技术 一一突破,只有如此才能创造高附加价值的作品。”
从温哥华ILM去往新加坡ILM后,林振宇第一次在国外参与中国的项目——张艺谋导演的《长城》,“我开始认识到中国也有足够预算能邀请好莱坞的制作团队,也许现在是时候重返亚洲创业了。”而这个念头萌发之时,他又幸运地获得了来自维塔数码(Weta Digital)的更高薪资合同:“能加入《指环王》《霍比特人》与《阿凡 达》的制作公司,我等于是把视效行业打通关了,太令人开心了!”于是林振宇再次出发去新西兰,作为视效技术总监在维塔数码参与制作了《银河护卫队》《猩球崛起》等大型项目。
在维塔数码三年,重返亚洲的想法如种子般在林振宇心中渐渐萌芽,茁壮成长,他终于决定与国外同事一起在日本创业,成立公司 StealthWorks,股东还包含十年前在SE的特效总监,他们将公司定位为专门的视觉特效公司。
目前,StealthWorks 已参与制作了《钢之炼金术师》《新哥斯拉》《新世纪福音战士》《天气之子》 等知名IP大作,而宫崎骏导演及其儿子宫崎吾朗导演共同执导的动画长片,以及两个《最终幻想》的过场动画已列入公司明年的工作计划。
StealthWorks公司原创项目、林振宇导演处女作
“Project Guan”正在筹备中
随着 StealthWorks 在日本站稳脚跟,林振宇打算带领公司正式进军中国市场。今年公司已成立台湾制作基地,主力承接来自中国大陆地区的项目:“公司所有的创始人都具有大型项目的制作经验,我们提供媲美好莱坞的品质。我们不想再只是替洋人打工,是时候把技术贡献回家乡!”
林振宇长期与内地导演阿甘合作,“算是他领我进门,但之后制作高品质的视觉特效还是要靠自己多多努力!我觉得中华文化底蕴是足够的,也有很多可以发挥的题材。而这几年制作预算的提高让我们有机会可以不再做替洋人打工的打工仔,打开一扇回家的门。”
团队能形成行业聚集,人才能依附从而产生群聚效应。中国电影的目标不应是中国的中国电影,而是世界的中国电影。让世界各国认同我们核心价值的人都能参与,让各国的人才都替我们的团队贡献心力。
——林振宇
早年间,林振宇曾以私人名义接过不少来自中国大陆地区的外包项目。从业十年,林振宇辗转多国磨砺成长,而中国特效行业也在砥砺前行。
在他看来,目前中国的制作预算已不输欧美,技术上很多艺术家都具备优秀的个人能力,但短板在于团队经营无法持久,因此没有产生知名的制作团队。
“导致产业内多数人都各搞各的,有时会出现昙花一现的团队,却因没有长远的经营策略,让人才很快就外流到欧美为洋人所用。”林振宇反复强调,在特效产业成功的团队比成功的个人更重要,“团队能形成行业聚集,人才能依附从而产生群聚效应。中国电影的目标不应是中国的中国电影,而是世界的中国电影,让世界各国认同我们核心价值的人都能参与,让各国的人才都替我们的团队贡献心力。”
林振宇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活动上介绍特效制作经验
中国的电影行业正在逐步向工业化迈进,尤其是视效行业,大型项目常常动辄几十个团队、几百位艺术家参与其中,高效、稳定的协作尤为重要。
“电影制作并不是艺术创作,而是扎扎实实的工业。”林振宇强调公司之间的协作依靠的是导演与制片人对自身需求的清晰认识,此外价格和流程的透明化也非常重要,“多少钱做多少事,不能制片给了一百万制作费最后拿到的成品只有十万的价值,而实际制作的艺术家只拿到五万的制作费用,中间的层层剥削往往是不透明造成的。”他指出最好的管理是不必太多人去管理,而是一切让流水线和大数据说话,“你必须用科学化的方法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做管理,这才是王道。”
要实现视效行业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必须营造一个人尽其才的优良环境。目前中国视效行业常存在项目周期紧张,视效部门“加班”成为常态,“前期规划得好的项目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但往往发生时是由艺术家们承担后果。我自己现在也是公司的经营者,我们付出加班费是让自己更警惕上层的错误决策的后果,用金钱弥补下层的艺术家。”
林振宇强调维护行业健康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遇到无理的要求就必须诚实回报,否则每个人都无法长期在这个行业待下去。如果做不到,就请让大树倒下去,不要挡住下方新树苗的阳光。我这样看待前辈,我也希望后辈以同样标准要求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