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白先勇《美的复兴》
01
题目里有“如果”二字,要发生文艺复兴运动当然十分艰难,可说几乎是奇迹,可我不管是从前教书,或后来推广昆曲,都不断思考: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以来,一直处于弱势地位。
我很喜欢各种表演艺术,也有机会在欧美看了许多歌剧、芭蕾舞、古典音乐等西方表演艺术,看的时候,当然也很喜欢并且感动,可最后总有点失落感——为什么那么美好的东西不是我们自己的呢?
我们的传统艺术几乎失去了发言权,不管是音乐、戏剧都按着西方的标准走,我们怎么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失去信心了呢?我们也有很美的艺术,却处处觉得自己不如人家。
02
文艺复兴是西方重要的运动。二十世纪初,我们也希望有自己的文艺复兴,所以才有“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可是,一个世纪过去了,传统文化没有振兴起来。我希望——二十一世纪,我们能走出自己的路子,文化蓬勃发展,和西方争一长短。
回看我们几千年来辉煌的文化传统,许多人心中都有个愿望,要重振大汉天声,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绽放光芒。十年来,我致力昆曲推广,有人不解,我并非昆曲界人,为什么一心推广昆曲。这是我自己的心愿。
昆曲是明朝的国剧,独霸剧坛二百年,在我们的表演艺术中,其美学达到顶峰,影响了整个中国美学。然而,到了二十世纪,昆曲几乎在舞台上销声遁迹,这个衰微的艺术是不是可以回复它的辉煌,重新注入新的生命?
我制作青春版《牡丹亭》,冀望借这出经典戏剧使这个衰微的艺术重生。在二十一世纪,重新召唤观众,尤其是年轻的观众,重新观赏我们具有六百年历史的昆曲艺术。
我希望华文世界中的每个年轻人,一生中至少有一次机会邂逅中国传统艺术之美,为这个美打动,重新亲近我们的文化。我们努力募款,让世界各地年轻学子免费欣赏青春版《牡丹亭》,十年来二百三十多场演出,遍及海峡两岸暨港澳,还去了新加坡及欧美多国。
在大陆三十多所大学的演出,远至兰州、西安,南至桂林、厦门等从来没有昆曲表演的地方,学生的反应都十分热烈,几千人几千人跑去看。为什么从来没接触过昆曲的学生看了演出那般激动?那岂不是说明了我们渴求重新拥抱自己的传统文化?渴求传统文化浴火重生?
二十一世纪不容易发生文艺复兴。二十世纪的“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实际上挫伤了传统文化,导致我们的文化氛围陷入贫血状态,要把它补起来,可要下重药。除了少数专科艺术学校,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课程里的美术、音乐、戏剧等科目,一概把自己的传统艺术排除在外,一切以西方为尚,这造成了严重的后遗症。
03
现在都爱讲“中国梦”,“中国梦”对我而言,就是文艺复兴。
军事、政治、经济的强大可能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唯有文化长远深厚,而且影响世世代代。
十九世纪时,英国称霸天下,可到了二十世纪,国势没落,但仍不失为文化大国,还站得住脚。又如法国多番亡国,它打不过德国,可法国人都有文化优越感。
我以为亡国不可怕,只要文化不亡。文化有力量,是整个民族的灵魂,二十世纪,我们整个民族失魂落魄,失落了文化,陷于危险的境地。
我们的文化根源已被斫伤,我们却没有好好思考,新的文化远远未建立起来。中国人究竟怎么定义?中国文化到底是什么?我们不能像英国人毫不犹豫回答这些问题,他们有莎士比亚,有牛顿等。
我们的文化是什么,许多人感到模糊不清,它曾经破碎、断裂了。在这个十字路口上,必须唤起全民族的觉醒,下功夫建立文化。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使经济建设突飞猛进,而文化建设不是立竿见影的事,必须靠点点滴滴的积累和多少人多少人的觉悟。
04
青春版《牡丹亭》整出作品分三晚演出,每次三小时,总共九小时长,把它带到北京大学演出的时候,学生的热烈反应教我十分感动。北大剧院二千一百个座位,每一场都座无虚席,而且很多学生连续追看三天完整的演出。
演出落幕了,零下九摄氏度的气温,学生们还不肯离开,他们似乎经过一场文化洗礼,脸上发光,等着我,告诉我:“谢谢白老师。你把那么美的东西带给我看。”
即使有时候很泄气,不禁慨叹文化虚弱,瞧见年轻学子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教我最感欣慰,更加肯定文化是一股莫大的力量。如果让年轻学子身上的文化基因燃烧起来,我想,我们的文化有救!
以上所说都是我一厢情愿的非分之想或者说梦想。没有梦想,就没有奋斗。我的“中国梦”恰恰是中华文艺复兴,我希望大家都做这个梦!这样子,我们就有希望了。
文学与美,最后还是一个“人”字。
《美的复兴》是理解和体悟白先勇文艺脉络极其完整的一部文化散文集,主要收录关于文学、艺术活动的新篇章。白先勇在书中谈小说的创作经验,谈昆曲的美学价值,谈《红楼梦》的前世今生,谈文化经典的保存与流传以及如何复兴中国传统文化。
本书特别收录白先勇珍藏数十年照片、特别赠送镶嵌式绝美藏书票、精装典藏,唯美烫白工艺,典雅色系诠释文化情怀,还原“美的复兴”的真实温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