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冒雨拜谒关林庙 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林 毕业51年后再聚会(5)

2014年4月18日。下午。小雨。

约17:00乘中巴离开龙门石窟,到关林庙大概是17:40左右。雨,似乎下得更大了,雨点打到地面上,激起一片片水泡。关林庙小广场地面的积水,已经完全没过鞋底。经过龙门石窟的风雨洗礼,大家似乎已经不太在意这些,一个个急匆匆跳下车,向关林庙大门跑去。

冒雨拜谒诚心可鉴

关林庙已经到了该关门的时间。寺僧们见这些老头老太们冒着雨还兴高采烈地跑来,于是热情接待。

关林庙。即关帝庙。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南七公里的关林镇,相传为埋葬三国蜀汉名将关羽首级的墓地,墓前植有古柏近千株,故称关林。

根据礼制,皇帝的墓称 “陵”,王侯的墓称“冢”,百姓的墓称“坟”,只有圣人的墓才能称为“林”。关羽以他践行一生的“忠义仁勇”的传统美德和人格魅力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和百姓的敬仰,成为封建社会的人伦楷模,以至于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从三国到隋,人们把他视为盖世英雄,隋朝以后则把关公作为神灵顶礼膜拜。历史上先后有16位帝王为关羽谕旨加封,明万历十年关羽被加封为“协天大帝”,万厉三十三年被加封为“三界伏魔协天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清顺治五年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帝君”,康熙五年加封洛阳关冢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林”。民间更是把其尊崇为平安神、保护神和武财神。从此,在中国大地上就有了曲阜埋葬文圣孔子的“孔林”和洛阳埋葬武圣关羽的“关林”。

关林是我国唯一一座为儒家、道家、佛家都崇尚的三教合一的古寺庙。始建于汉代,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也有说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开始建庙植柏,清乾隆时曾扩建。现占地180亩,存明清殿宇廊庑150余间、石坊4座,历代碑刻100多通,大小狮子110多个,百年古柏800余株,蓊郁苍翠,掩映殿宇楼阁,诉说着关林的风雨沧桑

关羽,字云长,东汉末年山西解州(今山西运城市)人。才兼文武绝伦逸群,通经熟史,骁勇善战。19岁时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并跟随刘备转战南北,为匡复汉室立下汗马功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弃信义,背叛孙刘联盟出兵偷袭荆州。关羽功亏一篑,退走麦城,被孙权部将潘璋吕蒙虏获杀害,大义归天,终年五十九岁。孙权恐刘备寻仇,将关羽首级献给当时在洛阳的曹操,企图嫁祸于他。曹操识破孙权计谋,敬重关公忠义,刻沉香木续为躯,以王侯之礼厚葬关羽于关林。 生前汉献帝封关羽为“汉寿亭侯”,死后蜀后主刘禅追溢他为“壮缪侯”。

关林庙的布局按帝王宫殿式建筑呈“回”字形结构。从大门外广场南端的舞楼、大门、仪门、大殿、二殿、三殿、奉敕碑亭、关冢直至后门,为其南北中轴线,其他建筑左右对称,错落有致,严谨有序,构成了关林巍峨宏大的建筑格局,体现了我国古建筑的文化传统特点和“大一统”的思想意识。

舞楼千秋鉴楼)

广场南端的舞楼千秋鉴楼),俗称戏楼,建于乾隆五十六年,是祭祀关羽时献戏的舞台。如今每年秋季,洛阳市政府在这里举行“中国洛阳关林国际朝圣大典”,届时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的华人、宗亲组织前来朝拜,关羽的“忠义仁勇”所体现的民族的精神,和由此形成的“关公信仰”这一特殊文化现象,已成为沟通海内外华人亲情的桥梁和纽带。
舞楼平面布局呈“凸”字形,突出的部分为前台,不设山墙。前台的歇山式顶和后台的硬山式顶组合在一起,又在上面巧妙地加了一层似歇山式顶,使整个建筑的外观宛如一座重榴楼阁拔地而起,蔚为壮观。如此精妙构筑的设计,殊为罕见,是中国早期舞台的精华之作。日本建筑大师清水正夫曾盛赞之为“世界古典建筑中的奇葩”。

关林大门(很遗憾没有拍大门的图片)建于清代,两边的八字墙上篆书“忠义”“仁勇”4个大字,昭示着关羽精神不朽。朱漆大门镶嵌九排九行八十一颗金黄色乳钉,标志关羽享有帝王的尊贵地位。门外这对白色大理石石狮,雄健威武,是洛阳地区现存明代石狮中最大的一对。
大门外60米处小广场东西两侧,高高耸立的是对称的三门三道石牌坊,坊额上都是颂扬关羽的题字。

关林仪门

仪门为关林第二道门,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原为关林大门。清代扩修大门后,改此门为仪门,取“有仪可象”之意。正门额上悬有慈禧太后所题“威扬六合”匾,意思是关羽的英名威震天下。仪门檐后檐下访上绘有大幅反映关羽生平事迹的故事彩图,再现了关羽当年激战沙场的生动场面。仪门上的乳钉只有49枚,因明代修此门时关羽的封号还只是侯爵。

在仪门东西的五花隔墙上,各镶嵌刻石一方。东侧为岳飞画“关圣帝君像”,相传是岳飞因缅怀关羽的英勇忠义而作。西侧为“关帝诗竹”,宽54、高120.5厘米。画面上有两竿竹子,一竿枝叶飘飞,宛如狂风袭竹,一竿枝叶低垂,又似骤雨落叶,所以又叫“风雨竹”。这幅竹画妙就妙在全部竹叶组成了一首诗:“不谢东君意,丹表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岳飞画“关圣帝君像”

关帝诗竹

据传:此诗竹乃关羽身陷曹营时所作。但为何而作,为谁而作,却有两种说法。其一:为刘备而作,在曹营写信不便,以画诗寄刘备表明心迹;其二:为曹操而作,不辞而别,留诗竹画聊以致歉,并为此前的接待表示谢意。孰是孰非,抑或两说皆属附会,不得而知。

关林三个绝妙景观 第一绝石狮甬道 洛阳小卢沟

仪门到大殿之间,是一条长35米、宽4米的石狮甬道,被誉为洛阳小卢沟”,这是关林三个绝妙景观的第一绝。据碑文记载,现在的甬道重修于明万历四十七年36根望柱上雕刻了大小104个石狮,分立在甬道两旁,像两列卫士夹道护卫。这些石狮没有凶猛威严之感,个个活泼生动,逗人喜爱。这些可爱的石狮,给关林的庄严殿宇苍郁古柏、如林石碑平添了无限生机和温馨氛围。

甬通东西两侧分别坐落着钟楼和鼓楼;为了防止庙宇着火,保证殿堂安全,就在月台下甬道两旁东西各建一座焚香炉焚香炉高6.52米,四面坡亭式顶,为清代所建的砖砌仿木构建筑,充分展示了清代高超的砖雕艺术水平。正面雕刻窗根,其余面砖雕腾龙戏珠”、“松树麒麟”、“双狮戏绣球和“岁寒三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侧焚香炉后壁的大幅砖雕“岁寒三友”图它寓刘、关、张桃园结义之意于画中,用松、竹、梅喻三人的高风亮节、博大正气,构图巧妙,寓意深刻。两侧还遍布如林的碑刻和参天古柏。

大殿前月台

大殿前月台两侧有龙头柏和风尾柏,西为龙头柏,东为凤尾柏。龙头柏因柏树一枯枝向下勾曲,形如龙头而得名。风尾柏树根裸露,成扇面形,环纹极密,似凤凰尾巴。
月台之上,前为开敞的拜殿,后为宏阔的大殿,两者相连,浑然一体,巍峨壮观。
拜殿为五开间卷棚式建筑,为祭祀关羽时百官僚属谒拜之场所,又称为 “启圣殿”。拜殿虽梁架结构简单,但斗拱檀枋色彩斑斓,与高耸的赤柱相映生辉。拜殿下高挂着一块块歌颂关羽的匾联,其中最为出名的,是乾隆皇帝亲自书写的 “声灵于铄”匾和“翌汉表神功龙门并峻,扶纲伸浩气伊水同流”联。
拜殿西端放置着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所用的“青龙偃月刀”。此刀高3.5米,很是神气,每每吸引着游客前来一试身手,领略当年关大将无尚英风。

大殿正门上方高悬慈禧太后题的“气壮嵩高”匾

大殿为关林最大建筑,位于关林中心,充分突出了居中为尊的建筑意图。大殿为砖木结构的单檐庑殿顶式,高近20米,面阔7间,进深3间,总面积 760平方米。庑殿顶上琉璃瓦覆盖,五脊横立,六兽扬威。殿四周飞檐外伸,如燕展翅,檐下斗拱交错,檐柱耸立,绕以回廊。大殿四据角,都站有一人,有种说法说他们分别是庞涓、韩信、罗成、用瑜,只因为他们都曾背信弃义,遭世人唾骂,被称作历史上有名的“四短人”、“走尽人”,他们与关羽的浩然正气形成鲜明对比,让他们站立檐角以警示世人。

大殿内现有塑像五尊。中间帝王装扮、神圣庄严的就是关圣帝君塑像,高6米,是我国关羽塑像中最大的。两侧分列的是威猛暴烈周仓,沉着稳健的廖化、深谋远虑的王甫、英姿飒爽的关平。

大殿门窗雕饰精美,正门自东向西的高浮雕是关羽生平故事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斩蔡阳、水淹七军、三顾茅庐、斩车胄、单刀赴会、挑锦袍、战吕布、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等共十二幅,还有二龙戏珠、凤凰戏牡丹、龙戏凤等,无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充分表现了明代木雕艺术的杰出水平。而且这些木雕因为有高大宽阔拜殿遮蔽,较少遭受风吹雨蚀,因而色彩依然鲜艳如初。

大殿东西两壁是华丽精美的壁画。

大殿后门正对的高浮雕,中间这位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脂、身着绿战袍、手拂长髯、睿智英武的关羽像,真实地再现关羽音容笑貌。左右则分别是扛大刀的忠诚侍卫黑脸周仓和儒雅英气的义子关平。

二殿

二殿,光绪皇帝题的“光昭日月”匾高悬于正门上。是关林现存建筑中始建年代最早的一座殿宇,五开间单檐庑殿顶式,面阔5间,进深3间。前后檐下主要绘有反映关羽骁勇善战的故事图。殿内塑有关羽戎装坐像,旁边侍立手持大刀的周仓和手捧玺印的关平。二殿后门有一对圆雕盘龙石墩,设计之巧在石刻中罕见。整个看来似一方柱体,细看则见是由一条龙盘缠,龙的眉、眼、唇、须乃至片片龙鳞无不点画到位,而且龙的气势不减,真可谓绝!
二殿东西两侧各有一座配殿”,东为“圣母殿”,内主供关羽夫人胡氏。西为“五虎殿”,内供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位虎将。

三殿

三殿为五开间硬山式建筑,因殿内原有关羽睡像,故称“寝殿”。其平面布局呈“凹”字形,搪下昂头外伸,刻以龙首,可谓群龙相聚,气势非凡,这在斗拱木作中比较少见,非常有价值。三殿额枋上彩绘表现关羽英勇形象的三国故事画面。殿内塑关羽夜观《春秋》像,关公左手捋须髯,右手持《春秋》,神情专注,研读《春秋》,再现当年秉烛达旦情景。殿内还有采用先进工艺制成的关羽睡像,他能翻身坐起,怒目圆睁,颇能吸引入。殿内后壁为气势恢宏、场面宏大的 “关帝出巡回宫图”彩色壁画,展示出关羽至尊的武圣人、帝王之风。

结义柏和旋柏长在三殿前,西为结义柏,东为旋柏。结义柏为一棵三叉柏,树身在一人多高处分为三枝,而三枝树权粗细相当,正合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之意,故名为结义柏。旋柏则如螺旋一样生长,不仅树干旋生,而且连大小枝条都呈旋转状,甚为罕见,被列为中国三大奇柏”之一 

奉敕碑亭 石坊


奉敕碑亭。两座石坊,分别为明清所建。前面这座宽10米,高6米,正额题“汉寿亭侯墓”,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由钦差太监胡滨所书。后面这座规模较小,正额题“中央宛在”,意思是关羽的头颅依然在此,为清康熙五十五年由三韩弟子高镐所书。两坊柱各面分别题刻不同时期对联九副,书体篆、隶、楷、行、草五体皆备,对关羽忠义仁勇品行极尽赞美之辞,充分反映出关羽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比如:
义参天地,
道衍春秋。
浩然之气塞天地,
忠义之行澈古今。

石坊

关林第二绝 奉敕碑亭

紧靠石坊为清康熙五年所建奉敕碑亭。该亭为八角攒尖歇山项,碑亭结构复杂,它集历代斗拱之优点,拱昂上下连接,环环相扣,众多的拱昂似一座密据式阁楼外观。各昂自上而下依次绘成绿、蓝、黄、红诸色,富丽华繁。整座碑亭全用木构件架接勾连,其用力之均衡、构筑之奇巧、造型之典丽,尽得鬼斧神工之妙。使它在经历了300余年暴风骤雨,依然稳固屹立,是清代亭式建筑的精粹,全国亦为数不多,此为关林第二绝。

后面青草茂密的土丘就是关冢了关冢始于汉末,距今已有1780余年的历史。如今绿草如盖,古柏参天,虽江山已改,而元冢依然据《三国制·武帝纪》载:“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操)至洛阳,权击斩羽,传其首。”这则史料说的是孙权杀关羽,但又恐刘备兴兵报仇而使的嫁祸之计,但被曹操识破,曹操将计就计追赠关羽为荆王,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于城南十五里,即今关林。古今中外,世间关庙何只千万,只有关羽葬首处的洛阳关林、葬身处的当阳关陵、出生地的解州关帝庙称为三大关庙。尤其是洛阳关林作为埋葬武圣关羽首级的圣地,是我国惟一的家、庙、林三把合一的古遗存,亦是封建品级最高、地位独尊的“武圣陵寝”,位居全国三大关帝庙之首。
冢前的石墓门为康熙四十六年所立,额题“钟灵处”。墓门两侧刻有楹联:
神游上苑乘仙鹤,
骨在天中隐睡龙。表达了人们对关羽的思念之情。
石墓门上留有两个投币用的小孔,左为祈求平安,右为求财。信众们在此拜过关公之后将硬币分别投入孔内,若听到当啷之声,意为心到神知,会得到关公的庇护

奉敕碑亭内立石碑一通,高近4.8米,龟趺座,碑首雕刻盘龙,碑额九叠篆书“效封碑记”,碑阳正书:“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这是道光元年磨石重刻的关羽最高封号,碑阴是康熙五年董笃行撰写的《关圣帝君行实封号碑记》,对研究关羽的生平事迹以及封号建庙等情况,提供详细资料。碑亭系新加坡华人梁三旺先生捐资8万元重修,使这座经典之作焕然于天日

据说这是汉代的两座石马

关林第三绝就是“关林奇柏”。关林有古柏800余株,树龄最老700余岁,树围最大达1.2米可谓古柏参天,蔚茂成林红墙绿瓦,交相辉映浮苍滴翠,特色独居。若风中登关冢南望满目柏叶飞舞如碧海叠翠绿浪翻波。自古以来,这里就有“关林翠柏”、“关林叠翠”的美誉。

千百年来,关羽的忠义仁勇精神一直被中华民族所推祟,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道德追求和为人淮则;无论达官商贾,还是黎民百姓,景仰日深;海外华人,更是把关羽奉为平安神和武财神,香火之盛,无以复加!近年来,海外华人纷纷来关林寻根谒祖他们一致要求关林祖庙恢复设坛致祭,以答神明。为了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高涨的祭关热情,1994、1997、1999、2000年,关林成功地举办了四届“东方文化寻根游暨中国洛阳关林国际朝圣大典”。大典期间中外游客云集,关林香火鼎盛,尤其是大批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华人不远万里前来祭拜关帝。从1999年起,每年金秋十月关林都要举办一次“朝圣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