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电车室长,好久不见。
时逢踏青节,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伴随着大地回春,造车新势力们也循例发布了自己在三月的交付成绩。
我们有个群友在31号就发出了自己的预告,说在国际局势和国内事务、供应链情况的多重影响下,估计新造车们不能有太可圈可点的数据和成绩出来,订单量也未必可观。然而现实情况,还是打破了他的想象。
理想依旧强势,零跑、哪吒崛起。而「小鹏三连庄」则成了1号当天电车实验室车友群最大的话题。
小鹏,新势力“交”冠
2022年3月,小鹏一共向自己的预定客户交出15414台智能汽车,其中小鹏的王牌车型P7单月交付量首破9千,达到9,183台,即将突破月销万辆关口。
至此,小鹏汽车历史累计交付量已突破17万台,在未来的一两个月内,小鹏就将成为首家迈入20万交付大关的造车新势力。完成“从0到1”后的极大突破。
如果我们将参考范围扩大, 以「新造车五虎」近三个季度的交付量来做总结,依旧可以看到了外界未留意到的新数据:
小鹏已成为首个能在三个季度完成交付10万的造车新势力。
而在整个2021年,小鹏的四个季度的交付总量“仅为”98155台,差一点破10万大关。而如今三个季度销量破10万的小鹏,或许将在2022年交出统治级的交付账单。
“五虎”之首,似乎已经开始真正超出身位。更为“恐怖”的是,在“后造车新势力”时期,同比理想和蔚来的交付成绩,小鹏开始展现出指数级的同比增速变化。
过去,圈内外曾戏称小鹏、蔚来、理想为“电动三傻”,何小鹏、李斌、李想三人也曾是“难兄难弟”,最难的时候现金储备已撑不过半年。
“蔚小理”则是他们在新造车圈表现出更为稳健状态后的美称,甚至有“圈外企业”埃安也想通过混改等方式将自己变为造车新势力范畴,什么“小理零”、“埃小蔚”、“小哪理”等包装性组合层出不穷。
而细心的朋友已经发现,无论昵称如何重组,“小”字一直占有一席之地。然而,想要真正入“局”,需要的仅仅是销量吗?或者说,小鹏汽车的愈发稳健,仅仅是因为销量好吗?
二、昙花一现还是稳扎稳打
2021年12月1日下午,小鹏汽车公布11月交付量突破15000台,各款车型销量均持续创新高。渠道消息灵通的多头机构已抢在散户前入手,港股价格蹭蹭蹭地往上涨,室长所在的一个财富自由吃喝小群里也热闹非凡。
一直梦想拥抱自由的我,咨询了群里一位香港投资人:小鹏汽车股票的走势和上限在哪里?他告诉了我一个很振奋人心的答案:一年之内破百(美股)。而彼时,小鹏的美股单股金额为50美金。
站在今天重新看回这位大哥的言论,虽然股票市场因国际局势和行业情况正不断变化,但反向解读来看,投资圈已经看好了小鹏汽车的持续价值,这个现象和2019年投资圈的表现大相径庭。
2019年,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汽车消费能力下降、新能源车补贴降低等因素齐发,造车新势力们内忧外患,面临诸多困难,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资金。
据晚点LatePost公众号的信息,2019年,何小鹏和最早“忽悠”自己下场造车的符绩勋(GGV纪源资本全球管理合伙人)一同去新加坡拜访了六七家投资机构,希望拿到一些融资。接待方很客气地接待了他们,程序性地问了一些基础问题——后来我们都知道了,这一趟是无功而返。
最困难时,还是2019年的下半年。“最快今年,最慢明年”其实不只是针对蔚来的调侃。我私底下和很多小鹏、蔚来员工聊过这个事,大家心里都憋着一口气,但是也不知道明天在哪里,只能咬牙奔跑和坚持。
那年十一期间,李斌在香港见投资人。何小鹏听闻后便去香港找他,两个快走投无路的创业者一起坐在迪士尼乐园酒店,在海边的玻璃窗前聊到凌晨。他们探讨了很多自救方案,甚至聊到了合并——当然他们最终没有走到这一步,也幸好没有走到。
小鹏汽车在年底顺利融资,蔚来也在另外的赛道活了下去。在小鹏汽车拿到的4亿美元现金和数十亿人民币的银行贷款里,何小鹏本人出了4亿美元的一半。
自建生产体系,自建自营补能措施,产品、技术自研——全是烧钱的玩意儿。
“谋定而后动”,”备粮草而战天下”,这是何小鹏、小鹏汽车从一而终的坚持。不仅仅是在2019年,从2014年小鹏汽车创立开始,乃至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小鹏都在持续投入,稳扎马步,特别是在产品、智能技术(智能驾驶)、核心车辆系统、补能措施上持续输出。
以XPEV2021财报来看,小鹏汽车全年投入研发费用41.1亿元,并落地了NGP、VPA、P5、G3i、800VSiC高压平台 等重要成果。按照知情人士,更受行业关注的VPA-L、CNGP、G9、XPILOT4.0等亦会在2022-2023年落地开花。
广开门店以增加消费者触点,全力建设超充桩来增强用户用车信心……是的,小鹏做了很多事,做好了很多事。而小鹏汽车的品牌力也正在向上。也不再有那么多人嫌弃“小鹏”这两个字、甚至有人说道:我就是因为小鹏这个名字,才买小鹏汽车。这多有趣。
以前我们说新造车有五十家都不止,能活下来的不超过三家,更悲观的观点认为只有两家甚至一家。
从百家争鸣到五虎齐发,有的企业昙花一现,而有的企业,其实才刚刚开花。
三、输得起,输不起,不会输
2021年7月,小鹏汽车交付一周年。在成都线下活动现场,何小鹏特别开心,他说“谢谢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但我估计那时的他也想不到今天的小鹏又有了如此大的变化。因为当时他说:“过去短短一年就完成了超30000名小鹏P7用户的积累,是让人振奋的”。
而按照目前的发展,小鹏P7已突破11万辆交付,30000辆P7的单车交付,很快会通过三个月、两个月、甚至一个月就可以完成。
2014年,何小鹏把自己创办的UC卖给了阿里巴巴,实现了自己17岁时的梦想——财富自由。而财富自由后的何小鹏却没有了灵魂自由。即使在广州的豪宅里,在位于香港的游艇里,乃至在阿里巴巴的总裁会上。
他开始做很多投资,并想动手重新下场,而小鹏汽车那时仅仅是他的众多投资项目之一。那时的他,手握众多项目,数十亿级别的现金在手,输得起,也不怕输。
二次创业,all in小鹏汽车后,何小鹏开始“上蹿下跳”,浑身充满了“创业的荷尔蒙”。他开始挑战自己未知的领域,带领互联网人和传统造车人竞相PK,摩擦花火。自然地,他提出了很多奇思妙想,例如我的小鹏G3就有一个车顶摄像头,是类似“帽子”的装置,可以升起来环顾四周道路环境。他甚至想过把这里做成一个小飞行器来观察前方路况。
去年,G3的改款车型G3i发布,他亲自砍去了这个自己曾经坚持加上的设计。因为渗透率低,白白增加了不少成本。他也不再那么常用手机来比喻造车的进程,“手机和汽车的差别还是蛮大的”。
这是他学习的过程,得失都是财富。但他的确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汽车人的造车思维,甚至开创了互联网造车的一条智能化道路。
何小鹏持续调整自己的心态、状态,小鹏汽车也一直在变化中发展。而在这途中,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湖北男人也经历过“输不起”的阶段。
“我真的有太多的不相信”。这是何小鹏在前面提到的成都下线活动的另一句原话。P7拯救了小鹏汽车,而在这款车的内部评审时,并没有多少人看好这样一款智能轿跑。显然,在那个阶段,即使是内部员工也对于小鹏P7的市场表现也“信心不足”。
那时候,何小鹏肯定不想输,一款G3已经明显支撑不起小鹏汽车需要的发展,而他终究还是“赌赢了”。
P7,一炮而红。
从小鹏汽车最早没有空调的广州大学城北亭车间创业,到位于萝岗的火村加速器办公室,再到如今的天河岑村红花岗大街,肇庆工厂、北美办公室、广州和武汉生产基地……小鹏的办公、研发、生产遍地开花,G3i、P7、P5、G9各大产品线满血输出,北至黑河、南至西沙群岛补能措施都陆续建成。
化名邓斯基的小鹏员工在私下告诉我,“想想那会直接跳出造轿跑就是一场豪赌,那会仓库创业有啥输不起的”。
是的,以前的小鹏输得起,后来的小鹏不敢输。现在的小鹏,不会输。
从输得起,到输不起,再到不会输,也许就是这个从十人发展到近两万人的新势力车企的完美心路。以前他们心里都憋着一口气,不想倒下——后来那口气都吐出去了。
今天的小鹏汽车人,心里开始憋着另一口气:拉大差距,一直做第一。
小鹏汽车管理层就在业绩会上表示过,“保守估计,一季度会是今年(交付)最少的季度”。
而实际上,一季度的交付,已超出XPEV原本财报中的交付指引,这还是在供应链受限、小鹏肇庆生产基地停产半个月改造的情况(是的又在做基础建设)。
那接下来呢?
四、后劲
2020年10月26日,我在参观完小鹏汽车肇庆生产季度后发出一篇文章——写在小鹏P7万台下线后:造车没有倚天剑屠龙刀。
当时何小鹏对我说,自己并不太在意现在的一得一失,用他的原话来说就是“多卖五百台、一千台都好,我不太关注”。他强调,2023年是下一个节点,企业自身、市场渠道、综合因素都已经得到更好的酝酿。
何小鹏没有骗人,毕竟按照现在的体量来看,“多卖五千台、一万台都好”都已经不是他特别care的事情。而在他口中的“下一个节点”这件事上,小鹏汽车也似乎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小鹏汽车内部一直有一句话,每一位加入的创业者,三年化鲲,五年化鹏。再过三个多月,何小鹏就即将迎来自己all in小鹏汽车“化鹏”的日子(何小鹏于2017年8月29日正式加入小鹏汽车)。他将带领小鹏汽车走向新的战场,可能是挑战燃油车市场秩序。
而小鹏汽车在“后劲”的牌场里,能否继续连庄,又会书写怎么样的篇章和格局?
对了,还挺期待G9的。
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