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得不到就毁掉!中国第一家打败可口可乐的公司,却被自己人坑惨了

  文|华商韬略 成舟

  资本市场从不缺巨星陨落的故事。

  1994年,当55岁的李经纬坐在世界上最繁华帝国大厦里,见证健力宝北美总部成立,迎接自己人生中的高光时刻时,一定不会想到,在这之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自己将如何一步一步,倒在自己人手里。

  毕竟,在当时的李经纬看来,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才是自己真正的对手。彼时,他还自信地向美国记者放言:“在中国,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加起来卖得都没有我多”。

  熟悉李经纬的人都知道,作为曾经“东方魔水”的缔造者,他在商海的故事十分悲情。

  上世纪80年代,还在经营小酒厂的李经纬,在广州出差时,偶然喝到一听可乐,于是萌生做软饮的想法。随后,又和正在研制相似饮品的教授敲定合作,并将新产品取名“健力宝”。

  健力宝成名的方式非常魔幻。

  没有一个中国人会不记得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拿下中国奥运会首枚金牌,一战封神。

  中国奥运健儿载誉而归,明明还未在国内过多铺货的健力宝,居然就这样靠着“中国代表团首选饮料”的身份,风靡大街小巷。

  第二年,健力宝的销售额就已经从前一年的345万涨至1650万,在下一年更是直接涨近十倍,达到1.3亿。到1990年,健力宝的品牌价值已超过60亿。

  1997年,健力宝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李经纬和健力宝一同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时刻。

  但人总是不会满足于现状的,李经纬的目标可不仅仅是做中国第一,还想去全球市场闯一闯,而健力宝全球化的第一步就是:换一个稍微国际化一点的根据地,把总部从三水,搬到广州。

  为此,李经纬投资10亿,在广州建立38层的健力宝大厦,和所有巅峰即拐点的故事一样,李经纬的辉煌也即将随着这次大手笔的投资结束。

  一句话概括健力宝的悲剧:得不到就毁掉。

  从地理位置来看,三水相对广州更偏僻,确实不利于健力宝进一步国际化,但在三水政府看来,健力宝总部搬离,无异于送走了当地的财神爷,这可是万万不行的。

  但在李经纬的坚持下,广州总部还是建成了,三水市政府也开始对李经纬感到不满。

  同样是在1997年,健力宝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方案即将通过,上市方案中包括了经营层的股权分配。然而,三水方面却以李经纬团队没有香港暂居证,不得购买H股原始股票为由,拒绝批准。

  一怒之下,李经纬放弃上市,双方矛盾公开化。

  1999年,李经纬再度提出改革方案,意图实行股份合作制,由管理层自筹资金4.5亿元买下大股东,也就是三水政府所持股份。

  毫无意外,这次的方案再度遭到拒绝,理由则是“担心经营层的钱来历不明”。

  几度矛盾之下,健力宝的营收也开始下滑,从1997年巅峰时期的50亿,跌至2001年的30亿,上交利税从以往的上亿元降到2000万元。再加上受亚洲金融危机的波及,健力宝一度陷入银行上门催债、员工工资发不出的窘境。

  对于当时连公务员工资都欠发的三水来说,卖掉健力宝毫无疑问成为首选。

  但可笑的是,在当时三水市召开的专制工作联席会议上,由于90%的人主张卖掉健力宝,但是不能卖给李经纬团队,于是健力宝被决定以3.8亿的价格,卖给新加坡公司。

  李经纬并不打算妥协,于是他一边命令公司方面不许交出相关商业资料,同时又向媒体放出消息称,“健力宝被贱卖他国”,激起民众的爱国情绪。

  在舆论的重压下,这次的交易宣告流产。

  但这并不意味着李经纬能如愿接着掌管健力宝。这之后,他曾直面三水市长,问他为何健力宝不能卖给自己。当时,市长承诺,只要一周内,李经纬出资4.5亿,买下三水政府所持的全部股份,就能买走健力宝。

  但不到一周时间,健力宝就被卖给了一位练过气功、开过天眼,素有“神童”之称的年轻资本家张海。根据协议,张海将分3次付清3.38亿元,第一次需要支付1亿元。

  这项交易被敲定时,李经纬还在为了保住健力宝筹款。

  2002年1月15日这一天,属于李经纬和健力宝的时代落幕了。当天的签约仪式上,三水政府将所持有的健力宝公司75%股份转让给浙江国投的张海。

  而李经纬则独自坐在大厅的角落里含泪沉默,为什么最终明明出价更高的自己却没能买下自己一手缔造的帝国,那时的他,或许也没想出答案。

  9天后,他突发脑溢血,手术后再也无法下地行走。

  而健力宝,则在新主的盲目推新品、投资、裁员之下出现资金危机,拖欠供应商货款,工厂停厂,徘徊在破产边缘,最终在2005年,以一亿美元的价格卖身统一集团。

  一代饮料帝国健力宝,曾经叫板全球饮料巨头,最终却倒在了自家人手里,这样的悲情式结局,实在令人唏嘘。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