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城脉 | 开放和创新是第五代城市之舵

△ 秦刚 摄

刚从俄罗斯回到深圳,次日我便飞赴京城,造访清华园;晚上,正好收看到时下电视热播、报媒和网络热议的电视专题片《复兴之路》。

看罢电视专题片,勾起我对艰难曲折的中国近代史的回味之外,同时我的脑海里回放起俄罗斯之行的一帧帧画面。俄罗斯历史上灿烂的文化、艺术、建筑与今天陈旧、落后、单调、灰色的城市形成鲜明的对比。曾经伟大的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圣彼得堡(彼得大帝之后一直是俄罗斯帝国实际的政治中心,“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第一声炮响在此鸣起),为何沦为落后、陈旧的世界二等城市?曾经富有、高雅的世界名城为何不再发达、繁荣,黯然失色于日本东京、中国香港、新加坡城这些20世纪的弹丸之地?曾经诞生过无数卓越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智慧之城为何被硅谷、加州、班加罗尔这些两个世纪前的蛮荒之地超越,甚至抛弃?曾经是上百年的欧洲重要贸易中心、拥有300年历史的圣彼得堡港为何被仅仅数十年历史的深圳盐田港超越?答案只有一个:拒绝开放、贻误发展。“冷战”时期封闭、守旧,拒绝融入世界的错误国策和苏联解体后十年政局混乱、社会动荡之恶疾造成了今天俄罗斯的落后。

△ 秦刚 摄

回到祖国,无论是深圳——改革开放的第一线,还是北京——中国的首都,到处看到的都是蒸蒸日上的景象、日新月异的城市建筑、激情澎湃的建设者。

20年来,中国城市的建设发展成就是莫斯科、圣彼得堡无法比拟的。开放和发展让中国城市“站”了起来,令中国人“挺”起了胸膛。在第五代城市的雏形、珠三角最具潜力的“莞深第三城”——松山湖,世界500强的科研中心悄然进驻,华为年产值300亿美元的研发生产基地加速崛起,国际规划、建筑大师的蓝图变成现实,凯悦酒店、高等院校等一流城市公共设施提升着第五代城市的品位,8平方公里的湖域和30平方公里的绿植滋养着第五代城市的生态环境,“锦绣山河”“松山湖1号”等别墅区丰富着第五代城市的美感,音乐厅、歌剧院和图书馆、美术馆拔高了第五代城市居民的艺术、文化品位……由松山湖开始的第五代城市,是在现代工业化城市基础上“扬弃”而成、领先世界城市发展理念50年的生态科技文化之城。第五代城市既是科技的城市,也是“绿色”的城市。

在莫斯科,我走进了深入地下130米的地铁站,也参观了几年前修建的新地铁站。1935年,莫斯科就修建了第一条地铁线。每一个地铁站都是杰出的建筑师和雕塑师智慧的结晶,我们乘车考察了著名的起义广场站、共青团站、库尔斯克站,站台里遍布造型优美、表情逼真的人像雕塑,并反映出鲜明的主题。

莫斯科建设了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地铁线,十几条线路形成了城市的环形交通与放射形交通网络,近200个车站,300多公里长线路。但现在的站台设施都已相当陈旧,地铁车厢更是残破不堪,地铁月台也没有中国地铁站设置的保护乘客安全的自动化透明围挡墙。相比于街头频现的奔驰、宝马,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公交车、轻轨车均非常残破,和几十年前的设施没有区别。现在,北京、深圳、东莞都在加速建设地铁、轨道交通,投资巨大。北京地铁5号线刚兴建完毕投入运营,成为最近北京人出行的热点。

△ 秦刚 摄

当然,今天的俄罗斯也在重新走上“大国崛起”的“复兴之路”。普京的强力领导和远大视野、坚定意志、超人胆魄,一定会带给俄罗斯新的辉煌时代。但愿这个从圣彼得堡走出的年轻人可以把他的祖国带上新的“复兴之路”。

作者注

本文写于若干年前。又一个十年过去,不再年轻的普京仍在领导俄罗斯。与西方世界对阵,与北约东扩抗争。大国崛起不是必然的;大国衰老却是规律。复兴之路注定是孤独而曲折的。

几次走进俄罗斯、溯流涅瓦河,俄罗斯有改变的,也有不变的。城市气质、城市品位、城市文脉,是支撑城市文明的脊柱。在这一点上,俄罗斯始终是巍然屹立的。

祝福俄罗斯;更祝福我们的祖国在复兴之路上坚定而沉着地向前。多一点如履薄冰的冷静,少一点志得意满的浮躁。

2021.06.04

△ 秦刚 摄

——摘自秦刚《城脉——为第五代城市筑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