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除了“青春美少女”,那些年,风靡一时的歌唱组合都去哪儿了

“浪姐”二公,那英组唱起了“青春美少女”组合的代表作——《快乐宝贝》,突然间,时光仿佛回到了20年前,在流行音乐还是以“港台风”为主的上世纪90年代。

“浪姐”版《快乐宝贝》

那时候,内地音乐逐渐崛起,可“组合”这个词在除摇滚以外的领域,还不具规模。可总有人想着探索,或有意或自发地玩儿起“组合”来……


青春美少女

“青春美少女”组合由著名旅日女高音歌唱家陈丽卿一手创办,从1995年到2007年,随着人员的一次次变动,历经四代,最终逐渐淡出大众视线。

90年代初,旅居日本的陈丽卿看到日本偶像艺术产业的蓬勃发展,于是,她带着自己的全部积蓄回国,想填补国内青春偶像事业的空白。她在全国范围内,各院校、各青少年宫挑选合适的女孩儿,最终蒋中一、辛莘、胡晶、刘莹、李岩五位女孩幸运进入陈丽卿的视线,组成第一代“青春美少女”。

第一代“青春美少女”

1996年,第一代“青春美少女”组合在“亚洲少年歌手电视邀请赛”上获得银奖,从此一炮而红。有了知名度后,陈丽卿开始着力打造组合的“团魂”。到底要怎么定义这个组合,唱歌跳舞?还是要有更高层次的要求?能当模特?能主持?作为一个青春偶像组合,该做怎么样的造型?唱什么样的歌?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陈丽卿着实费了一番心思。

最后,陈丽卿把这个组合定位为一个唱跳组合。为了让她们的曲目更有青春气息,她放弃原有的略显矫揉造作的朦胧派歌词,大胆启用一些学生作者,让“青春美少女”的歌都更接地气。事实证明,陈丽卿是对的,“青春美少女”的代表作《想变成猫的人》、《快乐恰恰恰》都出自一个高中生的手笔

那年的“青春”

陈丽卿成功了。

“青春美少女”组合迅速以动感的青春活力,俏丽的身姿,贴近生活的歌曲走红全国。她们录制过“综艺大观”、“第二起跑线”、“艺苑风景线”等多档央视王牌节目;还远赴日本、韩国、香港等地演出;她们上过多次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特别是97年的春晚,不仅有组合秀,组合中的ACE担当蒋中一还和著名歌手刘欢合唱《手挽手心连心》,风头一时无两。

备受关注的蒋中一

她们的代表作传唱度极高,其中《快乐宝贝》更作为“背背佳”的广告歌曲,唱得街知巷闻,后来的“超女”何洁也翻唱者当年的《快乐宝贝》背上了背背佳。

可是,物极必反

1998年,也就是春晚顶峰后的第二年,蒋中一的父母将一纸诉状送到陈丽卿手中,控告她非法办学。那时,关于娱乐产业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这个法律漏洞钻得陈丽卿无话可说。之后,其他“美少女”们纷纷效仿,陈丽卿眼看自己用3年时间耗尽心力精心浇灌的花朵们,刚开花就凋谢了。

更无奈的是,三个月后,新组建的第二代“青春美少女”红了,结果,如法炮制

陈丽卿和她的“美少女”们

陈丽卿在接受易立竞采访时说:“不怨这些孩子们,她们当时还小、不懂事,受不了外面的诱惑,而且还有其父母做她们的后盾。”

陈丽卿不怨,但不甘。

官司风波后,陈丽卿迅速召集了第三代第四代“青春美少女”,可是风光不再。而且,新组建的“美少女”组合无论风格还是定位和第一代、第二代越来越远,越来越不见青春活力,越来越有“熟女”气息。第四代“青春美少女”在经纪人大唐接手后出了一个写真集叫《告别处女时代》,尺度之大,让人无法和“少女”联系在一起。

第三代青春美少女,不想放第四代的照片,太露骨

而原先出走的第一代、第二代“青春美少女”们,大部分情况都不怎么好,有的杳无声息、有的漂在北京、有的在影视剧中偶尔露个脸、有的甚至被包做“二奶”。

而现在的“青春美少女”组合微博粉丝量不到35万,动态倒是常发,就是个位数转发,个位数点赞,个位数留言,没什么存在感。


玫瑰秀

其实,“玫瑰秀”才是中国内地第一支女子演唱组合,她们成立于1994年,可以说是内地女团的“鼻祖”

相较于“青春美少女”组合的青春活力,“玫瑰秀”的风格更偏向于成熟。三朵盛开的玫瑰以劲歌热舞为卖点,掀开了中国内地唱跳女团的第一页。

玫瑰秀经沪上知名音乐人李维敏策划,师从著名歌唱家朱逢博老师,三朵玫瑰立足上海,出道后是东方风云榜的常客,并获得96年度上海东方风云榜最佳演唱奖新人奖。她们的代表作《纯情》、《Rose Need You》、《别让风知道》、《眼泪落在黑键上》等风靡一时。

1998年春晚,“玫瑰秀”和“青春美少女”合作完成当年的开场表演,至此,她们跳出了上海及周边区域的限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活跃,甚至远赴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表演。走红后的“玫瑰秀”受到了广告商的青睐,1999年~2000年期间,玫瑰秀先后接拍了娃哈哈集团的“非常柠檬”(成为其代言人)、“新天利DVD”、“玫瑰星瘦身腰带”等多支广告。赚名又赚利。

当年的也是当红组合

2000年,“玫瑰秀”与星工场签约满后没有找到让她们能续写辉煌的新“东家”,显得后劲不足。直到2年后的2002年,才推出第二张专辑。

第二张专辑《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造型、服装、舞蹈编排上都一改以往的风格,突出了强烈的内心冲突与相对的怀旧情结,使整张专辑极富女性韵味。虽然,专辑问世后引起了一定关注,新浪娱乐还专门做了专题报导“玫瑰秀”的这次“变脸”,然而,反响平平。

之后,“玫瑰秀”逐渐淡出大众视线,在无声无息中凋零~


灵感乐队

灵感乐队相较于前面两个组合起步晚了很多,但有别于前面几个组合,灵感乐队中的4个成员从十几岁就已经认识了。陈超、何非、蔡巍三个男生同是校合唱队的队员,而女生陈丽则是隔壁班独唱唱得最好的。

时隔多年后的1999年,他们几个又重聚在一起,以“灵感”的名义参加了当年的“东方新人歌手大赛”。或许是师从同一个老师的关系,或许是打小相识的缘分,他们的和声特别舒服,打动了评委的心,获得当年的“最具潜质奖”

当年的“灵感”乐队

至此,他们放弃了各自的职业,以“灵感乐队”的名义,正式出道。

然而,让灵感乐队真正被大众认可的并不是多少奖项、多少演出,而是一部动画电视剧——《我为歌狂》

这部2001年发行的动画电视剧是许多80后、90后的青春记忆。作为一部校园音乐题材动画电视剧,里面的每首歌曲都有较高传唱度。而“灵感乐队”则是这些歌曲的重要“声源”。借着《我为歌狂》的热播,灵感乐队在广大青少年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电视剧原声大碟突破白金销量。灵感乐队借此又获得2001年中国歌曲榜第三季度“最有潜质新人奖”

《我为歌狂》

可惜,“灵感乐队”由“最具潜质”出发,最终还是停留在“潜质”上,始终没让他们的潜质真正发展成硬实力。《我为歌狂》火了“灵感乐队”,也火了当时只有17岁的胡彦斌,所不同的是,胡彦斌的路比“灵感乐队”走得更加长远,至今还在娱乐圈有一席之地,但红极一时的“灵感乐队”却在发了两张专辑后悄然解散。解散的原因有传是内部矛盾,有传是僧多粥少,未知。

2016年,“灵感乐队”在B站旗下“Bilibili Marco Link”活动中再度合体,又唱起了《我为歌狂》中的《有梦好甜蜜》和《我的舞台》。这也是《我为歌狂》首播以来,时隔十五年的再度演唱。虽然,台上的人已经变了模样;虽然,他们气息略有不稳,不复当年的张扬,但台下的观众依然用力挥着荧光棒,依然热情荡漾。

十五年

谁的青春没有音乐,谁的青春不曾想着“发狂”!


结束语

9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地出现过很多组合(再强调一次,不包括摇滚),除了以上几个,还有“梦幻想”、“中国力量”、“黑鸭子”等。

可是,“梦幻想”的成员来来去去换了好几个,最后有的出国,有的在影视圈演着各种配角;“中国力量”也有一个人后来在影视圈混出了一点名堂,他就是《宫锁心玉》中的何晟铭,只不过改了太多次名字,以至于很多人不知道他就是当年“中国力量”中的何敏;“黑鸭子”走的不是流行路线,有点曲高和寡,后来不知怎么地分成了“两只黑鸭子”,组合不像组合,一言难尽。

想想真是奇怪,香港有TIWNS,台湾有SHE,可惜,偌大的中国内地市场没有一个组合能像她们一样。若非要算起来,内地长存的只有“羽泉”,可为什么说到嘴边,总觉得不是一个味儿呢?

只能放一个人的照片,原因,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