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投资超20亿港元,八闽四大杰出教育家,他要效仿南通状元公!
“读书时正是抗战时候,所以我们也是在艰苦困难的环境里头长大的。我们国家、民族一定要强大,一定要自强不息。”
——吕振万
我们的青春都有栋“振万楼”
著名侨领吕振万
四年前,2015年4月5日,福建杰出乡贤、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吕振万在香港逝世,享年91岁。
在福建泉州的南安,有二位热心教育公益的著名商界巨子,故有“南吕北李”之说。“南吕”就是祖籍南安水头的吕振万,“北李”就是祖籍南安梅山的李光前,他是东南亚橡胶大王,生前是世界十大华人富商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慈善家;李光前热心社会公益的一生,深受其岳父陈嘉庚先生的影响。
我们的青春都有栋“振万楼”!在泉州市区、南安、永春等地,在厦门以及其他地方,都有很多以他名字命名的教学楼、医院。他一生仅捐建的学校就近200所。除此之外,吕振万先生还在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厦门一中、漳州一中、泉州培元中学等设立奖教奖学金。2000年12月19日,他被《福建日报》评为八闽四大杰出教育家之一。
梁披云夫妇(右1、2)与梁灵光夫妇(左1、2)
“八闽四大杰出教育家”分别是陈宝琛、陈嘉庚、梁披云、吕振万。晚清大臣陈宝琛,他祖籍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也是颇有名气的末代帝师,谪居期间,陈宝琛在闽籍故里,锐意兴学,为福建的新式教育作了许多贡献。比如他首倡福建女子教育,著名作家谢冰心曾就读于他创办的福建女子师范学校(前身是“福建女子职业学堂”)。
陈嘉庚是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人物,他不仅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是厦门大学“校主”,与李光前翁婿二人联手创办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厦门大学。
梁披云,祖籍福建永春,其胞弟就是原广东省长梁灵光。梁披云是诗人、书法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早在民国时期,他就致力于教育事业。梁披云侨居澳门后,心系祖国,毕生从事教育事业,他是华侨大学副董事长、黎明大学名誉校长。“奋斗便是生活”是他人生铭言,即便到了耄耄高龄,还风尘仆仆,奔波海内外,辗转东南亚、美国等地,为发展中华教育事业而不懈努力。
水头镇南星中学举行缅怀吕振万先生活动
近日,水头镇南星中学举行了缅怀吕振万先生活动。在吕振万生前,福建省人民政府先后多次对吕振万先生的义举进行表彰,授予他“福建省捐赠公益事业特别突出贡献奖”金质奖章、奖匾和荣誉证书,并获福建省人民政府于培元中学、南星中学立碑表彰。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他“泉州市华侨捐赠公益事业功勋奖”等表彰,南安市人民政府授予他“南安市荣誉市民”称号。
他一生情系桑梓,热心教育,捐资国内公益事业累计达2亿元人民币,仅捐资家乡南安的公益事业就近1.25亿元人民币,先后建立各类学校教学楼170多座,并协助美化校园环境。
藏在吕振万心底的,是那份对他成长过土地的不舍,对家乡永远的眷恋,为支持现代化建设,他在祖国大陆投资超过20亿港元,在福建创办数十家“南”字号的现代化企业。其中,在南安官桥创办的“南丰针织厂”,被时任省委书记项南誉为“闽南第一枝报春花”!投资额超20亿港元,可对于利润,吕振万说:“我没有拿一分钱回香港。”
水头镇的南星中学,是吕振万先生规划捐建的,如今,这座漂亮的花园式学校,充满了简欧风格的教学楼、凉亭、小桥。早年,吕振万大学毕业后,曾在南星中学担任过校长,故而对学校有着一份深厚的感情。
南星中学校园
教育是兴国之本,吕振万曾说,“看到东南亚的华侨,凡是受过教育的人,个个都发了财,没受过教育的人就差点……可是我的学问、我的学术上的地位是永远的,这个我是看得比较长远一点。”
吕振万曾亲自为南星中学撰写《办好南星中学意见》的万言书。里面提及,“不要求人人都是状元,都是优等生,学校办学一定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放在前面。”吕振万还认为,办教育应本着“有教育而有人心,有人心而有风俗”的宗旨泽被乡民,使知识与文明、科学与理想、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教化中得以全面灌输。
南星中学主教学楼原先是预制板,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后来,南星中学校长陈宗辉向吕振万反映后,他当即表示重建教学楼,吕氏家族先后二次投入资金重建,如今的教学楼有8级抗震能力。事实上,吕振万发展教育及其他公益事业,并不仅是在南安家乡。走到厦门一中的老校门口,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栋漂亮的“振万教学楼”。
有些人捐资时,把钱捐出去了,就是没有再回头过问钱的使用情况。可吕振万不一样,他不单是把钱捐出去,还要关心捐资的钱有没有落到实位,甚至还包括引进人才等。海都医院,是他为家乡水头人民创立的一所一流的现代化医院。当年,身在香港的吕振万,百忙中常通过写信、电话、传真等方式,关心医院的建设,甚至从医院的管理理念到医护人员的仪容仪表,都会一一过问关心。
1998年4月,吕振万曾亲笔为海都医院写过“三十二字”办院原则:“按部就班、先易后难;顺序渐进,量力而行;不急不躁,努力进取;不达目的,不肯罢休。”
一旦事业有成,定要效仿南通状元公
2011年,福建领导赴港看望著名爱国港胞吕振万(中)
吕振万,又名吕辛,祖籍福建南安水头朴里。由他在家乡捐建的南安水头镇海都医院,有“吕辛楼”、“吕陈观峰楼”等建筑。其中,“吕辛”是他的另一个名字,而“吕陈观峰”,就是吕振万先生的太太。
吕振万,出生于1924年2月19日,中学时代,曾就读与泉州培元中学,这也是一所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老校。1946年,吕振万毕业于中国朝阳学院经济系,中国朝阳学院就是今天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
早在中学时,他就立下了实业救国志向,大学生涯,为他日后从商打下良好的基础。吕振万后来回忆说:“读书时正是抗战的时候,所以我们也是在艰苦困难的环境里头长大的。我们国家、民族一定要强大,一定要自强不息。但是要出力之前,我想一定得先有钱,才能支持国家发展。所以我就团结华侨、联合华人资本,共同组织现代企业,这是我一向的想法,后来一直这样做。”
大学毕业后,吕振万曾回家乡稍作停留;1951年春,他赴香港、日本 、新加坡等地经商,迈出了经商的第一步。
南安水头朴里吕氏宗祠
吕振万的老家,福建南安水头镇的朴兜,又称朴乡、朴兜,自古以来就是南安海都第一大社里。朴里,北临瀛溪水,南纳小昆仑(塔仔山),地缘滨海,地势宽阔,地势比较宽阔,也是本区域经济较发达的地方。朴兜,大多数人姓吕,古来有“海都朴兜吕”之称。
朴里(朴兜)现存有三座大宗祠,即“使相家庙”(二甲祠堂)、“九甲祠堂”、与“恭懿侯家庙”(乙甲祠堂),分别奉祀理学名宦吕大奎之长子吕温、次子吕和、三子吕正。
所谓“乙甲”、“二甲”、“九甲”,乃沿袭明朝的里甲制。明时,一里十甲,一甲十一户。吕氏宗祠,始建于南宋,明朝万历年间曾复建;据总督南京粮储吕图南记载:“摘莳花卉,竹石啸哦其间,经书木鱼位置有序,骚人韵客,纳子挟朋延接开襟,人人各适其意。”形容当时的家庙配有园林式附属建筑,遗憾的是,清初迁界时已被毁,祠堂里的一切文物也荡然无存。现存的建筑,于咸丰十年曾大修一次,日后亦有翻建。
顺带一提,迁界,史上亦称为迁界禁海,是康熙皇帝在清初针对割据东南沿海和台湾地区的郑成功势力采取的坚壁清野的政策,沿海民众内迁数十里,以阻沿海对郑氏之接济。
迁界,在今天的许多电视剧如《康熙王朝》等多是轻描淡写,事实上其残暴程度令人发指,也造成不少负面影响。比如,迁界成为泉州港走向没落的致命一击;又比如,厦门的一些历史出现了“断裂”现象,不少人复界回鹭岛,已不见自己的家庙祠堂,苦不堪言。
2017年11月,泰国前总理川·立派走访朴里吕氏宗祠
吕氏族人迁居朴里,迄今已近千年。《吕氏族谱》记载,朴里吕氏始祖竞茂公于唐末自河南光州固始入闽,住晋江安海;北宋时,吕璹家族迁入朴兜,吕璹即朴兜吕氏的开基始祖。朴里吕氏,历史上人才辈出,其中最为优秀的,当数北宋时期的吕惠卿,南宋末年的吕大奎和吕正。
吕惠卿,北宋宰相,王安石变法中的二号人物,与王安石情同师徒。吕大奎,是著名的理学大师,少时曾在石井杨林书院读书,受业于陈淳门人王昭复;他深得考亭渊源,世称温陵截派。吕大奎二十岁即登进士,初授潭州提举司,累迁吏部侍郎兼崇政殿说书;后因其讲南方方言,被派到福建兴化军(今福建莆田一带)任知军、漳州知府等职。宋元更迭之际,吕大奎坚持民族气节,拒绝降元,终于被害。
吕大奎曾说:“宁为泉南鬼,不为北朝臣。”吕正,是吕大奎的第三子,当宋端宗被元军追逃至闽南,他在家乡高举义旗,募兵勤王,与元军抗争。朴里的乙甲祠堂,称为“恭懿侯家庙”,系因抗元的吕正被宋端宗封为恭懿侯之故。后来,与文天祥联合抗元失败后,吕正“潜踪隐迹,恪守名节”。
千载而下,朴里吕族宗支繁衍、人丁兴旺、族裔遍布海内外。宗祠里有一副对联:“曾辅国政添异彩,再创家桢谱新章。”朴里吕族宗支后裔,著名的人物很多,比如泰国前总理吕基文(川·立派),他曾于2017年11月返乡朴里。又比如杰出的教育家、慈善家吕振万等。
集美大学文学院吕振万楼
吕振万曾说:“我生长在祖国大陆,时刻记住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我有个愿望,一旦事业有成,定要效仿南通状元公(张謇),一在家乡捐资办教育,二在祖国投资办厂,以尽绵薄之力……我还会朝这条路走下去,捐资办学、投资办厂,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在香港,初涉商海的吕振万认为,当时西方虽对新中国采取全面封锁和禁运政策,但香港因特殊地理位置,肯定会很快发展。于是,他大胆办工厂、建货仓,并进入纺织业。也正是由于当初的前瞻性,日后,吕振万的商业领域涉及工业、商业、房地产、货仓、金融等多元化产业,曾出任香港建南财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厦门联谊总会永远名誉会长。任香港安全货仓有限公司(上市公司)主席兼常务董事、香港建南财务有限公司主席兼常务董事、香港蟠龙实业有限公司主席、香港闽信集团有限公司(上市公司)董事等职。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事业初步成功的吕振万,就率先与内地建立商业联系,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同内地有贸易关系的华商之一。当年,他通过多种途径同内地进行贸易往来,大大缓解因西方封锁而出现的物资匮乏局面。另外,他也是很早果断投资日本的华商之一。另外,他还联合其他华侨朋友,赴新加坡、印尼等地投资。
南益集团
“回家乡投资!”40年前的豪言壮语,让南益集团与改革开放的时代印记接轨。由吕振万、熊家骅、林树哲、徐伟福、杨连嘉等人于1980年创办的南益集团,曾“闽南的第一枝报春花”、“五朵金花”、“蟠龙腾飞”、“编织技术世界一”等,写入泉州的改革开放历史。
1980年,吕振万把他的“南益织造厂”和泉州籍港胞林树哲、徐伟福、杨连嘉等合办的“建兴织造厂”合并,改组后成立了“南益织造”,由此开启了香港南益集团的奋斗历程。1979年,他们首先在深圳、东莞建厂,系改革开放后首批进入内地的港资企业之一,主要从事来料加工业务。1981年4月,南益集团在吕振万家乡南安水头,租赁县二轻局属下企业官桥锅犁厂800多平方米的简陋车间,创立南丰针织,迈开了在内地创业的第一步。
1985年,中外合资南丰纺织有限公司成立,一期投资70万美元,征用35亩土地扩建厂房,实现了从织片、缝挑、后整直到包装出口的一条龙配套。到1990年4月,现代化的后整车间投入使用。短短十年间,南丰共生产毛衣77万打,销售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汇530多万美元,安置1700多名员工就业,促进了泉州侨乡经济的发展,也对福建的招商引资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誉之为“闽南的第一枝报春花”!
南益电脑针织车间
继南丰之后,南益集团又相继投入巨资,创办了南华、南泉、南兴、南晶四家“南”字号企业,与南丰被称为南益的“五朵金花”。
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一个“多事之秋”;国内外环境风云变幻,扑朔迷离。正当许多投资者茫然无措、裹足不前,吕振万等南益集团决策者,敢于面对弥天风雨,1990年9月8日,在第四届厦门9.8投资洽谈会上,与泉州、南安两级政府签订了总投资6亿港元的南安水头镇蟠龙成片工业综合开发项目协议书。1991年,蟠龙工业综合开发区破土动工时,出席庆典的省委书记陈光毅当场挥毫,写下“蟠龙腾飞”的题词。
上世纪90年代后,南益集团在立足纺织业基础上,努力多元化,特别是房地产开发,其开发的项目如厦门“莲花广场”、泉州宝珊花园、南丰新城等。2005年,集团进一步整合并把业务分为二大块,创办了工业和地产两个集团,即南益集团(福建)和南益地产集团。现任香港南益实业(集团)董事长是林树哲先生。
办实业,吕振万图的是实现自己“实业救国”之梦,爱心捐赠反哺故乡,投资超过20亿港元,他却“没有拿一分钱利润回香港”。1981年3月,吕振万托人一行回乡办厂,临行之际,他嘱咐说:“童年的时候,我跟母亲到乡下外婆家过节。那个小山村十分偏僻,家家难以糊口,人人都蓬头垢面。那个时候我发过愿,长大以后我一定要赚很多的钱,帮助乡里人摆脱贫穷和落后。这次,你是帮我还这个愿去的。”
吕振万所著的《吕辛论企管》
厦门一中的“振万楼”,共有98级台阶,于1995年2月落成,如今已是厦门文园路上一景。当年,厦门一中振万楼落成后,吕振万派代表出席,自己并未露面。据一中副校长张南峰说,吕振万当时提的唯一一个条件是,要厦门一中帮扶他家乡的学校。
多少年来,华侨大学、厦门一中、集美大学等学校的学子,一幢楼叫“振万楼”的成了自己的青春记忆,但大多数人却从未见过吕振万本人。不过,即便没见过吕振万,不了解他的“善人善行”也没有关系,请记住他说的话吧!“要做大事,须先读书。”
1968年,吕振万在新加坡南大纱厂赴港训练班的讲话,如今已收录在他的论著《吕辛论企管》一书中。该书内容很丰富,看一看,对企业管理人员很有助益。比如,他在书中谈及“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管理和品质”、“对建筑事业应有的态度”、“谈敬业乐群”等;另外,书中也有关于企业文化建构方面的,如“浅谈中国传统智慧——家训”、“五德皆备,可为大将”等。
这里,姑且摘录吕振万《要做大事,须先读书》一文中部分章句吧。
“凡是力争上游的青年人,都想立大志,做大事,但这仅是一个目标而已,如何才能完成,则要经历一段过程,一定之步骤。如当‘高调’来唱,便徒负壮志,结果一事无成。年青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志大,才疏,人狂。大事不能做,小事不屑为,而枉度了一生。”
“我以为年青人如想有所成就,最紧要的是养成读书之习惯,好学之精神。只有读书,才能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增开眼界见闻。但读书要选择读好书,所谓“开卷有益”就是指这个意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