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森林大火映射澳军装备“袋鼠跳”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森林大火已经持续燃烧了数月,火势进一步蔓延,过火面积达到数万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国关切的目光下,有一支救援力量引人注目,那就是澳大利亚军队及其所出动的装备。

据报道,澳大利亚向受火灾影响严重的地区部署了数千名国防军官兵,同时出动了皇家海军“阿德莱德”号两栖攻击舰、“亚乔勒斯”号船坞运输舰等大型水面舰艇和NH-90舰载直升机参与沿海地区居民的疏散工作,其空军的C-27J和C-130J战术运输机也被派往灾区转运人员和物资。

当万吨巨舰从被火光映红的海雾中驶出,当军用运输机和直升机冲入充斥着炙热空气的空域,一方面,这些装备给火灾救援行动注入了新的力量;另一方面,这些集中出现的装备,也折射着澳大利亚军队装备正在进行“大变脸”,反映着澳军战力正在经历新一轮的“袋鼠跳”。

战车

瞄准海外执行任务更新换代

澳大利亚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周边的新西兰等其他大洋洲国家普遍面积较小、人口较少。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澳大利亚受到过几次日本飞机轰炸外,基本上没发生过大的外敌入侵事件。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澳大利亚仍然保留有规模较大的陆军,装备着大量战车。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澳大利亚就追随英国一起征战,二战后又将自身国防力量定位为世界上重要的维和力量之一,多次参与维和任务及海外作战,东帝汶、伊拉克、阿富汗等地都曾经留下澳大利亚军队的影子。基于此,澳大利亚一直保持着一定军力。

当前,澳大利亚陆军正在对其战车进行更新。原因很可能如专家所说,以前所装备的老战车在很长时间没能展现出足够强悍的作战能力,豹1主战坦克、ASLAV轮式装甲车和M113 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已不能适应现代作战环境,而且这些老装备的运行维护成本也越来越高。

2007年,澳军换装了59辆M1A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这份7.2亿美元的军购还包括7辆装甲救援车和相应的训练装备。

与更新少量的主战坦克相比,澳大利亚在近年启动了规模庞大的“陆地400” 陆战车辆系统项目,开始对机动性更强、更便于部署的轮式、履带式装甲战车进行换代。 “陆地400”项目是包括多个装甲车族的一揽子计划,包括战斗侦察车、步兵战车、后勤支持行动车和综合训练系统,要求车辆拥有高度信息化水平,以便融入陆军、空军和海军的作战协作网络。

2015年,“陆地400”项目进入第二阶段,向外招标采购轮式战斗侦察车。来自加拿大、芬兰、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新加坡的多个知名公司展开激烈竞争。最终澳大利亚陆军选择了技术成熟、性能优良的德国“拳师犬”装甲车,签署了购买全车族各车型共计211辆的合同。

随着轮式战车选型尘埃落定,澳大利亚开始对履带式步兵战车进行选型。根据计划,澳大利亚陆军将采购多达450辆履带式步兵战车,是近年来少有的地面装备大订单。

参与竞标者包括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 “猞猁”步兵战车、KWM和莱茵金属公司合作的“美洲狮”步兵战车、BAE系统公司的CV90 步兵战车、通用动力陆地系统公司的“阿贾克斯”步兵战车和韩国韩华集团的 “红背蜘蛛”步兵战车。竞标初选已结束,杀出重围的是莱茵金属公司 “猞猁”步兵战车和韩华集团“红背蜘蛛”步兵战车。

根据“陆地400”项目计划,澳军将于明年开始用“拳师犬”替换ASLAV轮式装甲车族,2025年将用从“猞猁”和“红背蜘蛛”中选择的一型替换M113履带式装甲输送车,逐步完成陆军主战装备的更新。

舰艇

多方选型谋求提升远洋投送能力

近年来,澳大利亚海军不断增强水下、水面作战能力,巩固自身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地位,积极插手和干预亚太、印度洋事务,着力提升海洋远程投送能力,并为陆军的海外部署提供支撑。

2003年,澳大利亚“国防项目计划2048”规划了购买2艘新型多用途两栖攻击舰,以替代已经老旧的2艘美制坦克登陆舰和1艘大型运输舰。由此,角逐在法国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和西班牙胡安·卡洛斯一世级战略投送舰之间展开。最终,澳大利亚选择了西班牙人的方案。

2014年,首艘“堪培拉”号两栖攻击舰正式交付澳大利亚海军。2015年,第二艘“阿德莱德”号服役。两艘战舰由澳大利亚和西班牙合作建造,首先在西班牙北部的埃尔费罗尔造船厂建造船体并下水,随后由半潜船将其运至澳大利亚威廉斯顿造船厂完成舾装工作。

新型多用途两栖攻击舰满载排水量2.7万吨,飞行甲板上有多个直升机起降点,滑跃甲板具备支持F-35B战斗机起降的潜力,据称可同时搭载10多架重型直升机。

水上防空力量建设方面,澳大利亚在2000年提出了防空导弹驱逐舰研制项目“大洋4000”,即建造3艘大型宙斯盾防空导弹驱逐舰,为海上编队提供可靠的防空屏障。

当时,包括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发展型、英国45型驱逐舰、德国F124型萨克森级护卫舰在内的多型舰船参与竞标,结果西班牙纳凡蒂亚公司以F-100型护卫舰改进方案突出重围,赢得澳大利亚海军的青睐。

新舰被命名为霍巴特级驱逐舰,是澳海军第一种专用防空驱逐舰。3艘战舰共耗资80多亿澳元,其系统开发与整合工作、船段建造工作分散在澳大利亚多处船厂进行,虽然运费高昂,却为澳大利亚国防工业提供了超过3000个工作岗位。

该舰采用了具备协同交战能力的宙斯盾基线7.1作战系统(宙斯盾系统的每一次演进称为一个基线),安装有48单元的垂直发射装置,主要装备美制区域防空导弹与“改进型海麻雀”近程防空导弹。

在水下作战力量建设方面,澳大利亚海军推动“海洋1000”项目落地,于2016年在多个方案中选择了以法国“短鳍梭鱼”Block1A型潜艇方案为基础,设计未来常规动力潜艇。新型潜艇将在澳大利亚建造,采用与核动力“梭鱼”潜艇相同的泵喷推进系统,水下排水量4500吨,能够发射巡航导弹和重型鱼雷,计划建造12艘,以替代现役的6艘柯林斯级潜艇。

在新造战舰的同时,澳海军还在2011年向英国购买了满载排水量1.6万吨的二手“亚乔勒斯”号船坞运输舰,并升级柯林斯级常规潜艇和安扎克级护卫舰,使其作战能力进一步提升。

近海巡逻舰、远洋巡逻舰、猎雷艇等水面舰艇建造项目纷繁复杂。为完成建造和升级任务,澳政府向阿德莱德潜艇公司和西澳战略海事公司投资超过13亿澳元,新购船厂用地,增加大型吊车、焊接车、钢材仓库等,以提升两大船厂的现代化建造能力。

战机

加快采购接收及形成战斗力节奏

与陆军和海军的建设和发展节奏相比,澳大利亚空军的重大武器采购计划要少一些。直到2010年以前,澳空军仍然在使用老旧的F-111C“土豚”变后掠翼战斗轰炸机,而主力战斗机则是F/A-18A/B“大黄蜂”战斗攻击机。

为此,澳大利亚在主战机型发展上采取了“两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在2010年接收了波音公司交付的15架F/A-18F双座型“超级大黄蜂”战斗机,于2013年与美国再次达成采购12架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以及大量备件的协议,将“超级大黄蜂”战机作为过渡时期的主要作战力量。

第二步则是要求美国尽早交付F-35A“闪电Ⅱ”隐身战斗机。作为F-35项目的重要参与国,澳大利亚订购了72架该型战斗机,耗资巨大,这种昂贵的战机让澳大利亚国防预算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不得不逐步退役老旧的F/A-18A/B战斗机,并将其中的25架出售给加拿大以换取一定资金。截至2019年底,共有10架F-35A战斗机交付给澳大利亚,但最初抵达的2架由于忍受不了炎热气候,出现了隐身涂层脱落现象。

此外,澳大利亚空军较为重视辅助支援机型的采购。2006年引进C-17“环球霸王Ⅱ”运输机,后来接收了E-7A“楔尾”预警机和KC-30A加油运输机,前几年又签订了采购P-8A“海神”海上反潜机的合同,近期还表达了采购MQ-4C“人鱼海神”海上广域监视无人机的意向。这些机型的采购无疑将使其空军战力得到有效提升。

据称,自2014年9月以来,澳大利亚一支由6架F/A-18F双座战斗机、1架E-7A“楔尾”预警机和1架KC-30A多用途加油运输机组成的特混打击群,在C-17运输机的支持下参与了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的“秋葵”作战行动,这部分显示了澳大利亚空军新机型的作战效能。(王笑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