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她终身未婚,却是“万婴之母”:我的存在,就是为了病人

今天想给大家讲一个医生的故事,她是很多中国医务工作者的榜样。


她就是“万婴之母”林巧稚,被称为中国的“南丁格尔”。


她终身未婚,却是“万婴之母”:我的存在,就是为了病人


她终身未婚,却是“万婴之母”:我的存在,就是为了病人


1901年,林巧稚出生于,厦门鼓浪屿岛上一个基督徒家庭。


她父亲曾在新加坡读大学,是一个受现代教育的归侨。


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小巧稚拥有一口流利的英语。


巧稚5岁时,母亲因患子宫癌病故。


母亲临终前被病痛折磨的场景,让她第一次深刻的了解到中国医疗技术的匮乏。


也是从这个时候起,她有了一个从医的信念。


林巧稚从小就学习勤奋,成绩突出。从厦门女子师范学院毕业后,因为学业优异留校任教。


原本事业上一帆风顺的林巧稚,在20岁那年为了心中的医生梦,辞去工作前往北京报考协和医学院。


她终身未婚,却是“万婴之母”:我的存在,就是为了病人

在厦门读书的林巧稚(中间为林巧稚)


考试时,正值酷暑,同伴余琼英突然中暑晕倒在考场外。


林巧稚果断将余琼英抬到阴凉处,并施以救治。


也是因为这个意外,林巧稚耽误了时间,在考试进行一半时才进入考场。


只答了一半的林巧稚已对结果不报希望,但一个月后,她却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原来,当天的监考老师们看到了这个临危不乱又有着舍己精神的林巧稚,对她能有一颗医者仁心的态度非常感动。


加上林巧稚流利的英语,对于当时外科研究很有帮助。并且林巧稚的各科总成绩在考生中并不低。


因此决定录取她入学。


她终身未婚,却是“万婴之母”:我的存在,就是为了病人

林巧稚在协和念书(右一为林巧稚)


在之后8年的医学院生活中,林巧稚依旧保持着积极奋进的态度。


1929年毕业时,曾经一起入学的25名同学,只剩下了16个。


巧稚不仅成绩位居榜首,并且成为协和医学院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文海”奖学金的女学生。


她终身未婚,却是“万婴之母”:我的存在,就是为了病人


毕业后,林巧稚收到协和医院毕业留院的聘书。


但同时另一个难题也摆在她的眼前。


协和的聘书中写道:“兹聘请林巧稚女士,任协和医院妇产科助理住院医师……聘任期间凡因结婚、怀孕、生育者,作自动解除聘约论。”


当时协和的管理者认为,作为医生,家庭和事业,无法兼顾。留在协和就要放弃自己的终身幸福。


在这样的两难境况下,年轻的林巧稚怀着对医学事业的热爱,毅然选择了接受留下。


“结婚就要准备做母亲,就要拿出时间照顾好孩子,为了事业,我决定不结婚。”


她终身未婚,却是“万婴之母”:我的存在,就是为了病人

林巧稚毕业照(右一为林巧稚)


这一次的选择,也开启了她54年的从医生涯。


她终身未婚,却是“万婴之母”:我的存在,就是为了病人


在一个平安夜,时任助理医生的林巧稚,迎来了医生生涯第一次大手术。


当时,一个20岁的女子突然被送来急诊。


根据家人的描述和初步的检查,林巧稚判断病人为宫外孕,需要马上手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但当时,所有的医生都已经下班去参加聚会。


无权处置这样病人的她,一边通知准备手术,一边向主治医生报告。


主治医生回复:“外面风雪很大,赶过去要很长时间,病人等不了。请你全权负责吧,可以让病人转院。”


这么大的风雪,病人还能去哪呢?


看着危在旦夕的病人,林巧稚没有过多的考虑,决定亲自操刀为她进行手术。


手术成功后,她引起了更多人的注目。


她终身未婚,却是“万婴之母”:我的存在,就是为了病人

工作中的林巧稚


不到半年的时间,她就从助理住院医生被提到了总住院医生。


别人五年才能走完的路,她用半年就走完了。


1939年,她远赴美国芝加哥医学院攻读医学研究生。


在导师的推荐下,本来已经确定留校的林巧稚还是踏上了回国的归途。


学成归国,为中国妇产科奉献一生本就是她从医的初心。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协和医院被迫关闭。


林巧稚便在家中开设了妇产门诊。


当时,医疗物资面临着匮乏的困境,她便在草木灰铺就的病床上坚持接诊。


为了给乡下病患救治,林巧稚还经常骑着毛驴为她们登门诊治。


遇到穷苦病人,自己垫付医药费更是常事。


林巧稚说:“作为一个医生,既然病人把自己的健康希望给了你,你就要尽心尽力,负责到底。”


就这样,在这三间平房里,林巧稚坚持了六年。


六年间,前后总共接诊了上万人,留下了8887份病历。

她终身未婚,却是“万婴之母”:我的存在,就是为了病人

林巧稚手写的病例, 字迹清楚工整。


解放前夕,北平城防总司令傅作义的夫人为林巧稚送来机票,并承诺帮助她尽快出国。


对政治毫无兴趣的林巧稚,婉言谢绝了这张珍贵的机票。


战乱时节,为了这些投奔她来的病人,她选择留在北京小诊所里继续行医。


她终身未婚,却是“万婴之母”:我的存在,就是为了病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协和医院恢复,林巧稚重回医院任职。


1949年林巧稚收到了开国大典的邀请函,为了手术中的病人她婉拒了邀请。


但在《打开协和窗户看祖国》一文中,书写下新中国成立时的喜悦心情:


“协和的窗户打开了,竖起了五星红旗……我们为祖国伟大的进步感到光荣骄傲。”


她终身未婚,却是“万婴之母”:我的存在,就是为了病人

领导人会见林巧稚


在日常的工作中,她时常资助生活困难的病人,每次出诊总是在出诊包里装着钱,便于随时接济有困难的病人。


为了让病人省钱,她常告诉患者,不要挂她的专家号,她说:“挂普通号也是我给你们看病”。


原协和医院副院长黄人健回忆说,她曾看到林大夫掏出几十块钱,给一个流产的贫穷妇女,让她买营养品。那时林大夫的工资是200块,像这样资助病人的情况在她身上太常见了。


林巧稚说:“生平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


为了感谢林巧稚,许多产妇都给孩子起名“爱林”、“敬林”等。


她终身未婚,却是“万婴之母”:我的存在,就是为了病人

林巧稚看望婴儿


1962年,已经61岁的林巧稚收到了一名溶血症婴儿母亲的求助信。


为了攻克当时国际上新生儿溶血症的难题,也为了治愈万千患有这种先天疾病的婴儿,林巧稚又投入到医学研究中。


在她不眠不休的努力下,终于制定出一套为新生儿全身血液置换的医学方案。


顶着巨大的压力,林巧稚成功为这个婴儿进行了中国也是世界首例成功的新生儿溶血症手术。


这个给予着林巧稚心血努力的孩子也被父母取名为了“协和”。


她终身未婚,却是“万婴之母”:我的存在,就是为了病人

林巧稚与其他医生开会探讨治疗方案


她终身未婚,却是“万婴之母”:我的存在,就是为了病人


晚年的林巧稚被病痛缠身,但她没有停止工作。


带领着团队,不顾条件艰苦远赴偏远地区,进行了全国大范围子宫颈癌资料收集研究。


在这些珍贵的一手资料支持下,子宫颈癌的死亡率大大降低。


在患脑血栓后遗症困扰下,耗时4年编写出50万字的专著《妇科肿瘤》,为中国妇产科研究留下宝贵资料。


1983年4月22日,73岁的林巧稚在协和医院逝世。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仍在昏迷中呓语:“产钳,产钳,快拿产钳来……又是一个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三个,真好!”


她一生未婚,接生五万多个婴儿,却没有自己孩子。


但她是最富有的母亲,千千万万婴儿出生证上,写着:“Lin Qiaozhi’s baby”(林巧稚的孩子)。


她终身未婚,却是“万婴之母”:我的存在,就是为了病人

林巧稚和首都托儿所的孩子合影。


临终前她留下遗嘱:


将个人平生积蓄的三万元捐献给首都医院幼儿园、遗体献给医院作医学研究用,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周围的大海中。


她在日记中写道:“我是鼓浪屿的女儿,我常常在梦中回到故乡的海边,那海面真辽阔,那海水真蓝,真美……”


海的女儿在奉献完自己的一生后,终于回到了故乡。


而她留在墓志铭上的话也将继续影响无数医生。


“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存在的场所便是病房,存在的价值就是医治病人。”

上一篇新闻

父“母”过世,房子归了“舅舅”,孩子被扫地出门……

下一篇新闻

凤凰早班车,来了!2021.6.3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