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德化瓷收藏缘何“走俏”

近日,“再现·中国白”2019年民间德化窑收藏大展在德化县陶瓷博物馆开幕,展出德化窑宋、元、明、清及民国等时期精品陶瓷290件。这些展品涵盖历史长,包含明代林希宗、林子信,清代博及渔人、林捷升等名家名品,其中更有何朝宗的三件作品,分别是《文昌君》《送子观音》和《披坐观音》。

290件作品,全部出自民间收藏家之手,德化瓷收藏热度可见一斑。德化以白瓷为胜,因其制作精细,质地坚密,晶莹如玉,釉面滋润,有“中国白”之美誉。德化瓷的官方收藏极为普遍,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巴黎吉美博物馆等140多家国内外大型博物馆均有收藏。而德化瓷的民间收藏也日趋火热,藏品价格一路走高,2017年11月27日,在香港佳士得2017秋季拍卖会上,“明代瓷圣”何朝宗创作的德化窑白釉渡海观音以1600万港元落槌,含佣金的成交价为1930万港币,折合人民币约1633万元,创下迄今为止德化白瓷拍卖世界纪录。


2017年11月27日在香港佳士得拍卖的何朝宗《渡海观音》局部(叶志向 供图)

由此可见,市场对于德化白瓷以及何朝宗瓷塑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央视CCTV2《消费主张》栏目也发出这样的感慨:“德化白瓷收藏市场火爆,收藏品价格一路走高。”德化瓷收藏究竟缘何“走俏”,其背后有何原因,不禁令人深思。


香港佳士得拍卖现场

官方收藏极为普遍

德化陶瓷制作生产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发展于当代。德化瓷雕塑始于宋代,形成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明代德化瓷业史上,名人辈出,如何朝宗、张寿山、陈伟、林朝景等,他们的名作均有幸流传后世,被国内外诸多官方博物馆收藏。其中艺术价值及收藏价值,以明代“瓷圣”何朝宗的作品为最。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收藏何朝宗《祥云观音》

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德化窑瓷器里,一尊达摩塑像备受关注。其通体施象牙白釉,釉质肥厚滋润,雕工深入锐利,衣纹飘逸流畅,浪花翻卷自如,颇富动感,这便是明代何朝宗的《白釉达摩像》。

何朝宗善于继承吸收泥塑,木雕,石刻等其它各种相关艺术的创作手法,结合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既师古而不泥古,总结出了捏、塑、雕、镂、贴、接、推、修的八字技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何派艺术”。对以何朝宗作品为代表的德化窑瓷器在收藏界炙手可热。据不完全统计,仅何朝宗的作品,国外各大博物馆收藏有63件,国内收藏有35件。而更多的德化窑瓷器亦是“天下共宝之”。

“故宫博物院有八百多件德化瓷,广东省博物馆有一千多件,以前外销瓷一部分通过广东出口,还有福建省博物院、福建省民俗博物馆,覆盖面还是挺大的,这些是以古瓷为主。”德化陶瓷博物馆馆长郑炯鑫介绍:“像山西博物院、河南新乡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等都藏有何朝宗作品,重庆三峡博物馆、云南博物馆、厦门博物馆也藏有很多精品。”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收藏爱好者叶志向与何朝宗《祥云观音》合影(叶志向 供图)

德化瓷因独特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备受青睐,不仅为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三峡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福建博物院等国外各大博物馆珍藏,更受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巴黎吉美博物馆、荷兰莱顿市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德国德累斯顿国立艺术馆、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等海外博物馆收藏。


大维德基金会收藏德化瓷(叶志向 供图)

德化白瓷从输入欧洲开始,便虏获了王公贵族乃至庶民百姓的“芳心”。巨大的艺术价值和魅力,使得德化瓷在欧亚地区的收藏持久不衰。国外的收藏家,包括皇室成员,对德化白瓷的收藏较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且欧洲对德化瓷的研究300年前就已起步。德国德累斯顿国立美术馆存有400多套(1255件)德化瓷器,这1255件德化瓷器都记录在《1721年目录》上,它们不仅是收藏的展现,更加对欧洲瓷器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外博物馆库房成堆德化瓷(叶志向 供图)

大英博物馆则从1753年起收藏德化白瓷,一部分收藏于清朝灭亡前,另一些是20世纪的收藏家所赠,至今达2000件之多,当中不乏顶级藏品,如确定为何朝宗制作的文财神坐像,背部钤印标准的何朝宗葫芦形印章,刻“万历庚午年春”纪年款,是全世界仅有的一件确切纪年的何朝宗作品;英国的维多利亚和阿伯特博物馆也藏有宋至清代的德化外销瓷器200多件;白金汉宫的大部分“中国白”则属早期作品,质量很好,对德化瓷器的研究极有价值……可以说,对于国内外各大官方博物馆而言,德化瓷可谓是“老朋友”了。

民间收藏日趋火热

“现在整个德化瓷收藏风气还是很好的,大部分的藏家对德化白瓷十分了解,这几年通过宣传,德化瓷越来越热门,各地地区拍卖会上经常出现德化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德化收藏家协会会长陈明良这样感慨,德化瓷对于收藏界来说愈发炙手可热。

20世纪90年代,陈明良经朋友介绍,他在漳州龙海见到了一尊7厘米高的《掌上观音》。虽然这尊观音仅高7厘米,但它的神态、造型和开脸都让他深深折服。当时,对方开价不低,陈明良前后三次前往龙海,最终把这件作品纳入自己的收藏中。

此后陈明良的“收藏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在他2005年创办的《瓷艺堂》私人展厅里,各个历史时期的陶瓷作品玲琅满目。“一些优秀珍贵的作品就相当于母本范本,最初收藏它们的很大初衷就是参考与学习传承古代的瓷雕技艺。”陈明良认为。现如今,他收藏的历代德化陶瓷名家精品达2000多件,精品瓷雕也有200多件。


世上难得一见的何朝宗开片《坐蒲观音》收藏于德化金煌博物馆

“2011年的时候办过德化陶瓷民间收藏精品展,到现在已经好几次了,大部分是国外回流的,件件珍品。”陈明良介绍。近年来,德化多次举办民间陶瓷收藏展览,民间收藏也日趋火热,2006年“中央电视台民间寻宝记”大型电视系列活动从210名福建各地收藏家带来的600多件藏品中评出“十大宝物”,德化窑独占八件;2012年德化瓷民间收藏家携藏品参展海峡艺术品交流会;2013年央视《寻宝》栏目走进德化,现场海选评鉴德化瓷“民间国宝”;2014年明代德化窑堆雕螭龙蒜头瓶等民间藏品参展《武汉古代艺术品收藏展》……2019年民间德化窑收藏大展开展,290件民间收藏精品集结亮相,可以看出,德化窑不仅知名度越来越大,收藏者也与日剧增。

“2010年的时候我们成立了收藏家协会,几年来队伍一直在壮大,现在已经有八十几人了,协会也经常组织举办民间收藏展览。”陈明良认为,通过这些年县收藏家协会的带动,以及德化藏友的影响,外地也慢慢收藏起德化瓷,认识到德化瓷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叶志向是一名德化白瓷的收藏爱好者,从2001年收藏至今已经拥有了100多件白瓷的收藏品,他主要瞄准的是宋、元、明、清到民国期间的德化瓷器。在叶志向的收藏室里,四个展柜分别摆放历代的佛教道教瓷塑、器皿、现代陶瓷,令人目不暇接,而另一边的书橱则装满了有关德化陶瓷和历史的书籍。“通过这些瓷器,我们可以追寻过去的岁月,探索背后的文化与文明,了解当时的德化窑技艺。”他认为,“现在德化瓷收藏人士普遍有着一个共识,收藏德化瓷是为了保护和传承德化的瓷文化,是为了填补空白,承接历史,是让每一件瓷器活过来,说说那段历史,那些故事,并对我们今天有所裨益。”

“在收藏德化瓷的过程中也了解到许多热衷收藏德化瓷的大家。”叶志向介绍,像汉候德化现代瓷博物馆馆长魏芳汉就收藏了许兴泰、陈其泰、苏清河、许兴泽、邱双炯、苏献忠等数十位当代德化著名陶瓷艺术家的陶瓷精品一千余件。还有当代文博界大家孙灜洲先生,也收藏了许多德化瓷,后来捐给故宫博物院。

“德化白瓷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收藏价值。”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罗伯健这样认为。

“洼地”亦是潜藏“富矿”

德化瓷在民间收藏的日趋火热,和德化县打响的陶瓷品牌战略关系紧密。德化推出陶瓷产业跨越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擦亮陶瓷文化、全域旅游、新型城镇化“三张名片”,通过推进陶瓷大师队伍建设,全力以赴打响“中国白”品牌,让“中国白”再出发。德化瓷的收藏价值也水涨船高,成为许多民间收藏家们的共识。

2010年11月斯图加特纳高的何朝宗印章《渡海观音立像》拍卖了42.6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03.06万元);2012年5月伦敦邦瀚斯拍卖的“何朝宗印”《印章观音像》,估价3万至5万英镑,以52.92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534.58万元)成交;2017年,北京保利拍卖会上,明代“陈子和”款《文昌帝君》像以人民币115万成交;2018年8月,何朝宗《坐莲观音》以550多万元人民币成交……其中2017年11月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何朝宗《渡海观音》以1600万港元落槌,含佣金的成交价为1930万港币,折合人民币约1633万元,超越2014年香港佳士得1444万港元成交的何朝宗《渡海达摩》像,创下迄今为止德化白瓷拍卖世界纪录……

魏芳汉便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德化白瓷,从2003年到2019年,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已经拥有了从宋、元、明、清到当下的国家级大师的各种白瓷作品5500多件,涵盖了上千年的历史。更令他得意的是,近些年德化白瓷收藏市场持续火爆,很多收藏品的价格一路走高,进一步验证了他的投资眼光,也给了他继续坚持收藏白瓷的信心。“比如说,苏清河在2003年的时候,他最好的作品一万多元,现在拿到市场上,卖几十万是没问题的。”


以古为师,德化收藏家协会会长陈明良大师在指导学徒创作

“但总的来说,德化瓷的总体拍卖价位还是偏低,不仅古瓷,还包括现代的陶瓷艺术作品。”陈明良认为,价格偏低的原因有三,其一在于缺乏大集团来运作,德化瓷虽有很高的艺术与收藏价值,但仍是收藏界的一块“洼地”,可既是“洼地”也是潜在“富矿”,有待进一步开发。其二,缺乏大而稳定的拍卖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只能参加外地的一些拍卖行,来回往返,有时候入不裹出,给很多民间收藏者带来不利影响。其三是德化瓷的影响与知名度需进一步推广,很多北方的买家不懂德化瓷的收藏价值,低估了很多作品。

“其实这些年德化瓷收藏,对德化陶瓷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许多收藏瓷展览接连不断地举办,让德化白瓷拥有更广阔的市场,也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像那块印证了德化瓷曾大量进贡宫廷的‘德化贡窑官’匾额便是藏友发现的。”陈明良认为,随着这些年大众对德化瓷的深入了解,德化瓷的市场行情属于上涨趋势,将来的上升空间还很大。德化瓷将继续保持这样的上升势头,收藏德化瓷,就是挖掘与传承中国的陶瓷文化。(王双季 吴朝烨 林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