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东南亚小岛被国家抛弃,含着眼泪被迫宣布独立,如今却成发达国家

文/格瓦拉同志

二战结束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在世界版图中出现了大量新兴的独立国家,然而它们当中,却并非所有的国家都心甘情愿“当家做主”,比如东南亚小国新加坡。新加坡本是马来西亚的一部分,最终却被国家无情抛弃,几乎是含着眼泪被迫独立。那么,马来西亚为何要抛弃新加坡?新加坡又是如何从绝望中前行,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发达国家呢?

新加坡是个群岛国家,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由6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北边隔着浅浅的柔佛海峡与大马为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望。由于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咽喉”、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新加坡的地理位置、航运价值和军事地位极其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新加坡城市风光

新加坡是个典型的“国小民富”型袖珍国,虽然面积只有719平方公里,仅相当于香港的65%,但国民收入却很高。根据2015年的统计数据,新加坡人口为553.5万,全年实现GDP总值为2927.4亿美元,人均GDP为52889美元,属于发达国家标准。但很少人知道,新加坡在历史上曾经是个落后的农业岛,而且曾长期是大马的领地,它之所以独立,完全是被逼无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新加坡古称蒲罗中、淡马锡,早在元朝之前便有华人在此定居(见元朝航海家汪大渊所著《岛夷志略》)。1824年新加坡被英国占领,起初归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管辖,但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1867年又升格为皇家直辖殖民地。二战期间(1942-1945年),新加坡被日本占据,日本投降后则重受英国的统治。

新加坡地理图

二战结束后,面对岛民日渐高涨的自治呼声,英国被迫于1959年改殖民地为自治邦,允许岛民通过投票选举自治政府,最终的结果,是由人民行动党候选人李光耀出任总理。然而,李光耀深知新加坡岛小民寡、经济落后,仅凭自己的力量很难保障独立和安全,为谋求更大、更可靠的生存空间,李光耀毅然带领岛民在1963年加入马来西亚联邦。

然而在加入马来西亚后,新加坡并没有得到期望中的安全保障,反而因为是华人聚居之地的缘故,遭到以马来人为首的中央政府强力打压和经济歧视,在别有用心之人的挑唆下,岛内还发生了激烈的族群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李光耀及其岛民对中央政府越来越不满,双方间的龃龉不断。

新加坡民众观看独立式

与此同时,因为李光耀过于耀眼的政治魅力和先进的治国理念,让大马首相东古越来越担心华人最终会主宰国家的政治及经济,而马来人将被边缘化。在这种情况下,东古权衡再三,最终决定通过修宪的方式将新加坡“踢出”了联邦。1965年8月9日,马来西亚国会紧急通过修改宪法,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的结果,将新加坡“踢出”联邦。

就在新加坡被“踢出”联邦的同一天,李光耀含着眼泪被迫宣布独立。多年之后,李光耀仍在回忆录中遗憾地写到:“对新加坡来说,1965年8月9日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日子。我们从没争取新加坡独立...在居住着1亿多马来回教徒的群岛上,我们华族人口简直微不足道。新加坡是马来海洋中的一个华人岛屿。我们在这样一个充满敌意的环境里如何生存呢?”(见《风雨独立路-李光耀回忆录·第一章·新马分家》)。

独立之初的新加坡

然而难过归难过,日子还是要继续下去。为求存求活,李光耀政府实施一连串的措施来发展金融、石化、航运、服务业,在90年代又大力发展电子业,积30年之功,终于把一个地狭民稠、资源匮乏的弹丸小岛变为一个富庶文明的发达国家,并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极强的影响力,可谓居功至伟。

从独立后一直到1990年,李光耀一直担任总理职务,卸任后又担任内阁资政,直到2011年完全退休。从很大程度上来讲,是李光耀一手缔造了新加坡的独立、安全与经济成就,把一个缺乏生机、经济落后的农业岛,蜕变成充满活力的全球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其成就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新加坡能成为发达国家,李光耀居功至伟

正因为此,李光耀在新加坡获得“国父”的称号,这也是对他一生功绩最高的认可。2015年3月23日,李光耀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92岁。随着李光耀的离世,属于他的传奇故事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