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网络文学作者如何全面提升职业素养

网络文学作者如何全面提升职业素养

根据网络小说《长安十二时辰》改编的电视剧在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热播,展示了唐朝文化的优雅与包容。资料图片

将写作作为一种职业和谋生手段,古今中外不乏其人。但是,写作整体性成为一种产业现象和职业群体的出现在历史上并不多见。有意思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却见证了网络文学写手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大军,并因之形成一个涉及数字阅读、线下出版,并且关联影视、动漫、游戏等门类的泛文娱产业链。仅以数字阅读为例,据测算,2020年我国市场规模达372亿元,网文用户规模高达4.67亿,且这一切都呈明显增长趋势。

与市场规模增长相呼应的是作者队伍的增长。报告显示,我国网络文学作者数量已达1750万人。与文学史上作家写作动机不同,这些网络文学作者中的绝大部分是将写作作为谋生手段而从事的商业化写作。他们更多地是以取悦和迎合的方式,达到吸引更多的用户为主要诉求。类型化和商业化写作本身并无问题,这种实践不但产生了大量可圈可点的优质IP,也涌现出一批所谓的“大神级作家”。但总体来说,由于网络文学门槛低,作者职业水准远低于传统作家,头部作家的数量占比很少。这支以年轻作者为主体的职业大军能否担起传承文学精神,履行引领青少年积极向上的社会责任?

网络新媒介文学取代印刷文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在一定的时间内将长期共存。网络文学在新的媒介进步和时代环境中也许会发生分化与迭代,但网络文学作者必将深刻影响文学与文艺事业,乃至泛文娱产业的方方面面。

鉴于网络文学的影响力和传播面,社会各界一直在强调并切实推进网络文学的主流化、精品化和经典化进程。2020年12月30日,中国作协组织136位知名网络作家发出《提升创作质量倡议书》。今年4月23日,中国作协召开全国网络文学重点网站联席会议,共同拟定并发布了《提升网络文学编审质量倡议书》。这些举措必将对网络文学作者尤其是头部作者产生积极影响。这也意味着全面提升网络文学作者的职业素养。

提升网络媒介素养,恪守基本职业道德

“媒介素养”一词是舶来品,简而言之,是指在各类环境中获取、理解及制造媒体信息的能力。这一概念在20世纪30年代由两位英国文化研究学者首先提出。他们认为,当时的新兴大众传媒在商业机制的刺激下所普及的流行文化,往往推销一种低水平的满足,这将误导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各种负面影响。

近些年来,我国对于媒介素养尤其是网络素养教育日趋重视,但往往是针对受众尤其是青少年,较少针对“传播者”。其中有传统媒体从业人员专业素质高,不缺“把关人”和单向传播的原因。反观20多年来作为新媒介文学的网络文学,其内容的生产、传播与批评和以往的纯文学相比可谓大相径庭。网络媒介是一个很难设防的、开放的虚拟空间。网络小说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休闲阅读,类型众多的套路文、小白文能够给不同阶层的用户提供爽感与慰藉,而很多用户比如青少年是相对被动和缺乏鉴赏力和自控力的。

如果网络作者为了榜单、打赏的商业目的,生产提供迎合用户低级趣味的故事与内容,将会伤害用户的身心健康,影响其人格成长。网络素养实则是网络作者的基本职业道德,这是一条红线,必须守住。网络素养不达标的作者,给用户提供的不是残次品,而是危险品。

作为“讲故事的手艺人”,要有职业自觉和工匠精神

青年毛泽东1917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也主张新青年“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谈到,小说家应该具备两种能力,即“非写不可的内在驱动力”和“支撑长期孤独劳作的强韧忍耐力”。其中首要是获得强壮坚韧的体力。

网络小说的超长规模、网上连载、粉丝互动、不能断更等商业写作属性,对写手精力和体力要求远高于传统作家。所以网络作者的职业素养基础要求就是要有一个好身体,否则难以为继。

光有好身体当然是不够的,还要有讲好故事的“手艺”。这就要求网络作者入行时要掌握起码的写作技巧,了解叙事的一般原理,研究故事类型,洞察市场需求,做好进入这个行业的专业准备。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创作出有特色、受欢迎的差异性的故事。在此基础上,如果作者能够做到反套路和类型创新,就能超越“小白文”,向更高层级如“白金级”“大神级”作家的层面进阶,乃至于步入真正的文学殿堂,成为经典。只有坚韧和持久的职业训练和工匠精神,才能在网络文学业界深耕,并最终有真正的收获。

“网上得来终觉浅”,自觉加强知识修养

网络文学作者中也不乏一些高学历的写手,有的是大学教授,有的是三甲医院的大夫。这些有着相当知识储备的作者,以其硬核知识,借助穿越、重生、金手指等叙事手法,开创了“职业流”写作,创作出一批有趣又有料的网文作品,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但更多的网文作者缺少知识积累,于是在故事讲述中乏善可陈、捉襟见肘。事实上,无论哪个类型的网络小说创作,除了基本的文学基本功之外,本质上都需要相应的历史哲学、地理人文、科学技术、日常生活等知识作为文本血肉和内容底料。古人言:“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中进而提到:“今人徒知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而不知言之无物,又何用文为乎?”这里虽然论的不是小说创作,却适用于指导网络小说的创作。

网络搜索和存储技术的应用为写作者提供了便捷,用户与粉丝的互动与即时反馈也可能为作者提供灵感和素材,但“网上得来终觉浅”,没有扎实的存量阅读和思考咀嚼,没有建立在知识修养基础上的美学积淀,反映到作品里的知、情、意都会显得苍白与肤浅。

以“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入世态度彰显时代担当

网络文学作者要有入世精神,具体来说就是要求作者有家国情怀、现实关怀、时代担当和社会责任感。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艺奇观。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新生力量和新鲜血液,网络文学在坚定文化自信、传播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已经并且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尽管目前网络文学中玄幻仙侠、架空历史、都市言情等非现实题材依然有很大的比例,但关注现实、记录时代的作品在各方合力作用之下正在发生有益的、显而易见的量变和质变。

实际上,在众多的非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中,一些精品力作也呈现出现实主义精神和积极进取的家国情怀与历史担当。一批以“宅家写作”为主的青年作者应该走出家门,融入广阔的社会生活,感受人间烟火,观察世俗人情,以“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入世态度来丰富个体体验,助力写作。

网文写作毕竟不同于哲学玄思和科学实验,这是以“人”为本的一项工作。纵观古今中外文学经典,无论是如西方的《指环王》《冰与火之歌》,还是如我国的《西游记》《聊斋志异》等经典作品,无不是借神魔鬼怪之皮相,抒写人与社会之意态。“文学即人学”。所以,网络文学作者只有深入实践、增长阅历、拓宽视野,方能写出与时代同振、与社会同频、与人心同鸣共情的优秀作品。

总之,网络文学作者如果没有良好的网络素养,作品很可能成为污染文学生态、毒害青少年的“危险品”;如果没有良好的体魄与坚韧的意志,作品很可能成为不能完结的残次品和废品;如果缺乏讲故事的技巧和创新能力,作品就是庸品与凡品。反之,如果作者具有很好的文化修养与审美能力,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现实主义精神,作品则有望成为妙品与逸品。期望以此为业、志存高远的年轻网络文学作者们,最终走入“作家”系列,走上通往“文学大师”殿堂的金光大道。

(作者:李安,系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专任研究员)

上一篇新闻

这个很穷的国家,却是村上春树心中的秘境

下一篇新闻

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1周年,光明网如何“创新”变革?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