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315老坛酸菜“足”时发酵风波之后,引发了广大网友对方便面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方便面市场主要由康师傅、统一、白象和今麦郎四大品牌占据。
国内日资品牌康师傅和统一纷纷下架所有老坛酸菜方便面并诚恳道歉,品牌遭受极大的负面影响。
国产品牌白象则霸气回应:一句话,没合作,放心吃,身正不怕影子斜。
图:微博
白象是四大巨头中唯一拒绝日资的方便面企业,正是因为白象的拒绝,日资没能完全控制中国的方便面行业,面对其他品牌集体围剿,白象的市场份额仅有7%,而康师傅却有46%。
即使面对这样的情况,赚得不多的白象还招收了三分之一的残疾员工。同时在国内大灾大害时慷慨捐款捐物。
正是这种社会责任和民族情怀感动了无数网友,掀起了对白象方便面的消费热潮,白象也得到了和此前鸿星尔克一样的待遇,白象直播间涌进了上万名消费者,产品被抢购一空。
反观今麦郎,同样声明未使用过问题酸菜包产品,同样也上了热搜,但确是为自己身份澄清,今麦郎发微博表示,遭受诸多不明真相的误伤、误读、误解,重申自身中国民营企业身份:百分百民营企业,没有一分钱外资。
图:微博
为什么提到方便面始终绕不过日资呢?且听小愚慢慢道来
1.方便面的诞生
众所周知,方便民是日本人安藤百福发明的,他被称为“方便面之父”,1958年安藤百福在中国伊面的原型上,研发出一种加入热水即可食用的“鸡汁面”,其秘诀在于使用油炸的方法,使面饼快速脱水,同时面条会出现很多细孔;等到面饼浸透在热水中,水分又能快速充分渗透到面条细孔中,让面条恢复弹性。
方便面凭借好吃、实惠、保存时间长等特点迅速打开日本市场并积极扩展海外市场。
2.中国市场萌芽
1964年,北京食品总厂首次尝试了纯手工方便面批量生产。但因技术过于不成熟,且方便面口味不佳,使得该款方便面并未广泛推广。
1970年,上海益民食品四厂花重金引入日本的方便面生产技术,生产出油炸方便面,取名“快乐方便面”,上市后广受好评。但因为年产量较低,价格昂贵,口味单一,并没有发展起来。
3.初见雏形
改革开放后,便携式快餐的需求增大,各家企业抓住时机,纷纷引入方便面生产线。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珠海华丰食品公司,广告词“食华丰,路路通”朗朗上口,迅速打开知名度。在康师傅、统一进军大陆市场之前,珠海华丰企业一直占据大量市场份额。
4.百花齐放
时间来到90年代,台湾顶新集团进军方便面行业并在大陆开设生产线,也就是后来我们熟知的康师傅品牌。与此同时,众多外资方便面企业看好中国大陆市场,采用合资、独资等方式入局办厂。新加坡“幸运”、台湾“统一”、印尼“美厨”和“营多”、日本“出前一丁”等大举入场,在中、高端方便面行业纷纷发力。
上世纪八十年代方便面行业的“霸主”华丰企业在90年代初易主,印尼的金光集团因为持有华丰最多的股份,成为华丰的新东家。易主后推出华丰面馆、干拌一族、魔法师、掌上脆等多种方便面品类。魔法师、掌上脆至今仍是不少人的童年回忆。然而因后期高层频繁更换,引进的台湾、香港等管理人员不了解大陆市场,决策失误让华丰集团产品市占额逐年下降,再加上后期康师傅、统一等外资品牌的崛起,蚕食华丰的市占率,华丰自然而然衰败了。
5.外资收购
日本企业一直非常看重中国的方便面市场,并积极入股我国的方便面龙头企业,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白象都是日企的重点目标。
市占比高达40%的康师傅第二大股东为日本三洋食品株式会社所;统一股份中有多家日企,并与日企进行密切合作;而今麦郎早在2004年就接受日本日清的投资,投资比例高达33%,2015年,日清控股与今麦郎合作10年后分道扬镳。
在这些企业中,唯一不与日资合作的便是白象。在拒绝日资入驻后,白象迎来了一段黑暗的时光,多家品牌集体围剿,各大商超减少上货量,一度濒临倒闭,之后在现任董事长姚忠良的带领下逐渐走出黑暗。
愚语
疯狂消费的热潮中,我们看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广大群众的善良和民族自豪感。
但现下随着“懒人经济盛行”,外卖的高度普及,我国的方便面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挫,市场需求不断下降的情况下,短期的消费热潮并不能改变趋势,热度退散,一切最终还是要回归产品和需求。
白象等方便面企业此时面临的问题可能是如何打造下一个占领市场的爆款,而不是一味追求口味、品类的多样性。
我们期待有责任感的企业不断涌现,并通过自身创新真正实现国货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