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重发当年文章:脱欧大概率与英国国际政治大图谋

把我当年关于英国脱欧的文章再度发表出来,此文也是被到处和谐,网络上找不到了,可以看见一些影子,当年预言为何英国要脱欧的文章已经全网找不到了,历史回看,当初的很多语言是准确的,我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在顶级媒体上预计英国会真的脱欧的人。重发当年文章:脱欧大概率与英国国际政治大图谋

当年的评论:

[我财经]脱欧公投为啥博弈激烈?张捷:英国想做鸡头不做凤尾_中国经济网 (ce.cn)

重发当年文章:脱欧大概率与英国国际政治大图谋

2016年7月在央视评论脱欧

脱欧大概率与英国国际政治大图谋

张捷,2016年7月,时任中信改革发展基金会资深研究员

引言

英国脱欧公投成功,世界经济金融大动荡,各种报道长篇累牍,英国很多人要求投票重新再来,还有苏格兰等要求脱英等等,很多人说英国脱欧公投成功到真正脱离还有很大的距离,最后英国不会成功的,但笔者认为英国脱欧是大概率,英国有英国的政治梦想的,其实每一个历史大国都有恢复其历史荣光的梦想。本人在公投前就多次评述英国脱欧公投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有所图谋,现在公投成功,在各路朋友的期待下,我将我的这些判断的理由写了出来。

一、英国的政治智慧与欧盟风险

从各种表面的文章看,更多的是媒体浅层的评论和指责,说英国做了错误的政治决定。但本人认为英国脱欧不是普通草根能够粪土的,英国是整个西方世界最有政治智慧的国家,有多年的政治传统,公开说的和真正诉求的,是不一样的!英国脱欧需要看到更深的政治背景,英国的政治贵族不是前台的政客演员,是对其中关键政治诉求只做不说的,没有足以让他们冒险的政治愿景,脱欧不会上演。别说什么遣返难民与欧盟分歧什么的,这些最多就是一个导火索和理由,真正的利益诉求不会说出来。

英国的公投,同样是在欧洲风雨飘摇压力巨大的时刻,英国的公投也是摆脱在欧盟的风险。欧盟的金融风险在2011年欧债危机以来并没有解决,而是被掩盖。我们可以看最近的报道,意大利银行不良资产达到了50%的水平,意大利总理伦齐昨日表示,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某些大行相比,意大利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微乎其微,矛头直指衍生品风险数万亿欧元的德国最大银行——德意志银行。到2015年德银坐拥超过75万亿美元的衍生品赌注——数额比德国GDP大20倍。全球金融衍生品的总额才500多万亿美元,其中,次贷衍生品的总规模也就40万亿~50万亿美元。现在全球金融衍生品总规模大约在700万亿美元。换言之,德银的金融衍生品占到全球的1/10。目前德意志银行的股价市值只有158亿美元,2015年巨额亏损68亿元,市值只有08年的百分之几。一个次贷衍生品泡沫就令美国金融体系崩溃,如果德银的衍生品泡沫被引爆,至少这个银行就很难再存在了,而它是德国最主要的商业银行,这对以德国为核心的欧元区金融体系的冲击力度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欧盟的金融风险巨大,英国的政治家不会不知道,他们脱欧还是偶然吗?

现在全球的政治正确是全球化,搞独立和贸易保护是要受到压力的,尤其是英国要有自己的大图谋是会受到美国和欧洲的联合打压的,利用民意民粹,搞一个“偶然”的意外民主结果,让西方盟友们谁也说不出话,这才是政治智慧。

二、国际政治不相信巧合

英国一直是奉行制衡战略的,是国际政治平衡大师,有本事将自身砝码做的权重最高,现在的金融环境,与历史带有某种相似和巧合。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的背景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破裂全球重组,阿盟从亲苏变成倒向美国让美元绑定了石油结算,而现在由是一个石油价格风雨飘摇的时代,英国应当嗅到了世界再度重组站队的味道。欧共体的成立是在第二次中东战争后英法联盟解体下发生的,英国最终加入欧盟则是在布雷顿森林破裂、石油危机和第四次中东战争为背景下发生的,现在也是石油价格暴跌中东混乱欧盟金融动荡,历史带有巨大的相似性,这难以让人相信都是巧合。

而英国拓展英联邦的关键性举措,不是很久以前的事情,而是刚刚发生。2013年英国等54个成员国低调的签署了《英联邦宪章》,我们的各种媒体都没有很大篇幅的报道,但这却是英国重振英联邦走出的关键而坚实的一部。《英联邦宪章》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2013年3月11日签署的英联邦首份阐述其核心价值观的文件。伊丽莎白二世在签字前表示,《英联邦宪章》是“英联邦发展与革新历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该文件规定英国政府积极推动加强和改革英联邦,从而维护其影响力和有效性,并挖掘未来发展潜力。这一文件是英联邦现代化过程的重要成果,其鲜明的价值观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英国2013年签署英联邦宪章是有重大图谋的,与2016年脱欧是密切相关的,而且在2013年签署这些协议的时候,脱欧的公投在程序之中了,你能够相信英国的政客的政治决策当中是两个孤立的事件吗?难道脱欧公投与英联邦宪章的签署二者就么有任何联系?2013年1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首次提及脱欧公投,这仅仅是《英联邦宪章》签署的不到2个月前,从这两个几乎同时的时间节点上你能相信其中没有联系?而其后是2015年1月4日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如果有可能,将原计划于2017年进行公投提前举行。公投又被提前了,而2015年的时候,叙利亚难民潮还没有爆发,因为难民问题英国要公投脱欧的理由并不充分。我们对待英国脱欧把眼睛只看投票前的几个月,是我们的分析家太短视了。

我们很多人把这个公投说成是西方民主的问题,说成是民粹的短视,民粹绑架和强奸了政客等等。而我结合历史和现实利益,更觉得英国政客在这个民主票选当中是利用了民粹,干西方主流资本军事同盟会打压的政治不正确的事情,其他发达同盟国家是不会支持英国搞英联邦的,但这个事情确实是给英国带来巨大的好处,起码是信心和梦想。所以这个事情要通过民粹来表达,然后政客们说自己在民主制度下无能为力,这是一个周瑜打黄盖的表演。在复兴英联邦的问题上,英国的政治人物和普通民众是立场一致的,但不能说出来的。我们认识国际政治不能简单的就事论事,即使不能把1956-57年的英法联盟的英联邦、第二次中东战争、欧共体成立这样的大尺度历史事件联系起来看,起码在脱欧公投我们要看看卡梅伦提出脱欧公投先后发生了什么吧?这前后的《英联邦宪章》签署,英联邦有了核心法律文件,这样大的英联邦大事都视而不见,我们的外交官真的都去当翻译了。

到底是怎么样,我们从英国政府的后续表现以及欧盟的送客不挽留的态度上,也是可以看出端倪的。英国政府2016年7月9日正式拒绝了要求英国就是否脱离欧洲联盟举行第二次公投的请愿,这份请愿书曾获得了400多万人签名支持,这就是英国的态度,否则他们是会二次公投的。而欧盟事后的态度更说明问题,英国公投脱欧以后,在德国首都柏林紧急聚会的欧盟核心六国外长一致向英国表达了强硬态度,强烈要求英国应该“立即启动脱欧进程”。欧洲理事会主席唐纳德·图斯克、欧盟委员会主席让·克洛德·容克、欧洲议会议长马丁·舒尔茨和欧盟轮值主席国荷兰首相马克·吕特24日发表联合声明:“任何延误都将延长不必要的不确定性,”声明说,“应该尽快,无论这一过程可能有多痛苦。”这等于就是逐客令了。欧洲议会28日以395:200票通过决议,敦促英国立即启动“脱欧”程序,表示必须完全尊重英国人民的意愿。德国总理默克尔态度变强硬,警告英国不要对未来与欧盟的关系有幻想,一旦退欧,英国将不会获得优待。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当日将英国的主权债务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这样赤裸裸的威胁,在民粹的压力下,政治家都知道会适得其反,其实德国想要主宰欧盟,也不希望英国在里面,英国不在,更有利于德国人在欧盟里面当老大主宰欧盟,其实英国离开有人是幸灾乐祸的。英国在欧盟的处境是尴尬的,就如同鸡肋,在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情况下,选择脱离本身就是最好的选择,虽然这个选择很纠结。

三、大国复活的时代

为什么英国可能会重新点燃了复活英联邦的梦想?因为时代不同了!现在是大国崛起的时代,当年英联邦是大国解体的时代。当年二战后看似美苏争霸,其实美苏还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肢解英国,不能让英国恢复国力重现战前世界霸主的实力。现在苏联解体美国衰落中国崛起这样的格局下,英联邦是存在新空间的。而大国崛起另外的背景是技术背景,网络、大数据等新技术,使得国家的管理成本大大降低,英联邦解体时计算机只有雏形,技术落后管理成本高对日不落帝国是巨大的效率障碍。而现在则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降低后,大国大体系的规模效益凸显了出来,中国、印度等大国的焕发活力均与之有关,英联邦复活的效率优势重新回归了。

英国选择脱欧,还有一个关键就是各国实力的变化。在欧盟雏形的在欧共体时代,英国不光在内部是有领先优势的,欧共体的成员国也个个生龙活虎。现在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都是发达的累赘了,西德整合东德后的德国是老大自居要英国当小弟了,法国也不是当年法国的实力了,还进来一大群穷国要饭,还有移民等问题一大堆,这个圈子的前途是堪忧的,更何况这个圈子德国还要把英国当小弟被吆五喝六的。而原来英联邦的圈子在苏联解体前都是产业落后国,资源价格也极为低廉。要注意的是西方产业规划,采矿是西方算作农业的,铁矿石石油的价格比挖土贵不了多少,印度更是贫穷问题国,原来的殖民地都是找英国要饭的;而现在这些殖民地不少很富裕比英国都强,还有资源和人口,印度的发展态势全球看好,这样的圈子多么有活力,而且这个圈子英国是精神领袖文化领袖。对比这两个圈子,把两个圈子前后变化计算一下对比一下,你要是作为英国的政治家,你会选择哪个圈子里混?想不想换一个圈子?说什么脱欧损失巨大、英联邦希望不大等等云云,全是拍脑袋的想象,底下把各圈子的因素算一算、比一比,英国的政治家和选民都不是傻子,他们公开的把公投结果说成是意外,就是对欧洲、对世界的一种韬晦。

而英国脱欧和经营英联邦,本身就是当年丘吉尔描述的三环外交的复活,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俄罗斯式微GDP只有英国一半,08年后美国的衰落、欧盟的麻烦和英联邦小弟们的经济发展,多极化的三环外交的环境比当年还要好。三环外交这个战略对英国的政治家应当不陌生的,就算世界不能因此成为多极,英联邦不能成为一极,但英国可以处于英美关系、英欧关系和英联邦三个环节的中心,英国的国际地位也将更加关键,这才是英国地缘政治左右逢源的美图。

四、英国梦:复活英联邦纵横捭阖

我们认为,这背后就是英联邦以及英国前殖民地的复活问题。只有这样重大的问题,才足以让英国的政治家冒险!而且恢复帝国往日的荣光,是所有政治家和民族主义者的梦想,在历史曾经辉煌过的所有国家,这个梦想可以说是最有号召力的!中国想、土耳其想、伊朗想,为何英国就不想?只不过这个想法一旦说出来,就会被各国一致打压,英国政治家的只做不说是全球闻名的,历史也是如此。即使是恢复不了英联邦,退一步也要恢复当年的三环外交格局,改变英国的国际政治地位。由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提出的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外交战略。其主旨是企图通过英国在与美国、英联邦和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环节中的特殊联系,充当三者的联结点和纽带,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这里我们需要认识一下英联邦。

《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令》创立英联邦,《威斯敏斯特法》标志着英帝国转变为英联邦。自此以后,英国通过英联邦形式,加强在贸易领域中的协商,增强联邦内各国经济上的互惠,并组成英镑集团。这个联邦是紧密的联邦,与苏联的联邦政体是类似的。而二战以后,美苏有共同的政治诉求就是肢解英国,不能让英国恢复二战前的实力,因此英联邦还叫英联邦,但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成员国之间的联系程度从前苏联类似变成与独联体类似了。但英国应当是对英联邦有梦想的,英联邦有秘书处,英联邦秘书处是英联邦的行政机构,同时也承担各成员国间交流和协商的工作。

英联邦还有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此会议前身为帝国会议,1944年易名为英联邦总理会议,1975年改现名。通常两年举行一次,以前一直在伦敦举行, 1966年起轮流在成员国举行,由东道国政府首脑主持。同时英联邦还有亚太地区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1978年起每两年举行一次,讨论共同关心的地区性问题;英联邦部长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的有教育部长会议,卫生部长会议、司法部长会议和电信部长会议;不定期举行的有贸易和经济会议、青年会议、工业合作会议、农业会议等。

英联邦同时还有类似于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机构,也有类似于联合国文化署的机构。英联邦基金会成立于1966年,1983年改组成一个国际基金组织,资金由成员国政府提供,用于推动英联邦内专业及其他非政府间的更密切的合作。英联邦研究所主要靠英政府资助,通过举办展览、讲座、放映电影、开放图书馆等活动促进人们对英联邦的了解。此外,还有一些专业性组织,如英联邦议会协会、英联邦新闻联盟、英联邦广播协会、英联邦青年交流理事会、英联邦体育运动联合会和英联邦艺术协会等。

英联邦的宪章文件说明英联邦组织的政治宗旨,是促进来自不同种族、文化和环境的民族之间的协作。各成员国享有平等地位。但英国在英联邦当中的精神领袖和文化中心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在处理英联邦事务上英国一般扮演主角。成员国在许多领域进行商讨和合作,包括贸易、金融、国防、教育、技术、科研、法律、医药和农业。但是成员国享有的主要利益为各种贸易协议和资本投资配置带来的经济效用,这难道不是一个TPP或者TTIP协议带来的内容吗?在英联邦,英国和其他富裕的老成员国是新加入或贫穷成员国工业发展的主要资本来源。援助计划由英联邦开发公司(CDC) 等机构执行。这不就是世界银行、IMF等国际组织追求的国际政治职能吗?

我们可以看到英联邦有类似联合国的秘书处,也有类似G8、G20的首脑会议,还有类似IMF的基金组织,功能结构是齐全的。从英联邦这样的架构上,就是一个小联合国的架构,虽然还只不过是一个框架,但欧盟的实现难道不是从一个框架而来的?英国脱欧,摆脱在欧盟做小弟的当前尴尬处境,也摆脱美国安插英国到欧盟利益诉求的处境,才有可能恢复其英联邦盟主的地位!英国脱欧是其复兴英联邦必不可少的开始一步!很多评论说英国脱欧就会更加强英美联盟这是完全错误的,英国只有替美国在欧盟当中充当白手套发挥作用,英国在美欧之间搞平衡,英国在美国的眼里才有地位。在苏联解体欧盟形成以后,英国一直是美欧间渔利者的角色,英国在欧盟又与其他欧盟国家相对特殊,保持了欧美的力量平衡。脱欧后这个平衡打破,英国变成一味地投靠美国是没有前途的。而脱欧还确实是带来巨大的利益,在新的世界格局和技术发展下,也确实具有实施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这里我们可以看一下英联邦主要各国的GDP情况:英国2.849万亿美元,印度2.074万亿美元,加拿大1.551万亿美元,澳洲1.340万亿美元,尼日利亚4810亿美元,南非3130亿美元,新加坡2930亿美元,巴基斯坦2700亿美元,孟加拉1950亿美元,这些英联邦的主要大国已经GDP达到9.366万亿美元,欧元区的GDP是11.54万亿美元(数据来源:StockQ.cn),而且这个圈子有庞大的人口,总人口20亿左右,比中华文明圈还大。数据说话,英国在其中的鸡头领袖地位是明确的,整体实力与欧元区也是可比的,关键是这些国家的资源和发展都很有前景,而且印度等国的购买力平价计算的话其GDP可以增大很多,与中国的情况是类似的。同时还有一些前英联邦国家值得关注,中东各国大多数曾经是英联邦国家,英联邦焕发活力了,他们是可以恢复的,而且法国都加入过英联邦的。而欧元区其他欧洲国家明显的资源量是不足的,还有被伊斯兰化的难民压力。那个圈子更好这还用说吗?而英联邦这个信用体系如果整合,GDP达10万亿左右的规模,与中国、欧元区、美国的经济规模很有竞争力了,世界将变成四个10万亿规模以上的信用实体,世界的格局将就此改变。

英国建立以英联邦为框架的信用体系,我们可以放眼看一下这个体系:背后有印度13亿人,还有巴基斯坦、孟加拉和尼日利亚等人口大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尼日利亚等资源大国,英国自己的金融和科技能力也有一些,还有新加坡等关键的海权节点国家,这是一个多么有希望的蓝图!这个体系的互补性是非常好的,欧盟与之相比有啥优势?这是一个可以自循环的近20亿人口的体系,世界竞争力是巨大的!英联邦复活以后,丘吉尔提出的三环外交战略随之复活,英国在美国、欧盟、英联邦之间的核心作用前景诱人,对世界格局将造成重大的改变。所以英国脱欧不是反全球化、去全球化,而是全球的多极化!英国梦想的三环外交下的世界中心若影若现。在美欧独联体之间,中华文明圈与英联邦也都可能成为世界的一极,美国一极独大、欧洲在北大西洋公约下附庸次之的世界格局,将被多级所取代。

五、脱欧果实“英联邦的TPP”

英国脱欧搞英联邦,有什么切实的利益呢?这里我们还要看到的就是英国脱欧的果实,是一个类似TPP的“英联邦TPP”——英联邦特惠制,这个信用体系的价值是巨大的。

全球化是苏联解体后的世界浪潮,但现在这个浪潮是出现了反潮流的,美国要签署TPP和TTIP都是一个小圈子,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抬头的,当然英国在英联邦范围内搞小圈子还是有优势的。这个优势体现在其所谓联邦的特殊性上。因为贸易一般是有最惠国待遇的,这个最惠国意味着你给了某一国好政策其他享受此待遇的国家也能够享受。但英国以及英联邦成员国互相之间的这个政策优惠,最惠国待遇就不能利益均沾了,这是人家联邦的内部事务了。

英国脱欧的巨大利益在于英联邦带来的信用体系!英国与这些国家是带有一个天然的类似TPP或者TTIP的协议的,这个协议就叫做——英联邦特惠制!英联邦成员国根据英联邦特惠制互相实行关税优惠,以促进互相之间的贸易往来。现在美国衰落,以前美国是不用签署这些协议小国就要对美国马首是瞻,但现在不签他们可能就跟中国跑了,而签约还要有困难。而大英帝国当年的解体,是和平解体,没有中国革命那样流血的过程,有产者的财富没有被清算,以前的教会势力依然发挥重要的社会作用,所以资本和宗教还是一体的,这个纽带是非常牢固的信用体系!这些国家之间在英联邦的框架下就是带有天然的TPP性质的合作的,这个合作的信用体系在当今世界的博弈格局当中太重要太有价值了。但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今欧盟),退出了英联邦特惠制。根据协定,其他英联邦成员国可以与欧盟协商特别的贸易协议。而现在英国脱欧,又可以搞英联邦特惠制了,为何公开渠道对此只字不提?英国的脱欧不是简单的脱离欧盟,而是要重新加入英联邦特惠制的,是英国在欧盟的条约利益和英联邦特惠制二者之间做一个选择。

欧盟设立以来,欧盟的整合并不好,在这里英联邦特惠制是带有系统性优势和效率的。首先就是语言和司法的冲突。欧盟虽然英语是官方语言,但在欧盟国家内部英语使用还不如中国,老百姓大量不会英语,更别说大陆法系与海洋法系的冲突。对此英联邦有巨大的优势,在《英联邦宪章》签署后,英联邦商会,一个由该俱乐部出资的机构,坚称英联邦仍存在显著的贸易和投资利益。其中一位发言人宣称,由于享有一种共同语言(英语在整个英联邦为第一或第二语言),不成文法传统和会计规范,英联邦成员国相互之间的合作可以提高10-15%的效率。这个效应可能不像听起来那么含混,某些经济学家指出了不成文法和民法经济体之间的差异。英联邦整合的效率明显高于欧盟。

你说在欧盟的实惠和英联邦特惠制面前,英国会选谁?脱离欧盟搞英联邦特惠制,就是搞英国版的TPP或者TTIP体系。

六、历史大尺度厘清脱欧脉络

历史的视角总能给我们更深的认识。我们如果不是短视的,我们既要对未来看得远,对历史的回望也要大尺度一些,看一个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决不是看最近的事情。我们如果不忘记历史,就可以知道英联邦与欧盟前身欧共体就是一个竞争的关系,英联邦如果强盛了,欧洲传统强国也会摇摆倒戈的,英联邦的兴衰也是充满传奇。历史脉络不能忘记,一切都不会无缘无故。

这里我们需要的就是回顾一下50年代欧盟雏形诞生前的英联邦法国事件!法国总理盖伊·摩勒1956年来到了英国首都伦敦,与英国首相安东尼·艾登(Anthony Eden)举行会谈。英国内阁当时的一份文件对此进行了如下的记录:“当法国总理盖伊·摩勒先生最近访问伦敦时,他向首相提出法国与英国组建联邦国家的可能性。盖伊·摩勒先生还保证,尽管法国人民此前曾数次将国王送上断头台,但今后决不会这样对待英国女王。” 1956年9月28日的秘密文件显示,此后不久,艾登访问巴黎,摩勒又提议法国加入英联邦,这同样意味着法国接受英女王为国家元首。摩勒甚至向艾登保证:“法国接受英国女王的管辖,在法国国民中不会存在任何困难。”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报道中,把合并后的国家成为“盎格鲁法兰西”(Franglaterre)。英国前国务大臣丹尼斯·马克沙恩认为,这些材料是英法两国“痛苦罗曼史”的最佳例证。(自《你可能不知道的法国》 编者:王春永 文朝利 中国发展出版社,
http://news.163.com/09/0920/19/5JM64R9R00011247.html)

法国如此肉麻的谄媚跪舔英国你能够相信吗?一向对英高傲的法国人,怎么一下子向英国人低下他们高贵的头了?这背后的背景我们是不能不说的,这就是为了控制苏伊士运河中东战云密布,法属北非风雨飘摇。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当年风起云涌的历史时间节点:1956年6月,英军全部撤离埃及,但苏伊士运河仍为英法控制。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公司全部财产移交埃及。而在法国申请加入英联邦与英国结盟一个月以后,第二次中东战争就打响了,1956年10月29日英法和以色列对埃及发动的军事行动。美苏两国均介入此事件,并对三国施加压力。1956年11月6日,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英法两国被迫接受停火决议。英法两国的军事冒险最终以失败告终,美国和苏联两个新超级大国终于在世界岛的核心,赶走了结盟的老牌超级大国英法,成为真正主宰中东乃至全世界的力量。第二次中东战争战场的结果是埃及失败,英法以色列战场得到战胜,但经过国际博弈埃及取得了政治上的胜利,在美苏的干预下赢得了苏伊士运河的全部主权。而伴随这个战争结果的就是英法神马解体和英联邦的浮云化。

为什么英法战场和国际政治的结果背道而驰?这背后就是我一直所分析的,美苏二战以后的共同目标在于肢解英国,英国不能恢复往日荣光是他们能够称霸和两极世界的前提,所以英法不能联合是他们的战略底线,就如在东亚不能让中日联合一样。这一点从美国在第二次中东战争当中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在战争开始以后,美国为把英法势力挤出运河区,命令全球美军进入戒备状态,威胁英法。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也提交议案要求英法立即撤军,遭到英法两国否决后又敦促联合国大会召开紧急会议,正式通过决议要求停止战争并从埃及撤除所有外国军队。美国还将英法的行为当作侵略,看作是殖民主义的再次体现。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直接致电英国首相艾登施压。经济上,美国政府故意抛售英镑,导致英镑汇率在战场得胜的情况下不升反贬,贬值幅度达到15%,同时美国否决了英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申请,亦停止向英国的经济援助,英国战争经费捉襟见肘。而苏联更强硬,直接宣布:如英法不停火,苏将对英实施核攻击,是赤裸裸的核战争威胁。这里英法的盟国美国变成了对手,冷战对手美苏立场一致的指向了英法。所以简单的冷战思维理解二战到苏联解体前的国际政治,是过于简单化幼稚化了。尽管从1947年开始到1972年为止,英国前后共发生了14次英镑危机。但1956年的英镑危机尤为特殊,英国第一次尝到了货币战争的反噬作用,从做了数世纪之久的大国梦中清醒过来,看清了自己所处的国际地位。而现在,英国人想要做梦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英法在美苏的压力下第二次中东战争失败,彻底失去了对中东的控制,也就失去了对世界岛的控制权,失去了中东石油资源的控制权!此后才是美苏争霸英法沦为真正的二流国家。在这个背景下英法分离英联邦离散,而欧盟开始诞生了。1957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签订《罗马条约(Treaty of Rome)》,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时,把英国撇在了一旁。因此欧盟与英联邦有天然的和历史的竞争关系,当初的欧盟雏形就没有带英国玩!而且后来法国还于1963年和1967年两次否决英国加入欧共体,与当初法国要加入英联邦时的态度完全不同了。这个联盟当初就是在孤立英国的,现在英国对欧盟的态度,更要从大历史的层面理解。当年美苏都不能接受英法的联合英联邦的凝聚,却可以让欧洲结盟欧共体存在,欧共体当年的作用就是用来来分裂英法,抵消英联邦的实力的。

英国与欧共体的博弈地位由来已久,在50年代,英国政府为了抵制欧共体这个六国经济共同体,而曾经组织了非欧共体国家的七国自由贸易区。1960年1月4日,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和英国在斯德哥尔摩签订《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公约》,即《斯德哥尔摩公约》 。该公约经各国议会批准后于同年5月3日生效,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正式成立,简称欧贸联,总部设在日内瓦。欧贸联的宗旨之一就是不谋求任何形式的欧洲政治一体化。欧共体能够让英国加入,也是当初的六国对七国的状态。在欧共体与英国达成协议以后,依据协议英国和丹麦于1972年底退出联盟,加入欧共体,其余成员国也纷纷与欧共体国家签署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定,这个组织已经实际上被欧共体边缘化。

而英国加入欧共体,一样是复杂的历史博弈的结果。从60年代麦克米伦到爱德华•希思政府时期,是英国切实调整“三环外交”的时期,丘吉尔所描述的以英国为中心的“三环模式”,指的是调整英美关系、英国与英联邦、英国与欧洲大陆这三个环节。英国加入欧共体是战后英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战后英国的“三环外交”实现了由倚重英联邦和英美“特殊关系”为重点面向欧洲的战略转变,其意义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英国其后两次申请加入欧共体,都被法国否决,背后就是法国担心英国的左右逢源。1969年12月,欧共体六国决定同英国展开谈判,并于1972年1月达成协议。1973年1月1日,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英国终于加入欧共体,还被迫要退出它在英联邦享受的英联邦特惠制,同时退出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简称EFTA),英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等于三环外交实际中止。

美苏等两霸能够让欧共体做大,是他们冷战对峙的结果。到上世纪70年代英国更衰落,英联邦处于名存实亡状态,英联邦的小弟们已经被美国控制,英国向欧共体的妥协是三环外交的彻底破产。随着英国经济、军事实力下降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英美关系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日趋下降,英美特殊关系实际上已被更为广泛的欧美特殊关系所取代。而英联邦更是名存实亡,英国三环外交的可能性不复存在。而当时世界的环境是布雷德森林体系在破裂中,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称:美国将不接受以美元兑换黄金,外国人可以任意处置美元,外国银行家可以任意决定美元价值。1973年3月,在西欧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后,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家达成协议,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英国当时进入欧共体,就英美特殊关系而言,在这一次挤兑美元的行动当中,英国是得到避险的,同时也是获得在美国地位砝码的。

然而在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后,美国获得阿盟的合作,美元成功绑定了石油,沙特等阿拉伯石油使用美元结算,英国就搞过一次脱欧的公投,不过那个时候的结果是留在欧盟。所以英国的脱欧公投也不是第一次了。现在苏联解体美国08危机后衰落,英联邦原有的资源国金砖国崛起,世界格局又有改变,这风向变化英国的政治家应当容易嗅到的。英国要实现其英联邦梦想,阻力依然在欧美,欧盟就是它英联邦梦想的绊脚石,英国当然要脱欧了。把这些背景联系起来看,英国脱欧与英联邦的关系,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再进一步讲英国与欧盟也是有历史嫌隙的,在英国受到攻击的时候,欧盟的角色德国人的角色英国人也不会忘记。这就是1992年英镑被攻击时欧盟和德国的表现。在这场捍卫英镑的行动中,英国政府动用了价值26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最终还是遭受惨败,英国的金融业被洗劫,国家经济受到重创,与我们2015年股市波动造成的全社会大损失的结果是类似的。英国人把1992年9月15日称做黑色星期三。在索罗斯等人的金融攻击当中英国财政大臣多次请求德国降低利率,但德国再多次拒绝了。攻击者不断卖出英镑买入马克,买入英国股票卖出德国股票,德国和欧共体是袖手旁观的,甚至是分一杯羹的。在这样的对冲操作当中,索罗斯能够成功的关键是德国央行没有干预,这与欧债危机当中德国对希腊以及欧猪国家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关键时刻不能给予帮助和同舟共济,却要你不断承担义务和付出代价,这样的国际联盟,你愿意留还是愿意脱?以前的欧共体和早期欧盟是发达国家俱乐部,现在是穷国负担很重,与英联邦当中的发展中国家性质趋同了,而且欧洲的难民大量来自英国原殖民地,就算给难民做好人,也应当在英联邦的体系之下而不是欧盟当好人的。英国人的选择其实是非常理性的。

了解了这些历史,在历史大尺度下英国脱欧的前因后果是清楚的,对英国的脱欧就不奇怪了。我们一般认为二战后的历史就是美苏冷战,就是中苏关系的密切和交恶,对欧美内部各种利益的合纵连横了解不多,而他们内部的利益博弈是同样剧烈的。英国在欧盟当中本来就是一个特殊的角色,现在全球格局又变了,理性的政治家永远是利益的丛林法则。

七、不确定因素苏格兰

对英国的英联邦梦想,还有一个不确定因素就是苏格兰的独立,如果英国的脱欧进程当中再遭遇苏格兰独立,则对英国就是致命打击了。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其政治智慧的影子。

对英国公投脱欧,苏格兰等地就是反对的,而这个苏格兰怎样不干扰英国的计划,我们也可以看到其中策划的影子,那就是我们可以看一下苏格兰独立公投是怎样干的。苏格兰独立公投是2013年3月21日,英国苏格兰政府首席部长萨蒙德宣布,苏格兰于2014年9月18日举行独立公投,以决定苏格兰是否脱离英国独立。萨蒙德当天在苏格兰议会宣布这一公投日期。2014年9月19日,苏格兰独立公投计票结果公布,55.8%、共1877252名选民对独立说“不”。我们可以注意一下这个时间,2013年1月23日决定英国脱欧公投,2013年3月11日签署英联邦宪章,这苏格兰公投的发布时间也太巧合了吧?而且同样公投,安排在英国脱欧之前,在英国脱欧时,苏格兰早就公投玩了,再启动公投和独立,已经不那么容易了。而且如果苏格兰独立公投成功,那么英国脱欧公投是否执行就两说了,在重大变故目前,有的是理由取消公投的。因此英国这个公投应当是策划良好。

而苏格兰的独立运动,更多的是因为英国的衰落。如果英国的国际政治地位改善,苏格兰就不是问题,北爱尔兰也不会是问题,而且还会有更多的国家想要加入英联邦,就如当年法国一样,这其实是发展问题,只要发展好了,一切矛盾都容易解决。

八、带给中国机遇和挑战

英国脱欧的这场变局当中,是欧美的分裂和衰落,对中国短期是持有英债、欧债的巨大损失,长期则是国际政治空间的自由度增加,中国与英联邦体系的合作前景巨大。世界由此变得多极,但对中国的和平崛起这是最好的环境。

英联邦的崛起,世界将更多极而变得复杂化,中国与印度的竞争将更加复杂,这个体系内有印度崛起需要的资源,印度则能够提供足够的劳动力人口,印度在其中得利大于中国。还有就是俄罗斯与衰落的欧盟整合前景增加,与中国可能拉开距离,尤其是俄罗斯可能打日本牌,让日本在东北亚处于中俄渔利的位置,因而在脱欧的过程当中日元暴涨是有原因的,人民币的汇率也受到一定压力也与此有关。而英国是人民币最大的海外离岸中心,中英关系密切,英国脱欧后也需要中国的支持,英国在前一段时间,其实是有两次对中国的重大示好,一次是在亚投行问题上,英国忤逆美国率先表态支持,带动欧洲国家支持,另外一个就是把LME的所有权与香港联交所合并,LME控制着世界众多金属资源的定价权,这些金属的主要需求端都在中国,这对中国非常有利。

英国的三环外交以英国自身为地缘中心,而英国发扬英联邦则是南北合作的模式,与欧美以前联盟的发达俱乐部是不同的,英联邦里面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的,而且其海权路线与我们的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两个端点的,其参与世界岛的历史是与我们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接壤的,我们的一带一路战略,与英国的英联邦有更广阔的合作前景,因而英国率先加入亚投行就不奇怪了,中国的走向世界,双方存在共赢合作的广阔空间。

英国脱欧以后,会有一系列的贸易合作谈判的,英联邦内部也会有一系列谈判,这些谈判的结果如何,是最终决定英国和英联邦走向的关键。而中国在这些谈判当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能够得到什么,那才是对我们最关键的问题。英国广播公司(BBC)2016年7月24日报道说,哈蒙德已经和中国就自由贸易协定展开磋商。哈蒙德表示,现在是在全球范围寻找“新机会”的时刻,而中国是英国最大的投资目的地国之一。哈蒙德在前首相戴维·卡梅伦内阁担任外交大臣,在新内阁中改任财政大臣。他出席了在中国成都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对英国脱欧以后的处境,与中国的关系将变得重要,没准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被欧盟否决后,可以在英联邦最先得到承认呢!中国制造在英联邦特惠制下,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特惠,是我们外交官们需要努力的事业。

我们有了判断就要有这个努力的方向,英国搞英联邦分裂欧美,对世界的多极化和中国崛起要更多的发挥有利的一面,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也需要英国这个信用体系更多的支持,英国的英联邦复苏也需要中国支持,在这些互惠共赢的领域,中国需要以支持取得足够的筹码,达到与英联邦共同成为世界一极的战略目标,取得中华民族崛起的阶段性胜利。这是世界从一极变成多极的重要历史战略机遇。

结束语

所以,英国脱欧需要更深刻层面的理解,英国脱欧公投本身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此前不久《英联邦宪章》签署应当是与之连贯的行动,英联邦特惠制本身带有类似TPP的英联邦特惠制重大利益,还有丘吉尔的三环外交历史国策,对此英国的政客早已经谋划和韬晦了。有些专家说我这样分析没有足够的证据,但我说我这是判断不是论证证明,证明的事情是法官和历史学家干的事情,而且有些历史真相永远是谜题不能证明,而我们对世界的进程的判断,本身就是在信息不充分下做出的,能够有现在这样多的相关信息已经很不易了,大多数论及脱欧的文章,连我的这个信息量都没有,全部是最近刚刚发生的短期信息,而英国政治家做这样大的政治动作,起码的目标和沙盘推演就没有吗?尤其是对英国这样老牌的、有政治智慧的曾经雄霸全球的国家政治家,更需要深入的分析。

上一篇新闻

能让小姐姐轻松驾驭的履带车辆竟是我军一款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

下一篇新闻

原油期货跌成负数,黄金也曝期现价差创纪录!避险外衣下,竟藏着风险的心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