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士“塞船”对中国有何警示?专家特别提到美国
当地时间2021年3月29日,“长赐”号货轮终于脱困。(图源:视觉中国)
【环球时报记者 黄培昭 青木 辛斌 倪浩 罗山爱 丁雨晴】编者的话:巨型货轮“长赐”号堵塞苏伊士运河航道事件使得国际主流媒体纷纷在为“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敲响警钟。然而与苏伊士运河相关的不仅是贸易问题——它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国际海运咽喉航道,有分析人士形容,大国博弈离不了这条运河。据外媒报道,美国航母此次因“长赐”号搁浅而只能在地中海游弋,无法到海湾地区威慑伊朗。传统上,美国对海上交通要道,尤其是对具有战略安全地位的运河和海峡极为重视。里根政府曾提出要控制全球16条海上咽喉要道,苏伊士运河便是其中之一。凭借规模庞大的海外驻军以及科技、军事手段,美国多年来对全球关键性航道施加强有力的影响,在保障国际贸易、维护“航行自由”等冠冕堂皇理由的背后,是维持霸权主义的野心。“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维持和提倡海峡通道正常自由通行的国际规则,为中国提供最大化的战略资源安全和物质保障。”中国海军军事专家李杰对《环球时报》记者说。
巨轮堵住美军的“威慑行动”
从地理位置看,苏伊士运河南部连着红海,北面连着地中海,西面是尼罗河低洼三角洲,东面是西奈半岛,它使得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联结起来,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国际海运咽喉航道。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东西方航程,比如从日本东京到荷兰鹿特丹港不必绕道非洲,走苏伊士运河令距离缩短26%;从英国伦敦到印度孟买途经该运河令航程缩短43%。
根据美国能源部下属能源信息管理局2017年编制的《世界石油咽喉通道分析》,在国际石油咽喉航道中,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排名第三,在它之前的是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报告称,该运河北岸最大的原油进口市场是欧洲国家和美国,主要出口市场是海湾国家;南岸最大的原油进口市场是亚洲国家,其中新加坡、中国和印度占进口总量的50%以上,而重要出口国家包括俄罗斯、土耳其和荷兰。
“苏伊士运河是欧洲的命脉。”德国《经济周刊》30日称,该运河向欧洲提供来自远东地区的货物,相比之下,它对北美国家的重要性并不显著。文章提到1956年英国、法国联合以色列为争夺苏伊士运河控制权而对埃及发动战争的历史,称“时代变了,但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没变”。
阿联酋《国家报》分析苏伊士运河对美国重要性的时候也提到了这段历史。报道称,二战结束后,欧洲在很大程度上遭到了破坏,美国在经济层面成为最强大的西方国家,但要说在政治上也成为最不可或缺的国家,应该是从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开始,当时,在美苏的干预下,英、法、以从埃及撤军。
时至今日,“中东眼”网站说,苏伊士运河对美国军队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据外媒报道,此次“长赐”号搁浅堵住了原计划途经苏伊士运河的美国“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它一直在地中海游弋,令美国海军陷入在中东地区没有航母战斗群执勤的尴尬态势,影响其对非常重要的能源航运通道霍尔木兹海峡的掌控。“中东眼”称,苏伊士运河近一周的“断航”令美国航母无法到海湾地区威慑伊朗。美军一度考虑绕道南非的好望角,但那样要多绕很长的距离。
美国《外交》杂志认为,苏伊士运河之所以对美国重要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它将美国和埃及紧紧联系在一起。《纽约时报》称,美国在中东地区寻求国家安全利益时,埃及会给予一些外界不易看到的协助。比如,美国战舰获准在遇到危机时可以优先通过苏伊士运河,哪怕油轮“像在交通高峰期的州际公路一样”排起长队。没有埃及的合作,美军的军事任务遂行时间会延长。
全球16个海上咽喉通道和7个石油通道
“通过海上贸易和海军霸权控制海洋,意味着在世界上具有主导影响。因为无论土地的财富产品多么庞大,都没有什么像海洋那样能促进必要交换。”英国《经济学人》称,1890年写下这段话的海上力量倡导者、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至今仍为政治领袖及其军事顾问津津乐道。马汉提出,巅峰时期的英国海军之所以强大,不仅是因为其舰队实力强,还在于英国控制着众多海上战略通道。当发生冲突时,英国可以迅速通过彼此呼应的海外基地调动舰队,并阻碍对手的兵力集结,赢得巨大的时间和空间优势。美国吸取马汉的海权思想,自二战以来在世界各地建立星罗棋布的军事基地网。
据《纽约时报》报道,里根政府时期,美国提出要控制全球16条海上咽喉通道,当时的主要背景是与苏联海军争夺海洋霸权。在这16条通道中,大西洋有7条,地中海2条,印度洋2条,亚洲有5条,分别为加勒比海和北美的航道、佛罗里达海峡、斯卡格拉克海峡、卡特加特海峡、好望角航线、巴拿马运河、格陵兰—冰岛—联合王国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望加锡海峡、朝鲜海峡和太平洋上通过阿拉斯加湾的北航线。
美国对全球海上能源咽喉通道尤其关注。该国能源信息管理局编制的《世界石油咽喉通道分析》报告列出全球7条主要石油咽喉通道,除了前文提到的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还有丹麦海峡、曼德海峡、土耳其海峡和巴拿马运河。
霍尔木兹海峡被美国人视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咽喉要道”。据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途经霍尔木兹海峡的石油约占世界石油贸易总量40%,此地稍有风吹草动,国际原油市场便有所反应。《纽约时报》引述国际分析师的估算称,如果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30天,国际原油价格将暴涨至每桶300至500美元,美国将为此蒙受约750亿美元的损失。
美国战略预测公司形容,霍尔木兹海峡对美国军事和经济利益的重要性难以估量。《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称,为在该海峡所在的海湾地区保持经常性存在,总部设在巴林的美国海军第五舰队会出动巡逻舰、导弹驱逐舰等。美国还用卫星和无人机监控该地区,以识别威胁。每当美国和伊朗关系急剧恶化,国际舆论都会议论后者是否会考虑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来应对危机。据媒体报道,美国海军近年来为应对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军事手段开展了一系列演习。
在美国《世界石油咽喉通道分析》报告中,马六甲海峡是除了霍尔木兹海峡之外“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运输战略要道”,它连接着印度洋和太平洋,是中东与不断增长的亚洲市场之间最短的海上通道。马六甲海峡的最窄处只有大约2.7公里宽,形成一个天然咽喉,如果它被封锁,那么全球近一半的船队将不得不绕道印尼群岛。
与具体利益相比,美国在马六甲海峡的“投入”力度看上去超出不少,尤其是积极发展与共管海峡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关系。“德国之声”称,“9·11”事件发生后,新加坡协助美军进驻樟宜基地;2005年,马来西亚与美国签署了军事后勤合作协议,印尼恢复与美国的军事关系。
在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学报》的描述中,用“微薄”的军事力量看守马六甲海峡的东南亚国家成为大国“觊觎”的对象。对于美国的存在及其与新加坡的关系,马来西亚和印尼也感到不安。因此,它们邀请印度、中国、日本等国以某种方式参与马六甲海峡的安全防卫,但前提是必须由马六甲海峡主权国来主导上述活动。文章形容,这种矛盾心态就如同“请一头大象为瓷器店壮门面,但又不允许大象闯进瓷器店”。
中国如何化解风险
美国1979年推出“航行自由”行动,并在上世纪80年代利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领海范围作出详细定义,对国际关键航道施加“柔性控制”。特别是对那些主张领海范围不限于12海里的国家,美军派出机舰巡航,不让其所谓的“秩序”受到威胁,20世纪80年代试图控制锡德拉湾的利比亚卡扎菲政权、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伊朗都在冲撞美军时遭狠狠打击。
从美军公布的相关资料看,“航行自由”活动主要集中在战略咽喉水道和重要商业航线周边,除了维持国际贸易畅通,更重要的是让美军持续保有利用关键水道遂行跨战区快速部署的能力。特别是在苏联解体后,美国海军为了全球兵力投送需要,特别重视欧亚之间战略水道的安全性。
“美国目前对全球关键性航道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是非常强的。”中国海军军事专家李杰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这首先与美国强大的海军力量有直接关系。在各重要海上交通要道附近,美国都有驻军,保持着相当大的军事能力,它还利用卫星、无人机、预警机、反潜巡逻机等各种科技和军事手段进行全方位监控。
李杰表示,美国试图掌控其他国家的生命线,“比如一个国家的石油运输关键航道不仅关系到其外贸物流,基本工业生产运转、国防安全、国家战略资源安全也都会受到影响”。通过控制全球战略性资源,尤其在战时和危机时控制相关资源流向,美国想维持其全球霸主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维持和提倡海峡通道正常自由通行的国际规则。”李杰说,中国应该与相关国家进一步加强双边合作,主张不能任由个别国家实行霸权主义,同时积极参与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的活动。
“长赐”号巨轮搁浅期间,舆论也十分关注苏伊士运河以及其他全球海运航道对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香港《南华早报》29日说,中国不足10%的原油进口需要通过苏伊士运河,约60%的液化天然气进口来自中东、非洲、澳大利亚和美国,且不需要通过水路,大部分中间供应链位于亚太地区,分析人士认为,苏伊士运河“堵塞”对中国经济不会产生巨大、持久的影响。不过,中国电池、橡胶制造等行业会受波及,因为这些行业依赖于来自欧洲的中间原材料。
“苏伊士运河‘塞船’事件提醒中国,应该对全球供应链出现问题带来的危机保持警惕。”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研究员刘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应该寻找替代性方案,比如北极航道的可行性是否可以提到更高的战略层面上来考虑,而不只是从经济利益方面来考量。刘丹认为,中欧班列的运行是中国应对相关风险的一个方案。
“德国之声”称,整体上看,作为一个拥有巨型国际物流企业和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保障海洋运输线对中国而言利益攸关。新加坡《联合早报》30日刊文说,美国已是原油净出口国,相比之下,中国有近3/4的原油需求和大约4/5的铁砂靠进口,大量出口商品也走海路。因此,海上航道的封锁或阻断是中国一大弱点,比如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巴士海峡等,在国际冲突中都容易遭封锁。文章称,为克服这些弱点,中国在近十年里积极出击,通过建设穿越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走廊、贯穿缅甸的输油管道等减少对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的依赖,中资企业也在收购世界最繁忙港口的股权。
原标题:【深度】苏伊士“塞船”对中国有何警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