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Live / 实地探访 / 热点探秘 / 深度探讨
以下图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区块链的坚定信仰者认为区块链是未来、也有不少人认为区块链就是泡沫。不过有一件事可以肯定:随着区块链不断发展、参与人数不断增多,各国政府也开始面对区块链给监管带来的重重挑战。
全球各国监管部门都是如何应对的呢?今天,小探就选了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大家一起聊聊区块链在各国的 “待遇” 到底如何。
美国:听证频繁、加强监管、举棋不定
较之去年 “看热闹”、“看新鲜” 不同,2018 年来,美国越来越把 “加密货币领域的监管立法” 提上日程。过去三个月里我们看到的趋势可以用一个词概括: 监管加强。换句话说,先打击加密货币领域的违法行为,其他的以后慢慢来。
监管加强
尽管美国监管部门在立法方面较为慎重,但有一件事情信号明确:对加密货币领域非法行为的打击只会加强,不会姑息。
今年七月,美国金融业监管局(FINRA)要求其成员公司在加密货币领域的活动提供更多细节、对监管部门更透明。比如成员公司是否有参加加密货币交易的意向、是否管理加密基金、是否参与首次代币募集等,以确定其成员公司在加密货币领域的参与程度。这项新颁布的措施在某种程度上呼应了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加强监管的呼吁。
与其等着被调查,不如主动拥抱监管。
今年六月,加密货币交易所 Coinbase 宣布它将以经纪自营商的身份向 SEC 注册,成为受美国政府监管的区块链证券交易平台,目前正在等待联邦当局批准。获得许可后,Coinbase 将在 SEC 和 FINRA 监管下运行,好处则是 Coinbase 将可以开展更多种类服务,比如加密证券交易、保证金和场外交易(OTC)等。目前,Coinbase 到底是否获得了 SEC 和 FINRA 的许可还是未知。
虽然监管变得更加严格,一向走在全球科技和金融最前沿的美国,恐怕也并不希望其他国家借着区块链弯道超车。
为保护创新,美国消费金融保护局(CFPB)对区块链行业推出 “沙盒监管” 政策,一方面审查数字货币、个人微贷等敏感话题,另一方面也为鼓励区块链领域的金融技术创新。和 2016 年就推出了类似政策的新加坡相比,美国这次晚了好几拍。
随着加密货币影响日益增大,美国各方对待加密货币的态度也愈发认真,其体现之一就是美国国会听证的日趋频繁。
听证频繁
6月初,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举办了题为 “虚拟货币:金融创新和国家安全意图” 的听证会;
7月18日,美国众议院农业委员会举行题为“加密货币:数字时代对新资产的监督” 的听证会;
同日,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再次举办一场题为 “货币的未来:数字货币” 的听证会。
频率之高足见美国政府对加密货币的慎重。而在这些听证会上,一些官员针锋相对的态度,或许也是美国监管部门内部对加密货币感情复杂的一种体现。
国会议员 Brad Sherman
在听证会上建议全面禁止比特币
IMAGE: HOUSE FINANCIAL SERVICES COMMITTEE
美联储主席 Jerome Powell 在 7 月 18 日的会议上透露,美联储 “并未关注发行数字货币”,因为目前加密货币并不具有货币应有的支付和储蓄功能。
谈及投资者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时,Powell 透露美联储目前不会监管加密货币,因为加密市场还没有大到可以威胁美国金融稳定的程度(这点和韩国政府看法相似)。美国普遍认为加密货币属于SEC 管辖权内,不过 SEC 已明确表示,比特币和以太坊不是证券,但这不代表其他 ICO 不会被定义为证券。
尽管听证会上观点有不少碰撞(这也是听证会意义所在),至少目前一个比较确定的共识是美国监管机构已经把对区块链监管提上日程。
与瑞士、新加坡等地在区块链方面的动作相比,美国监管机构对区块链的态度警惕而友好。可以预料的是,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在区块链方面的政策法规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这或许也是美国监管部门多方听证、谨慎立法的原因之一。
韩国:态度有所转暖、监管照旧严格
虽然韩国对加密货币的态度一直时紧时严,但在过去的三个月里,我们可以看到其政策已经比今年年初的态度缓和了许多。韩国监管部门发出了 “加密货币对传统金融部门风险有限”、“不反对加密货币” 等声音,让韩国业内情绪普遍转暖不少。
韩国政府 7 月 18 日召开了经济部长会议,并宣布了 “招商引资支援制度” 计划。
在这之前,韩国政府对外商投资企业有减免所得税的政策。这项新规的颁布把受惠对象的范围从 “所有外商” 缩小到了 “以新技术投资、创造优质工作岗位的外资企业” ,减免所得税也被现金补贴替换。在这批减免对象里,就包括区块链技术、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技术型企业。
从 “一棍子打死ICO、甚至区块链”,到减免区块链公司的所得税,韩国政府对区块链技术的态度较之去年年底、甚至今年年初,都缓和不少。
就在不久前,韩国政府对区块链还是 “冷酷到底”:
2017 年 9 月,韩国政府下达 ICO 禁令;
2018 年年初时甚至传出了韩国会全面禁止加密货币的传言,一时人心惶惶,后来被证明是谣言。
几个月后,韩国政府态度有所转暖:
2018 年 3 月的 G20 峰会上,多国曾共同提出以七月份作为确定加密货币监管建议的最后期限,呼吁制定 “国际标准制定机构(SSBs)”,然后全球实施。或许这是促进韩国政府对区块链及加密货币态度转暖的原因之一。
态度转暖的另一原因,是加密货币目前对韩国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还相对有限。
韩国央行数据显示,截至 2017年12月,韩国国内银行虚拟货币账户余额总计 17.9 亿美元,这个数字只占韩国所有 brokerage houses 管理资金的 8%,百分比不算高,因此报告认为加密市场不会对传统的本地金融市场构成威胁。
韩国央行 “加密货币对传统金融部门能造成的风险有限” 这个论调,和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FSC)透露其 “不反对加密货币” 是在同一周,也有外媒认为韩国此举是为呼应 G20 峰会时提到的“各国团结、共创跨国加密货币法规” 愿景。
韩国政府最近还解除了对 ICO 的全面禁令、以及认可比特币为合法的汇款方式。
而韩国监管部门对交易所的一系列政策,则最能体现韩国监管 “态度转暖、监管严格” 的态度。
韩国的这些最新举措实际上就是在将加密货币交易所重新归类,从 “通信供应商”(communication vendors)变成了 “加密资产交易所”,承认他们为法律实体。这个新定义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韩国政府用这种方式间接承认了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合法性。
对于业内人士来说,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尽管同时这也意味着更严格、更透明的监管。例如,加密货币相关法规反而变得更严格了。一些特别严厉的规定包括:禁止匿名交易、禁止未成年人和政府官员交易加密货币、交易所上重税等。
不过对交易所的用户来说,更严格的监管绝对是好消息。6 月 20 号,韩国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 Bithumb 网站被黑相信大家还都记得,当时造成的损失高达 3000 万美元,而这早就不是唯一一起交易所被盗、被黑事件,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在严格的立法监督之前,不少韩国用户把价值高达五位数、甚至六位数美元的虚拟货币放心大胆地放在交易所里,而交易所却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变成了 “谁抢到算谁的、抢到算你能耐” 的狂野丛林。因此,韩国政府把交易所纳入监管版图、引入更严格的监管,从长远来说对用户和交易所双方都是好事。
此外,韩国政府还有一些比较超前的举动,例如,比特币汇款合法化、允许 Fintech 公司用比特币为客户处理价值高达 2 万美元的韩元交易等。
看来从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韩国政府态度转变的确不小。这种转变的原因,或许是韩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潜力,不想错过这 “第四次工业革命”。
另一方面,这恐怕和加密货币在韩国的流行程度也非常有关:韩国社区是全球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去年7月为例,韩国处理了 14% 的全球比特币交易。去年,韩国政府试图控制韩国加密货币市场时,不仅在韩国国内、甚至在全球范围内的加密货币市场都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甚至差点崩盘。
看来,就像大家对区块链未来还在摸索一样,韩国政府也在不断学习、不断从自己的失误里吸取教训。
新加坡:监管要加强 —— 只要不扼杀创新
过去两、三个月里,新加坡在区块链方面的监管有细化的趋势,而总体思路上改变不大。
新加坡清晰的税务规定、监管相对低的干涉、以及政府在该领域的支持,让这个位于东南亚的金融中心成为培育区块链项目的热土。越来越多的区块链企业为规避本国政策而下南洋来到新加坡。
随着这股潮流,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简称 MAS)作为新加坡的中央银行,也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我们先回顾下 MAS 在这个领域早先的一些政策:
早在 2016 年 6 月,MAS 就推出了 “监管沙盒” 制度,意即企业可以在事先报备的情况下 “无后果试错”,而首次代币募集也被允许申请进入 “监管沙盒” 试运营。这一制度让新加坡迅速成为全球对首次币发行项目最友好的国家之一。
2016年 8 月,MAS 又成立了 “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 (Fintech Innovation Lab),旨在推动本地金融科技的发展,业务不同监管不同,意在鼓励创新。
2018年4月26号,新加坡知识产权局(IPOS)推出了“金融科技绿色通道”,大幅加快了如区块链支付等 Fintech 相关应用的专利审批流程。与正常申请后要等两年不同,Fintech 专利将在审核后六个月内获得结果。
2018年5月,MAS 指出,当前单层的 “市场认可运作者”(RMO)监管框架已无法满足由新兴技术带来的新型商业模式需求。因此,MAS 建议推出一种 “三层结构”,以降低小规模交易平台的市场准入门槛。
与此同时,并不冲突的另外一根线则是 MAS 对证券类代币严加监管、越来越严:
2017 年 8 月,MAS 发表关于首次代币募集监管的声明文件。该声明表示如果发行的数字货币具有资本投资属性,就可以视为股份或集资投资行为,因此根据新加坡《证券期货法》,将受到 MAS 的监管。
2017 年 11 月,MAS 又发布了 《数字代币发行指引》,作为对上一份文件的补充说明,进一步明确了 MAS 的监管内容。
2018年5月24日, MAS 发表了“对数字货币交易所和首次币发行项目发行商的警告”。警告新加坡的八个数字货币交易提供商,如未经 MAS 授权,则禁止上架具有证券期货属性的数字货币,可见新加坡政府对监管、打击证券类代币里的违法行为决心之坚定。
从这些政策中不难看出,MAS 对区块链的态度一直非常务实(这也非常符合新加坡政府一向极端务实的性格)、“鼓励发展、兼顾监管”。因此,当我们回顾过去这几个月里 MAS 在区块链方面的新动作时就会发现,和美国的举棋不定、韩国的反反复复不同,新加坡延续了过去两年内的思路,只是在对区块链的一贯态度上做了些细化。
与美国、韩国相比,不难发现新加坡当局在制定区块链相关政策时,反应速度更快、政策更灵活。就像来自新加坡新跃大学、金融科技与区块链技术的专家李国权教授在接受小探独家采访时说的,“新加坡这么小,从城东到城西才一小时,如果业界人士对监管有想法,大家聚在一起面对面聊聊天,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了。” 看来,新加坡虽然面积小,但船小好调头的狮城,却也因此成了区块链项目发展的热土。
看了这么多,你觉得我国目前对区块链领域的监管是过松还是过严、还是正好?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