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诏安历史人物: 一代奇才高坑进士黄开泰传记

信息来源 | 福建南大门官网 黄吉成

本站编辑 | 辉哥

小编微信 | fjndm888

本文经作者授权许可发布,其他公众号未经本文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一、简况

黄开泰,字瑞庵,谥文范,斋号“醉吟阁”。清嘉庆二十年(1816)生于福建诏安梅岭高坑村一户贫寒家庭,自幼被本村族人抱养,悉心养育,抚养成才,终成大器,高中进士,是当年科期云浦诏等七个县赴考举子唯一一名高中的进士,也是梅岭地区历史上唯一一名高中的进士,官授河北省满城县(今保定市)知县。






民国版《诏安县志》上·卷十三《人物志》载:“自幼豁达,聪明读书,过眼便成诵,为人不修边幅。”清道光三年(1823),黄开泰八岁时与乡族子弟在“学仔”(进士旧居,一厅四房四春脚)读书,发奋向上,饱读诗书,精通经史、诗赋、书法。何时府试考中县学生员(秀才),欠详。道光二十年 (1840)庚子科,时黄开泰二十四岁,赴省城乡试考中“文魁”(乡试每逢子、午、卯、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考试,参加对象为县学生员,乡试考中,第一名解元,第二名亚元,第三、四、五名经魁,第六名亚魁,其余称文魁,俗称举人)。乡试取得举人资格后,每逢辰、戍、丑、未年在京城举行一次会试,文官由礼部主持,会试合格者为贡士,后参加殿试(皇帝对贡士进行复查)。



道光二十五年( 1845)乙巳恩科,二十九岁的黄开泰赴京会试高中进士。随后,按封建社会的规定,族人在祠堂前南侧(状元旗杆下面)建竖一座四角型的旗杆(1953年,两座旗杆都被乡人拆去兴修水利)。黄开泰自已在村中建一座“大夫第″,一厅二房带天井,单层单檐土木结构,建筑面积155平方米,正门坐东向西,门楼坐北向南,两扇大门分别画魏征、狄仁杰的神像,时黄开泰亲书“大夫第”匾。重修时废。




翌年,黄开泰由吏部授官河北省满城县知县,连任三届九年,他为官清廉,执法无私,宽厚待人,尽心尽职,关心民众疾苦,百姓安居乐业,政声颇好,深受赞颂。

咸丰元年(1851)奕纻登基即位,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因拉帮结派,结党营私,被咸丰帝免除一切职务,流放回家养老。黄开泰和穆彰阿是师生关系,怕受其连累,脫不了干系,也是朝内无靠山的原因。咸丰四年(1855)黄开泰在满城县任职期满,借病辞官归隐,退居乡里,退赋闲居三十八年。黄开泰进士在家乡时,曾与穆彰阿通信,为防不测,就用蜂蜜研墨书写。

清同治年间(1862_1874),黄开泰受聘任丹诏书院山长,自此在诏安县城教书讲学授徒。之后,在家乡安度晚景,因年老体弱,病情日趋严重,延请名医诊治无效,于清光绪十八年(1893)与世长辞,享寿七十七岁。因择地的原因,其灵柩在家停棺十年,光绪二十八年(1903),才出殡安葬在梅岭宫口村的山仔顶(地名,今下宫公路三角点北侧),墓前两侧立四支石烛(条石六角型状)。后来有两支石烛被宫口村挖去立在戏台两侧,今尚存。如今,黄开泰进士的墓茔己时过景迁,荒废成为陈迹矣。

黄开泰进士一生的遗闻逸事很多,《诏安县志》载:“任满退居乡里,凡地方事邑令必咨之。”有关他的《灯谜与诗词造诣》《智解邻里争》《高坑进士考泡茶》等故事、对联收录在《诏安民间故事》、《闽客交界的诏安》、《诏安文史资料》、《诏安之旅》、《诏安书画史》等文献史册。他著作的《醉吟阁诗存》,《漳州姓氏》等亦有记载(书名)。

二、传奇出先 天发毫光

黄开泰的出生是一个传奇故事,要出生时,天空出现一片绚丽的祥云,自村北面向南方向漂移过来,霎时落入村中,古人誉为出毫光,认为是祥瑞的征兆,乡里将要出贵人。当时 (后为开泰养父,今名字失传,后世称太公)正在村外散步,见此情况,立即返回家中,叫人前去打听消息,看哪一户人家出生孩子。不久,打听人回来告知,称是某一户生育一男孩。太公获悉情况,知道这户人家清贫,叫人拿些钱、物送与他们做月食用。

黄开泰婴儿时比较“沃治”(常生病啰嗦事多),家境贫穷,清苦过日。太公知道天发毫光开泰出生,以后定保富贵,家穷亦是美事,定能成大器。就热情十足地不时送钱、米等物品给予开泰父母接济资助生活,一来二往密切了关系。开泰父母对于太公的照顾,非常威激、念恩。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太公借机向开泰父母提出商量,让开泰给他养育当儿子。开泰父亲心地善良,常存感恩之念,十分明白事理,便答应与妻子商量。他们也认为自己家穷,难以培养,送太公养育也是好事,更能让儿子茁壮成长,夫妻便同意将儿子送与太公培养。太公心里十分感激,称开泰父母也是有德有量之人,随后送给开泰父母稻谷三担,聊表心意。

三、童年逸事 机智聪颖

黄开泰聪慧过人,读书认真,反应灵敏,相貌非凡,传闻颇多,这里记叙三个有趣的小故事。

故事一 、与众不同

黄开泰与乡族几个子弟在本村私塾读书时,有的学生鲁钝,接受能力差,有的学生顽劣不听话,调皮捣蛋,没心思读书。先后聘请了几任先生,都被气走了,搞得家长很受气。不得以花重金去五都(今东山县)聘请牛兰人,人称“乌鸡秀”(秀才)来教学。这位较有名气的先生就要来时,这几个学生到村外迎接,大家不认识先生,也跟以前一样看不起先生,就在那边打闹开玩笑,不顾及先生是否已到来。先生来时穿着一般,身上背着一个市筐,与平常人一样。先生到达时也不管学生在嬉闹,自顾自地走到“学仔”学堂泡茶、休息。不久,先生就看出这些学生中只有“一尾乌″,"二尾鲈”(比如人才),其余回家去担土,果真被先生言中,黄开泰高中进士。

故事二、读书认真

那年,有一次,邻近的林厝村演社戏 ,有的学生喜欢看戏,就提议大家一起去观看,有的学生本想去看戏,又怕无法完成先生布置的作业,就不敢去看。大家议论一番后,还是赞成一起前往观看。待看完戏,已是深夜了,回家后,黄开泰不顾夜己深,裹在被里连夜做完作业。隔天上课时,那些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自然受到先生批评、鞭打,而黄开泰则受到表扬。

故事三、反应灵敏

这几个学生家境较好,不时“亏数食”(每人都出份子钱)。有一次,他们又"亏数食”煮面,待面煮熟时。有一个学生平时喜欢搞一些恶作剧,借口叫黄开泰去买糖,想与他开个玩笑,将他那一份面分而食之。黄开泰反应灵敏,知道他不怀好意,就问大家,说:“哪一碗要给我食。”旁边另一个学生指着黄开泰面前那一碗面,称:这碗给你食。黄开泰端起来吃了一口,又吐回碗里。那个调皮学生见黄开泰反应敏锐,无机可乘,只好说:“糖有啦,免买呀!”

四、土地看靴 不敢看戏

黄开泰童年时代传闻故事很多,曾发生一段奇趣的故事。相传上苏土地公为其看管鞋靴,不敢外出看戏,至今仍在乡族中流传着。

清朝道光年间,有一次,梅岭田厝村演酬神社戏,那天晚上,喜欢看戏的黄开泰跟随人家去观看。脚下穿着一双木屐,走路很不方便,路过上苏(古时有一个上苏村和下苏村,后废,)土地公庙时(今尚在),就脱下来放在庙里,说:“土地公妈,一双屐请寄你。”随后,别处的土地公妈,也要往田厝看戏,经过时,叫上苏土地公一同前去观看。上苏土地公说他在看管黄大人一双靴,没闲工夫去看戏。他们的谈话,刚好被旁边一个在看管地瓜园的人听到。觉得很有趣又好奇,就到上苏土地公庙看个究竟,见到的只是一双普通的小孩子的木屐。他以为土地公与该小孩看管木屐,称是在看管黄大人的靴,寻思该小孩必是富贵之人,长大后必成大器,预感日后要做大官。

之后,看地瓜人的儿子与黄开泰结拜为兄弟。从此,两家关系往来密切。这件事就像风一样传开了,成了传奇故事,时至今日仍在民间流传。

五、尊祖敬宗 敦亲睦族

黄开泰高中进士后,尊家训,睦宗族。到漳浦高山村祭祖,又到东山铜钵村重修祠堂,竖旗杆。

高山村宗亲介绍称,清道光年间,诏安高坑十三世裔孙黄开泰高中进士时,来到漳浦高山世德堂祭祖。由此可见进士清楚知道高坑先祖是从高山分支的。

位于东山县康美镇铜钵村燕翼堂碑文记载: 该祠堂始建于明中后期,清乾隆年间改扩建。道光年间黄开泰考中进士后,到铜钵重修燕翼堂,竖立旗杆。今《漳州姓氏》文献亦有记载。铜钵村重视文物保护,2014年8月,又重修圆满落成燕翼堂和重建黄开泰进士的旗杆。祠堂内悬挂黄开泰进士的“文魁"匾和黄仁勇的"状元”匾,现为东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早在元朝时,诏安民间就崇奉开漳功臣,圣王陈元光、昭应侯许天正、灵佑侯李伯瑶、武德侯沈世纪、辅顺侯马仁、祈山侯欧哲、辅德侯张伯纪等。明、清两代各姓氏既把他们当作“祖神”,又把他们当“地头”保护神供奉。“开漳英烈绩难磨”,是黄开泰歌颂崇拜唐开漳功臣的诗句。由此,高坑黄氏也应供奉一位黄姓开漳功臣。清同治年间,黄开泰在漳州请到一位:“竭力佐钤功著闽疆,忠心护国名扬江夏”的开漳功臣,宋朝追封竭忠侯的黄世纪(讳业,字孟儒,谥文智,祖籍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原为唐高宗皇帝礼部侍郎兼祭酒,官授二品)。黄开泰又到泉州雕塑黄世纪神像金身,请来诏安县城南门塘边的黄氏祖庙供奉。自此,高坑黄氏把黄世纪祖先转化成“祖公”神明奉祀。

六、智解风波 城乡传颂

黄开泰进士为人公正,是非清楚,处事宽厚,威望很高。当年他尊家训,和乡邻,理智处理与邻村纠纷械斗的风波,受到好评。

清道光年间(1821—1850),那一年,高坑村与下河村因个人田地用水、出水问题,产生矛盾,发生纠纷,引发两村族人相互参与争吵、斗殴,波及两村,影响民众和睦相处。期间,两村族人又因为些小事,争风斗气,互不相让,相骂、纠纷时有发生。前因个人矛盾引发村族间的矛盾,以致两村族人积怨成仇,先后多次发生了群体斗殴事件,史称“红白变”(旧时全县大闹宗派姓氏械斗,全县城乡分红白二旗号)。

道光二十五年(1845),黄开泰高中进士,官授河北省满城县知县。当时,乡里有些人就以为如今进士爷做了大官,他又与现任诏安知县关系交好,我们村有了靠山,就想凭进士爷的威望,借县衙门的压力,准备与下河村械斗,认为肯定有赢没输。

当进士爷回乡省亲时,乡里的房长、族长,为了取得他的支持,相约前去找进士爷向他讲明情况,提出非打不可的理由,要进士爷点头支持。进士爷见大家正在气头上,讲道理恐怕众人听不进去,要压服群情难平。他寻思了一会,说:“好吧,你们既然认为非打不可,那就回去准备吧,准备好了在祠堂前集中。”得到进士爷答应出“家伙",全村的丁壮年有拿铳的、有持刀的、有执棒的都到祠堂前排队集中,等候进士爷过目指挥出阵。

进士爷手执长烟筒站在台阶上,环视一周后,说:“抬两个蚬垒来。”大家不解其意,不知进士爷要做什么?间垒抬来后,他向大伙说道:"我叫你们准备,你们只准备了人手、器械,却没有准备钱,要知道械斗要钱,弹药要钱,吃饭要钱,伤亡要钱,医药要钱,最后打官司也要钱。为什么你们连一个铜板也没有准备,就要出动。大家从速回家,各人将银两拿来装满间垒,马上出阵。”大家那来的钱可装满两间垒,一时都呆住了,人人面面相视。进士爷怒目圆睁,又开口说:“怎么,还不回家拿钱。”就提起长烟筒朝站在队前面的房长、族长敲打过去。一阵起哄,大家就都抱头各自逃窜了。

一场即将爆发,后果不堪设想的械斗风波,就这样被黄开泰进士制止了。之后,在黄进士从中的调解下,纠纷问题得到妥善处理,两村的关系也有所改善。

黄开泰进士智解邻里争,在诏安城乡传颂。收录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诏安县分卷》《新版诏安民间故事》《闽客交界的诏安》等文献史册。

七、泡茶考试 招生一人

清光绪年间(1875_1908),黄开泰年老体弱,住在家乡安度晚年,期间,县里的士绅和文人常到高坑拜访请教。

相传,诏安县城有三个秀才,考了几科都考不中举人。听人说高坑进士很有名气,东门外(六街)林壬就是在他指点下考中翰林的,便商量到高坑拜访。选定日子,三人一同来到高坑拜见进士。进士爷招呼他们坐下,一一问明履历。进士爷说:“诸位要来补习是好事,可惜这里居室狭小,只能留下一人。我想先泡茶,再决定留谁。”三人齐声答应。

进士爷正要蹲下去起风炉火,秀才甲忙上前说:“老师请上坐,学生来起。”秀才甲因不懂方法,炉火起不成。

秀才乙蹲下去说:“我来起吧。”秀才乙也没有经验,火炭烧不着,炉火也起不成,满脸通红,自动站起让开。

只见秀才丙不慌不忙蹲下,先清炉子,然后把草和柴枝分开,又把木炭砸开,分成炭屑和炭块,一切就绪方才点火。先点燃草把,叠上柴枝,再散置炭屑于柴枝上面,轻轻摇扇,火便由下到上烧了起来。接着轻轻安放炭块,然后稍为用力摇扇,炉火就熊熊地燃烧了。架上水壶煮沸后,按进士爷指点冲泡茶。进士爷呷了他冲泡的茶,微露笑容。几泡茶水过后,进士爷决定让秀才丙留下补习,请秀才甲和秀才乙回家。两个人不服气说:“老师也不考试,怎么就留下他呢?”进士爷说:“诏安人喝茶是一门学问,你们两人连风炉火都起不来,何况敝处地方又窄,只好请两位回家自学了,请原谅。”

秀才甲和秀才乙只好告辞回去。

八、学识渊博 士生必询

丹诏书院始建于宋绍定年间。民国版《诏安县志》上·卷十三《人物志》载:“黄开泰,同治间为丹诏书院山长,按月课士,定评揭晓,后每对诸生论文,谆谆然匪怒,伊教好作解人颐语,令听者兴趣。”(笔者注):意思是说:清同治年间,黄开泰授聘任丹诏书院(注:第九任山长,总领院务兼讲学)。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任职期间,每月按时考核学生学业,评定成绩好坏,然后,针对学生文章的具体情况进行点评指导,悉心教育,不厌其烦。他讲课时,善于引经据典,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尽心尽职,语言生动有趣,听他讲课的学生都觉得先生教学有方,很有兴趣。有人引用诗文称赞他心胸开阔,诙谐幽默,喜欢开玩笑,但从不戏弄别人,是个有意思的老师,很受学生爱戴,为后人所传颂。

县志载,黄开泰任满城知县,蒞事亲民悉主宽厚,任满退居乡里,凡地方事邑令必咨之。(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赋闲在家期间,县里的士绅、文人不时也到高坑拜访,拜他为师,请他指教文章。他都悉心指导,培养了许多人才。黄开泰是林壬授业老师,在他指导下考中的。

林壬(1848_1887),诏安县东关人,字二有,号韦生。清光绪三年(1877)丁丑科高中二甲第四十二名进士,殿试中式第七名。后授翰林院编修兼国史馆协修,出任光绪十一年乙酉科山西乡试主考官。

林壬进京参加京城会考金榜题名,寄信回家报捷,家书仅写七个字:“坐翰宛,看三及第。”时黄开泰到林家作客,林壬父亲林天翔(清咸丰元年由恩科拨贡举人,任广东省饶平县教儒,从七品官),将家书送与黄进士观阅,黄进士阅后言道:“与三及第无缘矣。”问其原因,黄进士直言:“看”乃底气不足。若来信说“坐翰宛,抢三及第”,则甚有希望。殿试后,果然如此。

九、诗谜造诣 一代奇才

黄开泰在文学艺术上是很有成就的,在满城县任职期间,他深受当地文化的影响,满城系中华灯谜之乡。我们诏安的灯谜活动也是历史悠久,他本就喜欢灯谜,又常常把诏安的谜语与当地的灯谜爱好者认真探讨,学习了很多知识,把满城的灯谜知识与诏安的灯谜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在黄开泰、林壬等的倡导下,谜坛融汇了南宗北派的精华,谜事活动日趋活跃,在诏安得到发扬光大。由此在清光绪年间,诏安的灯谜活动欣欣向荣,在民间搞起了热热闹闹的灯谜活动。涌现出黄开泰、林壬、马近光、沈堃年、张绳武、张俞等谜家。并且形成了“扣字严谨,凝炼工巧,含浑典雅”的艺术特色。例如黄开泰的谜作:“远峰一望影依稀,新柳当春郎未归,”猜繁体字“缙”。“言兵",猜左传“谭无礼也。”黄开泰对谜语深入专门研究,而成了一代灯谜大师。清代经学大师、灯谜名家俞樾曾赞曰:“闽海谜家黄瑞庵(开泰)为一代奇才,…其佳制似信手拈来而妙趣横生。”谜家马近光(诏安东关人)在《黄夫子与诏邑谜风》一书中记载:“李汶川(诏安人,光绪年间举人)在《追忆吾师黄文范先生》(注:“文范”为开泰的谥号)一文中说:“瘦坛奉为圭臬,从事商灯之徒殊伙,南闽谜风之盛,谜品之精,诚吾师有以发扬光大之。”诏安灯谜独具一格,蜚声谜坛,那富有诗韵的谜文为一绝,每场谜会必设的“灯猜头"和“灯猜尾”,在全国谜坛绝无仅有。

黄开泰也是一位诗人,文采渊博,诗作感情丰富,个性突出,其诗文甚多,著有《醉吟阁诗存》。《诏安文史资料》、《诏安之旅》等文献都有登载部份诗作。如:“满城竟唱贡王歌,结队游街鼓伴锣。端午舁神因底事?开漳英烈绩难磨。”此诗描绘己经在诏安延续了400多年的游神"跑贡王"的习俗。咸丰乙卯暮秋,黄开泰重游洋尾桥,诗曰:“薄宦离家久,重来续旧游。渚清明远树,浪急下轻舟。啸咏长桥静,低徊古寺幽。溪山残照里,策蹇满程秋。”在广南桥(俗称洋尾桥,建于明万历七年)桥头,还写了一对联:“聊暂驻,前头且让人去,莫长留,后面须防客来(今已废)。”同治戊辰仲春游斗头庵、文佛寺、斗山道观等古建筑(始建于南宋)时,诗曰:“烟岚缥缈绿成茵,策杖留连野趣新。丽日鸣禽千树暖,幽花映寺四山春。涧滨鹤影楼危石,云外钟声隔俗尘。或许偷闲常到此,泉林舒啸乐天真。”重游祥麟塔(俗称腊州塔,建于清嘉庆三年)时写道:“短筇扶我上危巅,重蹑祥麟隔十年。蔬密千间同扑地,玲珑一柱独掌天。数行征雁秋霞外,几叶归舟夕照边。浩荡乾坤望何极,山光水色足耽连。”游悬钟古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年)著有《悬城怀古》,诗曰:“平倭荡寇气如虹,故垒当年想戚公。极浦扁舟归夕照,寒山旧堞嗓秋尽。吐吞潮汐涛声壮,坐镇东南地势雄。欲叩英雄无觅处,海天怅望动秋衷。”

上述诗篇有的是从1986年新加坡诏安会馆建馆五十周年庆典出版的刊物中获悉传入我县收藏的,甚是珍贵。

当年,清末北洋重臣李鸿章(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对黄开泰的诗文评价很高。曾为黄开泰赠写行书对联:“故知前辈宗徐庾,更作新诗继永和。”灯谜名家俞樾(浙江德清人,道光三十年进士)也赠黄进士篆书对联:“泽以长流称远,山因直上成高。”此两副对联皆为洒金纸本,不知何故流落民间。2016年,李鸿章和俞樾写给黄进士的两副对联,在浙江杭州西湖西冷印社被拍买18万多元。



黄开泰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书法家。他曾书写一行对联:“见知闻知道如有得,先觉后觉文既在兹。”落款裔孙开泰敬书。此对联旧时收藏在黄氏家庙,后来流落民间,被新加坡华侨购买去收藏。




黄开泰、李鸿章和俞樾书写的三副对联(图片)今登载在《诏安书画史》(2018年4月出版)。

1966年间,黄开泰裔孙怕被抄家,将其作品、书籍等文物全部烧毁殆尽,存世流传下来的极少,令人惋惜。笔者经多方了解寻找,目前发现全县只有一个人收藏《醉吟阁诗存》。

十、附记

十三世祖黄开泰诞辰至今200来年,他的父母和养父母名字今失传。娶妻二房,生育四子,嫡妻生一子,庶妻(传皇帝赐婚,赠耳环一对)生三子。长子:黄外海,次子:黄外江,三子:名失,四子:黄外轮,至今传衍七世,即高坑黄氏二十世,现今二十四户。

进士的一生遗闻逸事很多,后辈族人没有记载,而致很多事情自昔时就失传,成了无法讲清楚的历史。例如:出生时辰,何时中府试秀才,高中几甲第几名进士,等等。又如:至今仍有争议的县城祖庙的地,是进士爷在县城讲学时处理解决得来的说法。据了解,祖庙的地的由来,还另有一种说法。据黄先生(祖庙近居户)称:几姓相争地的时间是在进士之前,其时,他们争来争去,互不相让。后来在争夺无果,他们也认为相争无益。几姓的族老就合商,来请黄姓近居户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老做公道人,几姓的人向他说明情由,都愿意让地给黄姓使用。长老称这是好事,但黄姓不能白要此地,要付给你们一定的补偿金,该地是这样得来的。二种说法,都无据可查。至于县城何时建祖庙,说法也不一样。《南诏黄氏族谱》记载:祖庙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7),《诏安文史资料》(第26期)《黄氏》一文记载:黄氏祖庙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7)。又传说黄开泰高中进士时,重修黄氏祖庙,并题写“黄氏祖庙”匾。不管黄氏祖庙的地是进士或是他人处理解决得来的,也不管始建于何时,他是在原来近居户所建的“崇德堂"的基础上改扩建的。许多传闻情况,后人都讲不清楚。难免误传、误导、误解、误会、误信,这是历史造成的原因。

黄开泰高中进士,不单是其家族的荣耀,也是全乡族亲的殊荣。乡里历来崇敬黄开泰进士,纪念他的历史功绩,祖祠悬挂“进士”、“文魁”两方牌匾(文革遭毁)。2008年9月27日,本村旅居马来西亚美里坡侨胞黄少平、黄少泉、黄少宗、黄宗盛等兄弟捐资二万五千元,恢复重做黄开泰“进士”、“文魁”和黄仁勇"武状元"三方牌匾,悬挂黄氏家庙“祀先堂”。虽然乡里族人对进士的历史文化遗产重视保护,但进士旗杆和状元旗杆,今仍未恢复重建。

为让后辈子孙铭记进士的功绩,了解进士的历史,学习进士的品德,弘扬进士的精神。由此撰写《一代奇才高坑进士黄开泰传记》,供参考,以此对先辈的缅怀和纪念。

高坑第十七世裔孙

黄吉成撰写


参考资料:

1.《(民国版)诏安县志》、《诏安民间故事》、《诏安文史资料》、《诏安之旅》;

2.向帮助提供资料、情况的朋友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