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梅源)11月16日,由南京大学、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的“2019’中国南京“一带一路”视野中的栖霞文化高峰对话”活动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隆重举行。国内外学者畅谈各自体会的“栖霞胜境”,发掘他们眼中的“栖霞宝藏”,一起探讨栖霞山发展新路径。
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沈文祖同志出席并致辞,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谈哲敏,文莱达鲁萨兰国驻华大使拉赫玛尼先后致辞。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俊、市政协副主席李奇出席。中共栖霞区委书记、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仙林大学城工委书记黎辉主持,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林业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外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省市有关部门负责人,栖霞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仙林大学城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专家代表200多人出席。
“登临栖霞山,可以领略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看到人和自然的和谐,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体会内心的和谐相安。”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故宫学院单霁翔院长这样描述自己的“栖霞山游记”。他为栖霞山的文创开发和品牌传播支招:“文创产品最重要的是深挖自身文化资源,不要模仿,深入研究人们的生活,与需求对接。”
“栖霞山‘枫’了、‘红’了,‘变’了!”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鸿雁教授用这三个字形容他的“栖霞山印象”。紫东地区作为南京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门户地带,宁镇扬一体化的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级。在参与紫东地区规划编制中,他将栖霞山和汤山视作紫东地区的两大文旅地标,栖霞山的开发也是南京东进的“点睛之笔”。“就像紫金山成为城中山一样,栖霞山也会成为城市中心的山。”
“南京是一带一路交汇点城市,而栖霞是长江由南北向变为东西向的拐点,在城市空间上具有独特性。”潜心栖霞文化研究的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历史学院贺云翱教授表示,矗立在这一城市拐点的栖霞山是个文化宝藏、丰富多彩,需要深入研究、保护和利用,5500多年前的治玉遗迹、散落四处六朝石刻遗存、明代的官窑遗址……都需要进行很好的挖掘和展示。
“栖霞山千佛岩石窟虽然规模较小,但内容丰富,值得深入研究挖掘。”韩国学者朴炫真则表示,其中蕴含了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密码”。研究植物考古的新加坡学者苏丽婷则表示,除了满目红枫似火之外,栖霞山还是一座富含中草药和地质文化的宝藏,值得仔细打量。
栖霞山管委会主任姚学敏表示,栖霞山将以文化旅游为特色,以资源整合为路径,以重大项目为载体,以国际化为目标,打造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典范。
栖霞区委书记、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仙林大学城工委书记黎辉最后表示,栖霞山发展处于历史变革期,站在了南京市新一轮发展的风口,肩负历史使命,希望通过此次对话,构建长期交流引智平台,聚集有识之士,广集各方智慧,深入挖掘栖霞山历史文化资源,做好文化保护与传承,展示栖霞文化独特性,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助力助推栖霞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