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9日 星期六

这个莆田人多次登顶首富,是最慷慨海外闽商


这个莆田人多次登顶首富,是最慷慨海外闽商


他17岁白手起家,26岁成为亿万富翁;他是慷慨的慈善家,迄今为止,他在中国境内的慈善捐款逾3.7亿元;他是诚挚的爱国者,时刻关注中国的发展,不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助力民族复兴、巨龙腾飞;他更是一个怀揣梦想、坚持梦想、实现梦想的人,他就是著名的爱国闽商———陈江和。


陈江和的商业历程,历经了石油危机、金融风暴多次冲击,但他始终屹立不倒、愈挫愈勇,愈压愈强,跃升印尼资本大鳄、工业大亨、乃至登顶印尼首富。


这个莆田人多次登顶首富,是最慷慨海外闽商

白手起家,26岁成亿万富豪


陈江和,祖籍莆田江口,1949年在印尼出生的,是家中的长子,下面还有8个弟弟妹妹。父亲陈金荣早年从莆田江口南下,到印尼棉兰市谋生,后来开了一家仅10多平方的小店铺,靠卖零配件和汽油为生。


17岁那年,父亲陈金荣因操劳过度卧病在床,陈江和被迫辍学创业。小小年纪的他,雇用三名员工开了间小店,为印尼石油公司供应机车的零部件。

这个莆田人多次登顶首富,是最慷慨海外闽商

年轻时的陈江和


陈江和很努力也很好学,在他的经营下,小店的业务扩展到了经销发电机、炼油厂设备、维修机电、机械等等,有时候还承包一些石油公司的项目做,他的商业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 1967年,18岁的陈江和成立了金鹰公司,主要经营的业务转向承包石油工程。聪颖刻苦的陈江和以物美价廉的产品、优良的服务终于赢得了石油公司的长期订单。 1972年,第一次全球性石油危机爆发,全球石油公司业务不断飙升,陈江和的设备和工程生意也随着水涨船高。 上世纪70年代中期,陈江和开始筹建自己的第一间工厂——三夹板厂。他找到了当时的印尼产业部长申请夹板生产准许证,但这位中将对他并不看好。

这个莆田人多次登顶首富,是最慷慨海外闽商

资料图


陈江和信誓旦旦地表示:“建一个夹板厂一般需要两年,我大概14个月就能建成。”果真,陈江和仅用了13个月就建好了一个投资千万美金、用工2000人的厂子。 当他向部长报告进度时,半信半疑的部长特地让人去调查了一番,结果和陈江和所说一致。部长赞许道:“我要向总统报告,让他来剪彩。” 1975年8月7日,这是一场隆重的庆典,印尼总统率领7位部长来为陈江和的新厂剪彩。 当他们拿起剪刀剪彩的那一瞬间,26岁的陈江和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家工厂终于诞生。


彼时26岁的陈江和,已成了亿万富翁。但他并没有停下自己创业的脚步。


到了80年代,陈江和又与政府合作执行迁移计划,将爪哇岛的居民迁往苏门答腊岛,而这一计划的成功,又为日后亚洲种植集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金鹰集团顺势发展另一个产业版图——棕榈油产业。 为了把棕榈油项目做得更大,陈江和用诚意打动了当时的印尼首富——华人林绍良,携手合作开拓棕榈油项目。后来印尼富商黄奕聪也加入合作。

短短5、6年间,棕榈油项目创造了印尼种植业的奇迹,赚到了10多亿美金,集团每年棕榈树的种植面积相当于1.3个新加坡。


对他来说,不断追求新的梦想,人生才有意义。陈江和说:“人生做事业,没有一个尽头。今天完成了这个目标,明天接着完成另外一个目标,无时无刻不在追求更高、更有挑战的目标,这就是人生的一个过程。”他要把自己手下的资源变得多元化。


于是,陈江和开始了多元化发展的另外一个梦想——打造浆纸王国,建造科林奇工厂。

这个莆田人多次登顶首富,是最慷慨海外闽商

打造浆纸王国,成印尼首富


1982年,在一次赴芬兰的考察中,陈江和发现,芬兰气侯恶劣,需要从其它地方进口树木进行生产,却拥有世界上顶级的浆纸技术。印尼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比芬兰好得多,只要学习芬兰的浆纸技术,利用印尼有利的地理、气候环境来建浆纸厂,应该大有前途。回到印尼后,陈江和立即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浆纸王国。

这个莆田人多次登顶首富,是最慷慨海外闽商

资料图


经过一次次实践和市场考察之后,陈江和设计出了一个崭新的一体化产业模式——“林浆纸一体化”,立足资源,高效整合资源,将企业做大、做强,并在这条路上勇敢前行。


陈江和选中了一个叫做科林奇的小地方作为浆纸厂基地。科林奇是一个异常偏僻的地方,陈江和发动当地农民一起,在退化的、非高保护价值的林地上开始大手笔地开发纤维种植园并配套建设制浆厂和造纸厂。


陈江和相信这项长远投资将带给他丰厚的回报,因为他坚信只有拥有了可再生资源,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世事难料,就在科林奇的建设和发展蒸蒸日上的时候,一场席卷整个亚洲的灾难降临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外国银行以国家信贷评级有问题为由,不再贷款给印尼。陈江和与他的科林奇工厂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

这个莆田人多次登顶首富,是最慷慨海外闽商

科林奇工厂


危机面前,陈江和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继续扩大企业发展规模,他将有限的资金进行了合理的分配。2001年科林奇工厂终于建成。昔日的几户人家的小村子变成了面积达几十公顷的繁荣城镇。


2006年,陈江和以28亿美元的身家首次成为了印尼首富。


如今,金鹰集团作为庞大的跨国工业集团,其资产总规模已逾180亿美元,生产经营覆盖新加坡、印尼、中国、巴西等地,销售网络则遍及除非洲之外的四大洲。其业务更是品类众多,从林业、纸浆、造纸、纤维素纤维、棕榈种植、棕榈油加工,到能源开发等等。

这个莆田人多次登顶首富,是最慷慨海外闽商

与中国难以割舍的亲情


陈江和虽然在印尼出生,但毕竟根在中国,他曾说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中国是我的‘生父’,血脉相连,源远流长;居住国是我的‘养父’,帮助自己成长,没齿难忘。”


21世纪以来,陈江和开始了在中国的大规模投资。

这个莆田人多次登顶首富,是最慷慨海外闽商

福建LNG项目 (资料图)


2000年至今,他前后奔走,积极促进中印(尼)双方领导人的会见和供气合同的签订,先后建成了厦门东部燃气电厂、江苏LNG接收站并投资开发了江苏如东燃气电厂项目,为推动中国清洁能源的发展,加强国际合作、支持中国建立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这个莆田人多次登顶首富,是最慷慨海外闽商

亚太森博


2003年,陈江和来到山东省日照市投资,以“外资不答应的我都可以答应”的诚意,收购了山东日照森博浆纸有限公司90%的股权,并于2005年将其成功改组为山东亚太森博浆纸有限公司。他说:“我们要把亚太森博建成世界上最环保的制浆企业”。 2004年,陈江和率领金鹰麾下的亚太资源集团、亚洲种植、赛得利国际、太平洋油气公司四大集团,在北京宣布将于未来5至10年,在中国投资60亿美元的宏大计划。“希望把金鹰中国建成一个中国人的跨国公司。”


不仅如此,陈江和也十分热心中国慈善。


1981年,陈江和与夫人黄瑞娥创建陈江和基金会。作为一个非盈利机构,基金会积极活跃于印尼、中国和新加坡,致力于通过支持教育、技能培训、扶贫减灾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003年,中国遭遇非典病毒,陈江和一个人捐款3000万元人民币,是当时捐款最多的个人;

2004年,陈江和捐款1000万元,用于改善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设施;

2008年初,中国南方遭遇罕见雨雪冰冻灾害,陈江和第一时间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陈江和又先后三次捐赠1500万元人民币;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陈江和总计捐款500万美元;

2010年玉树大地震,陈江和捐赠2000万元人民币;

2013年雅安大地震,陈江和再次捐赠2000万元人民币;

2016年3月25日,陈江和捐赠一亿元人民币,用于中国“一带一路”的人才培养项目;

……


这个莆田人多次登顶首富,是最慷慨海外闽商


2008年底,中国慈善领域的最高政府奖项——“中华慈善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揭晓,其中陈江和荣获“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的荣誉称号。


2018年,陈江和再次被授予第十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个人”奖项。 截至目前,陈江和及基金会已为中国的各项公益事业累计捐资逾3.7亿元。


陈江和说:“一个人成功需要一定的机遇。世界上聪明人很多,但是没有机遇他们也难以成功。所以成功以后,我们应该把一部分钱拿出来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回馈和报答社会。”


就如陈江和做生意的“三利原则”:无论他从事什么行业,都会考虑三个“有利”,首先对当地的人民有利,其次对所在的国家有利,最后才是对企业有利。


END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品牌闽商立场

部分文字图片来源:莆商、华商韬略、一波说、实体经济守望者、风云莆商等



扫码关注

编辑丨品小哥

文字丨品小哥综合整理

更多精彩等着你

上一篇新闻

走进“一带一路:潮汕人在泰国创下全球最大华人跨国公司之一

下一篇新闻

富不过三代?不,这个潮商家族六代不衰且生意遍布南洋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