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以正心养正念 思行方远

一所花园般的小学,西倚大圣塔雄姿,头枕玉清河碧波,与风光美丽的葛仙湖公园浑然一体,相映成辉。近年来,学校确立了“成长,从正心出发”的办学主张,积极构建正心环境、正心德育、正心课堂、正心课程、正心教师团队等实践途径和载体,努力铸造“正心教育”品牌。规范、自由、向上的教育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心灵自由、心心相印、心驰神往的精神家园。

“正心教育”润心灵,呵护生命

学校积极打造“学高能强、思方行圆”,兼备人文情怀与工匠精神的“正心”教师团队。倾心培养“心正意诚、志远行笃”的“正心”学生。

营造“正心”环境,濡染学生心灵。学校绿树掩映、芳草如茵,圣洁雅致、书香弥漫。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在这里水乳交融,同构共生。崇德楼、砺志楼、尚学楼、慎思楼、明理楼、笃行楼,意蕴深远,催人奋进;综合楼和科技楼的儒家经典名句,让学生们抬头能见,随口诵来,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教学楼和校园橱窗设立的荣誉墙,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营造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校园氛围。桃李园、芳华园、希望园等校园十景苍松欲滴,秀竹摇曳,小桥通幽,清流潺潺,奇石林立;大路两旁竖立的名人像和名言警句,让人见贤思齐;绿草如茵的田径场、新颖别致的葡萄架,令人耳目一新的英语角、书画墙、象棋廊和橱窗,展示学校艺术教育和精品课程建设成果,为校园增添了迷人的魅力与光彩。这里是莘莘学子求知的学园、舒展身心的乐园、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建构“正心”德育体系,培育“心正”“行正”学子。学校坚持“人人德育、事事德育、处处德育、时时德育”的全员德育、细节德育、过程德育的理念,将“培养‘心正意诚、志远行笃’正心学生”作为培养目标,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建立家长会、家长志愿者、聘请校外辅导员等制度,开设“家长讲坛”。连续十届成功承办了“现代班主任高层峰会”,提高德育队伍水平。实施科学评价,“正心”中队、“正心”学生等各项评比表彰,促进了学生自我发展。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升旗仪式和新星电视台“包班制”的实施,开辟了学生发展空间。

丰富德育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与优良传统。入学礼“红领巾的美丽梦想”、成长礼“学会感恩,懂得分享”和毕业礼“我心飞翔,扬帆起航”等成长仪式,让学生铭记成长点滴;纪录片《入学记》《成长记》《毕业记》,为学生们记录了别样的人生经历,留下了宝贵的记忆财富。“爱心嘉年华”“七彩夏日”“爱我句容”“研学实践活动月”等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体验生活,激发了爱国情怀。各类读书征文、知识竞赛、创作大赛等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素养,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建立“正心”系列课程,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基础课程探索校本化之路,通过深化备课改革、建设语数英学科模式、建立学习小组、实行免写卡制度打造高效课堂。拓展课程着力学科知识的拓展、延伸,通过学科课程开发,写字课程设置,年级、校级两级社团建设,开拓学生学习空间,目前有武术、足球、课本剧、爵士鼓、篆刻、美术、书法等40多个年级社团和20多个校级社团。实践课程安排了民俗课程、爱心嘉年华课程、游学课程、德育课程等。创新课程重在创客教育尝试和探索,通过机器人、3D打印社团建设探索创客课程开发,开展跨界学习、综合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展示课程主要通过学校特色节、精彩赛事、国际交流、学业水平等展示学生风采。

丰富多彩的“正心”课程,为生命成长提供了适合的教育。

师资队伍勤历练,优质育人

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学校工作的要务之一,“名校造就名师,名师支撑名校”是学校的行为和努力方向。为打造优质师资团队,学校以“正心”文化构筑教师的精神高地,以“爱与责任”作为教师的第一项修炼,以校本研训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营造风清气正、和谐温馨的教师发展环境。队伍建设坚持“尊重人、感染人、发展人”,坚持“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平台留人”,始终把人的充分发展放在首位,把人的约束和管理放在第二位,把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挖掘教师的潜能作为学校管理的重心。只要利于教师个人发展的事,学校都会全力支持。

利用三大机制开启教师成长大门。建立民主管理机制,尊重差异,坚持量材使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原则,让每位教师个性成长。制定发展规划机制,以“青蓝工程”“领雁工程”“名师工程”规划教师发展。构建目标激励机制,将教师的教科研绩效和平时表现与晋级评优、骨干教师考核等挂钩。

搭建三大教师成长平台。一是搭建充电平台,着力提升领导干部素养,让学校中层领导真正成为“师者之师”;倾力培养拔尖人才,参加高层次培训,近年来已安排数十人前往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培训学习,8名教师参加特级教师后备培训。通过高层次培训、正心读书会、正心讲坛、国学讲坛等促进教师文化积淀和专业成长。二是搭建牵手平台,牵手名校名师合作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如牵手南京北京东路小学、南京百家湖小学、扬州梅岭小学、镇江中山路小学等。积极聘请专家、学者、特级教师来校“设坛讲经”,苏州大学的陈国安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的杨启亮教授开设“教师发展学校”论坛;南京师范大学的齐学红教授、《江苏教育》编辑部的主编张俊平进行“学生发展学校”建设;徐斌、庄惠芬、薛法根等省内外知名的教育专家、省特级教师执教公开课、进行专题讲座及互动答疑等。学校加入了《江苏教育》俱乐部,成为江苏省师培中心的研修基地。每年上半年与《江苏教育》编辑部联手开展“江苏·句容现代班主任高层峰会”省级教育论坛活动,共举办了十届;下半年与省师培中心合作开展“江苏·句容与名师同行”省级教学研讨活动,共举办了十一届,在句容乃至江苏显现出品牌效应。三是搭建引领平台,充分发挥校名、优、特教师的辐射和示范作用,鼓励学科导师指导教学研讨日活动,通过倪芳华教师工作室、孟纪军教师工作室、许红教师工作室、句容市小语俱乐部、镇江市梦溪研修营、江苏省凤凰研修营等平台引领教师发展。

近年来学校先后培养了3名特级教师,现有镇江市学科带头人3名、镇江市骨干教师8名、句容市学科带头人10名、句容市骨干教师20名。拔尖人才占比28%。2016年张维娜老师在全国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和最佳设计奖,2017年在江苏省基础教育小学音乐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上,杨晓蕾老师斩获省基本功一等奖。

象棋文化显特色,心正行远

学校恪守“心正行远”的核心文化主张,积极探索“正心”教育的视觉路径和实践载体,依托江苏省少儿棋类培训基地校的资源优势,确立了“弈棋育人”的特色建设思路。

棋风棋韵润童心。新颖别致的“棋趣”文化长廊,图文并茂地呈现着象棋文化知识与游戏规则;贯通校园南北的“正心”大道两侧,巧妙点缀着象棋石雕、名人头像、经典棋局和砖刻棋盘;绿树氤氲的“棋韵”广场中央赫然摆放着被誉为“棋局之王”的“七星聚会”残棋的巨型棋盘,周围星罗棋布地排列着石刻棋桌。课余间,师生们流连其间,或弈棋、研棋,或观棋、习棋,品味着象棋文化博大精深的意趣。

打造全新“三室”。“象棋对弈专用室”添置多媒体等硬件设施,配齐了教学软件,使专用室具有教学、练习、比赛等多种功能。“象棋对弈游戏室”添置了5台一体交互机,可实现人机会话、远程对弈,极大地拓宽了学生学习空间。融陈列、研究、活动于一体的“象棋对弈研修室”,设置了“瓜剖棋布”“追梦楚河”“励志留言”“冠军风采”“将帅引领”等各个板块。完善的设施设备、丰富的教学资源,为象棋特色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构建“五棋”校本课程。学校秉持“走好每一步”的象棋文化核心理念,充分挖掘象棋文化的多元育人价值,彰显了象棋特色文化课程综合育人的效能。“棋德”课程着眼立德树人。学校将国学经典、文明礼仪与象棋文化有机融合,涵化学生安静、朴素、活泼、灵性的棋文化气质,培养学生规则意识、进取意识和全局意识等,实现“走正每一步”。“棋智”课程着眼思维成长。通过一、二年级象棋启蒙教学,三到六年级棋类活动及“大师进校园”活动,面向全体,培养人才,让学生了解棋规、技巧,激发思维,实现“走活每一步”。“棋健”课程着眼身心健康。通过“棋道心育”“棋蕴体育”,实现“走强每一步”。“棋美”课程着眼精益求精。通过“棋篇诗文”“棋赛欣赏”“棋语书法”“棋艺表演”“棋子篆刻”五个维度,实现“走优每一步”。“棋务”课程着眼劳动精神。通过“棋务整理”“棋智创新”“棋品表达”,实现“走实每一步”。

弘扬象棋文化。学校探索“学科+”融合机制,在语文、数学、班队、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学中恰当渗透象棋文化课程内容,使象棋更具有时代性、趣味性及教育性。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象棋文化周”活动,如象棋文化征文、象棋作品征集、亲子对抗赛、大师进校园、棋务整理、“棋乐无穷”创意手工等系列活动。大师、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广泛参与象棋特色活动,扩大社会影响面,提高社会影响力。活动空间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社会,从线下到线上,通过一副小小棋盘,让学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走到“云端”,参与实践。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开展了网络学习与对弈暨“我与亲友赛一盘”活动,充分利用“天天象棋”平台创建棋室,组织相关教师定点、定时、定台次与学生开展网络学习和比赛。线下练棋由小棋手们在家与亲戚朋友对弈,并在“大仕天下”微信群、“舞象谋兵”QQ群展示风采,象棋特色文化的区域影响力不断提升。

在“正心”文化的引领下,学校各项工作呈现蓬勃发展势头。学生学业水平居全市前列,师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中小学体育特色学校”“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小学教师研训基地”“江苏省教科研先进集体”“镇江市首批教师发展示范学校”“镇江市教育现代化先进学校”“镇江市数字化校园”“镇江市教育装备管理使用先进学校”“镇江市智慧校园”等40余个省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风正潮平,正当扬帆竞渡;任重道远,更须策马扬鞭。站在新的发展路口,华阳中心小学将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为建设成管理精致、风正人和、底蕴深厚、特色鲜明、质优誉美的具有书院气息的现代化小学而不懈努力。

(刘 莉 王道坤)

《中国教育报》2021年01月18日第5版

作者:刘 莉 王道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