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黄晓雷讲法家」新加坡作为国家管理典范的奥秘

原典:

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故其与之刑,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

讲解:

圣人治理民众,是从根本上考虑问题的,并不以满足民众欲望为转移;他只希望给民众带来实际利益罢了。所以当君主对民众施用刑罚的时候,他并不是憎恨民众,而是从爱护他们的根本利益出发的。


西元2015年3月23日凌晨,世界著名华裔政治家,新加坡的国父李光耀先生去世。在东西方世界,政府和民间都引起了极强的震动。随着人们对这位新加坡的缔造者的哀悼,作为李光耀先生的政治遗产——新加坡模式,以此为契机,也再一次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



纵观李光耀的新加坡模式,作为一个全球独一无二的国家治理模式,恰恰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新加坡模式的核心理念,具体工具使用现代社会通行的、能与世界接轨的模式。


新加坡大法官梅达顺在23日的致哀文告中称:“李光耀先生一直都是法治社会的提倡者,自他担任总理以来,便致力于根除公共机构的贪腐行为。”此评价十分中肯,也极为符合中国国学法家思想的主旨,那么今天我们就从法家角度说说新加坡模式的两个特色:


第一:以法为本。


前几年,国内有学者在电视节目上说“严格执法,而且又是重刑严法的时候,那就不变成白色恐怖了吗?”而新加坡从建国以来,几十年的发展经历,恰恰反驳了这样的杂音。


所谓:“小天时决利钝,大天时决兴亡。”得天时地利者,“其兴也勃焉”。但要避免“其亡也忽焉”,真正能把天时地利带来的好处,揣到兜里,发挥到极致,并且持续发展的,那么就非一个“法”字不可了。


上个世纪亚洲四小龙的兴起,恰恰是得当时之天时,各依各的地利。但纵观几十年后的兴衰,法的价值就被凸显出来了。


从1960年代,新加坡建国以来,短短的几十年,人均名义GDP,从428美元,到1991年涨到14500美元,31年翻了近34倍。到2013年为55000美元。世界排名前十,亚洲第一。


李光耀曾说:“今天的新加坡,是多年来法治的结果。新加坡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坚定地实施以法治国。”此话相当中肯。可以这么说,今天的新加坡就是典型的“小国大声”,国土面积虽小,但在世界上声音很大,地位很高。而这一切都源于李光耀坚持不懈的推行法治的结果。



第二:以刑去刑


李光耀对以刑去刑的理念认识深刻。所谓以刑去刑就是法家韩非子讲的:“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对轻罪要重罚,这样人们轻罪就不敢犯,重罪更不敢碰。这叫做“以刑去刑”。


李光耀认为:有人主张对待惩罚犯罪应该从宽,认为刑罚减少不了犯罪,我从不相信这一套。新加坡的社会只了解两件事——奖励与惩罚,如果罚金不足以阻吓这里的犯罪时,我相信他一旦发现他要挨鞭子时,就不会在热衷破坏了。


于是就有了新加坡独特的鞭刑,于是也就有了著名的,美国少年在新加坡乱涂乱画,最后要抽六鞭子,而美国总统克林顿求情的结果,只是最后抽四鞭子。于是就有了新加坡花园城市的美称,于是新加坡一直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国家,而当地99%的人也都感觉到生活在这里很安全。


其实这种理念正适合于各种形态的组织管理,比如说,中国城市的小广告牛皮癣风行,就是因为处罚少,执法力度弱,才导致现在泛滥的结果。更有前两天的新闻说,在南充,小广告下面还特意写上:“再擦,老子搞你”的警告。如果没有“法”的引导和保障,那么对错黑白,想不颠倒都难。再如咱们这个读经群,也是如此,一个好的读经群,一定是有一个纯正的学习氛围,是一个安静的精神家园。而为了保障这些,自然就得对那些天天发广告的,或者以营利为目的私推拉人的绝不能手软,见一个踢一个!只有严法,以刑去刑,才能保障一个真正的良好秩序和风气持续运行。


纵观新加坡模式,其实用到的中国国学各家的思想,很多,但总体概括起来就是:儒法结合,东西合璧的管理模式。这就给现代的企业、个人、和亚洲文化圈的国家提供很好的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