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前三个虎年厦门发生了这些大事,你还记得吗?

2022年是壬寅虎年,也是改革开放后的第四个虎年。前三个虎年,1986、1998、2010,厦门发生了哪些大事?你是否还记得?就算记忆模糊了,或者那时你还没出生,还没来厦门。别担心,手绘地图最擅长的就是扒陈年旧事了,就跟着这篇文章一起集体回忆下吧。


1986/丙寅虎年(距今36年)


▲1986年的厦门老市区(电影《大厦小屋》)


1/市少儿图书馆开馆

1986年1月1日,位于浮屿的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开馆,为全省首座专为少年儿童服务的公共图书馆。馆舍是浮屿最标志性的建筑物。民国时期为“消闲别墅”,功能类似现在的洗浴中心加茶室,是当时厦门最大的休闲场所之一。50年代以后洗浴中心跟茶室消失了,业主郑忠益先生将此栋大楼赠予政府,先后做过市图书馆、厦门第二百货公司商场、市少年儿童图书馆。2000年前后,为缓解周边的交通压力,市少儿图书馆迁至后埭溪路新馆,旧址被拆除,其平面投影变成了一块绿地。


▲1993年的市少儿图书馆


2/厦门第一条公路隧道通车

钟鼓隧道是厦门第一条公路隧道,北口临万石植物园的钟山,南口靠南普陀寺的鼓山,长1161米,净宽7米,高5米。该隧道于1969年开工,原为防空工程,1986年7月1日,钟鼓隧道正式通车。1994年在隧道西侧建造第二条隧道,于1995年4月20日竣工通车,长1232米,净宽9米,高6.5米。钟鼓隧道对缓解思明南路的车流,方便厦门大学、南普陀寺与市中心的交通起了重大作用。


▲钟鼓隧道旧貌


3/海景酒店动工

1986年初,厦门市旅游公司与新加坡丰隆集团合资建造的海景酒店动工。旧时这一带为青墓山。青墓山上一石直销如烛,相传深夜于海上观之,石梢能放异光,故有“青墓石烛”一景。50年代以后青墓山变成采石场,山头被削平。海景酒店历时6年建造,原本规划31层,楼顶还有50余米的尖塔,后因条件所限,减至22层。1992年海景酒店(时称“假日海景酒店”)开业,为首家进驻厦门的国际品牌酒店,也是当时厦门最高的酒店建筑,当年轰动一时。


▲90年代初鹤立鸡群的海景酒店


4/众多外资银行在厦开业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80年代中期有不少外资银行进驻厦门,还有一些曾在厦门经营的银行也再次重返鹭岛。1986年1月,香港集友银行厦门分行正式开业(华侨大厦2楼)。2月,美国建东银行厦门代表处升格为分行(华侨大厦底层),为来厦设立分行的第一家美国注册银行。8月,香港恒生银行厦门代表处开业(鹭江宾馆5楼)。9月,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厦门分行对外营业(华侨大厦底层),为本市第二家外资银行。10月,标准渣打(麦加利)银行厦门办事处获准升格为分行(鹭江宾馆4楼)。11月,新加坡大华银行厦门分行开业(鹭江宾馆1楼)。


▲80年代大华银行厦门分行旧址


5/厦门确定市树市花市鸟

80年代中期,全国许多城市流行评选“市树、市花、市鸟”(简称“三市”)活动。1986年7月, “三市”评选领导小组和评选办公室成立。评选小组由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与本市园林、旅游、文史、文艺界专家、学者等18人组成。白鹭被大家一致推荐为市鸟候选,并未有其它竞争者;但市树与市花则有分歧。经过酝酿、协商、征求意见,市树的候选集中在凤凰木和相思树。市花的候选则集中在三角梅和扶桑。最后,评选办公室通过媒体,广泛发动市民参与投票。市民投票踊跃,投票数超过万张,结果是:三角梅当选为市花,白鹭当选为市鸟,凤凰木当选为市树。10月22日,厦门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定:厦门市市花为三角梅、市鸟为白鹭、市树为凤凰木。


▲1986年9月19日《厦门日报》关于评选结果的报导


6/东海大厦落成

1984年在中山路原太古栈旧址兴建东海大厦,大楼高10层,紧挨鹭江宾馆,1986年落成,是厦门特区成立后兴建的第一栋综合性的商业服务大楼。1-3层为华联商厦(1987年开业),4-5层为批发商场、展销厅,6层为中餐厅、夜总会,7-10层为酒店客房(1988年开业),地下还有翠园厅经营中西式冷热饮料及快餐。


▲东海大厦设计图(1985)


7/槟榔新村建成

1986年,位于筼筜新区东部的槟榔新村建成,占地23.89公顷,建110多栋多层住宅,建筑总面积21.78万平方米。新村分东、西里,配套有小学、中学、菜市场。但是历史上这里并不种植槟榔树,也不是槟榔买卖的集散地,为什么命名“槟榔”呢?查询《地名志》,也找不到任何的说明。或许是80-90年代时兴以花草树木命名新居住区,如莲花、松柏等。槟榔小区内,曾经也有白兰、红桑居委会。


▲90年代初的槟榔新村



1998/戊寅虎年(距今24年)


▲1998年的中山路(纪录片《中山路的诉说》)


1/鹭江道改造全面动工

90年代中期,尽管鹭江道上已经出现了好几栋高层建筑,但鹭江道依旧是民国时期的格局,平均宽度仅13.4米。作为特区重要的门面,鹭江道的改造势在必行。1996年,继厦禾路旧城改造之后,鹭江道启动了大规模的改造工程,拆除房屋,海岸线外拓,将乡镇渔船迁移至西堤乡镇船舶综合码头,仅保留第一码头、旅游客运码头、厦鼓轮渡码头、和平码头等几座民用码头。1998年,鹭江道改造工程全面动工,道路拓宽到44米,外侧还有20米以上的观景平台和观海长廊。1999年,新鹭江道全面贯通。


▲90年代末拓宽初期的鹭江道


2/柯达进驻厦门

1998年3月,福达感光材料有限公司与美国柯达公司合资合作,组建柯达(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成为进驻厦门的国际知名企业之一。同年,厦门分公司开始在厦门海沧新阳工业区建设大型感光材料生产基地,占地43万平方米。海沧厂于2000年6月全面投产,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彩色生产线,进行包括乳剂制备、感光涂布到整理包装的全过程生产,是柯达公司在亚洲最大的感光材料生产基地。可惜进入21世纪,影像数字化普及,胶卷使用的场合越来越少。柯达名存实亡,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柯达厂房


3/禾祥东、西路全面贯通

禾祥东、西路建于上世纪80年代,自湖滨西路至湖滨中路,曾因穿过工业区而被称为“工业路”,又曾一度拟命名为“凤凰路”。后因厦门旧名“嘉禾屿”,故以“嘉禾祥瑞”之寓意定名“禾祥”。原禾祥西路止于后滨路口罐头厂厂区,直到1998年底才打通至湖滨中路与禾祥东路连接。


▲本世纪初的禾祥西路罐头厂段


4/罐头厂创建“古龙”牌

1984年,厦门罐头厂成为首批具有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之一。考虑到1956年起使用的水仙花牌收归福建粮油公司后泛滥和不可控。1986年以罐头厂诞生地—“鼓浪屿”的闽南话谐音,创立“古龙”品牌,并于1994年全面取代了使用了38年的水仙花品牌。


▲水仙花牌logo(左)、古龙牌logo(右)


5/华侨博物院两翼扩建

华侨博物院座落于厦港蜂巢山麓,1956年由陈嘉庚带头捐款10万元,并动员海外华侨踊跃捐资兴建,1958年底竣工,1959年5月对外开放。大楼高6层,魏峨壮丽、洁白庄重。华侨博物院是国内第一个系统介绍华侨历史的文博单位。1998年10月,主楼两翼扩建工程启动,1999年6月,主楼两翼扩建工程主体封顶。扩建后,馆藏面积增加一倍。


▲华侨博物院扩建前后对比


6/国内首条彩色道路在环岛路建成

1998年8月,国内首条彩色道路在厦门环岛路黄厝段建成,该路段长3.4公里,面积12750平方米,路面呈红色。环岛路自1997年开始建设,白城到黄厝段最先建成。在此后十多年里,环岛路陆续完成黄厝到前埔段、会展中心至香山段、香山至五通段、五通至高崎机场段。不过,机场以北的路段由于有工厂、村庄以及道路、桥梁、铁路等各种设施阻隔,多年来始终没能打通。一直到2019年11月环岛路的最后一段—鳌山路至高殿二号路段建成通车,环岛路才真正实现“环岛”。


▲1999年的环岛路(《图说厦门》)


7/厦门足球队亮相甲B联赛

厦门足球队成立于1996年2月23日,是福建省第一支职业足球俱乐部。1997年,俱乐部收购了佛山佛斯弟的资格而获得1998年甲B联赛(今中甲联赛)的参赛权,时称厦门远华队。甲B首战主场迎战辽宁队,双方打成1:1平。1998年甲B赛季中(3月21日—10月17日),厦门远华队6胜10平6负,排名第六。阿格鲍以8粒进球,进入射手榜前8。1999年,厦门队冲A成功。之后在中超中甲间升升降降。2008年因没有企业接手的情况下正式解散。


,时长05:31

▲1998年甲B第一轮厦门远华vs辽宁回顾(《中国足球回忆录》)



2010/庚寅虎年(距今12年)


▲2010年的中山路(《海上花园 温馨厦门》)


1/中山路进入“全线步行”

2006年1月24日中山路先在西段启动夜间步行街。2006年9月8日,中山路西段正式实行全日步行街,拆除了原本隔离骑楼人行道与马路的栏杆。2010年9月16日中山路实现全线步行,全长近1200米。不过2012年4月27日,东段缩短150米至古城西路口。2020年1月24日,又再次缩短100米至霞溪路口,步行街剩900米(等于1980年中华路并入前的中山路)。


▲2013年的中山路


2/火车改走杏林大桥

杏林大桥为公铁两用桥,是厦门岛连接大陆的第五条跨海公路通道,全长8.53千米,2006年3月动工,公路桥于2008年9月1日通车。2010年1月30日,杏林大桥(铁路桥)开始通行列车。通列车后,进厦门岛的火车不再走海堤旧路。海堤也开始着手开口改造。


▲杏林大桥


3/翔安海底隧道建成通车

2010年4月,中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一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建成通车。隧道全长8695米,连通岛内五通与翔安刘五店,最深处位于海平面下约70米,2005年9月开工,工程总投资约为32亿元。翔安隧道刷新了世界特大断面海底隧道施工纪录,通车后,从厦门岛到达对岸的大陆端,比原来节省了82分钟。


▲翔安隧道(2010)


4/厦门进入高铁时代

2010年4月26日,福厦铁路动车组正式通客运。至此,厦门铁路进入到快速、现代化的高铁时代。高铁动车组开通后,从厦门出发,到福州的旅行时间由11个小时(火车)缩短为1个半小时(动车),而且基本实现公交化的运行,平均30多分钟就有一趟动车发出。


▲和谐号电力动车组


5/全市公交实现“上车一元”

2010年公交票改前,岛内公交车线路不管多远,只要上车,全程均为1元。但是岛外线路上车就要2元,且每跨一段要加价1元。由于历史原因,公交车票价的制定大都按岛内外作为界限进行划分,过桥就要加价,票价最高的线路全程达8元。2010年10月起,厦门实现岛内外公交票价一体化,上车1元、全程票价不超过3元,减轻了市民公交出行的负担。


▲厦门公交车


6/华联百货更名“夏商百货”

2010年2月,叫了23年的厦门老百货品牌华联商厦正式更名为“夏商百货”。中山路华联商厦是80年代厦门最先进的大型百货商场。不但有自动扶梯,还有开设了厦门第一家自选超市,商品、陈列方式与国际接轨。后来华联在梧村、美仁也开了分店与超市。如今中山路1号依旧是夏商百货,延续着老厦门在中山路上购物的美好记忆。


▲中山路夏商百货


7/全市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900元

2010年3月1日起,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至900元/月,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至9.6元/小时,首次实现岛内外统一标准。2022年4月1日起,厦门市月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2030元,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21元/小时。相比12年前,提升了一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