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原版1:1复制,18年后,神秘7501瓷再现江湖

2020年11月1日,“7501‘毛瓷’国宝再造工程新闻发布会”在上海西郊宾馆翠园厅盛大开幕。参照7501“毛瓷”原作,并以原作制作原料及工艺要求1:1复制的新7501瓷大全套在发布会现场揭开神秘面纱。


▌1:1原材质、工艺复制的7501“毛瓷”国宝再造工程部分器物


18年前,即2002年,同样在上海西郊宾馆翠园厅,爆出了轰动整个中国藏界的大消息——新加坡藏家马晓峰与张曙阳先生签署整体转让协议,张曙阳先生斥资3600万元人民币买下马晓峰手中565件7501“毛瓷”。


这一历史瞬间不仅经过了上海市公证处的收藏公正,而且整个过程是在7501瓷当年主创团队共同见证下完成的。此次转让的现场若干细节,被刊发在当年的《收藏》杂志上,成为7501“毛瓷”收藏史的珍贵佐证。


▌18年后,张曙阳先生回忆当年转让情景,《收藏》杂志见证历史瞬间


2006年,张曙阳先生带着7501瓷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巡展一年,奠定了是批珍贵瓷器的世界性影响。张曙阳也由此成为中国文物局成立至今,被批准个人物品去海外展览的第一人。


18年来,7501瓷的价值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认知与推崇,堪称收藏市场中最为炙手可热的顶尖收藏品类,然而,由于早期市场沉淀已经完成,新晋藏家在市场中能够见到7501瓷真容的机会极低,遑论收藏!与此同时,出于对7501瓷的敬仰与追逐,各种7501瓷仿制品也在市场中以各种方式流行着。


7501瓷的收藏爱好者不断与各种不同面目的“7501瓷”碰撞,也在不断探问,7501瓷真品到底面目如何,究竟有着多高的水平,这种年代不算久远的景德镇瓷器是可以被复制出来的吗?


实际上,今天中国藏家对于7501瓷的系统学术梳理细致而到位,而越是认识清晰,藏家也就越清楚,复制7501瓷的难度有多大。对此,坐拥7501瓷最大宝藏的张曙阳先生可能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他曾公开表示,瓷器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就是器型,对于众多仿制者来说,手中并没有真品素材参照,如何能仿得出来!


由于拥有收藏7501瓷的绝对数量、种类与品质优势,张曙阳对7501瓷的复制难度也都理解到了每一个技术层面。他认为,7501瓷的特点决定了烧造难度。比如说,7501瓷是史无前例的高白泥、高白釉设计,用临川高岭土来烧造,而此高岭土已经绝矿;7501瓷的设计要求是1400度高温,同样史无前例,且只有反复煅烧才能呈现出效果,这一点在当年烧造时都是攻关难点,烧成率极低;7501瓷的翠竹红梅色彩与各种制作细节都是当年众多中国顶尖陶瓷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晶,在今天很难把控。


▌7501“毛瓷”国宝再造工程部分复制器物的模拟使用场景


由于深知其中难度,从当初从马晓峰手中整体买下7501瓷就有复制想法的张曙阳,直到18年后,才将梦想变为现实。


18年前,曾在这里见证7501瓷收藏整体转让的嘉宾在2020年11月1日再次莅临现场,而2006年参加7501瓷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的中国代表团成员也悉数到场。


▌2006年《收藏》杂志跟随报道7501瓷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盛况,14年后,中国代表团成员再聚《收藏》杂志报道画面前,《收藏》杂志主编韩涧明(后排右二)代老社长杨才玉先生与代表团成员合影


原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副所长杨火印先生、7501瓷发现者马晓峰先生、7501瓷收藏家、张稻创始人张曙阳先生、7501瓷釉下红梅设计者彭兆贤传承人彭远明先生、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王秋霞等出席活动。


▌左起:瓷器界泰斗王锡良之女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王秋霞,7501日本展策划人郭玉洁,原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涂雨亭,7501发现者马晓峰,7501毛瓷收藏家、张稻品牌创始人张曙阳,原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副所长杨火印,7501釉下红梅设计师彭兆贤家族传人彭远明


在发布会现场,张曙阳介绍了其收藏7501瓷的心路历程以及如何与景德镇艺术家合作,从而完成他心目中的“7501瓷国宝再造工程”。按照发布会主办方的说法,此次“7501国宝再造工程”也是张曙阳首次拿出7501瓷原件做还原比对,并集结顶尖团队,力求还原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制作的最高水平风貌——7501工程。


作为再造工程的结晶,张曙阳与景德镇艺术家合作的1:1原版复制“7501国宝再造工程”大全套珍藏版也于现场揭幕亮相。


▌7501“毛瓷”国宝再造工程新闻发布会现场,7501收藏家、张稻创始人张曙阳先生致辞


▌7501“毛瓷”国宝再造工程新闻发布会现场,原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副所长杨火印先生致辞


▌1:1原版复制“7501国宝再造工程”大全套珍藏版


“7501瓷国宝再造工程”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彭远明先生在介绍这套复制珍瓷时表示,此次复制烧造,使用了家中当年制作7501瓷的珍稀库存临川高岭土原料,并按照7501瓷特有的工艺还原其反复高温煅烧过程,将7501瓷的白、润、透、亮、硬特点发挥到极致,而由于工艺复杂,7501瓷烧造过程的艰难也在复制中显现,其最终成品率只有三分之一,其余大部分,哪怕稍有瑕疵,也只能砸掉。即使仅看这个过程,收藏者都能体会到7501瓷的这版再造有着怎样的不容易与与之对应的收藏价值。


▌彭远明先生现场接受采访,讲述7501瓷工艺的秘密


面对此种艰难还原的况味与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再造成果,张曙阳的概括浓缩至两个字:分享。


▌张曙阳先生现场谈及7501瓷制作的艰难与分享的理念


▌7501瓷发现者马晓峰先生现场讲述7501瓷真相


▌1:1原版复制“7501国宝再造工程”大全套珍藏版揭幕现场


张曙阳直言:“很多人跟我说,你是7501瓷的最大藏家,为什么还要做1:1的复制品,还要完全按照原来工艺去做?再过多少年,如果两者在鉴定上分不出来,损失的岂不是你自己的这笔收藏。他们的忧虑有他们的道理,但我的初衷就是分享。7501瓷是中国千年陶瓷发展史上被国际认可的第七大创烧品种,但是它极度珍惜,能够拥有它的人极少,普通人根本不可能拥有、认识,这就需要分享精神。而只有还原度高,在原料、工艺、胎质、色彩、造型等方面都能够还原,才能感受到7501瓷的真正魅力与价值。”


《收藏》创刊于1993年 一册在手,把握收藏

微信名:收藏杂志

微信ID:sczz029

《收藏》微博ID @收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