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走出寺庙菩萨,走进佛教众生

除了寺庙菩萨,你知道中国这个世界上佛教人口最多的国家,多样而丰富的佛教体系吗?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佛教诞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传说2500多年前迦毗罗卫国的王后摩耶夫人路过蓝毗尼时在一颗菩提树下生下了太子乔达摩·悉达多,35年后乔达摩·悉达多悟道成佛创建了佛教被尊为释迦牟尼佛。后人在蓝毗尼修建寺庙纪念佛主。

走出寺庙菩萨,走进佛教众生

走出寺庙菩萨,走进佛教众生


佛教的派别

佛教三乘(早时读shèng,现在也读chéng)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声闻乘又名小乘,缘觉乘又名中乘 、菩萨乘又名大乘。"三乘"即三种交通工具,比喻运载众生渡越生死到涅槃彼岸之三种法门,法华经以羊车喻小乘,鹿车喻中乘,牛车喻大乘。

走出寺庙菩萨,走进佛教众生

声闻乘,小乘佛教,闻佛声教而得悟道。目标是使自己从这个苦痛的世界中解脱出来,实现烦恼的熄灭。以苦、集、灭、道四谛为乘,人世间一切皆苦,叫"苦谛";欲望是造成人生多苦的原因,叫"集谛";断灭一切世俗痛苦的原因后进入理想的境界,即"涅槃",叫"灭谛";而要达到最高理想"涅槃"境界,必须长期修"道",叫"道谛"。用修行的方法去掉修行者自己的欲望,罪孽和烦恼,以达至善,摆脱轮回,进入不(转)生不死的涅盘境界。

缘觉乘,又作辟支佛乘、独觉乘,中乘佛教,观因缘而悟解。目标是通过修行、契入事物互即互入之本质而开悟。中乘所修法门为十二因缘,此十二支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循环不息之因果。中乘修法者,观此三世众生,尽为十二因缘所支配,认为小乘未能破此一念,故非究竟,倘能将此一念断倒,便可超出三世,了生脱死

菩萨乘,又作佛乘、如来乘,大乘佛教。目标是要帮助所有的人开悟。求无上菩提,愿度一切众生,包括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强调"自利、利他,利益一切众生"。


走出寺庙菩萨,走进佛教众生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中国佛教分为三大语系佛教,即人数最多的"汉语系佛教"、流传在西藏蒙古地区的"藏语系佛教"和奉行南传上座部思想的"巴利语系佛教"。

走出寺庙菩萨,走进佛教众生

古印度大陆20个主流的部派佛教,大多都传入了中国。其中不仅有大乘教法,也包括三个最著名的小乘部派,并形成了中国汉地的大宗派中的三个小乘部派。因此,汉传佛教是以大乘为主,大小兼修的。"汉传佛教"又称"汉语系佛教",之后又传到韩国、日本、越南等地。


走出寺庙菩萨,走进佛教众生

世界佛教的中心也渐转移到了中国,并进而传播影响到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及我国的西藏等地。佛教至此成为世界性宗教。而印度佛教此后则日趋没落而消亡了。中国翻译收藏的佛教典藏是最全面、系统和完整的。

"出家人"的生活

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肯定缘起论,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空"。反对自杀,人身难得。众生在无量劫的轮回中,获得人身的机会如"盲龟值木",极为难得。反对末日邪说,作为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的宗教,宣称每天都是好日。

走出寺庙菩萨,走进佛教众生

佛教徒有许多的名称,名称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佛教徒的正式称呼,如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赛、优婆夷等。一类是对佛教徒的别称,如僧、沙门、和尚、阇梨、头陀。

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走出寺庙菩萨,走进佛教众生

佛教的宗旨虽在解脱生死,出家虽是解脱生死的最佳途径,但不出家如能修持,也未必不能解脱生死,部分派别的佛教信徒,是不一定要出家的。

如小乘佛教是以解脱道为依归的,在家人也可修成小乘的第三果,不用一定出家。大乘佛教的观点来说,为了化度众生,菩萨随类应现,到处化身,经常是化家人的身分,所以在有名的大菩萨中,除了地藏弥勒之外,多数是现的在家相。

推荐阅读:走出清真寺,走进身边的穆斯林

上一篇新闻

“回到长沙,是我最好的选择”——第五届侨商侨智聚三湘活动侧记

下一篇新闻

阿春游西湖系列40 河坊街上的江南铜屋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