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那些年给兔子整装备的西方国家「5」:意大利

1943年,意大利投降前夕

一名美国飞行员被击中后跳伞,意外降落在意大利军队的阵地上。他正在考虑要不要投降时,一位意大利军官向他致敬,说道:“请接受我们的投降。”美国人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1000多名意大利士兵放下武器,向他投降,搞得美国飞行员不知所措。飞行员再次与意大利军官再次确认后,迫不得已接受了对方的投降。

这个故事虽有艺术加工的部分,但这就是意大利留给后人的印象:投降,投降,还是投降。

但是,作为世界第六大工业强国,二战时的意大利是颇有实力的!

(1)工业方面:虽然意大利的工业规模略小于日本,但工业技术要高于日本,工业水平和日本不相上下。

(2)人员方面:意大利在二战中表现得没有日本强势,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意大利根本就没进行全面动员,国家工业和军事潜力没有被激发出来。

事实上,直到战争爆发前夕,意大利仍然没有做好准备,也没有进行战争的全面动员,因为意大利人对战争不感兴趣。如果意大利像日本那样穷兵黩武,战斗力不会比日本差!

当日本已经进入全面战争状态时,意大利人还在悠闲地喝着下午茶,讨论着去哪看歌剧表演。即使二战打得如火如荼,欧洲打得一团糟,意大利本土仍然处在一片安静祥和之中,战争距离意大利人似乎非常遥远,人们觉得这场战争只是墨索里尼和他的一小撮支持者发动的一场投机活动和军事冒险而已。

经历了一战.二战.冷战,到了今天,意大利的军事实力,在欧洲还算中上等,但是要是放在世界上,那就只能是三流水平了。

意大利是欧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其海军拥有两个性能先进、功能齐全、战力强大的航母战斗群,由现役的“加富尔”号和“加里波第”号航母领衔。意大利海军是地中海地区仅次于法国海军的第二大海上力量,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不断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力图成为地中海的海上霸主。

意大利是一个较大的半岛国家,其95%的工业原料来自海路,65%的出口货物依靠海运,海军在其军队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意大利海军现役约3万人,目前编配各型舰船63艘、各型飞机70架,还包括2艘航母、3艘两栖运输舰、8艘驱逐舰、9艘护卫舰和6艘潜艇等。

中国和意大利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两国交往历史由来已久。从马可•波罗掀起西方第一次“中国热”,再到古丝绸之路上中意两国共享繁荣。随着中美关系在七十年代末恢复正常,对中国的各种禁令解除,我们和早在1970年就与中国建交的意大利又展开了新一轮的合作。

意大利“阿斯派德”导弹

意大利“阿斯派德”导弹是一种多用途导弹,地空型导弹配“斯帕达”(Spada)低空防卫系统,舰空型导弹配“奥尔巴托斯”(Albators)武器系统,空对空型导弹用于F-104S飞机及其后继机上。

六十年代,欧洲不少国家开始研制地对空战术导弹,诸如西德的“罗兰特”系统,英国的“长剑”系统,法国的“响尾蛇”系统等。上述武器系统均已先后定型并装备部队。这些武器系统的共同特点是弹体较小、机动灵活、反应时间短、低空性能好、采用指令式制导。由于这些武器系统都是独立的从头开始研制,因此研制周期较长,研制费用较大。意大利政府为了节省研制和装备费用走了另一条道路;在“麻雀”导弹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发展,要求研制出一种可用于地空、舰空和空空的,三军通用并能与“麻雀”导弹互换的多功能导弹。

这项任务由曾经对美国“霍克”和“麻雀”AIM-7E导弹进行维修和生产的意大利塞列尼亚公司承担,并定名为“阿斯派德”。第一种型别称为“阿斯派德”Mk1,原来只打算在1970年从美国引进的 AIM-7E-2 的基础上换装塞莱尼亚的半主动雷达导引头,后来又决定采用自行研制的引信、战斗部、火箭发动机和舵面驱动装置等其它关键部件。为满足意大利军方的具体要求,节约武器系统的研制和生产费用,六十年代末开始拟定自行研制“阿斯派德”导弹的计划。 1971年,意大利空军开始资助这项计划,1972年初确定了导弹的最后外形设计,1974-1975年完成了海岸和舰上发射试验,1977年,“奥尔巴托斯”系统首次开始小批量生产,1978年投入批量生产。

【弹体结构】:

气动外形与“麻雀”相似,为旋转弹翼式。弹翼和尾翼按照“X”形配置在同一平面内。弹翼和尾翼均为插入式,在外形上,空空与面空形的区别在于翼面和尾翼。面空型的翼面和尾翼都是梯形的。弹体采用轻合金制成,天线罩采用陶瓷材料,战斗部则采用钢材料。

【导引头】:

导弹采用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导引头工作在波段(8~1-兆赫)。单脉冲卡塞格伦天线的直径为14.5厘米,由液压陀螺稳定。导引头通过头部和尾部接收机分别接收目标回波和照射雷达信号,是导弹沿比例导引航迹始终在碰撞弹道上飞行。此外,导弹还采用了一种能对抗电子干扰的被动辅助寻的系统,即使目标施放噪声干扰,该系统仍能利用目标信号将导弹导向遭遇点,因而能获得更高的杀伤概率。

【战斗部与引信】:

战斗部为预制破片杀伤式,重约34公斤,其中装药10公斤,破片约10000块,每块重量约为2g。破片飞散角40°,有效杀伤半径约10米。战斗部采用触发引信。在进行试验和演习时,战斗部内可安装遥测装置,用于监视导弹的飞行状态,以分析和鉴定导弹的性能。

弹体长度:370厘米

弹体直径:20.3厘米

主翼翼展:80厘米(面空型),100厘米(空空型)

尾翼翼展:64厘米(面空型),80厘米(空空型)

速度:2.5马赫(高空发射可达5马赫)

高度:约8公里(空空型,从发射载机上方起算),13公里(面空型)

射程:约80公里(空空型),最大15公里(面空型),最小5公里(面空型)

发射重量:230公斤

横向过载:35g(导弹速度为250米/秒时)

(弹翼形状不一,是因为其分为陆海空三种不同型号)

上世纪80年代,中国从意大利引进了“阿斯派德MK1”导弹等技术,先后开发出霹雳-11空空导弹和红旗-64地空导弹。霹雳-11在90年代研制成功,成为了中国第一款正式装备部队的中程空空导弹。从此开始,中国战斗机正式进入“超视距空战”时代。

歼8装备的“阿斯派德”空空导弹

霹雳-11中程空空导弹,主要装备歼-8、歼-10系列战斗机。不过,主动雷达制导的霹雳-12空空导弹不久也研制成功,霹雳-12具备“发射后不用管”的能力,作战能力大大超过霹雳-11,最终成为21世纪初期的中国主力空空导弹。因此,霹雳-11导弹担当主力空战武器的时间并不长,而且生产数量也有限。


尽管如此,“阿斯派德”的技术引进,对中国空空导弹的进步意义是巨大的。这种导弹的导引头、元器件、发动机、弹体材料等等,对霹雳-12和其他空空导弹也都有很大的技术借鉴作

在此基础上,还发展出了“猎鹰-80”舰空导弹以及红旗-6系列的多款新改型。与空空导弹相比,“阿斯派德”技术在中国地空导弹领域的发展更加广阔。

其实

早在引进“阿斯派德”之前,中国就从越南战场上得到过“阿斯派德”的原型AIM-7“麻雀”导弹并开展了仿制,最后成功研制出了“霹雳”4导弹。不过,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意大利A244S“白头”鱼雷

意大利阿莱尼亚公司的鱼雷分部的前身为1875年创办的白头公司,全球第一个鱼雷制造企业,至今拥有最为悠久的鱼雷品牌:白头。

上世纪80年代时,中国与西方关系密切,意大利愿意提供先进军工产品,其中之一便是A244/S鱼雷,为上世纪70年,由意大利阿莱尼亚公司研发,该型鱼雷全重为216公斤,全长2.75米,直径324毫米,采用银锌电池电动机推进,航速可达40节,巡航也为30节,最大作战深度约400米,航程大概有6公里,配用59公斤的弹头,足以摧毁任何潜艇。

这款鱼雷具备抗干扰能力强、射程远、射后不管等优点,特别适合在濒海地区进行作战,这非常适合中国浅海多的特点,而且其适装性好,可以供潜艇、水面舰艇、直升机以及固定翼飞机使用。

这款鱼雷自从推出即受到各国欢迎,出口到多个国家。A244S,为上世纪80年代才推出的改进型,中国自然很满意。故在1987年时,一次购进了40枚A244S鱼雷和发射装置等,具体型号应为:A244S-1,直升机机载型,引进了相关的全套技术资料,后来中国成功对其进行仿制,供我军反潜直升机使用,并出口,外贸编号为:ET-52。并出口给巴基斯坦。

与鱼7相比,A244S鱼雷的影响不大,仅少量列装,故而在少有消息,许多人都不知道中国引进了它。但其技术对中国的影响不小:

(1)电动力系统,对我们研发电动力鱼雷相当有参考。

(2)AG80主被动声自导头,射后不管。此外,它的浅水使用设计,也值得研究。

意大利将先进反潜鱼雷给中国,让美国脸色难看,当时美方推销MK-46鱼雷,结果先被中国的仿制型号弄得信心不足,又被意大利用A244S搅了局,最后中方仅买了4枚MK-46鱼雷及一套发射装置及备件,只是充当样品使用。中国通过对MK-46与A244两款反潜鱼雷技术的研究,再结合后来了解的俄式鱼雷技术,完成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研发体系,生产出来的鱼雷技术方面独具风格,走在世界的前列。

美MK-46鱼雷

意大利DE-1164型舰壳/变深综合声呐系统

上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设计、建造051型驱逐舰,作为当时我国海军水面舰队编队的核心和骨干,显然需要给051配备更强的反潜系统以应付来自水下的威胁。

051型驱逐舰配备了SJD-1型声呐,这是一种低频率、大功率、大孔径的声呐,基阵直径超过2米,高度超过1米,重量超过4吨,探测距离超过6公里,为了解决声呐基阵在舰上的安装问题,同时不影声呐和舰艇各自本身的性能,所以051型驱逐舰在我国首次在水面舰艇中使用了球鼻艏,将SJD-1的声呐基阵安装在里面,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最大限度的远离发动机和螺旋桨,以降低两者的噪声对声呐性能的影响,同时在舰艇航行中,舰队艏的水动空泡在球鼻艏表面受到的压力较大,存在的时间很少,所以对于声呐的干扰也比较有限,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声呐的工作性能。

SJD-1的装舰为我国大中型水面舰艇配备大型声呐基阵铺平了道路,此后我国不断采用新技术对国产舰艏声呐进行改进包括相控阵发射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先进图形技术,在背景噪声抑制、抗干扰与混响以及探测距离等性能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以本世纪我国公开展出的ESS-2型主/被动舰艏声呐为例;该声呐是一种综合舰艏声呐,在被动搜索模式可以提高远程警戒能力,可以边搜索边跟踪目标,在主动模式下可以同时跟踪多个目标,最大探测距离20公里左右。

国产舰载综合反潜系统研制成功,大大提高了我国海军的反潜能力,但是其仍旧依靠舰壳声呐,受本舰噪声影响较大,难以实现较大探测距离,因此在对抗国外先进潜艇的时候力不从心,所以需要为舰艇配备拖曳声呐以提高探测距离。考虑到当时国内水声系统的水平比较有限,我国海军决定利用当时良好的国际环境,引进发达国家比较先进的系统来提高自己的反潜能力,同时通过对引进技术的吸收、消化来实现国产系统的升级换代。

根据海外资料,我国引进的意大利的DE-1164型舰壳/变深综合声呐系统,包括舰壳声呐和拖曳声呐两个型号,DE-1164来源于DE-1160,后者是美国授权意大利生产的AN/SQS-56型声呐,DE-1164是在DE-1160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变深声呐的拖曳式基阵和相关拖曳设备制成,系统主要用于搜索、跟踪水下目标,测定其方位、距离和运动方向等数据,并自动传递给火控系统,系统采用两种工作频率,即可以利用直线传播途径探测目标,又可以利用声会聚区发现目标,其中舰壳声呐对于水下目标的探测距离在15公里左右,而拖曳变深声呐则可以达到50公里左右,有力的提高我国海军对于水下目标的探测能力。两种频率的设备共用一个电子机柜,因此设备紧凑,体积和重量均较小。

引进的DE-1164型声呐最初装备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051G型驱逐舰,这是我国海军水面舰艇反潜系统首次综合拖曳声呐,提高了我国海军水面舰艇对于水下目标的探测能力,是我国综合反潜系统的又一个进步。由于在测试中发现051G采用的蒸汽动力,噪声和振动都均大,声呐工作环境较差,影响其性能,同时由于051G没有直升机库,不能搭载反潜直升机,因此也无法发挥出声呐全部性能,但是其对于水下目标的远程探测能力仍旧给我国海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二代舰艇的综合反潜系统的研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未能引进的意大利装备:

【1】意大利阿古斯塔AB.212ASW直升机

AB-212是阿戈斯塔和贝尔公司于上世纪60年代末联合研制的直升机,其原型就是名噪一时的“贝尔”UH-1。AB-212正常飞行速度为196千米/小时,航程可达667千米。

为了满足意大利海军需求,该机曾发展出多种衍生机型。AB-212ASW就是AB-212的反潜型,主要用于对敌方水面水下目标实施有效攻击,同时也可用于轻型运输或空中联络。反潜作战时,该机可以挂载MK-46或A-244鱼雷,反舰作战时可以挂载AS-12空舰导弹。由于该型机在意大利海军服役已接近到寿年限,自2004年起,意大利海军计划采用更为先进的NH-90直升机替换现役的AB-212。

在中国竞标时,AB-212直升机被法国海豚直升机取代,最终国产化后称为直-9,大量装备中国海军舰艇部队,作为中国平台兼容性最好的直升机,经过改进后成为反潜直升机,攻击武装直升机。

直-9取代AB-212直升机,虽然吨位只有3吨,不如后者5吨,作战效能不如后者,但是技术含量很高,旋翼传统材料都有80年代先进水平,引进价值更大。

中国民航从美国引进的贝尔-212直升机


海豚”的超级魔改,武直-19

【2】意大利奥托·梅莱拉76mm舰炮

奥托·梅莱拉76mm舰炮是意大利奥托梅莱拉公司研制生产的海军舰炮,由于该舰炮射速高,体积紧凑,适合在中小型舰艇上使用,且同时兼顾防空,反导和对陆攻击能力,被各国海军广泛使用的舰炮,被誉为舰炮中的“AK-47” 。

奥托·梅莱拉76 mm舰炮的射速高达每分钟120发,全自动电脑操作机炮,也可以由炮手遥控操作,可作为近距反导弹、空防、打击水面舰艇以及岸轰支援等多元目标使用。由于在设计时已考虑小型舰艇安装的要素,因此重量与后座力控制在护卫舰或是巡逻艇大小的小型舰艇可承受的范围,加上冷战时期主要国家并未开发出适合的防空用快炮,因此奥托·梅莱拉76 mm舰炮成为西方世界船舰防空火炮的唯一选择,大受欢迎,有53个国家的海军使用。

为了因应现代船舰对于隐身性的需求,21世纪奥托·梅莱拉76 mm舰炮推出了采用隐身炮塔构型的改良版,于新加坡海军的可畏级护卫舰上使用。

上世纪80年代“中西蜜月时期”,为了提高中国的中口径舰炮水平,中国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阶段。当时,西方国家最为成熟的两款舰炮分别是法国100毫米紧凑型舰炮和意大利的“奥托·梅莱拉”76毫米舰炮。中国更是对研制100毫米紧凑型舰炮的法国克勒索-洛瓦尔公司和76毫米舰炮的意大利奥托-梅莱达公司进行了详细考察。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法国100毫米舰炮更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需要。于是,“奥托·梅莱拉”76毫米舰炮与中国擦肩而过。

法国克勒索-洛瓦尔公司100毫米紧凑型舰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