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招聘”助力侨企满工达产
在“创业中华·百企千岗·助创行动”首场云招聘活动现场,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右)正在介绍就业帮扶政策。 (北京市侨联供图)
8月11日,“创业中华·百企千岗·助创行动”启动仪式及首场云招聘活动在北京举办。此次活动是在中国侨联指导下,由北京市侨联、天津市侨联、河北省侨联、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海淀区委统战部和中国侨商联合会联合举办的。共有来自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以侨资企业为主的85家企业参与首场云招聘活动,提供374个岗位,共招聘2800余人。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向好,这样的“云招聘”日渐多了起来。面对当前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的需要,各地侨企加大招聘力度,扩大人才储备池子;各级侨务部门积极铺路架桥,助推侨企人才引进。人才齐备,侨企满工达产的马达飞转起来了!
储备人才
“众多律师通过云招聘途径向我所投递简历及加入意向。”谈及公司最近的招聘情况,北京盈科(天津)律师事务所(简称“盈科天津”)党委副书记刘远征底气很足。8月11日,作为天津市侨商会理事企业,盈科天津参加了“创业中华·百企千岗·助创行动”首场云招聘活动,收获颇丰。
这不是该公司今年参加的第一场云招聘活动。“此前,我们还参加了北京大学法律人模拟面试大赛和2020春季校园云端宣讲会。”刘远征介绍,疫情发生后,各企业招聘工作主要依托线上招聘方式。线上招聘很好地打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一定程度上给了毕业生更多的选择。
目前,经济社会运行秩序逐渐恢复,越来越多的侨企积极在招聘工作上落子布局,不断扩大人才储备池子,为企业长远发展积蓄有生力量。
“今年,我们共招聘了505人,比往年扩招了300多人!”中国侨商联合会监事长、华纳控股集团董事长施乾平表示,人才储备对公司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虽然疫情重创全球经济,但越是在这个时候,越应加强人才储备。
在施乾平看来,侨企对应聘者有很强的吸引力。“对很多应届毕业生而言,侨企是很不错的选择。”他表示,侨企的高管大多有在海外工作和生活的经验,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在企业管理上比较强调规范的流程和制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侨企的福利待遇和晋升渠道比较透明完善,可以快速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
“人才如企业的血液,需要不断新陈代谢,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需要及时招聘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方能保证企业长远健康的发展。”安发国际控股(新西兰)集团公司总裁、MEO健康呼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炜认为,做好招聘工作,一方面是为企业获取合适且能够自我成长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响应政府号召,担起稳产保就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贡献侨企力量。
就业是民生之本。刘远征认为,招聘工作不仅有利于吸收专业性人才,推动企业的人才梯队建设,更有助于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
急需人才
“去年,公司只有30多人,现在增至50多人,到今年年底将达到80至100人的规模。”新加坡归侨张心凤是安徽纯源镀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作为一家从事真空纳米镀膜设备设计、研发、加工制造和纳米镀膜生产的高科技企业,张心凤的企业在各大招聘网站上广撒“英雄帖”,重金“招兵买马”,准备大干一场。
“软件工程师、自动化工程师、品质管理工程师、财务出纳和产品销售等职位都虚位以待。”张心凤表示,“经过几年的研发积累,去年年底,公司的产品终于通过技术验证。今年,公司发展进入爆发期。尽管受疫情影响严重,但公司的营业额预计仍将增加5倍左右,急需专业人才。”
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暴发时正值中国春节。很多侨企和张心凤的企业一样,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不断攻坚克难,积极转型升级,继续扩充产能。在复工复产的过程中,人力资源面临巨大市场缺口。
疫情发生后,作为一家大型工业打印机制造企业,施乾平在北京和山东两地的企业迅速扩建了口罩和全自动口罩机生产线。研发人员、技术工人、市场销售……公司生产链的各个环节都急需人手。
“当地政府积极帮忙协调人手,不仅和各大高校的就业处对接,还帮我们在很多社区张贴招聘需求。大年初十,我们公司已基本解决用工问题,全面复工复产。”谈及这段特殊的招聘经历,施乾平充满感激。
引进人才并非易事。“受区位因素影响,福建省宁德市的经济难以聚集足够的市场效应,研发和技术人才类的岗位招聘上存在较大的难度。”高炜说。
面对疫情冲击,侨企求贤若渴。什么样的人才是侨企需要的?侨商们各抒己见。
“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律师的基础。”刘远征认为,“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具有强大专业能力的律师,更需要认同公司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职员。只有这样,双方才能携手实现价值的飞跃。”
“伟大是干出来的。”对于职场新人的发展,施乾平语重心长地提出几点建议:“要拥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将自己的专业领域和公司的业务特点紧密结合,结合实践,为企业的制度、流程、效率、成本等方面的改善贡献价值;时刻以公司的核心利益为重,遵纪守法,严守公司的红线标准和制度要求;坚持水滴石穿精神和一万小时定律,在一个岗位上踏踏实实磨炼自己,不断奋斗拼搏,努力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替代的角色;要有主动学习的能力,不懒惰懈怠,不不懂装懂,不投机取巧;要做诚实透明的人,积极发挥年轻人的活力和耐力,成为公司创新发展的阳光和发动机。”
留住人才
招聘只是企业和人才双向选择的第一步。对侨企而言,不仅要吸引人才,更要留住人才。为此,侨企各显神通。
今年春天,施乾平的企业招聘了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原来在各自的公司上班。受疫情影响,他们上班的时间推迟,就临时到我们公司上班。后来,他们觉得我们公司不错,就留下来成为正式员工。”施乾平认为,除了优厚的待遇,企业文化也是吸引人才留下来的重要因素。
“我们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前瞻性和创新型,特别注重对青年律师的培养。”刘远征介绍,“我们每年都开设青年律师培养系列课程,培养和提升青年律师的专业能力;实行‘共享办公’制度,为新执业并独立执业的律师免费提供事务所的共享工位一年,降低律师的办公成本。”
面对疫情冲击,中国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在为侨企纾困解难的同时,也为侨企留住人才提供了助力。
“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中共中央提出了‘六稳六保’,把保就业放在首位,为企业招聘用工提供了充分的政策支持。”高炜举例说,对于招聘生产防疫物资的用工给予资金补贴;免除企业部分社会保险费用或延迟缴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搭建线上就业平台,为企业招聘和寻找工作机会的群体进行匹配和相互推介。
针对相关优秀人才引进,天津市出台了“海河英才计划”,鼓励优秀人才落户天津。刘远征介绍,律师作为计划的“资格型”人才,有利于吸引外省份律师落户天津。
“今年,政府非常重视就业,对应届毕业生有一系列的政策帮扶。”施乾平介绍,“政府对刚入职的应届毕业生发放2000元就业补助,公司人力资源部会根据政策帮他们申请。”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