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1日 星期四

索姆河战场就是炮弹洗地,在两种炮兵战术下,马克沁机枪要靠边站

军圈总有莫名其妙的夸大现象,今天的辟谣对象就是大名鼎鼎的“马克沁”机枪。


索姆河战场就是炮弹洗地,在两种炮兵战术下,马克沁机枪要靠边站

首先说个根正苗红的事情,马克沁(Maxim gun)机枪是第一种实用的自动武器,利用火药燃气后座的原理,马克沁机枪可以自动往复射击。


索姆河战场就是炮弹洗地,在两种炮兵战术下,马克沁机枪要靠边站

早期设计的马克沁机枪每分钟可以发射450-600发子弹,加之其使用水冷式设计就让大家遐想连篇了,以至于出现了这样的谣言“‘生命收割机’马克沁重机枪,曾一天杀死近6万人”


索姆河战场就是炮弹洗地,在两种炮兵战术下,马克沁机枪要靠边站

马克沁机枪一天杀死几万人的文章比比皆是

那么,事实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咱们仔细的分析一下。

马克沁的第一个原型枪出现于1884年,这段时间内主要是以技术展示的手段用在了各种宣传展会上。在之后的几年间,马克沁机枪实际上只被一些诸如新加坡的小国购买,并未真正的使用在战场上。

以至于愿产国英国,也到了1888年10月才开始正式的采购马克沁机枪,而采购量也仅仅有120挺,和动则几万把的步枪相比,马克沁机枪的生意实际上是很惨淡的。

但随后不久,马克沁则在一次对原始部落的土著人的战斗中大放异彩。在1885年,非洲南部的罗得西亚(现在的津巴布韦),在当地的警察和祖鲁人的冲突中,一个拥有五挺(注意不是传说中的四挺)马克沁机枪的700人(注意不是传说中的50人)联队,和5000名祖鲁族战士发生了冲突。恰好战场是一片相对开阔的平原,因此四挺马克沁大开杀戒。


索姆河战场就是炮弹洗地,在两种炮兵战术下,马克沁机枪要靠边站

但要注意的一点是,当时战斗中所使用的马克沁机枪现在还在英国的“皇家炮兵博物馆”中有收藏。这是一型并不带水冷套筒的.303口径轻便型马克沁机枪,主要装备给当时的南非警察(并非军队)使用。而祖鲁人的战士当时是这样的:


索姆河战场就是炮弹洗地,在两种炮兵战术下,马克沁机枪要靠边站

即便是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武器,他们完全可以说是手无寸铁。


索姆河战场就是炮弹洗地,在两种炮兵战术下,马克沁机枪要靠边站

不在马克沁机枪有多厉害,而是敌人太弱。而这次让马克沁声明大噪的香格纳战役中祖鲁人一共损失了1500人。

真正在军事上的应用,实际上是在是在日俄战争中。


索姆河战场就是炮弹洗地,在两种炮兵战术下,马克沁机枪要靠边站

战前沙皇俄国陆军共计采购了508挺马克沁机枪,在防卫旅顺的作战中配合由铁丝网与壕沟精心设计的阵地,成为日本陆军的屠杀绞肉机;在旅顺防卫作战中日军的一大部分伤亡则是由马克沁机枪造成的。


索姆河战场就是炮弹洗地,在两种炮兵战术下,马克沁机枪要靠边站

日军在进攻旅顺的作战中大量伤亡,实际上也是犯了一个和南非祖鲁人相同的错误,过于密集的冲锋,当然了,直到二战结束,日军的“板载”冲锋的毛病也没有改过来。


随着机枪在战场上不断出现的强势作用,步兵的冲锋也就渐渐的变得稀疏,成了一个叫做散兵线的战术。

索姆河战场就是炮弹洗地,在两种炮兵战术下,马克沁机枪要靠边站

散兵线

士兵们不再密集的发起集团性冲锋而是以相对较大的间隔向前徐徐的推进。这也是机枪出现20多年时间里各个国家军队在面对机枪改变战场形势的状况作出的积极改变。

时间一下子就来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重机枪依旧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也就是 “‘生命收割机’马克沁重机枪,曾一天杀死近6万人”的谣言来源了。

重机枪虽然重要,但远没有谣言中说的那么“重”。谣言是这样写的:

马克沁重机枪之所以赫赫有名,主要是因为这种机枪诞生没多久就获得了“生命收割机”的“名声”,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索姆河战役中战斗力十足。无论在马克沁重机枪那个地方发起冲锋,就会在那个地方留下一堆尸体。面对42千米阵线上的240挺马克沁重机枪的疯狂扫射,当时英法联军的官兵们像麦子一样被成片扫倒。德国军队曾用这种重机枪一天之内就打死和重伤了约6万名英法军人,其中2万人当场死亡。整个德国阵地前沿一千米内成了真实的“人肉屠宰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索姆河战役(1916年7月1日至11月18日)中,最为惨烈的一场战斗士被历史学家称之为“第一天”的战斗,这是索姆河战役开始的第一天。在这一天里英法联军的19个师和德国防守的第二军的6个师在索姆河第一次交火。


索姆河战场就是炮弹洗地,在两种炮兵战术下,马克沁机枪要靠边站

这一天,英军伤亡了57470人,法军伤亡超过7000人,防守索姆河的德军伤亡12200人。这是索姆河战役中伤亡人数最多的一天。通观整个的索姆河战役,英国伤亡42万人、法国伤亡20万人、德国伤亡60万人,一天之内伤亡65000人也是一个十分恐怖的数字了。

但,这些伤亡真的是马克沁机枪造成的吗?在65000人的伤亡中,其他因素的伤亡仅仅有不到5000?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实际上上来说,索姆河第一天的战斗中,在马克沁机枪下伤亡的人数并不多,更大的联军伤亡是来自于双方的炮击。


索姆河战场就是炮弹洗地,在两种炮兵战术下,马克沁机枪要靠边站

在索姆河战役的第一周,德国和英国在这片区域中相互射了上百万枚炮弹!在一周内,英法联军的210万枚各种口径的炮弹完全射光。


索姆河战场就是炮弹洗地,在两种炮兵战术下,马克沁机枪要靠边站

在索姆河战役中,实际上是两种炮兵战术的针锋对决,这两种战术分别是盟军的蠕动弹幕战术和德军的炮兵呼叫战术。

咱们详细的说一下:

蠕动弹幕

可以说,蠕动弹幕是英国在索姆河战役中开始使用的一种炮兵战术,但不成熟。在这一点问题上英军自己的火炮断造成了英法联军的大量伤亡。


索姆河战场就是炮弹洗地,在两种炮兵战术下,马克沁机枪要靠边站

索姆河战役英军炮击规划图

蠕动战术是什么概念呢?是指后方火炮的炮击在开战后以每分钟50-100米的速度向前延伸。在这些密集的炮击下将有效的摧毁敌人的防御工事和有生力量。而步兵要紧贴着炮弹打出的火墙和炮火一起向前前进。现在看这是一个炮兵步兵相结合的战术,需要步兵和炮兵紧密的配合,其成败的因素在于——通讯。

而在当时通信并不发达,炮兵在10-20公里以外轰击索姆河战场的时候步兵和炮兵之间的配合就可想而知了。因此炮兵和士兵在开始进攻的时候走的是一个预定时间差。按照英法联军战前的规划,蠕动弹幕会造成己方人员10%左右的伤亡。而在实际的操作中,这个伤亡比甚至拉到了15%以上。


索姆河战场就是炮弹洗地,在两种炮兵战术下,马克沁机枪要靠边站

因此可以说,在索姆河第一天的战斗中,大量英法联军是在自己人的炮火下成了冤魂。


其次,炮击是按照预定时间和阶段逐步向前延展的,但是在索姆河战场上德军布置了大量壕沟、坑道和铁丝网路障。英法联军在进攻路线上行动比预期更加缓慢,在最后的路线上炮击过后10几分钟,德国人重新进入阵地后,英法联军才刚刚到达预定作战区域。这就也使蠕动弹幕的效果大打折扣。

至于德国一边,由于是防守方实际上比英法联军在炮兵上的准备更具优势。

索姆河战场就是炮弹洗地,在两种炮兵战术下,马克沁机枪要靠边站

而德国人的另外一种战术则好像是专门对应索姆河战场而设计的,这就是——炮兵呼叫

看一张索姆河战役之前的航空图:

索姆河战场就是炮弹洗地,在两种炮兵战术下,马克沁机枪要靠边站

在1915年秋季攻势(香槟战役)后德国对索姆河地区的布防更加深入,从航空图上看索姆河地区出现了大量的白灰粉末画出的地块。当然了在航空照相图上来看密密麻麻的白色方框仅仅使地面发白而已。

德军的观察哨建立在了这些标定方块不远的位置。这些观察哨和后方的炮兵阵地通过预埋在地下的电话线联络。


索姆河战场就是炮弹洗地,在两种炮兵战术下,马克沁机枪要靠边站

当索姆河战役开始的第一天,英法联军进攻的时候,在进攻路线上的观察哨可以很方便的根据敌人进入的是哪个“格子”呼叫后方的炮兵进行直接打击。


索姆河战场就是炮弹洗地,在两种炮兵战术下,马克沁机枪要靠边站

而德国的重炮命中率就大幅度提高了。这个战术在后来炮兵的运用中被广泛运用

也正是这项战术的运用,德国在索姆河战役的第一天中大量杀伤了英法联军。

至于马克沁机枪,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马克沁机枪是Spandau MG 08 重机枪。这是马克沁机枪的德国改型。


索姆河战场就是炮弹洗地,在两种炮兵战术下,马克沁机枪要靠边站

在索姆河第一天的战役中,德国的确有布置这种机枪用于阵地防御。但是,经过英法联军的“蠕动弹幕”的炮弹洗地,德国布置在固定阵地上的大部分Spandau MG 08实际上已经被摧毁。而在炮弹洗地间隙不断扩大的后半段战场中,重量高达69公斤的MG 08也很难在短时间内重新构建机枪阵地。因此在索姆河第一天的防御中,大家传说的MG 08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战果

上一篇新闻

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集团获准重组;通用电气剥离飞机租赁部门 | 2021年3月全球企业并购

下一篇新闻

80家MCU国产和国外厂家汇总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