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预计市值超过1000亿港币的泡泡玛特究竟为何这么值钱?

明天泡泡玛特将正式在港股上市,有消息称预计估值会超过1000亿港币,要知道大名鼎鼎的任天堂折合成港币计算市值也就500多亿,而泡泡玛特将会是任天堂的两倍,简直是不可思议。其实,绝大多数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泡泡玛特,甚至都没听过,我以前也不太了解,也是因为单位的一个女同事,她的办公桌上摆了一堆这些各式各样的玩偶,她还向全公司推销盲盒,也是从那次才知道有这么个公司,今天就当是给大家科普一下,也顺带思考泡泡玛特之所以估值这么高的原因是什么。

谁是泡泡玛特?

泡泡玛特成立于2010年,最初是一家潮玩商店,就是售卖各种好玩的小物件,可以理解为玩具杂货铺,不过一直都没什么动静直到2105年,全店卖的最好的是一种盲盒玩偶,30%的收入都来自于这种玩具。于是乎,干脆也别开鼓捣别的东西了,就干这盲盒算了,于是泡泡玛特今天的样子就出来了。

调整战略后出效果了吗?出了,到了17年的时候盲盒开始崭露头角,但最重要的是18年,年轻的群体形成了一种收集盲盒的风气,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就和我们小时候吃小当家干脆面收集水浒卡一样,盲盒的盒子就是小当家干脆面的包装,盲盒里的小手办就是干脆面里的水浒卡。这么一说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小时候稍微有点钱的想要更多的水浒卡一般两种方式,要么拼命的买干脆面,拼命的撕包装;要么拿钱和别人买,特别是紧俏的卡,特别值钱。盲盒也一样,所以有些紧俏的、稀缺的玩偶价格就被炒得很高。到了19年就彻底迎来高光时刻,据了解,只是在天猫一家平台,2019年在盲盒上花费超过2万元的玩家就超过20万,大部分都是95后。今天双十一,在天猫的销量更是高达1.42亿,是天猫大玩具行业第一名。

所以说,泡泡玛特的主营业务大家应该都了解了,就是销售盲盒。当然不光只有盲盒,因为盲盒公仔的人物设计都是泡泡玛特主导的,所以IP收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块。据泡泡玛特招股书显示,从收入结构分产品看:产品主要分为自有IP、独家IP、非独家IP、第三方产品四类。2017年-2019年,基于Molly形象自主研发的潮流玩具产品销售额分别占当年总收益的25.9%、31.6%及27.1%,Molly对泡泡玛特的销售至关重要。泡泡玛特共运营了85个IP,包括12个自有IP、22个独家IP及51个非独家IP,除自主开发的潮流玩具产品外,泡泡玛特还销售选定的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的第三方产品。

盲盒究竟怎么玩?

前面简要的比喻了一下盲盒,基本上和我们小时候集水浒卡一样,具体的玩法也给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步:购买

相同外包装的纸盒,里面随机放置一个玩偶,单价在30-50元。线上可以在京东、天猫购买,线下有自营商店,也有自助贩卖机,特别是自助贩卖机,在很多商场里都有。

第二步:拆开

因为纸盒外包装没有任何标注,所以只有拆开才会知道自己抽到的是什么,而不确定性给人带来快感,盲盒因此让人成瘾。

第三步:重复购买、收集

每个系列拥有12款不同的玩偶,其中有一个“隐藏款”和一个“大隐藏款”,这两款玩偶数量稀少,也就意味着只有极少数幸运儿才能完整的集齐一个系列;而隐藏款则会不断撩拨玩家内心,激发玩家重复购买以凑成一套完整的系列。

第四步:增值、产生衍生品

玩家一旦凑齐某个系列的12个玩偶,价格就可以翻十倍以上;同时企业可以继续以玩偶的形象为IP打造一系列衍生产品,U盘、充电线、挂坠等都有陆续发售,后续还可以拍动画片、电影,甚至主题乐园等等。

销售渠道有哪些?

公司销售渠道上面也提到了,再详细说明一下,主要包括零售店、线上、机器人商店、批发和展会5种销售渠道,其中零售店是最主要销售渠道,2017-2019年零售店销售占比分别为63.9%、48.3%、43.9%。不过今年双十一销售如此火爆,预计后续会是零售店+线上商城+自助贩卖三足鼎立的局面。

截至2019年底,泡泡玛特共拥有114家直营零售店、825家机器人商店及其他批发和主流线上渠道,经销商已涵盖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等21个国家及地区。凭借强大的辐射网络,泡泡玛特已成为国内的潮玩龙头企业。

财务及运营情况

财务状况:2017-2019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47.6%、57.9%、64.8%;净利率分别为1.0%、19.3%、26.8%,逐年稳步上升;公司销售费用率分别为32.3%、24.4%、20.7%;管理费用率13.2%、8.5%、9.4%;财务费用率1.1%、0.4%、0.3%,逐年稳步下降;财务看起来非常健康,后续潜力巨大。

运营状况:存货周转天数保持稳定,公司定期监察存货水平,合理预测销量把控库存,2017-2019年存货余额分别为1550万、2910万及9630万,占流动资产23.6%、11.4%及13.4%,存货管理良好;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逐年下降,2017-2019年泡泡玛特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8、7和6天,逐年下降。

行业发展情况

中国潮流玩具零售市场处于早期阶段,近年快速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潮流玩具零售的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人民币63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人民币20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4.6%。受中国潮流玩具的受欢迎程度不断上升所推动,潮流玩具零售的市场规模预期于2024年将达人民币763亿元,自2019年起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9.8%。

泡泡玛特市占率居行业首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9年泡泡玛特以8.5%的市场占有率居首,市场前五大参与者在中国潮流玩具零售市场所占的市场份额分别为8.5%、7.7%、3.3%、1.7%及1.6%,CR5为23%。另据《CBND报告》显示,目前盲盒品牌销量TOP10分别为POPMART/泡泡玛特、TOKIDOKI、sonnyANGEL、阿狸、长草颜文字、littleamber、吾皇万睡、罗小黑、MyLittlePony/小马宝莉、LINEFRIENDS。

探讨一下股价为何预估这么高?

游戏机制导致无限可能,并且商品本身存在金融属性。首先是盲盒的游戏机制,这也是上面我们为什么要具体说明一下游戏规则的原因。泡泡玛特的盲人玩偶的形象肯定会不断添加的,而每个玩偶的系列也是可以一直增加的,相当于他不需要为产品发愁,只要这个游戏可以进行,根本就不需要担心销售。其次,这场游戏本身属于一场博弈游戏,做庄的可以自由设置中奖几率,这就对产品的销售带来无限可能,本身的商品是可以无限传递的,是存在一定金融属性的,年轻人炒鞋和中年人炒茅台都是这个道理。

IP创造无限可能。泡泡玛特的玩偶形象IP未来会有极大的可能,就像迪士尼、漫威一样,未来能做成什么样子,大家都说不好,万一要是搞成迪士尼、漫威,那可不得了。毕竟现在资本和疫情前不太一样,以前是未来3-5年的收入预期,现在都是10年甚至15年的收入预期,最典型就是近期的电动车,把未来10年的市值都透支了。

最后,泡泡玛特的未来还是有很大不确定性,虽然目前看起来风生水起,不过一切都建立在盲盒的游戏机制上,一旦游戏逻辑出现问题,那么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在看完招股书之前我是怀着排斥的心理,不过看完之后仔细思考一下,我们还是要学会拥抱新事物,虽然不理解95后的想法,但谁小时候没集过水浒卡不是。不过,突然想到一点,如果有人仿造那些稀缺的玩偶会不会劣币驱逐良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