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剧院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摄
《马可·波罗》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 摄
10个小时,全球近150位艺术家!上周六,广州大剧院迎开业十周年,一场网上马拉松式直播活动精彩上演,超过7400万人次在线观看!在全球战“疫”的背景下,此次直播活动,别开生面。这是一场艺术的盛宴,也是情感的连接、文明的对话。这是十年的小结,也是新的序曲,标注着新的起点。
一座剧院,一座城。广州大剧院,运营10周年,从一个空白的空间到人气爆棚,从邀请世界院团来穗演出到原创歌剧走出国门……十年来,它是一个地标、一道风景、一个忙碌的文化“会客厅”,也是一方精彩的舞台、一扇动人的窗口、一个城市文化建设的缩影。透过它,我们得以品味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质,管窥一座城市的生活品质,感知一座老城市的勃勃生机、澎湃活力。
广州日报评论员 夏振彬
一道新意盎然的风景
广州塔下,新中轴线上。两块宛若置于平缓山丘上的“砾石”,画风唯美,引人注目。
这两块“砾石”,就是广州大剧院。其外形,被称为“圆润双砾”,设计堪称天马行空;深入其中,“双手环抱”式看台,更是全球首创。“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建筑设计”,业界人士曾如此断言;“继悉尼歌剧院后的又一个奇迹”,这是2010年《英国卫报》撰文称叹。
前卫,大胆,时尚,超乎想象,新意盎然……广州大剧院自问世起,就与“新”字联系在了一起。
新,不止于表,更在于里。零编制、零补贴,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不依赖政府“输血”——10年前,这种运营模式在中国剧院领域饮了“头啖汤”,在全球范围亦属罕见。运营第二年便实现收支平衡,2015年底营收破亿元——敢为人先的广州,在文化体制改革领域迈出了成功一步。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这两块“砾石”,正是广州文化务实创新、敢于出新出彩的缩影。
新,展现在舞台上——
登上“荷花奖”舞剧奖榜首的《醒·狮》将大量“非遗”元素融入舞台,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广受好评的《船说》打破单一的表演形式,“玩转”3D全息投影、机械臂等高科技;“互联网+粤剧”《决战天策府》独辟蹊径,成为粤剧与网游的首次跨界结合……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近年来,广州精品力作层出不穷,这与广州不断健全有利于出名家、出精品的文化体制机制,营造更有利于文艺繁荣发展的社会土壤,直接相关。
新,也贯穿于更广阔“舞台”——
华丽转身的永庆坊,堪称活化提升历史街区的鲜活案例;AI花市、“夜游花市”等新玩法,让传统年俗焕发勃勃生机……广州这座有着2230多年历史的老城市,不断擦亮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品牌,不断把老的底蕴、老的味道焕发出来,让广州文化“特”的魅力持续凸显。
珠江钢琴、珠江灯光、锐丰音响科技、浩洋电子等一大批文化企业,成为行业的“领头雁”;音乐、动漫、现代设计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文化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广州文化产业走出一条“质量型内涵式”新路。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是一种状态,意味着生机勃发、活力涌动;新,更是一种追求,要求敢于突破、敢于革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十年探索,十年耕耘,广州文化发展以新为进,因新精彩。
一个包容开放的舞台
纵览广州大剧院的十年,国际范,是其最突出的特点。
台前——世界古典音乐“天团”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等顶级团队纷至沓来,《歌剧魅影》《图兰朵》《茶花女》《蝴蝶夫人》《魔笛》《阿依达》《战争与和平》等经典剧目接踵而至。
幕后——原创歌剧《马可·波罗》由国际化团队操刀,导演、作曲、指挥、歌唱家、舞美灯光设计等均来自不同国家;广州大剧院率先倡议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为深化丝路沿线国家文明互鉴注入正能量……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广州大剧院的舞台,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也因此好戏连台,愈加精彩。
小舞台如此,城市的大舞台亦然。作为我国对外交往的窗口,中外文化在广州相互传播与接收,相互影响与融合,川流不息,生生不已。近年来,广州不断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着力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文化园地更是因包容开放而出新出彩。
出彩,因为“请进来”。
恰如美国社会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所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国际灯光节、国际纪录片节、广州艺术节、文交会、演交会……广州已成为国际演艺版图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站,举办的全国性、国际性高端文化活动越来越多。请进来,助力广州打造世界级演出的集聚地,提升链接全球高端文化资源的枢纽功能,为城市文化增添更多可能、更多色彩。
出彩,因为“走出去”。
《邯郸记》在伦敦令“最挑剔的观众”叹服,《马可·波罗》在意大利首演成功……近年来,广州精品佳作频频亮相国际舞台。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在达沃斯,在巴黎,在新加坡,在纽约,在首尔……广州坚定文化自信,树立全球视野,不断提高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的主动性,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州故事。
一种文化越是善于借鉴外来文化,就越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一座城市越是包容开放,就越具吸引力、辐射力。广州正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按照对外文化交流门户的定位,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展现广州的魅力与风采。尤其近年来,广州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粤港澳青少年粤剧艺术交流夏令营”的主要活动阵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广阔天地里主动担当作为,继续出新出彩。
一扇幸福广州的窗口
如今,站在600米高的广州塔俯瞰,广州大剧院、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图书馆、星海音乐厅、广东美术馆、广州交响乐团……
十年间,越来越多地标性的文化空间登上城市的舞台。它们,见证着城市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也见证着文化带给这座城市无形的改变。
改变,体现在文明程度。
“广州有着最好的观众”“广东观众听音乐会的文明程度是和国际接轨的”……很多“大咖”在广州演出后,有感而发。入场文雅得体,欣赏时鸦雀无声,深谙乐章间不鼓掌等约定俗成的礼节……文明,就体现在细节里。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近年来,广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全域文明创建,以正确舆论凝心聚力,以先进文化塑造灵魂,以优秀作品鼓舞斗志——剧场内的观众,只是广州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小小侧影。
改变,更体现在生活品质。
有人说,仅仅是广州大剧院每年的年度歌剧,都可以让人“不辞长作岭南人”。
有艺术爱好者感慨:“在广州生活,最吸引我的就是,在家门口就能看到世界级的演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广东研究院院长王迎军寄语:“广州大剧院——让我们在广州的生活更美好!”
衡量美好生活,文化是一个重要标尺。环顾全球城市,一个地方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让人对其产生留恋或向往的最具感召力的要素。在广州——社区附近的公共图书馆,越来越多;足不出村,在家门口看电影、看大戏;去听一场新年音乐会,最低只需一张电影票钱;“好戏100元大惠演”,真的只需100元;从《剧院魅影》《阿依达》、交响乐团演出到《西关小姐》、粤剧《碉楼》《刑场上的婚礼》,文艺精品选择众多……
“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广州文艺精品层出不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惠民水平大幅度提升,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所有这些都指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提升着幸福广州的底气和成色。
时间的刻度,记录着前进的足迹。
对广州大剧院而言,十年已是过往,今朝再启新篇。
对城市来说——广州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更大力度建设文化强市,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奋力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一切尚是序幕。好戏,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