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去了躺新加坡,其中一天的行程是圣淘沙岛上的“环球影城”。好几周没更新“厂记”这个栏目了,之前两期讲了派拉蒙与华纳,这期就来说说好莱坞老牌电影厂之一的环球影业。
这个片头Logo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
比起其他几个老牌选手,环球好像一直比较低调,你肯定看过环球的片子,但未必知道是它出品的。在把作品与公司绑定方面,迪士尼和华纳显然做的更好,但这并不妨碍环球影业每年收获数亿的票房利润,估值更是早早超过百亿。
这主要在于环球比较会打算盘,不把宝全压在一些重量级作品上。
2018上半年,环球靠着重启的《侏罗纪世界2》狂揽了14亿美元的全球票房,与此同时,环球还喜欢剑走偏锋,拍一些低成本电影以小博大。《泰迪熊》、《超体》、《五十度灰》、《忌日快乐》、《逃出绝命镇》,部部都一本万利,上映后为环球带来了超过十倍的收益。
环球的小成本作品
虽然声量不高,但环球是好莱坞资格第二老的电影厂,它的成立日期仅比派拉蒙晚了一个多月。
环球的创始人卡尔·莱默尔是德国人,他快二十岁了才移民美国,最初是在服装公司做会计,跟电影一毛钱关系没有。
卡尔·莱默尔
1906年莱默尔偶然间去芝加哥旅行,他敏锐的觉察到了电影界的商机。跟华纳兄弟一样,莱默尔也是从经营5分钱一张票的镍币影院开始入行,在芝加哥建立了自己的电影发行系统,为美国中西部及加拿大地区的影院服务。
不过好日子没过多久,爱迪生(没错就是那个爱迪生)开设的电影专利公司几乎控制了所有拍片和放映设备的专利,一时间,其他的电影商都成了爱迪生的剥削对象。
专利狂魔:爱迪生
为了避开爱迪生的专利垄断,莱默尔在纽约建了个摄影棚,成立了自己的制片公司——“独立运动影业”,也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环球影业前身。
莱默尔提出了“Star”策略,可以说他是好莱坞第一个提出“造星”概念的电影厂,极力宣传演员的个人魅力,增加他们的收入,以此来对抗爱迪生过分压榨演员的习惯,也因此吸引了不少演员加盟,比如被誉为“美国甜心”的玛丽•皮克福德。
有一头标志性卷发的Mary Pickford
1912年,莱默尔的“独立运动影业”与其他几个电影厂合并成立了环球电影制片公司,后来他又陆续收购了其他人的股份,独自掌握环球影业的大权。
当时美国的电影行业中心在向西转移,因为加州的阳光充足利于拍摄而且工资水平较低,于是莱默尔在好莱坞附近买了块地,开设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制作工厂,而为工厂供电的正是之前的死敌爱迪生……
莱默尔的算盘打的响,他想电影不是每天都拍,这么大块地儿放着也是放着,观众也对电影怎么拍出来很好奇,干脆把电影厂向游客售票开放,随着游客越来越多,就逐渐演变成了如今的大型主题游乐园——环球影城。
环球影城的早期选址
在好莱坞开始在洛杉矶扎根的十多年间,环球一直都是电影制片界的扛把子。
不过环球很务实,并不显得多么高大上,它知道自己的主力受众是小镇居民,所以主要拍摄一些廉价的情景剧,西部片和喜剧,成本不高,票房都过得去,不求乍富和小步快跑一直是环球的基本经营策略,这个基因百年间也没怎么大变过。
电影《歌剧魅影》
环球影业的保守风格同负责人莱默尔的性格是相符的,他一直坚持用自有资金拍片,厌恶债务(我猜他肯定不喜欢信用卡),在竞争对手派拉蒙,福克斯,米高梅疯狂扩张的时候,莱默尔却不为所动。我觉得这跟德国人的民族性格有点关系,哪怕是到了今天,德国的金融银行业都不是很强势,德国人似乎不太喜欢“运作”,更喜欢“制造”。
除此之外,莱默尔还以任人唯亲而著称,环球影业里与他沾亲带故的就有70人,私下里聊天都会说“我的厂长叔叔”.....
不过这种老派的经营理念必将受到挑战,在小卡尔·莱默尔子承父业成为了新总裁后,一腔热血的他劝说父亲收购和建造电影院,拍摄一些高质量的影片,《百老汇》、《爵士之王》以及拿下奥斯卡的《西线无战事》都是那个时期的作品。
《西线无战事》 1930年
但恰恰就是这些高质量影片,给莱默尔家族带来了麻烦。
高质量也意味着高投资,当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环球选择在此时进行扩张是十分冒险的行为,所以很快就遇到资金问题,从而不得不用公司股份向银行贷款。
到了1936年,因为无法偿还贷款,莱默尔父子只好把公司拱手让人,环球影业开始了改朝换代。
莱默尔父子
到了四十年代中期,环球影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并购,最后在英国商人阿瑟·兰克的控制下和一家独立制片公司International Pictures 共同成立了环球国际影业公司,International Pictures 的创始人之一威廉·格茨成为了制片部门的主管。在他的主导下,拍摄了一些像《远大前程》和《哈姆雷特》这样的大片,不过最终的票房却不友好。
四十年代末期,格茨被赶出了环球影业,公司又回到了以前精打细算的道路,小成本的恐怖片和怪兽片重新成为环球的重点,就这么过着不咸不淡的日子。
环球小成本恐怖片代表作《狼人》
时间来到了1962年,电视的兴起强烈的冲击了电影业,奄奄一息的环球只好将自己占地1.5平方公里的制片厂以1100万美元的价格贱卖给了美国音乐公司。新东家成立了新的环球电视部门,环球影城也成了一个单独的子公司。
60年代的环球影城
时间来到70年代,环球终于遇到了一位不世而出的贵人——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年轻时的斯皮尔伯格
斯皮尔伯格大学还未毕业时就在环球实习,一次偶然机会他拍摄的影片被领导赏识,1971年与环球签订了一份长约,没想到这个当时不起眼的合同,奠定了环球后二十年发展的基石。
在经历了一系列练手尝试后,1975年,斯皮尔伯格拍出了把全美观众吓出尿来的《大白鲨》,以900万的成本,全球拿下了4.7亿的票房,你算算翻了多少倍。
据说电影上映后一年,美国的海滨度假生意都受到了连累。
环球抓到了斯皮尔伯格这根24k金稻草并不完全是撞大运,因为它们此前几十年如一日的都在拍小成本恐怖惊悚片,所以才会“质变”出《大白鲨》,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大白鲨》还有一个突出贡献就是为电影市场开创了暑期档的概念,在此之前厂商们不怎么重视暑期,《大白鲨》的巨大成功让他们看到了暑期档的潜力,从此暑期档也开始成了必争之地。
一开头就拉不住,斯皮尔伯格之后的《E.T》、《侏罗纪公园》、《辛德勒名单》帮助环球重振雄风,捍卫了环球影业好莱坞大厂的地位。
我这次在新加坡环球影城到处都是斯皮尔伯格的影子,他的电影园区最大,其中有一个就是斯皮尔伯格带你了解电影特效制作,虽然之后他自立门户,但在环球的地位不可动摇。
照片我拍的
虽然在八九十年代风头无两,但环球还是被悲催的卖掉。东家美国音乐公司的主业在电视和广播上面,为了给广播和有线电视事业筹集更多的资金,美国音乐公司在1990年卖身给了日本的松下电器,然而巨大的文化差异令双方合作并不愉快。
五年后,松下就把环球转卖给加拿大饮料巨头西格拉姆公司。西格拉姆得到环球后踌躇满志,要打造一个媒体帝国,在1999年又收购了宝丽金,但不熟悉娱乐业的西格拉姆很快就为盲目扩张付出了代价。
好莱坞是这样,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一部大暴的电影能赚很多钱,但也有更多不挣钱的作品在啃食着利润,这就造成其无法带来稳定的收入。因此在2000年,来自法国的水务集团维旺迪成了环球的新主人,维旺迪非常重视环球,期间发行了《穆赫兰道》、《真爱至上》等经典作品。
《穆赫兰道》 2000年
2004年,维旺迪债务缠身,不得已把环球电影公司80%的股份卖给了通用电气(这么巧通用就是几十年前的死敌爱迪生创立的),通用又把环球和旗下的全国广播公司捏到了一起,成立了新公司“NBC环球”,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只不过通用又在2011年把NBC环球卖给了康卡斯特(Comcast),这哥们也是个超级巨头,上个月还和迪士尼竞购福克斯。
虽然公司所有权几年就易主一次,但环球影业始终保持在好莱坞的第一方阵里,城头变幻大王旗,下面该怎么干活怎么干活。
这除了要归功于《速度与激情》、《侏罗纪公园》、《谍影重重》、《神偷奶爸》等一系列卖座影片外,环球多年以来的小成本影片也功不可没,前文提到的《超体》、《泰迪熊》、《拜见岳父大人》都给环球带来了不错的收益。
环球还有个特质,就是不拍“超级英雄片”。
其他家或通过授权,或通过买卖都拍过超级英雄,但环球真是连边儿都没沾过。
不过环球也并没有坐以待毙,它翻了翻家底儿,发现自己的长项是:怪物!
从30年代的《弗兰根斯坦》(科学怪人)开始,环球的口袋里有不少知名的怪物IP,什么狼人、木乃伊、吸血鬼,多奇葩的都有。
所以,从2010年开始,环球总裁宣布我们要打造自己的“怪物宇宙”,以对抗超级英雄大潮。
第一个上场的是《狼人》,结果首秀就扯了蛋,投资1.5亿美元,全球仅仅拿回来1.3亿票房(去掉其他分成最多到手一半),可谓大败亏输。
后面的《德古拉元年》也不理想,最让环球鬼火的是去年阿汤哥主演的《新木乃伊》,登上了全球各个国家的年度最烂榜单。
折腾了8年,环球不得不宣布怪物宇宙效果不如预期,下面要怎么搞,我估计它们自己也木有想好。
除了环球大厂牌,环球影业旗下的焦点影业、照明娱乐、梦工厂动画也都不容忽视。
焦点影业是专门负责制作和发行艺术电影的部门。所谓的艺术电影,也并不是那种冷门到完全没有听说过的,《迷失东京》、《断背山》、《万物理论》、《至暗时刻》都是焦点影业参与制作发行的影片。
《迷失东京》剧照
李安和焦点影业的关系不错,《色戒》、《制造伍德斯托克》都是和焦点合作。焦点可以说是行业内比较会把握艺术与商业平衡的厂牌,不会因为追求艺术而不顾电影可看性,因此焦点在只注重拿奖却轻视票房的艺术片领域独树一帜。
相比起焦点,可能照明娱乐的知名度会更高一些,毕竟照明娱乐创造出了深入人心的卡通形象小黄人,环球影城里最讨喜的就是它们,周边店里人满为患。
环球在收购照明娱乐时,工作室才刚成立一年并没什么作品,但照明没有让环球失望。
2010 年的《神偷奶爸》以6900万美元的成本斩获了5.43 亿美元的票房,而到了2013 年的第二部票房直接飙到9.71 亿美元。之后的《小黄人大眼萌》、《爱宠大机密》、《欢乐好声音》等一系列作品帮助环球影业成为动画片牌桌上真正的玩家。
梦工厂是斯皮尔伯格1994年离开环球之后创立的,由于斯皮尔伯格在环球的崇高地位,因此梦工厂与环球的关系一直都不错,环球也一直为斯皮尔伯格保留着他的办公室。
在梦工厂卖身给了派拉蒙之后,动画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了一个新的公司——梦工厂动画。梦工厂动画出品过《功夫熊猫》、《怪物史莱克》、《马达加斯加》、《驯龙高手》等名作。
2013年环球收购了梦工厂动画,现在梦工厂是少数几个能和迪士尼掰一掰手腕的动画厂牌了。
说到了迪士尼就得说说环球影城和迪士尼主题乐园,这么巧今年这两家我都去过。
主题乐园通常耗资巨大,早在上个世纪的50-60年代就已建成的迪士尼乐园和环球影城最早吃到了螃蟹,也在全球开了几家分舵。两家虽然都是电影主题乐园,但在风格上却不太一样。
迪士尼走的是合家欢路线,小时候看的动画人物照进现实,给人一种童话世界的错觉,那天晚上当主城堡上放起烟花,耳边响起《狮子王》的主题曲,让我浑身一颤。
环球影城则更偏影迷向一点,面积没有迪士尼那么大,合家欢的意味弱了一些,环球不愧是拍恐怖片起家的,我去的时候正在准备一个“Horror Night”的游行,门口还有专门的彩绘摊位,年轻人一个个都画的跟小鬼似的。
从项目体验上来说我觉得也差不多,孩子们肯定更喜欢迪士尼,环球影城里的变形金刚做的很不错,4D效果很牛,但马达加斯加和史莱克比较坑爹,感觉环球对动画IP的开发不太充分。
据说北京的环球影城明年就会开业,前面的上海迪士尼非常成功,环球的压力肯定也不小。
其实在现有的好莱坞传统的“六大”中,并不只有这两家有主题乐园,派拉蒙在伦敦,华纳在澳大利亚,福克斯在马来西亚都有在建或已建成的主题乐园,不过这个行业需要超长时间的沉淀,耗资巨大不说,回笼投资也很慢,没有个一二十年成不了气候,好在这些老厂都有底蕴,旗下的IP也比较多。
走在这些主题影城里,你不得不佩服老美的造梦能力,好莱坞不过只是位于洛杉矶郊外一块占地10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但它却主导了近一百年的大众娱乐精神生活,想想真的是挺牛的。
虽然梦露曾经讽刺好莱坞说:“这是个愿意为一个吻付1000美元、而灵魂只值50美分的地方”。
好,这期就聊到这儿,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