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从市值百亿到负债48亿绝望自杀,8年还清所有债务,医药界"史玉柱"

资本市场上,东盛集团在十年前令人瞩目。郭家学带领的东盛以医药器械销售起家,短短几年内销售收购了东盛科技、潜江制药、中国医药3家上市公司,持有46家药企的股份。在2004年集团陷入关联担保造成资金链锻炼。2012年底东盛48亿的债务全部还完。这是中国民营企业里极少数不破产,坚持还完债务的企业。

曾经风光无两的“中国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到负债48亿跌进人生低谷,在死亡边缘走过。再到一点点还清债务东山再起。这十几年中,郭家学经历了哪些心路历程?

(如果您对企业管理有兴趣、想了解,私信作者“工具包”三个字,便可获取《企业管理工具包》一份)

热血创业陕西公职下海第一人

郭家学与1966年出生陕西旬阳。80年代初,毕业于安康师范学院的他在学校工作两年后选择辞职回老家养猪。他悉心研究养猪技术。猪长到200斤的时候把猪捆到门板上然后背上门板走十几里路把猪背到山上去卖。靠着这种“能吃苦、不怕难”的精神,郭家学一路从大山里闯到了西安来寻找商机。

为了种植中草药,他在零下20多度的冰天雪地里伐木。十根手指的关节冻肿了筷子都握不住,母亲心疼的直掉眼泪。

商业登高峰

在短短的几年间,郭家学尝遍了所有无法想象的艰辛。靠着收中草药、卖电脑、卖医疗器械,几年间郭家学建立了一只销售队伍。

1996年,郭家学收购了一家面临倒闭的国有药厂,开启了东盛的发展历程。3年后,东盛以6000万元收购了青海上市公司同仁铝业。并改名为“东盛科技”。完成借壳上市。此后,东盛以每年收购一家企业的速度扩张,郭家学更是成为了名噪一时的资本狂人。

1999年底,郭家学带领集团开始了强势发展之路,五年内收购江苏启东盖天力、青海制药集团、丽珠集团等公司。2004年力克华源、复星等业内大腕入主云药集团。东盛集团当时市值最高做到100亿。

强势的连番收购。资产的迅猛增长。势如破竹的上市举动,这一切让郭家学有了更大的梦想:成为世界500强企业。

回首往事,是什么造就了东盛的快速扩张?

东盛之所以势如破竹,能那么快地收购诸多优质企业,最主要的就是东盛独特的管理模式打动了对方。东盛有一支优秀的高管团队,来自美国、新加坡、台湾的药企高管纷纷加盟;

其次是东盛所一直倡导的“家文化”,东盛每年均招聘一些大学的学生会干部,他们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强,经过培训后适应能力强,东盛强调每个人在企业中都很重要,也回让员工感受到他自身的重要,从而使员工对公司保持忠诚度,这从东盛资金链断裂后十三个月没发工资,管理团队无一人离开的例子便能印证;

再者是,东盛有一直强有力的、覆盖全国的销售团队,这也是东盛起家的根本。

失败的降临

辉煌与苦难向来是孪生兄弟。2004年4月,政府针对经济过热采取了宏观调控措施。整个医药行业受到了经济冲击。东盛也不例外受到了重创。为解决燃眉之急,再加上被某行诱导。郭家学贷了款。每年利息就要还1.1亿元。再加上他所担保的两家公司宣布破产作为担保人的东盛股权被全部查封。银行不再给东盛贷款。

一方面,公司账户被冻封,钱取不出来;另一方面,银行也在不停的催债。此时他开始慌了。

2006年的11月,他坐在自己的办公室整整一天。那天正好也出现了安徽华源前总经理裘祖贻因欣弗事件自杀的重磅消息。在那种巨大的压力之下郭家学也想到了以死谢罪一了百了。

早就觉察他要想不开的几个兄弟们来到他的办公室。“我们当年丢掉铁饭碗跟你一起打拼,就是看你有担当,你要是死了家人怎么办,公司的2万名员工怎么办?”听完这些话后,这个曾经在医药界叱诧风云的汉子,一时之间感到羞愧难当和悲愤交加,唯一一次放声嚎啕大哭了起来。他说,“想死都死不成,是一种什么感受?”

东方再起,再造创奇

当年10月底,重新振作的郭家学通过国际招标,将白加黑等三大非处方药品牌及网络销售,以12.64亿元打包出售给德国拜耳。创下了彼时中国医药领域最大金额的一起跨国交易。随后他又将持有的多家公司的股份分别转让。幸运的是,以往的好人品在他落难时,身边仍然站着一群人,很多副总自掏腰包帮郭家学度过难关。

最终,经过8年时间,2012年底,东盛主债权32亿的贷款全部还完,加上担保以及互保的16亿,总共偿还了48亿。这是中国民营企业里极少数不破产、坚持还债的企业。现在,郭家学旗下的广誉远中药市值超百亿元,成为他东山再起的一大依靠。这才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企业家”!

郭家学给创业者的箴言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人才都是最重要的资产。特别是对于我们这种技术型企业,研发人才就是企业的核心和原动力。”要想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一枝独秀,就必须要加大人才储备,积极做好市场的应对计划。优秀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可以为公司带来意想不到的价值。

郭家学一再强调:“创业者首先要认清自己,不要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未来的竞争,不再停留于产品的竞争,渠道的竞争,而是资源整合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眼界格局的竞争。谁拥有强大团队,谁就能立于于不败之地!”

他还告诫现在的创业者:“一定要打开格局,<财散人聚、财聚人散>这句话是真理,多让点利益给合作商和团队,会有更多人愿意和你合作,但是很多创业者想不明白这一点,把钱都攥在自己手里,眼前是多赚了点,但企业注定做不大。”

其实,现在很多创业者也想给团队分钱,想做股权激励,但是苦于找不到方法,甚至之前分钱不当带来一系列问题。对于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作者对此有9年的处理经验,招人难、留人难、股权分配、合伙人制度等等等等,如果读者您对此方面有什么想要了解的问题,都可以关注作者并私信作者,作者会对您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还可以无偿为您提供一份作者经过几年经验整合编辑的《员工动力工具包》,如果对此有兴趣或者有问题,请私信作者一句“工具包”,作者会立刻对您进行回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