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香港四大才子书法:有一人号称天下写汉字最多的人,却惜墨如金

金庸、倪匡、黄霑、蔡澜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其中,金庸是武侠宗师,倪匡是华语科幻鼻祖,黄霑是乐坛鬼才,蔡澜是香港食神,他们各有专长,都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中国人的传统印象中,才子都是博览群书、精通诗词文章之人,是靠笔杆子吃饭的文化人。既然是笔不离手的文化人,自然也会练就一手好书法。

书法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古今才子文人的一项基本技能。那么,香港四大才子的书法水平如何?可否“配得”上才子的称号?

金庸:启功说他不用再临帖了

金庸(1924—2018),本名查良镛,祖籍浙江海宁,1948年移居香港。他是武侠小说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曾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香港筹备委员会委员等职,以及北京大学名誉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荣誉教授、中国作协第七届名誉副主席等荣誉职称。

很多人认识金庸都是因为他的武侠小说,如他的《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鹿鼎记》等作品,每一部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因此他也被誉为武侠小说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宗师”,更被称为“金大侠”、“查大侠”。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中国优秀通俗文化的一面旗帜。别看他写得都是打打杀杀的江湖恩怨故事,但他是真正的大学者,他对中国古代社会和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

金庸的书法也属于文人书法,但却多了一份“侠气”。他的字典雅俊逸,却不失奔放之势,铮铮有力,却又藏着闲淡柔情。想象他写字的样子,就像看见一位侠客举着一把宝剑,在崖壁上纵横自如。

据称金庸当年请教启功,而启功在看了他的书法作品之后,说他写得相当不错,不需要再教,也不用临帖了。也因此,还有人认为金庸的书法,在技巧和法度上有些欠缺。

但观字如识人,应着眼于精神气象,而非举止乖张之小节。

金庸的书法很受欢迎,生前题词无数,包括祖国的很多名山大川、旅游景区等,都留有他的墨宝。而且他的字价值也不菲。

2012年,他书写的一幅“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对联,还在香港拍卖会上拍出了80万港元的高价。

倪匡:汉字写得最多,却无心于书法

出生于1935的倪匡,原名倪聪,祖籍浙江镇海,是著名作家亦舒的哥哥。他于1957年偷渡到香港,开始发表武侠小说,后来改写科幻小说,于1987年发起成立香港作家协会,并出任会长。

倪匡因创作《蓝血人》《原振侠》等“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以及《独臂刀》《马永贞》《血滴子》《刺马》等知名电影剧本而走红。他还曾参与电影《精武门》的编剧工作,为李小龙塑造了“陈真”这一经典角色。

倪匡一生写了四五百本书。据他自述,在1965年至1995年之间的写作高峰期,他每小时可写八千字,每天平均写2万多字。“我不能说我是全球最多产的作家,但的确是天下写汉字写得最多的人。”

但遗憾的是,这位写汉字最多的人,却没有留下什么书法作品。可能是因为他一生的时间都在创作,所以无暇研究书法吧。不过,他的硬笔字也还是不错的,看起来非常精致美雅。

黄霑:才思泉涌,字写得也隽永

黄霑(1941—2004),原名黄湛森,1941年出生于广州,1949年移民香港,毕业于港大中文系。早期曾在电视台工作,做过主持,当过演员,拍过电影,但他最成功的事业是歌词创作。他是著名的词作家,香港通俗歌曲的领军人物,被倪匡誉为“现代流行曲之父”。

黄霑不仅作词,而且还会作曲和演唱,一生创作了超过2000首作品。华语乐坛中的经典名曲如《我的中国心》、《倩女幽魂》、《男儿当自强》、《沧海一声笑》、《上海滩》等的歌词,都出自黄霑之手。

黄霑文采飞扬,风流倜傥,而且对中国古典文化颇有研究,但他似乎并热衷于书法,没有太多作品流传于世。

不过从他的几幅小行楷作品来看,还是有一定功底的。他的字比较隽永雅致,有书生气,但似乎不太符合他的张扬性格。

蔡澜:食神写书法,别有一番风趣

在香港四大才子中,1941年出生的蔡澜可能是最全才的才子。祖籍广东,生于新加坡,留学日本,别看吃喝玩乐他样样在行,但文学、电影、书法、金石、美食等他也样样精通。

作为香港第四大才子,蔡澜却花了很多时间研究美食,素有“食神”之誉,他主持过多个饮食节目,还是《舌尖上的中国》的总顾问。才子研究美食,的确打破了很多人对才子的固有印象。

蔡澜对书法也情有独钟。曾在很小的时候,师从书法篆刻家冯康侯,后来勤练书法30余年,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书法风格。

蔡澜的书法给人的感觉是,有个性有趣味,还带点江湖气,但缺少技法上的处理和对法度的敬意。在专业书家看来,他的字都是随性而写,任笔为体,难以称得上是书法。

不过有意思的是,他的书法作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新冠疫情初期,蔡澜写了一幅作品“武汉加油”,以一万的底价拍卖,结果拍了72000元。据称他将这笔钱全部捐出去了。

蔡澜举办过多次个人书法展,而常常是几十幅作品一经展出,就全部售罄。这让很多专业书法家也望尘莫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除了他的才子之名加持之外,更可能与他所写的内容有关。一般书法家的作品内容大都是一些“宁静致远”“道法自然”之类的句子或古诗词,缺少新意。

而他创作的书法内容大多是“不将就”“减肥成功”“吃得痛快”“闲来无事不如煮碗面去”“每天大笑”“吃一顿好的比什么都快乐”……这些大俗话再加上独特的书法风格,的确很吸引年轻人的眼球。

在四位香港才子中,不管是个人成就还是文化功底,不管是才气还是声名,金庸都是名副其实的第一才子。相比金庸,其他几位都要稍逊风骚。

在书法上也是如此,金庸的书法雅俗共赏,有传统根基,水平也要超出其他三位。对此,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