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17岁少女捡到“宝船”当嫁妆,专家:建议捐献国家,女孩怎么选?

2005年,何招弟和丈夫奔赴浙江省博物馆,想要目睹牵挂大半辈子的青瓷小船,却被告知该文物被送到国外展览。

一年后,浙江博物馆主动联系何招弟夫妇前来参观“镇馆之宝”,并问她有什么需要。何招弟回道:“半辈子后,能再次看到这个青瓷小船,已经十分满足了。”

那么何招弟和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南宋龙泉窑舟形砚滴”之间有什么不解之缘?为何博物馆工作人员会主动邀请何招弟夫妇呢?

和“滴舟”的不解之缘

何招弟是一个弃婴,生下来就被亲生父母抛弃,至今也不知生父母是谁。一天,养父何某去往城里办事,办完事之后,路上见到了一个被丢弃的女婴,看到女娃饿得哇哇大叫,何父很是心疼,顿时生了怜悯之心。

当年正处于动乱的年代,到处都是抓壮丁的,普通百姓很难能吃饱饭,更别说养个孩子了。且何招弟还是个女娃,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被认为是累赘,因此被丢弃的情况比比皆是。

何父和妻子已结婚四五年了,可一直没有生出孩子,尽管也用过各种土方法,还去庙里求子,就是生不出来。何父一想,这个娃儿这么可怜,自己又无儿无女,就有了抱回家抚养的打算。

旁边的朋友也劝说何父将其抱养回家,这样如果真的生不出娃,老了也能有人照顾。就这样,何父一路将孩子抱回家中。

妻子看到后,也知道丈夫为何捡了一个孩子回家,她也理解丈夫的做法。看着这个可爱的孩子,她也决定要好好待她。

给孩子取名时,因考虑家里没有男丁,何父就取了个“何招弟”的名字,希望能招来儿子。当然,那个年代“重男轻女”,因此这个名字也很寻常。

何招弟从小就懂事勤快,小小年纪就洗衣做饭,跟着父母去农田耕作,七岁时就来到山上劈柴、打猪草,即便生活很是艰辛,可何招弟并没有任何抱怨,家里没有太多劳动力,她只能被当成男孩一样招呼。

按理说,像何招弟这样的普通农村女孩,本不会被人们所提及,但正是她的勤劳朴实,才意外发现了特别的宝贝。

原来,1954年4月的一天,龙泉上严村女孩何招弟,吃完了早饭后,就按照往常的惯例,来到村口的小山上挖野菜,毕竟当时的粮食产量依旧不是太高,春天时大家都会去山林中、田野里挖野菜,以满足家庭的食用需求。

就这样,十六岁的何招弟拿着镰刀、挎着篮子,在山上找一片地方挖野菜。此时的天气尽管还不太炎热,可干了两个小时后,何招弟还是热得出汗,正准备脱下衣服休息会。

不过在拔起一株黄花草时,何招弟突然发现有一道绿光,不知是自己看错了还是怎样,总感觉下面有什么东西埋在土壤中。

在好奇心的催使下,何招弟连忙拿着镰刀挖了下去,她将附近的泥巴挖了一通,果然发现有东西。紧接着,她又加快了幅度,这才将其中的宝贝挖了出来。

本以为是一个大家伙,可没想将上面的尘土扒开后,这才发现是一个小玩意,但何招弟隐约感觉这个东西通体透绿,颜色甚是好看。

仔细瞅了瞅,发现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小船,船上还有着神态逼真的小人。何招弟被这个精妙绝伦的“小船”折服了,她立马拿到河边清洗了一番,在阳光之下显得十分透绿。

尽管当地有着著名的“龙泉窑”,何招弟也曾见过很多瓷片,但她从来没见过这么青翠欲滴的瓷船,别看瓷船个头不大,可看上去小巧可爱,里面坐着几个小人,船舱还可储水,完全再现了真实的轮船面貌,她越看越是喜欢。

将“传家宝”当成嫁妆

何招弟挖到了这个宝贝后十分兴奋,她连忙将挖来的野菜收拾好,飞快地往家里跑去。回到家里后,母亲诧异道:“咋的啦?闺女,累到了吗,今天怎么回家这么早,太阳还没到头顶呢?你挖了多少野菜啊?够不够吃的?”

面对母亲的一连串问号,何招弟并没有回答,反而是将青瓷小船拿了出来,给母亲看了看。母亲被这个精致欲滴的小船吸引到了,连忙问她是从哪里得来的?

何招弟将自己发现小船的经过说了一遍,母亲称道:“咱家丫头运气就是好,和他爹一样,还能捡到这个宝贝。”

何招弟连忙来到了爷爷身边,让他帮忙看这是什么东西。爷爷打量了许久后,说道:“这可是了不得的宝贝,应该是过去大户人家用的东西,依我看有一些年头了,你一定要收好了,到时候可以当个传家宝,代代相传。”

何招弟听了后激动不已,她连忙向家人炫耀自己捡了个古董。母亲也点头附和:“我看也是,这应该是一个老物件,古董啊,赶紧收起来,别告诉其他人,不然可就留不得了。”

何招弟听了后紧张到不行,生怕这个捡来的宝贝被人惦记。母亲来到屋子里,找了一个红袋子,说:“今天就把这个小船收起来了,到时候可不要乱说,等你出嫁了的时候,娘就拿它给你当嫁妆,这样你出嫁了更有面子。”

何招弟尽管不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但她知道它的来历一定不简单,听了母亲的话后,她不敢拿出来,也不敢和别人说起,瓷船就随着红布袋放在柜子里。

那个年代女孩子的结婚年龄普遍都早,不像现在晚婚晚育。像何招弟这么大的女孩子,有些已经生了孩子了。第二年,何招弟的父母拜托亲戚,给自家宝贝闺女说一门亲事。

何招弟的姑父是从事木头生意的温州人,常年居住在龙泉上西街,姑姑想到侄女年龄大了,对她的婚事也很上心,很快就有了合适的人选

姑姑介绍的男子名为何根树,因两家父辈间走动频繁,相处也十分不错,而何根树又是家里的独苗,其家庭条件也不算差,如果何招弟能嫁过去也算是有福气。

就这样,在姑姑的撮合之下,两人很快就确立了爱情关系,何招弟对这个男孩十分喜欢,对对方也不隐瞒。当何根树刚上门时,她就把她捡到的宝贝拿了出来,并表示要当嫁妆。

何根树拿着这个青翠欲滴的瓷船,一眼就爱上了这个宝贝,又听到心爱的女孩要当嫁妆,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一天,何招弟和母亲来到何根树家里拜访时,刚好附近有一个张户人家操办结婚喜事。对方家里有钱,屋子里摆满了各种精美的用品,包括精致的瓷器,让何招弟看得十分欢喜。

她指着那些瓷器说:“我家也有一个绿色的青瓷小船,比她那个好看多了。”旁边的人听了后,不由得打量了何招弟,看她也不像大户人家,问她哪里得来的。

此时兴奋的何招弟,早已忘记了母亲的告诫,将自己捡拾瓷船一事说了出来。

专家:建议捐献国家

何招弟的这番话,刚好被邀请来参加婚礼的龙泉博物馆李姓管理员听到。

因常年和文物打交道,李姓管理员仅从何招弟的话术中就得知这应该是一个价值颇高的文物,于是在婚礼结束后,想到何招弟家看一看具体情况,

随后老李,到了严村和村干部说明了自己的身份,村干部了解万完情况后,带着老李来到何招弟的家中。

经过交谈何父发现是为了闺女捡到国宝的事情而来,于是就说:....”闺女收藏的,我不知道这些事情。”

无奈之下,老李只能在这里等着。

而另一边,何招弟和母亲在何根树家里一直待到很晚,还去街上逛了一圈,很少进城的何招弟对什么东西都很好奇,一直吃过晚饭才往家里赶。

夜深人静后,何招弟才和母亲回到家中,结果还没进门就发现自家门口有个人影,这让娘俩感觉到一丝不对劲,预感着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

到了家里后,老李对他们母女说到:“我是龙泉博物馆的管理员,我等你们俩很久了.....。”

何招弟听了后一愣,她一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女孩,对此有些害怕。

老李见娘俩被吓傻掉了,赶紧说,我来不是强迫你们交文物的,只是国家有明文规定,不管是路上捡到、水里发掘还是土地里挖到的文物,那都是国家公有财产,任何人不能私自吞藏。

何家娘俩听了这番话后吓得不敢说话,何父连忙搭腔,说:“这位同志,她们娘俩今天忙了一天,已经够累的了,你也足够累了,就在我家住上一夜,第二天早上我们跟着你一起去上交。”

老李想了想,现在已经天黑了,再交上来确实不合适,连忙答应了下来。

夜里,何招弟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悔恨自己白天话太多了,这才招来了是非,只不过自责已经晚了,自己的嫁妆也打水漂了。

上交文物奖励68元

第二天,何母将放在柜子里的压箱底宝贝拿了出来,老李第一时间进行了鉴定,他一眼就辨别出这是个南宋龙泉窑滴舟,其制造工艺精美,代表着龙泉窑瓷器制造技术的巅峰,是一件十分难得的宝贝。

就这样,一行人来到了县文物管理处,也就是如今的龙泉大酒店。正当何母和别人搭讪时,老李当即从何母手里拿着小船,快速向前走去,从管理处后门进入了县政府,因政府门口有门卫看管,不让她们娘俩进去。

自家的文物就这么被拿走了,何母两人很是心急,连忙和门卫说明了情况,并朝着里面大喊,表示自己才是捐宝人。

里面的工作人员走了出来,对何母说:“这个你们放心好了,文物政府已拿到,感谢你们的无私奉献,你们现在先回家吧,过上几天政府会进行奖励的。”

就这样,娘俩往家里赶去,一路上何招弟十分自责,抱怨自己多说话,责怪自己嘴上没门。何母安慰她说:“文物我们也不认识,捐赠给国家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让更多人欣赏,这不是很好吗?”

在母亲的安慰之下,何招弟的心情这才好转了很多。没过上几天,何家句从雁川乡上班的亲戚那里领到了六十八元奖励,但没有荣誉证书,不过何家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自然是不会在乎这些。

一年后,十八岁的何招弟出嫁,母亲用六十八元补贴款为女儿买了一些陪嫁品。婚礼上没能见到那个瓷船,何招弟内心有说不出的惆怅。索性丈夫何根树通情达理,安慰她不要放在心上。

这之后,何招弟嫁夫随夫,开始了生儿育女、勤俭持家的生活,并跟着丈夫来到林业局道太林产公司工作,一直到退休,而当初的那只小船,也早已被何招弟遗忘。

龙泉窑发展历程

然而,当初的那个瓷船被专家鉴赏了后,确定了它的真实身份,也就是“南宋龙泉窑舟形砚滴”,它的长为16.7cm、宽为6.5cm、高为9.1cm,生产年份为宋末元初,种类为弟窑青瓷,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其市场估值一千多万元。

不过说起“南宋龙泉窑舟形砚滴”,还要先了解什么是龙泉窑青瓷,这样才能知道它的价值有多高。

我国的传统手工业可谓是博大精深,特别是陶瓷文化更是领先世界。而龙泉青瓷是唯一世界非遗陶瓷,其兴衰发展一直被人关注,它在陶瓷家族中一直有高贵血统,其造型精美绝伦,釉色清脆莹润。

在一千六百多年的发展中,龙泉窑经历了历史长河的洗礼却完好保留下来,这和它工艺精湛、烧制技术独特、窑址分布广、生产规模大、外销广远有关,有着非常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龙泉窑最早开始于三国两晋时期,这一时期的青瓷素雅简单,且产品多为祭祀所用,寄托了人们对神灵的期待。到了晚唐、五代时,因受越窑影响,龙泉的工匠们开始烧制青瓷,并迎来了快速发展,且随着工艺的进步,釉色也成了青绿色。

到了北宋时期,龙窑青瓷形成独有规模,其产品质地细腻,造型整齐,瓶壁上雕刻精美花纹,图案多为花鸟、鱼虫。

北宋时期,因社会重文轻武,工匠们的地位提高,他们也精心创造作品。且因北宋商业发达,纸币交易活跃,为龙窑青瓷的生产、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北宋晚期时,龙泉窑跻身最高工艺窑场范畴。

到了南宋时期,对外贸易更为发达,龙泉青瓷开始供应宫廷,因宫廷人员对瓷器要求更高,因此龙泉青瓷也开始了进一步改进,其釉色更加柔和淡雅,其中梅子青、粉青将釉色和质地之美推向了顶端,展现了超高的制瓷工艺。

此时的龙泉青瓷深受人们喜欢,且还出口国外。当时的对外贸易港口有二十多个,因此龙泉青瓷被出口日韩、新加坡、近东地区。

到了元朝时,青瓷的生产规模再次壮大,其产品继续创新,花色多,高档精品瓷器依旧继续生产,如高足杯、菱口盘、环耳瓶、凤尾尊等瓷器流行起来。只不过元朝的经济水平不如宋代,且受阶级、民族矛盾,青瓷质量较差,瑕疵比较多。

同时,青瓷在对外贸易上依旧有很大的占比,且开辟了“陶瓷之路”。在一次水下考古时,出土了两万两千件瓷器,其中龙泉青瓷高达一万两千件,可见在元代时,龙泉青瓷依旧占有重要比例。

而到了明清时期,龙泉窑已逐步沦为民间窑场,产品质量也在下滑,且因海禁缘故,瓷器很难出口国外。不过清皇帝乾隆对龙泉青瓷十分喜欢,也曾让景德镇仿制以假乱真的龙泉青瓷。

直到1957年,在周总理的指示下,龙泉窑才恢复了生产发展,龙泉青瓷开始了艰难的复兴之路。

何招弟发现的“龙泉窑舟形砚滴”,是古代文房墨宝的一种,用于砚台研磨注水的。通常来说砚滴的构造比较简单,但这个滴舟却十分精妙绝伦,可堪称是精品。

该瓷器塑造的形象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充满着恬静的自然气息,船内两人面向江水对坐闲谈,舱外的蓑翁欲取下船篷斗笠,其造型设计上堪称古雅别致,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半辈子后再见“滴舟”

何根树退休后总喜欢读阅报纸,一天,他阅读《温州晚报》时,刚好读到了一篇有关“滴舟”的故事,发现这个滴舟和何招弟捡到的十分相似,但他当年也只是有过几面之缘,并不确定,连忙喊来何招弟。

何招弟一眼就认出,这是自己当初捡到的滴舟

2005年的一天,一个老友找到了何根树夫妇,说:“我刚从杭州旅游回来,看了省博物馆,见到那个滴舟了,实在是太精美了。”

夫妻两人非常激动,尤其是何招弟每天都念叨着,想要亲眼目睹那个“滴舟”。何根树为了完成妻子的心愿,特意从工作单位林业局开了一封介绍信,证明何招弟是“元代龙泉窑船形观滴”(因生产日期宋末元初,也称元代滴舟砚滴)的发现人,希望贵馆给予接待。

然而,当他们来到了省博物馆时,这才发现“滴舟”正送到国外展览,夫妻两人的愿望落空。直到第二年后,“滴舟”回国,浙江省博物馆的人主动联系何根树夫妇,邀请他们前来观看滴舟。

此时,何招弟才见到了牵挂半辈子的宝贝,当领导问及他们有何愿望时,何招弟说:“我们都有退休金,经济上不用补偿,只希望能和‘滴舟’合影。”领导满足了他们的愿望,一连拍了多张照片。

何招弟之所以能发现这个宝贝,还因她捡拾文物的地方正是古窑址遗址,这也说明她同滴舟之间有着特别的缘分。不过何招弟能将其捐赠,这番精神值得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