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新加坡还是外界眼中的“防疫楷模”,两个月后,新加坡面对着三波疫情过后的经济,面露难色。在全球化欣欣向荣时,新加坡凭借着贸易的便利性获得了诸多福利,但当疫情袭来、全球化分崩离析时,依赖贸易的新加坡也自然难逃一击。在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萎缩面前,新加坡不得不一再加码,警惕疫情卷土重来的同时,小心翼翼地放开对经济的束缚。
创纪录的萎缩
在新加坡的经济面临史无前例的考验之时,6月7日晚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通过电视和互联网发表了题为“战胜一代人的危机”的演讲,呼吁新加坡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新加坡社会、经济带来的挑战。
在讲话中,李显龙提到,2020年度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萎缩4%-7%,这将是新加坡有史以来最大幅度经济萎缩。
这并不夸张,事实上,最近一系列的数据都将新加坡如今的经济困境显露无遗。上周五,新加坡《联合早报》就在报道中指出,在病毒阻断措施实施期间,新加坡5月的整体经济采购经理指数(PMI)下跌1点至27.1点,创下数据公布以来的新低,说明新加坡的商业环境急剧恶化。
萎缩4%-7%的数据也早有信号。5月底,新加坡贸工部发布了一季度的整体经济表现。数据显示,新加坡2020年一季度的经济同比萎缩0.7%,环比萎缩4.7%。其中,住宿和食品服务业的萎缩情况最严重,一季度萎缩了23.8%;建筑业、批发及零售业、交通及储存业三大领域则分别萎缩了4%、5.8%和8.1%。
彼时,新加坡贸工部也再次下调了全年经济增长预测,至“-7%到-4%”。而这已经是贸工部年内第三次下调新加坡经济增长预期。2月17日,贸工部将其对2020年新加坡经济增长的预测范围从“0.5至2.5%”下调至“-0.5至1.5%”。3月26日,贸工部进一步下调该国经济增长的预测范围到“-4%至-1%”。
企业是经济的根基,也是新加坡在这轮疫情中的缩影。金融信息公司IHS Markit在对新加坡400家私人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该国九成企业陷入新业务下滑的困境,阻断措施是拉低内部需求的关键,同时,全球经济疲弱则拖累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销售。
三波疫情接力
3月1日,彭博社曾刊登了一篇评论文章,直言美国应向新加坡学习,加大力度遏制疫情发展。彼时,在全球的眼中,新加坡是“防疫模范生”,因为在2月中旬,新加坡还是亚洲的另一大重灾区。
不过,当时也有经济学者指出,新加坡的“防疫”是以牺牲经济为代价的。Financial Press点明:“新加坡的樟宜机场在2017-18财年,利润增长了28%,达到8.49亿新元,为6500万人次提供服务。而在疫情暴发后,新加坡机场就立即停飞了所有来往武汉的航班,打击了新加坡的旅游业和经济。”
但后续的发展总是出乎意料,令新加坡没想到的是,随着后续疫情接二连三地暴发,停飞航班这类举措已经远远不够了。2月底3月初,新加坡迎来了第二波疫情,主要是来自欧美的输入性病例;第三波则在4月暴发,病例集中出现在本土的外籍劳工宿舍。
眼看形势愈演愈烈,为了遏制住疫情的发展,新加坡也不得不走上了“封锁”的道路。4月7日起,新加坡宣布采取“阻断防疫(circuit breaker)”的措施,一直持续至6月1日。具体内容包括:关闭提供非必要服务的商店、关闭学校和学前教育中心、落实居家办公以及加强安全距离措施,禁止私人与公共场所聚会。
这对于新加坡经济的影响,无疑是深刻且巨大的。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黄循财坦言:“全面禁止人们出行固然有助于阻遏病毒散播,但要求每个人待在家会付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代价。”
国际贸易、加工业、旅游业,这是新加坡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全球停摆,旅游业首当其冲,新加坡皇朝旅游公司传媒总监阿莉西亚·谢表示,“跟去年同期相比,前半年预订量的减少幅度可高达50%”。
贸易更不必说,知名航运咨询机构克拉克森研究在题为《Covid-19对航运市场的潜在影响》的报告中分析称,2020年全球海运贸易量(以吨海里计)将下降5.3%,不仅大于2009年的4.6%,也是近35年来的最大跌幅。
具体到新加坡来看,新加坡统计局5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受供应链中断与需求下降影响,该国今年一季度境内批发贸易额同比下降9.6%,环比下降1.4%。其中,降幅最大的商业领域是电子元件销售,同比下降17.5%。紧随其后的是金属、木材和建材销售与工业和建筑用机械销售,分别同比下降15.3%和15.2%。环比降幅最大的商业领域是运输设备销售,环比下降9.5%。
四轮经济刺激
“新加坡是一个自由港、一个城市经济体,每次金融风波或者经济危机来临时,由于经济外向度比较高,受到的冲击和影响也就比较大。”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指出,其实总体来说,新加坡的经济是东盟国家中最好的,通常情况下,只要全球经济没有太大问题,呈现出稳定向好的局面,新加坡基本就能维持正增长;而一旦全球经济受冲击,新加坡也比较难过。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新加坡主要以服务业为主,其中贸易占的比重比较大,所以疫情的冲击是毫无疑问的。不过,从财政方面来看,新加坡还是有可操作的空间的”。
其实,疫情发生的4个月来,新加坡政府已经推出了四项经济预算来应对压力,最近的一次是5月底。在之前的三个预算案中,新加坡共动用了210亿新元的国家储备金,第四个预算案则会动用310亿新元的国家储备金。另外,政府还将拨出额外130亿新元作为应急基金。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王瑞杰表示,连同前三个预算案,政府的总拨款额累计近1000亿新元,“这几乎是本国GDP的20%”。
当然,在接二连三的经济刺激之后,赤字的压力也会加大。新加坡政府预计,2020财政年的整体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至743亿新元,占GDP的15.4%,将是新加坡独立以来的最大预算赤字规模。
好在6月,新加坡迎来了复苏的希望。从6月2日起,新加坡“阻断”期结束,分三个阶段逐步解封。第一阶段预计持续数周,民众在必要时才出门,并戴口罩,关键且低风险的经济活动将恢复,零售业和娱乐业则将继续关闭;第二阶段为“过渡期”,将放宽更多措施,包括允许人数较少的社交活动,预计持续几个月;第三阶段是“新常态”,在这一阶段,多数经济活动都将恢复,但仍须遵守安全措施。
“到第一阶段,我们将有80%的经济重回正轨”,新加坡贸工部长陈振声6月1日曾表示,剩下的最后一个主要行业将是零售和餐饮业,希望这个行业能在6月底重新营业。
至于新加坡经济的崩塌会否对整个亚太造成影响,张建平坦言,作为亚太区域内重要的贸易和金融中心,新加坡对于区域经济有一定辐射力和影响力,但由于其整体经济规模比较小,所以辐射程度有限,对于整个区域的影响也没有那么大。
本文源自北京商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