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艺术 I 周春芽、马云和刘嘉玲,为何相遇在太白山上?
周春芽
2019年10月25日,艺术家周春芽个展"东南形胜"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展出。本次展览呈现了周春芽近四十年的绘画创作,同时展出艺术家近期新作的手稿与记录影像。刘益谦、王薇夫妇收藏的艺术家1978年至2013年创作的多个系列代表作逐一展出,从不同维度展现艺术家创作中的脉络关系。以下是“凤凰艺术”特约撰稿人于奇赫带来的现场报道。
周春芽无疑是中国当代艺术界最具个性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也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与市场的认可。当我们看到别的艺术家还在犹豫自己的作品应该怎样变一变的时候,周春芽的作品已经很自然、随意地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2019年10月25日,周春芽大型个展“东南形胜”在龙美术馆(西岸馆)拉开帷幕,由龙美术馆馆长王薇担任策展人,漆澜担任学术顾问。
艺术家周春芽在开幕式发言 图片来源:于奇赫
“周春芽:东南形胜”开幕式,左起:艺术家周春芽、周春芽母亲、周春芽夫人、龙美术馆馆长王薇、学术顾问漆澜,龙美术馆(西岸馆),2019,摄影:洪晓乐
“周春芽:东南形胜”新闻发布会,龙美术馆(西岸馆),2019,摄影:洪晓乐
刘嘉玲与王薇在周春芽的作品前合影 图片来源:于奇赫
马云在展览现场
展出作品包括周春芽近期新作《太白山图》(四联画)、《具区林屋图》(组画)、《丹山瀛海图》(组画)与多件手稿及记录影像,以及由刘益谦、王薇夫妇收藏的艺术家1978年至2013年间创作的重庆系列、藏族题材系列、山石系列、太湖石系列、桃花系列等等。观者将直观地体会到艺术家四十余年的不断探索与尝试,在回望其创作历程的同时,分享其创作的激情与喜悦。
龙美术馆(西岸馆)“东南形胜”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于奇赫
展览“东南形胜”所展出的创作手稿 图片来源:于奇赫
“周春芽:东南形胜”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19,摄影:洪晓乐
在网络上,从《2013胡润艺术榜》总成交额位居榜首到被迫与农妇画的桃花PK,“周春芽”的名字时不时会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但是我们看到周春芽面对这些报道始终保持着低调、谦和的心态,不会发表过多的言论使自己陷入社交流量的陷阱。对当代艺术一知半解的人常会以“绿狗”和“桃花”作为两个标签贴在周春芽身上,此次展览则展现了艺术家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主题变化。我们看到周春芽画面中所描绘的主题十分鲜明,物象简单而纯粹;这正如艺术家本人一样性格随和,但尽量保持不要跟他人发生粘连。所以周春芽的作品离自己很近、与喧嚣的社会很远,他的架上绘画创作大部分是个人情感的即兴表达。而真正的艺术需要有个性,周春芽的架上绘画就是艺术家心境的真实呈现。
桃花,布面油画,200cm×150cm,周春芽,2010。图片来源:周春芽,龙美术馆
大乔小乔,布面油画,254cm×360cm,周春芽,2010。图片来源:周春芽,龙美术馆
中国当代艺术的起始阶段源于对于西方当代艺术的模仿,或者说是艺术思想猛一挣开的饥不择食。周春芽早期的艺术创作跨越了“伤痕美术”“乡土绘画”“85新潮”几个时期,但是我们看到他早期的创作却没有盲目地模仿西方,还是在不断地在学院派的创作体系中思考自己的创作走向。或许是国内一时间涌出的当代艺术五花八门,周春芽干脆跑去德国卡塞尔综合大学学习绘画。旅德所引发的身份认同引起了周春芽对于中国传统的思考,虽然回国之后的一些列作品中还能看到德国表现主义绘画重感受性的端倪,但是一路看下来他创作的方向还是追求中国绘画那种写心表意的传统。尤其是近几年周春芽的架上绘画创作更为凝练与精进了,于是,在龙美术馆“东南形胜”中一种殊途同归的艺术趋同现象得以展现。
剪羊毛,布面油画,167.5cm×234cm,周春芽,1981。图片来源:周春芽,龙美术馆
石头与杂草,布面油画,161cm×130cm,周春芽,1993。图片来源:周春芽,龙美术馆
本次展出的三组新作《太白山图》(四联画)、《具区林屋图》(组画)与《丹山瀛海图》(组画),是周春芽近年对“元四家”之一王蒙的研究心得。这三组新作带有强烈的实验性质,可以看出艺术家对于“园林”题材的痴迷,也能看到艺术家理想的目标还没有完全实现。这三组作品皆以王蒙原作的衍生地点的实景为造境蓝本,在语言上与王蒙形成微妙的互文关系。在《具区林屋图》(组画)中,周春芽借用了王蒙《具区林屋图》拍塞满密的经典范式,强化了形感和结构秩序。他颠覆了文人内向、矜持的语感,笔触显得率真、任性甚至顽皮。而《太白山图》则是艺术家关于自我身世的自传性质的作品,更是他关于自身文脉和艺术旨趣的巧妙托喻。围绕《太白山图》,艺术家的创作手稿、记录影像,也将同步呈献给观众。
具区林屋图-墨池,布面油画,250cm×380cm,周春芽,2019。图片来源:周春芽,龙美术馆
具区林屋图-乙,纸本丙烯,180cm×110cm,周春芽,2019。图片来源:周春芽,龙美术馆
周春芽的《太白山图》所展现的是一幅历史的风景,将自己对于生命轮回的感悟置于王蒙《太白山图》的框架之下。因此,油画作品《太白山图》不再仅仅描绘浙江宁波太白山天童寺前二十里的夹径松林,而是描绘了周春芽母亲大半辈子的生命历程:周春芽的母亲出生在宁波、随家人搬到上海居,在上海解放之后又随人民解放军徒步至重庆。而在重庆出生的周春芽在川美学成之后出走德国,回国后在成都创作了许久却在近几年搬到了上海。两代人的迁徙在无意间形成了一个闭环,让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即使沧海桑田、斗转星移,自然是不会变的、人性是不会变的。所以这幅因缘际会所成就的的《太白山图》,带有艺术家太多的私人感情与人生感悟。可以说描绘母亲的每一笔颜色,都充满情感的波折与回望历史的慨叹。
展览中的《太白山图》 图片来源:于奇赫
《太白山图》局部,布面油画(四联画),250cm×1200cm,周春芽,2019。图片来源:周春芽,龙美术馆
这批新作还可以看出,成长在川渝的周春芽十分偏爱江南。江南凭借自身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形成了富有人文关怀的江南文化。而伴随着元代文人墨客对于江南的文学表达,美术文化中心也渐渐从政治中心转移到了江南地区。虽然当下江南的社会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里毕竟还传统文脉保存较好的区域,周春芽索性就搬到了上海居住。经历过宋元明清的树枝、桃花与湖石被提炼为油画语言后,赋予了艺术家充满情感的生活色彩。周春芽在江南心游物外但是不忘与古人对话,他的作品是对古人绘画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的一种当下的回答。
丹山瀛海图-石青,布面油画,170cm×300cm,周春芽,2019。图片来源:于奇赫
丹山瀛海图-石绿,布面油画,170cm×300cm,周春芽,2019。图片来源:于奇赫
本次展览的学术顾问漆澜说“春芽一直不喜欢过于实事求是的直白景观,他一直重视内心视觉,更注重离形得似,对现实场景的超越和形而上的转化才是他的修辞目的。那些看似近乎涂鸦的笔触,全是从现场中一步步推演而来的,全是从现场中抽取而来的具体的物象高度符号化的痕迹……语言本身就是思想,语言的魅力不是外在的炫耀,而是内心真实的朴素显现。春芽从不拘执于局部的精致和完整,对光滑和流畅也具有先天的抗拒力。在他看来,这个世界,已经不缺少甜美和完整的景观图像,缺少的是——直指人心的朴素力量。”
太湖石,布面油画,149cm×119cm,周春芽,2000。图片来源:周春芽,龙美术馆
对话“凤凰艺术”
凤凰艺术 x 周春芽
(为了方便阅读,以下“凤凰艺术”简称"Q")
Q:您与王蒙对话的目的是什么?
周春芽:其实主要是要了解他们的精神。我之所以喜欢看王蒙的画,是因为元代是一个很特殊的一个年代,是一个继宋代之后中国文化达到的又一个高峰。宋王朝被外来民族推翻,蒙古人建立了一个新的朝代——元代。元代历史虽然比较短仅有80多年,但是这80多年来统治者还是比较重视汉文化。所以很奇怪的是反而在元代中国画达到了高峰,比如元四家的作品就非常重要。其实我对王蒙和他的一些细节没有去临摹,也没有模仿他;但他的精神我觉得可以借鉴,他的画中有一些内在的力量。他的一些构图充满随意性,把中国画推向了一个高峰,就现在我们说的文人画,他这个是很有意思的。
豫园一景,布面油画(双联画),280cm×360cm,周春芽,2012。图片来源:周春芽,龙美术馆
Q:您画了这几组与中国传统对话的作品后,对传统有什么新的看法?
周春芽:传统是一个历史留下的财富。所有的传统在当时都是一个创新,都是走在前面的。所以说传统成为一个财富,在当下要看你怎么去借鉴它。如果你借鉴不好逐渐回归传统,那对于艺术的发展而言基本上就走不出来了,所以我们肯定要往前面走。因为每个时代面临的问题都不一样,现在的这个时代我觉得更复杂了、问题更多。而艺术家需要关心的是怎么去在这个复杂的环境里面保持个性与独立性。人的变化预想不到的。但是有一点人性的东西不会变,大自然不会变,所以说顺其自然最好。
周春芽《山石图—红石》,布面油彩,149cm×119cm,周春芽,1999 图片来源:周春芽,龙美术馆
Q:传统与当代始终是艺术家需要探讨的一个话题。
周春芽:因为你生活在中国这个土地上,你有这么丰富的财富、悠久的历史,你不借鉴他有点可惜了;但是如果你全部去借鉴也没有什么意思,艺术是需要交流的。就整个世界艺术史来说,国外的艺术家其实也借用了很多中国的元素。对我自己来讲,我觉得我们有这么丰富的,有这么丰富的财富,我不去借鉴他可惜了。面对传统来说每个艺术家可能处理的方法不一样。有的人创作出一种全新的感受,也有的人开始回归传统。对于我来说如果回归传统就意味着失败,真的是对不起祖宗,所以我要往前面走。
黑根一家—男主人和女主人,布面油彩,192cm×131cm×2幅,周春芽,1995 图片来源:周春芽,龙美术馆
Q:那您怎么看待借鉴?这个“往前走”的可能性在哪里?
周春芽:我的借鉴实际上是一种对话,王蒙只是我的一个借鉴的方面。上世纪80年代我就在国外留学,我其实非常关注世界上从事当代绘画的艺术家在做什么。他们的色彩、他们的构图、他们的想法,我其实非常关注的。中国现在还是很开放的一个国家,你想去什么地方都可以去,没有人限制你。我可以现在买张机票去伦敦、去纽约、去法国,看一些展览与其他艺术家进行一些交流。我借鉴的不仅仅是王蒙,我可能哪天不经意的看了另外的一个艺术家就过去交流了。我是希望是继续往前面走。我不是想回归传统,回归传统可能会越走越窄。
红石,布面油彩,150cm×121cm,周春芽,1999 图片来源:周春芽,龙美术馆
Q:我之前还看到您之后还会画《庐山高》。
周春芽:确实是想画一些大场面的。以前画的就像你一开始说的是近距离的景物,现在我借用了无人机来画一些大场面。可能将来我会比较关注怎么样去画大场面,这是需要继续探索的。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中国的自然环境是非常丰富的,在一个国界里面能找到如此丰富地貌的国家是不多的。但是中国有这个条件,所以我们要利用好这个条件。现在我身体还可以,我希望多走走去看一下,用一种新的表现的方法来表现中国的景色。这样不断地把我的想法表现出来,这个是下一步想做的事情。
黑色的线条,红色的人体,布面油彩,199cm×160cm,周春芽,1992 图片来源:周春芽,龙美术馆
Q:您的艺术观点是什么?怎么看待艺术的发展?
周春芽:我不一定有别人的好,但是我一定要跟别人的不一样,这是我的艺术观点。我觉得艺术家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与个性,还有自己的艺术语言。这个语言不一定是正确的,有些时候说不清楚。你觉得你掌握了某个题材、某种思想,你觉得可能是正确的。但你觉得可能你正确的可能别人更正确,你是在别人正确的基础上稍微正确一点。我可能是错误的,但是我是不一样的,有独特的一些东西。这虽然说不清楚也无法去衡量,但是艺术这个东西要站在一个高度来看它,你不能站在一个局部、站在他的立场上去看。而是要站在一个公正的角度来看这个艺术的发展。
诺尔盖草原,纸本素描,77.5cm×83.5cm,周春芽,1984 图片来源:周春芽,龙美术馆
Q:您觉得艺术留下来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周春芽:这个问题我只能说古代的艺术家,留下来的艺术家一定是因为他的艺术语言有贡献。他的整个画面语言及其思想观念是对艺术是有贡献的,才会留下来。如果你去模仿别人的画,那个留不下来的。就像王蒙画得这么好,学王蒙的人肯定一大堆了,但是没有一个留下来的。所以可以留下来的艺术一定要有独特的语言,这个最是重要的。但是现在谁留下来谁也不知道,这需要后来人评价。我们的画说不定留不下来的,过几十年被人家忘了、抛弃了,这个很残酷的。
展览中的影像 图片来源:于奇赫
展览现场
关于艺术家
周春芽,摄影:吴建勋 ©周春芽 图片提供:艺术家及龙美术馆
周春芽,
1955生于中国重庆
1982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
1988 毕业于德国卡塞尔美术学院自由艺术系
现工作生活于成都、上海
个展:
2019 “东南形胜——周春芽个展”,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中国
2018“春·芽——周春芽作品港岛集粹收藏展”,保利香港艺术空间,香港,中国
2015“始终是开始——周春芽作品2015”展览,澳门艺术博物馆,澳门,中国
2013 “2013周春芽新作”展览,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中国
2012 “周春芽2012新作”展览,上海周春芽艺术研究院,上海,中国
2010 “1971—2010 周春芽艺术四十年回顾”,上海美术馆,中国
2008 “周春芽·绿狗·雅加达”,印尼国家美术馆,雅加达,印度尼西亚
2007 “花间记——周春芽绘画雕塑作品展”,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6 “周春芽新作展”,外滩3号沪申画廊,上海,中国
2002 “周春芽作品展 ”,TRENTO 当代艺术博物馆,意大利
2002 “周春芽个人作品展——绿狗”,314 国际艺术中心,挪威
群展:
2018“艺术史40×40:从40位艺术家看1978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上海宝龙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8“新写意主义:首届中国当代艺术名家邀请展”,西安崔振宽美术馆,西安,中国
2017“首届安仁双年展·今日之往昔:谱系修辞”,成都安仁,中国
2016 “艺术怎么样?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阿尔里瓦克展览馆,多哈,卡塔尔
2015 “亚洲现代艺术大展2015”,全罗北道道立美术馆,全罗北道,韩国
2014 “居住在成都”,关渡美术馆,台北,中国
2014 “社会风景”——中国当代绘画中的风景叙事,成都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流中心,中国
2013 “艺术长沙2013”,长沙市博物馆,长沙,中国
2013 “历史之路——威尼斯双年展与中国当代艺术20年”,威尼斯军械库89号,意大利
2012 “古往今来”——龙美术馆开馆大展,龙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2 “中国表现” 艺术展,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1 “第五届成都双年展”,成都东郊记忆,中国
2010 “溪山清远:中国新绘画”,路易斯•布罗恩基金会,伦敦,英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美国
2010荣获“2010年度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同名展览巡回展览于:上海美术馆,上海;北京今日美术馆,北京;广东美术馆,广东
2010 “改造历史 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中国
2009 “第53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特别机构邀请展——给马可波罗的礼物”,威尼斯国际大学,意大利
2007 “超越图像——中国当代艺术在迈阿密”,迈阿密,美国
2007 “后解严与后八九——两岸当代美术对照”,台湾美术馆,台湾,中国
2006 “展开的现实主义——1978年以来中国大陆油画”,台北市立美术馆,台湾,中国
2005 “第二届成都双年展”,成都现代艺术馆,成都,中国
2005 “第一届中国当代艺术双年展”,蒙比利埃,法国
2005 “关注中国!中国当代艺术展”,海牙,荷兰
2004 “龙族之梦——中国当代艺术展”,爱尔兰当代美术馆,英国
2003 “你好,中国?——中国当代艺术展”,蓬皮杜艺术中心,巴黎,法国
2002 “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
2002 “梦——中国当代艺术展”,The Red Mansion Foundation,伦敦,英国
2001 “首届成都双年展”,成都现代艺术馆,成都,中国
2001 “5个中国前卫艺术家”,Artside画廊,首尔,韩国
2001 “新形象:中国当代绘画二十年”,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四川美术馆,中国
2000 “20世纪中国油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中国
1998 “在西方相会的东方” 拉姆画廊,旧金山,美国
1997 “肖像性质”,北京中央美院画廊,北京,中国
1997 “引号:中国当代绘画”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新加坡
1996 “中国!”当代艺术展,波恩美术馆,波恩,德国
1996 “首届上海双年展”,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
1996 “首届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1996·1997”,北京中国美术馆、香港,中国
1994 “批评家年度提名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1993 “中国经验展”,四川省美术馆,成都,中国
1993-1997 “后八九中国新艺术”, 香港、英国等地巡展
1992 “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油画部分)”,广州中央大酒店展览中心,广州,中 国
1985 “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1981 “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展览信息
周春芽:东南形胜
艺术家:周春芽
策展人:王薇
学术顾问:漆澜
展览地点: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
展览时间:2019.10.26-2020.1.5
关于作者
青年艺术评论家于奇赫
于奇赫,青年艺术评论家。主要从事艺术批评、视觉文化、物质文化与博物馆学的研究,现生活工作于上海、南通。
(凤凰艺术 上海报道 撰文/于奇赫 责编/dbk)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这么好的新展览 点图去看看?
“超越时空的对话——吴为山雕塑作品展”
“刘韡:看不见的城市”
体系的回响——隋建国1997-2019
1949:艺术的选择
马修·巴尼:堡垒
临界
共同的神话——第二届安仁双年展
叠加的旅程:陈彧凡、圆大西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email protected]。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