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工业化、职业分工治教思维医不好人口生育能力低下"病"

育邻梦

网友提问:对于中小学延时教育,你认为是变相给老师钱还是解决你的实际困难?

回复:工业化、职业分工治教思维医不好人口生育能力低下"病"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自然生理基因遗传决定着每个生命个体该长什么样、以何种方式实现代际轮替、适宜在哪些自然环境中生存......但是,作为高等一级的动物族群,除基本生理特征以外适应自然生存环境的能力都需要通过后天模仿练习习得,比如狮子+老虎+猎豹等食肉动物的捕食技能、羚羊+野兔+野牛等素食动物逃避敌害的能力。

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最具智慧的高等级哺乳动物,自然生命体系之中唯有人类进化出了成体系的抽象社会文明成果、唯有人类具备通过大规模同类分工协作改造自然物质组合形态的本领、唯有人类通过驯化播种植物+驯服圈养动物改善了自我食物供给结构......然而,除生理特征以外,人类社会后天形成的社会文明生活技能都不具备遗传特质。因此,在千万年的进化实践历程中,人类社会形成了完整且独特的引导&辅助子女长大成年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教育

教育,人类引导、辅助子女长大成年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文明得以世代传承的核心抓手,是每个人出生之后习得基本生存技能的根本保障,是纾困现代家庭解决生育“后顾之忧”的坚强后盾。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是承贤启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智力提升授业解惑,其本质就是借助人类社会业已成熟的处事规则约束孩子的成长心性、并赋予他们独立自主适应人类社会生活的综合能力,期待教育工作结出硕果就必须历经: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教育工作是人类社会史上最复杂的综合行为艺术,它如同绘画,家长和老师一遍又一遍对着孩子上色,期待孩子能够呈现出自己设想中的画卷。但是,孩子是具备完全行为意志能力的独立个体,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舍弃或添加上许多色泽;教育工作是人类社会史上最难绘制的画卷,因为每个家长和老师都只能凭借已有经验引导辅助孩子学习成长、只能借助人类社会已知社会文明引导辅助孩子适应未知世界的生活;教育工作是人类社会史上最容易绘制的画卷,因为只要环境适应,孩子们总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为自己着色、孩子总能借助已有智慧经验对生活中遇见的问题“见招拆招”;教育工作是人类社会文明史上最伟大的世纪工程,因为只有将人类社会最好的资源供给给孩子们人类社会才能江山代有人才出、才能确保人才一代更比一代强。然而,缓解现代人口生育问题必须正面回答以下问题:

希望是促进人口生育最好的驱动器

一、童年养育

俗话说:“孩子是天生父母养的。”每个自然生命都是自然物质世界最神奇的存在,每个人类生命都源于自然物质最神奇的相遇。自然进化繁衍了人类,但是如何适应自然生存环境却需要没有个人出生之后从零开始模仿适应。因此,孩子生命旅程如何前行童年养育是关键。

采摘野果+捕食其它动物+防御&逃避敌害,适应自然生存环境就是人类原始祖先对子女最好的成长教育;跟随父亲种地+饲养牲畜+砍柴+起房子、跟随母亲纺织+做家务+照顾老幼,农耕社会人类对孩子的成长教导依然绝大多数在生产劳动与生活实践中完成,唯有极少数帝王+贵族会聘请“德高望重”长者教导自家儿女。因此,人类开始借助附带动力型工具辅助生产劳动以前,亲子相教一直都是人类社会生存技能传承的基础核心,也即是说绝大多数孩子跟随父母适应生活的过程就学习。

18世纪附带动力机械工具出现以来,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对劳动者本身综合文化素养要求越来越高、生产劳动的专职化程度越来越高,为了给社会生产劳动持续供给高素质劳动者、为缓解高素质劳动者的生儿育女之困【专职、专注于职业工作肯定会挤占个人照顾家中老幼的时间】。因此,职业化辅助儿童学习成长的学校教育开始成为人类社会劳动分工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一方面以专职系统的方式为社会培育高素质职业劳动者、另一方面又为高素质职业劳动者缓解家庭生育“后顾之忧”。

托幼、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社会教育形态都是附带动力机械开始辅助人类生产劳动之后的产物,它们以专业、集中的教学方式辅助每个孩子更好的学习成长,让更多孩子走上了高素质职业劳动岗位。但是,职业化的学校教育却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副产品”——亲子关系越来越淡薄

哇哇哭着进入托幼机构、家是小学生的宿舍&中学生的周末休闲地&大学生的度假区、孩子都成年了家长还不知道TM的生活喜好......当职业劳动者的时间在分配给工作任务照顾家小成为“零和博弈”之后,养育孩子着实成为了职业劳动者心头最大的烦劳。因为,一方面工作是为了确保今天的幸福生活有米粮可用,另一方面养育儿女是为了给人类社会事业培育接班人。所以,未来鼓励人口生育的第一步应该是重塑家庭亲子关系,让孩子们的童年能够感受到足够的父母之爱、能够有恩爱的父母为他们做未来成年生活的榜样。当然,这必须有一个前提——将更多人类社会消费资源供给给家庭生儿育女、给育龄夫妇更多职业时间管理自由而不是延长几天集中的产假,特别是要新建更多亲子学习互动的公共文娱资源。

二、男女社会地位

接受教育的权利平等、工作机会平等、家庭生活地位平等......人类社会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综合社会地位在所谓的文明国家着实越来越平等了。但是,与男女社会地位越来越平等相伴的却是婚姻的稳定性越来越差、人口生育能力越来越弱。欧洲的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这些民主国家都患上了人口低婚育综合症

同株植物只有一个顶芽、同一动物只长一个脑袋、同一动物族群只有一只头领、同一人类社会组织只有一个相对权威......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小、最基础的社会组织形态,是人类社会一切分工协作劳动的基本单元。自原始人类起,体力型劳动就多以男性为主导、采摘+照顾老幼等劳动则以女性为主。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工具越来越先进,个人生产劳动产生的消费价值剩余越来越多。由此,男性从事体力型劳动收获的社会消费财富越来越多,在家庭中的综合财富支配地位也越来越高。

要求男女社会地位平等、要求男女工作机会均等、要求......男女平等背后的根本动机是要求均等拥有对社会消费财富的支配权。因此,男女社会地位平等总体要求没错,但是需要分清领域,特别是在家庭事务中切不可片面追求完全平等,否则只会搞成家无主心骨、人口婚育没有定心丸。

三、人口代际轮替

人类是自然生命体系中唯一形成了完整代际轮替互助的动物族群,人类婴儿出生之后由父母抚养至成年、成年子女为年迈的父母尽赡养之责,多子多孙多福,N世同堂、你养我小,我养你老、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养儿防老......是人类代际轮替美妙的旋律。然而,这么美妙的旋律却被工业信息化给踹碎了。因为,工业信息化之后房子不再是自己想盖多少间就盖多少间、生产劳动职业化之后工作时间就不能随意回家陪伴家中老小了。如此,后工业信息化时代的人口代际轮替问题便产生了——孩子生下来之后,不需要陪伴教导他成长、只需要供给他食物。那么,人们为何不养一个更乖巧听话的宠物呢?如果说养孩子之后,老年生活没有子孙陪伴。那么,还要生儿育女干嘛使呢

谁耕种+管理的田地,秋天归谁收粮;谁栽种+管护的果树,挂果成熟之后归谁摘;谁开挖+管养的鱼塘,鱼儿长大之后归谁收......不妨做个假设,把农耕按播种+田间管理+收割、把种苗+管护+摘果子、把开挖鱼塘+管养鱼塘+收鱼都进行三段式分工。请问,粮食能丰收?果子能挂满枝头?鱼儿能满池塘?同样,生孩子是家长的事儿、培育孩子是老师的事儿、最后企事业单位摘了果子,请问家庭生育的积极性该从何而来?

《管子·权修 第三》:“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

译作:作一年的打算,最好是种植五谷;作十年的打算,最好是种植树木;作终身的打算,最好是培育人材。种谷,一种一收;种树,一种十收;培育人材,则是一种百收的事情。如果我们注重培养人材,其效用将是神奇的;而如此举事收得神效的,只有王者之门才能够做到。

种五谷,精细田间管理、一年即可收获;种树,精心管护、十年可得木材或者可摘果实。同样,人口生育可不得花费数十年乃至百年时间培育。因此,单纯依靠工业化、职业分工治教思维医不好人口生育能力低下"病",且看当今世界那些人口低生育国家,难道说他们的社会教育服务体系不完善、他们的社会生活福利不好?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