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氏网
ID:meishiwangzhan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梅;请点击上面“梅氏网”关注,融入梅氏大家庭,洞悉梅氏动态,携手同行,共同弘扬梅氏文化。积极提供、分享梅氏资讯,传播梅氏正能量,共建繁荣梅氏。
中华梅氏宗亲通讯录
长按或扫描即可加入
在线实时共享通讯录,方便大家相互联系,信息互通。目前是人数最多的梅氏通讯录,有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海外等)宗亲的联系方式。社区可以发布您的商业资讯,服务问答。助您拓展人脉、增进友谊,促进宗亲行业之间交流等...期待您的加入。
★
新闻 | 人物 | 历史 | 族谱 | 文化
- 致力打造成梅氏文化、信息共享的平台
★
目前,遍布世界五大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梅氏宗亲,约有十万人以上,其中很多是从端芬移居海外的。
1998年,端芬镇侨情调查提供的材料表明:目前,端芬在乡人口5400O多人,海外华侨华人73995人,香港和澳门同胞19046人,台湾同胞235人,侨属39367人,港澳同胞家属10569人。按地区计算,美洲是端芬旅外华侨华人最多的地区,有66668人,其中美国60594人,加拿大3016人。端芬旅外乡亲分布在世界上43个国家和地区,具体如下:
美洲(17个):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巴西、古巴、墨西哥、巴拿马、多米尼加、哥伦比亚、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厄瓜多尔、苏里南、阿根廷、阿鲁巴、伯利兹、巴哈马、秘鲁。
亚洲(12个):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菲律宾、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文莱、韩国、香港、澳门、台湾。
澳洲(4个):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瑙鲁。
欧洲(5个):英国、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
非洲(2个):南非、莫桑比克。
其他(3个):西加索、加勒索、加拉哨。
以上统计数字说明:
第一,目前端芬在海外的人口比在家乡的人口还要多,是名符其实的侨乡;
第二,端芬旅外乡亲分布广泛,遍及五大洲,但以美洲为多,占总数的90%以上;在美洲又主要集中在美国,不愧为“美洲(国)华侨之乡”;
第三,统计中“其他地区”有3个,这3个地区在地球的哪一方,目前无法查核。“加勒索”与“加拉哨”怀疑是同一地区,只是译音不同罢了。如果不算这3个地区,实际上是40个国家和地区;
第四,据估计,端芬旅外华侨华人总数中,梅氏宗亲约占3万人。
端芬梅氏同海外交往的历史十分久远,梅氏先人也早有移居海外谋生的记载。其移民活动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鸦片战争前
端芬毗邻南海,从端芬的心脏地区山底墟到广海港仅14公里,既有陆路可达,也有由端芬河经海口埠汇合大同河通广海烽火角出南海的水路,因此,同海外交往堪称方便,特别是广海港(古称溽洲),在早年就是我国对外国际贸易中心广州港通往南洋、南亚、西亚及东非海岸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广海港是早年台山及端芬先人出洋的主要口岸,端芬梅氏先人也多是通过广海港走向世界的,是台山人出洋的先驱者之一。
在鸦片战争前,端芬梅氏先人海外移民活动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出洋者多是零星冒险而行,规模不大,人数不多;
第二,出洋者以东南亚为主,多聚居在新(新加坡)、马(马来亚,即今马来西亚)地区,乡人称之为“去南洋”;
第三,虽有因生活所迫而移居海外者,但主要是自由移民,同鸦片战争前后的“猪仔”移民性质完全不同。
这个时期,端芬梅氏先人出洋史上最著名的人物是梅耀萱,他也是公认的台山华侨先驱者之一。梅耀萱出身木工,生卒及出洋年份不详,但有记载,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他已从马六甲来到马来亚槟榔屿即槟城(邑人称“庇能”,可见他在1786年之前就已经来到新加坡谋生。当年聚居在槟城的台山先侨以端芬和广海两地的人为多,几乎都是木工、泥水工,形成了一条“漆木街”。根据目前掌握的材料,梅耀萱是最早在这里谋生的端芬人氏和台山人氏。端芬另一先侨曹亚珠稍晚于1802年来到漆木街。1831年,梅耀萱作为创始人之一,创建了槟城宁阳会馆,这是南洋地区较早出现的地缘性社团。在槟城早期庙宇建筑的碑石上都刻有梅耀萱的名字。有些早期来到槟城谋生的梅氏宗亲说,他们在一些公共团体的募捐碑石上,也见到刻有梅耀萱的名字及捐款的数目。可见他是一位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的著名侨领。
梅佛星也是移居东南亚地区的端芬梅氏先侨之一。他也是在鸦片战争前移居马来亚槟城的。1841年,在他的倡议与大力支持(捐款)下,在槟城中街建起了“槟城梅氏家庙”,成为新、马地区较早建立的血缘性社团组织。从此,在新、马地区谋生的梅氏宗亲有了自己的“家”。
(二)鸦片战争后
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朝政府日趋腐败,西方殖民国家对我国的侵略与掠夺战争连绵不断,割地赔款使广大民众日益贫困,农村自然经济迅速解体,加上天灾人祸,把民众逼上出洋之路。据记载,台山在1851-1908年的半个多世纪里,遭受大水灾14次、大台风灾害7次、大旱灾4次、瘟疫4次、大饥荒5次、地震4次。端芬毗邻南海,地势低洼,旱、涝、风、虫、咸(潮)灾首当其冲,经常不断。1823年和1881年端芬都有地震记录;1850年大旱,竹子开花成实,竹枝尽枯;1892年(光绪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端芬天气奇寒,天降大雪……频繁的自然灾害造成粮食减产,“田既跷薄,力复不济,岁入粮食,仅支半年,余则仰给洋米”。1856,1867年,席卷今五邑地区、长达12年之久的土(人)客(家人)械斗波及端芬,死伤无数,不少人流亡海外寻求活路。同治五年(1866)广东清总兵徐文秀奉命率万湘军前来镇压土客之乱,有梅启照者,作为粮道“参军”随行。他写了一首《劝散歌》,规劝土客言和,各自走散,务求“生路”。歌曰:“一打鼓,二打锣,众客民,听我歌:我歌劝散听无讹,各人走散各人好……莫嫌路远怕奔波……东南西北任汝所至,普天之下皆王土,或州或县或省府,市镇通衢皆可处……更闻人自外国来,中国人多海外往,数十万人在金山,数十万人在印度。”所说数字虽有言过其实,但梅启照已将出洋作为一条“出路”来介绍,劝人们远走外洋谋生了。
在这场械斗中,土、客双方都付出了重大的代价:骨肉相残,田园荒芜,百业凋敝,不少人流离失所,求生者结伴外逃,“猪仔”贸易猖獗一时。在从事这种丧尽天良的勾当中,就有端芬的“猪仔头”梅耀观。据同治九年(1870)七月十日《总署清档》记载:“有罗源英者于同治七年(1868)十二月,在新宁县属,陆续诱拐陈亚保等15人,意图贩卖出洋以图暴利。又甄亚内者于同治七年十二月,在新宁县属,陆续拐掠陈其贤等8人,意图贩卖出洋以图谋利。又陈成就者,于同治七年十二月,在新宁县属,陆续拐骗刘亚叠等6人,意图贩卖出洋牟取暴利。以上三宗均乘搭梅耀观之船,驶至闸坡海面,即被拿获。”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东南亚殖民地的争夺更加激烈,殖民者大规模地掠夺这里丰富的锡矿产等,开辟橡胶、胡椒等种植园,建厂修路,因而产生了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在美洲,美国对西部广袤领土的开发,金矿的发现及开采,中央太平洋大铁路及南、北太平洋铁路网的修建,加州萨克拉门托河与圣华金河三角洲地区大片涝洼地的开垦;加拿大金矿的开采及贯通东西部的太平洋大铁路的修筑;古巴、巴西等国种植园的耕作,秘鲁丰富鸟粪的开挖等;在澳洲,随着金矿的发现而掀起的各项建设,所有这一切,同样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人口众多且因日益贫困化而造成大量流民的中国,很自然地成为了资本家关注的目标。正是这种“推力”与“拉力”的相互作用,促成了鸦片战争后端芬梅氏先人大规模地向海外移民的国际性潮流。同上一个时期相比,这个时期端芬梅氏先人移民海外的活动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一,人数多,规模大,为端芬地区历史上所仅见;
第二,地区广泛,但相对集中,从以东南亚地区为主转为以美洲地区为主,尤其集中在美国和加拿大,并扩及至澳洲、非洲和欧洲,成为全球性的移民潮。乡人称去美、加为“去金山”,去澳洲为“去新金山”或“去雪梨(悉尼)”;
第三,移民方式多数是“契约华工”,即俗称“猪仔”华工,多见于中、南美洲和东南亚的种植园,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奴隶制;一部分(美、加为主)是“赊单华工”,这部分华工在还清了赊欠的借款后便可获得人身自由。因侨居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华侨的收入富裕程度也不一样,有民谣为证:“有女要嫁金山客,掉转船头百算百”。“金山伯,有一千,有八百。南洋伯,荷包大白大白。”南洋地区被华侨称为“穷州府”;
第四,从事的职业初为采矿、筑路、垦殖等重体力劳动,工时长、强度大、收入少、伤亡重;19世纪70年代以后(如在美国)逐渐转变为洗衣业、餐饮业、杂货业(俗称“三把刀式”经济);
第五,华工多为青壮年、独身,以谋生为主,不作定居打算,有强烈的“落叶归根”、“光宗耀祖”的“根”意识;
第六,先侨们在侨居国备受种族歧视,为了生存和发展,他们被迫涌入大城市,形成唐人街,过着同外界隔绝的生活。
这个时期,端芬梅氏先侨中比较突出的人物有:
(1)美洲地区
孙中山在芝加哥召开会议讨论再谋大举后与当地同盟会成员合影。
前排右起:曹汤三、孙中山、黄三德、梅就。
后排右起:梅冠豪、蔡进、朱卓文、梅乔林、伍颂唐、谭赞、曹起鹏、梅光培。(资料图片江门市档案局提供)
梅宗周、宗凯、宗禹三兄弟。宗周生于1845年,根据有关材料推测,他很可能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从端芬来到美国加州淘金。约1876年,加州排华愈演愈烈,他便带领一批华人向美东进发,途中被冲散,他一人来到芝加哥。以后他的两位弟弟也来到芝加哥。他们在克拉克街开设“协隆号”商店,经营中国古玩、药材及其他杂货,外国人因之称宗周为“协隆”“T.C.梅”。他从家乡招来许多乡亲及宗亲。到1885年,就有40多个梅氏宗亲来到这里。到20世纪20年代,芝城的梅氏族人已达80O人。梅氏家族始终是芝城最大的一支。1893年,他听从中国驻美国公使伍廷芳关于“华人居住不宜太集中”的劝告,把宗亲们分散到全市去,并以开设洗衣馆、餐馆、杂货店等维持生计。芝城最早的(又称第一)唐人街——克拉克华埠就这样建设起来了,宗周是公认的开拓者。他对芝城梅氏总公所的建立也立下了汗马功劳,是著名的侨领。1927年6月,他以82岁高龄辞世。出殡时有摩托车队及三支乐队为他开路,华侨洒泪相送,场面十分感人,芝城各报都作了详尽的报道。宗凯享寿97岁,宗禹享年75岁,都以高龄谢世,也备极哀荣。
梅乃杞,据说是1871年从端芬被招募来美国修筑太平洋铁路网的,是目前已知最早移民美国的梅氏筑路先驱。
梅乃炽,赴美国的确切年份不详,但史料记载他的儿子梅宗鸣1887年在华盛顿D·C出生,是第一个在美国出生的梅氏子孙。由此看来,乃炽可能在六七十年代来到美国谋生。
梅伯里(1848--1935),早年来到美国,后在西雅图从事渔业加工致富,是罐头制造业的开创者之一,曾拥有大旅馆两家,店铺多间,资产在100万元以上,成为美国西北部华侨巨富之一。1908年,他被清政府任命为驻俄勒冈州波特兰(邑人称“砵仑”)名誉领事;1932年,民国政府任命他为驻波特兰代理领事。他一生热诚为侨胞服务,竭力维护其合法权益,深受宗亲及侨胞爱戴,是著名侨领。
梅宗万,1890年从山后塘顺村移民美国,系第一代旅美梅氏宗亲。他曾在纽约移民局担任中英文翻译(当时称为“帮办”)多年,热心帮助过许多华人移民美国,其中包括梅氏宗亲。他为维护华人的正当权益做过不少工作,深受在美华人的尊敬。宗万与国父孙中山先生的秘书梅乔林私交甚笃,积极支持孙先生的革命工作。芝加哥梅氏总公所成立时,他做过很多具体工作,曾任芝加哥安良工商会外交职位(过去称为“出番”)。
梅乔林(1872—1970),1897年赴美国谋生。自与国父孙中山先生认识后,过从甚密,追随左右,为辛亥革命作出了卓著的贡献。详述见《端芬梅氏华侨与辛亥革命》。
梅光培(1883—1940),早年赴美国留学,后从商。孙中山先生在美国宣传革命时,他跟随左右。详述见《端芬梅氏华侨与辛亥革命》。
梅友所,名华文,号友所,1929年14岁时随父亲从山后塘顺村来到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邑人称“美亚美”),亦读亦工。60余年间均从事洗衣业和餐馆业,是金佛、金凤、南京、梅合、梅市、皇宫诸家大酒店总经理,被誉为“餐馆王”。
梅忠和,锦江琼林村人,约于1943年移民美国缅城,从事餐馆业致富。
据友所宗长说,大约1893年左右,梅富耀、梅龙已在美国东北部麻省的波士顿城谋生。梅龙曾在该地移民局当传译,他曾在这儿同友卓、友所一起迎接并陪同梅贻琦来访。富耀、梅龙是波士顿梅氏的先驱者。
梅金贤(1912--1985):山底冲美村人。1942年由香港赴委内瑞拉谋生,在加拉加斯经营梅园酒楼、中国城国货公司、梅园置业地产有限公司,为董事长。梅园酒楼誉满委国,1959年,委国总统喜临“梅园”,品尝他独家创制的大裙翅后,赞不绝口,颁发国家奖杯以彰其贡献。他还在香港、美国拓展餐馆业,取得极大成功,是委国富商巨贾。
(2)澳洲地区
梅东星(183l—1919):1852年从端芬移居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是四邑地区最早移民澳洲的人士之一。先从事淘金,后改经商并致富。早年他在金矿区组织过秘密会社——义兴会,进行“反清复明”的斗争。他领导义兴会长达55年之久,共发展会员逾3000人,是澳大利亚著名侨领。
(3)欧洲地区
目前,我对欧洲地区梅氏先侨的情况了解不多,但有资料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原旅居在美国的梅轩利因故转往英国,后在利物浦定居下来,他利用在美国开设洗衣馆学到的技术,在这里开办了一间洗衣馆,生意十分红火。后来,他从家乡招来一些兄弟子侄帮忙。这些人学得手艺后又独立开店,并亲戚带亲戚,乡亲帮乡亲,不仅端芬梅氏宗亲,而且台山其他地方及开平、新会、恩平等地的乡亲也前往。洗衣业成为包括梅氏在内的四邑乡亲的主要谋生手段。台山话成为了英国洗衣行业和唐人街的通用语言。
请您一定看完下方精彩评论,同时分享您的观点!
↓↓↓
如何在支付宝领“红包”及“使用赏金”?
支付宝首页搜索“4635628”,在下面会出现个快捷功能,直接点击【搜索“4635628”,天天领红包】即可拿两个红包,使用后你可以获得两份赏金。记得每天都可以领一次!
以上内容不代表《梅氏网》的观点和立场。转载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若侵犯到您的权益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梅氏网的原创内容,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转载需注明出处。
关于我们
“梅氏网”是一个了解梅氏文化交流平台,以弘扬梅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社会和谐为宗旨。
投稿窗口: http://cn.mikecrm.com/drb5ayf
寻根登记:http://cn.mikecrm.com/gKpMdYo
字辈登记:http://cn.mikecrm.com/rxwVZQB
梅氏网微信号:meishiwangzhan001
法律顾问:梅德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