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29日电题:不是遥远的地方 而是璀璨的新疆——记“旅游兴疆”进行时
新华社记者白佳丽
新疆总被冠以“遥远的地方”,这里的雪山大漠、草原湖泊间,风景与人儿都会“唱歌”。近年来,随着新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我们新疆好地方”再度“走红”,旅游业强劲复苏。特别是今年以来,新疆着力实施“旅游兴疆”,由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经济强区转变,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长产业链,拓展新业态,在“绿水青山”中找到了生态建设和群众脱贫的新机遇。
(小标题)天山南北再现“旅游热”
不久前,来自新加坡的卓琼枝邀约14位老友到新疆旅游。旅程过半,微信“朋友圈”里已满是新疆的美景图。
参观完伊犁景区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后,卓琼枝说:“我们参观了维吾尔族庭院,男主人给我们讲解了这里的建筑风格与民风民俗,感觉很有特色。”
南疆地区接待游客量不断攀升。在喀什老城,不同肤色的游客、背包客、旅行团络绎不绝,探寻丝绸之路文化记忆。“来这里像在进行时空穿梭,有传承几代的手艺人,也有衣着时尚的年轻人。”来自上海的游客高晓璐说。
新疆漫长边境线上的“口岸游”也火了起来,在一些旅游网站上,可以搜索到大量关于霍尔果斯、红其拉甫等边境口岸的游记和攻略。
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海关保税业务科副科长杨庚辛介绍,仅1-8月,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国游客共消费77万余笔。“霍尔果斯是古丝路重要驿站,现在这里来往的不单是货物,更有两国的游客。”杨庚辛说。
在68种基本旅游资源类型中,新疆拥有56种,目前全区共有A级景区343家,数量居西部第一。据自治区旅游发展委统计,1-9月,新疆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3亿人次,同比增长38.15%。
(小标题)雪山大漠延伸产业链
随着稳定红利持续释放、资源禀赋不断开掘,新疆积极提升旅游基础设施保障水平,开发新的旅游业态,规范景区管理,将旅游业这一对生态环境依存度高、耗能低的环境友好型产业,打造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目前,新疆共有工商注册住宿企业1.1万余家、旅行社401家、星级农家乐1552家、滑雪场37家,“新疆礼物”挂牌商品供给达559种,家庭旅馆、乡村客栈、汽车旅馆和旅游宿营地正快速兴起。
随着沙漠冲浪、戈壁自驾、低空飞行、“真人秀”摄影、沙疗康养等旅游新形式不断出现,各地游客在新疆的旅游体验也日趋丰富。1-9月,新疆实现旅游总消费达2163.69亿元,同比增长39.6%。
新疆多地还纷纷举办中国西部冰雪旅游节、中国新疆伊犁天马国际旅游节、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等节庆活动,提高“新疆旅游”品牌知名度。依托中国-亚欧博览会平台,新疆与土库曼斯坦共同举办了丝绸之路旅游合作论坛,将吸引力延伸到中亚地区。
新疆还明确提出,发展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冰雪资源丰富的阿勒泰地区制定了“不开荒、不开矿、不开水电”原则,拆除喀纳斯景区违法违规建筑面积约54万平方米,使禾木等古村落保留了原始风貌。
(小标题)百姓一心共享新红利
旅游业在支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新疆各族群众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喀拉峻草原位于伊犁河谷的特克斯县境内,2013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此前,喀拉峻村405户牧民以放牧为生,贫困户脱贫渠道有限。
为帮助当地百姓共享旅游发展成果,喀拉峻村“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队借助喀拉峻5A级景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品牌效应,将“马背经济”作为牧民收入增长点。
“我们在马背上长大,没想到马背也能帮助我们致富。”牧民杜拉提·克孜力汗说,在驻村工作队帮助下,村里成立了马队合作社,为游客提供服务,他作为致富能手担任合作社负责人。
经过驻村工作队4期、65人次的培训,158户村民先后加入马队合作社,其中不少是贫困户。
杜拉提说,合作社现有205匹马,旅游旺季时每天接待游客收入差不多有2万元,每匹马每年可为入股牧民创收1.5万元。
为了充分调动农牧民参与旅游业就业积极性,自治区出台了旅游产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规划(2018—2020年),明确旅游产业三年带动10万人就业目标,其中2018年计划实现就业1万人。
今后,新疆还将实施旅游职业培训促进计划、技工院校旅游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旅游人才就业服务计划等举措,培养和储备更多旅游专业人才。
“牧民现在过上了毡房边的好日子!”杜拉提笑着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