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6日 星期三

航运大咖分享数十载航运职业心路

做好航运人才服务,讲好航运人才故事,上海在全面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路上,无数航运人在航运领域无悔创行,乘风破浪。在上海航运人才服务季期间,中船邮轮董事长杨国兵分享在邮轮领域创行突破的经历,上海鼎衡航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多珠介绍航运创客感受,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局长陈传全介绍青年救助人带领传递生的希望,上海航运保险协会会长徐峰分享航运与保险融合的发展,上海宝和船舶用品供应有限公司严杰介绍船舶数字化的职业历程。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 张逸麟 陈晓颖 孙琪

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杨国兵:共创邮轮伟业 成就精彩人生

“邮轮是精彩生活的载体。”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国兵花了30年潜心笃志研发制造海军装备,为祖国的和平稳定和人民的生活安康搏浪扬帆。如今风正时济,他又被委以重任投身于转型攻坚期的邮轮事业。他认为,邮轮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极致追求,让精彩浸润人生体验。短短三年间,他巧妙构思了邮轮生态体系的理念,精心布局了邮轮运营、研发设计和供应链三大业务板块,搭建出了承载精彩生活的“海上城市”。

航运大咖分享数十载航运职业心路

逐梦蓝海开创事业

心向海洋的杨国兵在18岁就开始了逐梦之旅,凭借着过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在江南造船集团工作期间,曾主持多型重点军工产品的研制,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三十余年的梦想激荡让他勇立浪头,然而航运这艘巨轮所承载的业态远比想象更浩瀚。

我国邮轮产业起步较晚,于2006年才从上海发端,经过十年的黄金发展期,逐渐成为城市名片和经济亮点。但到了2018年,这个仍处于初发展阶段的产业进入调整期,转型升级需求迫在眉睫。

这一年,杨国兵临危受命来到上海,担任中国船舶集团新组建成立的中船邮轮董事长。怀着科技浪漫情怀和服务国家的使命担当,他总结了我国邮轮产业十年的发展历程,探寻到了邮轮产业的发展道路。他指出,本土邮轮产业虽然围绕邮轮旅游和市场开发,形成了船票销售、码头靠泊及旅游接待等初级产业链,但在邮轮运营、总包建设、供应链领域缺乏系统布局。

立志于创建中国自主邮轮品牌

创建中国自主邮轮品牌,建成中国邮轮旗舰企业,杨国兵深知这一梦想任重而道远。邮轮被誉为船舶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之一,是我国目前唯一尚未获得突破的船型,建造中国人自己的邮轮是我国船舶人的毕生夙愿。杨国兵表示,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战略自信,为履行好“邮轮让生活更精彩”这一光荣使命,必须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相结合,走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道路。

航运大咖分享数十载航运职业心路

“我们要打造的中国自主邮轮品牌,必须是老百姓喜欢的品牌。”杨国兵坚持从精耕细作的服务中,为旅客创造精彩体验。前不久他刚进行市场调研,寻找更符合老百姓口味的餐饮供应商,他介绍,现在中餐也有了标准化制作工艺,旅客只要等上一两分钟就能吃上可口的中餐,而这种服务体验在以往的邮轮上是提供不了的。

如今,中船邮轮总部办公楼一楼将建成一座邮轮博物馆,用于科普邮轮文化和知识,免费面向大众开放,让这个漂浮于深蓝梦境的“海上城市”扎根人文土壤。

鼎衡集团/上海鼎衡航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多珠: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作为世界知名的化学品船运输企业,鼎衡航运科技与多家世界50强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可就是这么一家国际化的企业,鼎衡集团的标志上却没有一个英文字母。鼎衡创始人李多珠解释道:“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四个自信’是我们制胜法宝,其中‘文化自信’是精神动力!”

心系航运多年,李多珠是中化船务、招商局金陵鼎衡和鼎衡航运科技主要创始人,2016年、2019年和2020年被航运界网评为“年度最受航运界关注的100位中国人”。

站在时代桅杆上的眺望者

在国内化学品船运输行业,李多珠是一位先行者、开拓者。上世纪90年代初放下高校教鞭,步入国内著名化工企业,李多珠就开始负责筹建符合国际跨国化工企业要求的化学品船运输船队。四年之后,该船队就成功打入高端市场,八年之后,成为中国第一。2004年,李多珠创建鼎衡船务公司。

航运大咖分享数十载航运职业心路

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相结合加以几十年如一日的琢磨思考,李多珠逐渐发现航运业存在诸多痛点,造成事故频发、效率低下,航运企业举步维艰。其最大的痛点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公司和船舶业绩与一线船员薪酬不能充分挂钩,一线船员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调动;二是船舶设备缺乏应有的保养,设计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三是传统的“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船舶管理方法仍然在起着主导作用。

航运大咖分享数十载航运职业心路

为了解决这些痛点,鼎衡用了几年的时间,研发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数据化管理系统,使得上述三个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据李多珠介绍,目前鼎衡船员总收入中有超过20%是绩效奖励,解决了船员积极性问题;全部船舶(其中包括20年船龄的老船)其航速都能达到设计水平,解决了船舶产能充分利用及营运效率问题;船舶设备及运营等主要数据和信息能同步到岸基管理平台,解决了岸基即时监控问题。其结果是,船队安全状况得以根本改善,运营效率大幅提高。

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措施是运用数据化管理手段,使用鼎衡自己开发的管理软件,包括“船员培训”、“激励机制”、“设备健康管理”、“无缺陷管理”等。管理创新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更加坚定了李多珠企业战略转型的决心,即着眼于行业痛点,全面开发各类航运管理软件,包括:船舶航行管理、个性化气象导航、主要设备视情管理、物资油料管理、航次管理等,争取两年内完成超过20个管理软件开发。

航运大咖分享数十载航运职业心路

李多珠坦然表示:“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是希望为改变传统的航运运营模式,打造更具活力的航运生态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帮助所有相关利益方在生态系统中和谐健康发展。”

航运大咖分享数十载航运职业心路

淡泊终致远,渡人者自渡

李多珠深耕化学品运输行业,拥有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战略管理能力。他推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大力推进以“君子之道”和“诚信、和谐、善良”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他深信中国企业应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指导思想,借鉴西方制度化管理经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新型竞争优势,引领全球航运事业进入全新的时代。

李多珠以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作为鼎衡发展的基本方针,所谓“统一战线”就是合理运营员工、客户、投资人、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所谓“武装斗争”就是通过数据化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打造专业化、个性化品牌,有能力为客户提供性价比最高的服务;所谓“党的建设”就是通过共同的理想目标、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打造强大的员工队伍。

至于个人,李多珠始终保持着淡泊的态度。他的航运历程充满传奇,曾与索马里海盗进行周旋,也曾倾家荡产解救船员。李多珠表示,能够走到今天,“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天时”、“地利”属于外因,“人和”是内因。鼎衡的发展需要优秀的团队配合和高效的企业管理,也需要各位鼎衡人秉持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李多珠办公室里挂着两幅字——一幅是《道德经》的最后一句“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另一幅是“勤勉谦恭”。他每天都要盯着这两幅字看许多遍,不断提醒自己现如今,数据化、物联网、区块链、智能化等科技在航运领域还没有得到充分运用,许多潜力等待挖掘。他立志实现科技赋能,帮助航运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进行转型升级。

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局长陈传全:带领青年传递生的希望

谈到东海救助,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局长陈传全的话语间都是满满的自豪感。无论是参与海上搜救,挽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机长们,还是下海作业奋进拼搏的船长们,在陈传全看来,局内500余位青年员工都将生的希望传递给更多人,把危险留给自己。

航运大咖分享数十载航运职业心路

做好东海安全守护者

在长江口北堤坝附近水域,“浙岱渔15381”轮搁浅进水后沉没,船上21人遇险,情况不明,亟需救援。接到报警后,东海救助局救助指挥值班室立即启动应急救助预案,派遣两艘专业救助船“东海救102”轮、“东海救204”轮火速备车起锚,赶赴现场救援,同时通知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做好出动的准备。4时12分,“东海救102”轮在事发海域东南方向约6海里处发现沉没渔船救生筏,并成功救起筏上12名遇险人员。无数次的守护历程,是陈传全带领团队拼搏奋斗,为民带来安全的历程。

2020年,陈传全从厦门海事局调至东海救助局任职,一直在航运领域工作的他,深感这份工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东海救助旨在为更多人带来生的希望。”陈传全介绍,东海救助局主要负责东部沿海及相关水域的水上人命救助,以人命救生为目的的环境和财产救助,承担国家指定的专项任务和国防交通战备工作。责任辖区北起江苏连云港,南至福建东山岛,覆盖江苏、浙江、福建、上海三省一市,大陆海岸线长7202公里,占全国的39.22%,岛屿海岸线8532公里,占全国60.94%。谈及局内的情况,陈传全对每一组情况数据倒背如流。“目前我们救助局内投入使用12000千瓦及以上救助船2艘、8000千瓦救助船7艘、双体快速救助船4艘和基地配套工作艇2艘,从国外引进近海快速救助艇7艘、救助航空器10架。有效形成6个救助基地、4个救助直升机值班待命点和29个救助船艇海上动态值班待命点全覆盖。”站在船舶模型前,陈传全详细介绍着高科技安全守护下的救助情况。据介绍,救助局成功完成“明洋”轮、“超级太阳”轮、白马王子”轮、“达飞佛罗里达”轮、“双子星”轮、“南非·梅鲁”轮、“东方之星”轮、“招商重工2号”、“桑吉”轮等一系列急难险重救助任务,有效保障了东海辖区海上人命财产和交通运输安全。东海救助局救助船队、东海救助局、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先后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

航运大咖分享数十载航运职业心路

高科技守护海洋人员安全

在位于杨浦滨江段的办公空间顶楼,是东海救助应急指挥部所在的位置。“我们会安排24小时关注海域动态。”在控台,海域路线图、气象云图实时更新。在遇到台风时,东海救助的员工们都时刻紧绷神经,全局更是处于24小时备战状态。

航运大咖分享数十载航运职业心路

一日,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接上海RCC信息:新加坡籍空载油轮“PEARL MAYA”轮从葫芦岛驶往舟山途中,在长江口以东约120海里处遭遇超强台风,主机故障、失控漂航,受第9号台风“利奇马”影响,横摇高达20度。船上15名外籍船员随船遇险,其中1名船员摔伤请求救助。接获险情信息后,东海救助局立即启动应急救助预案,派遣绿华山水域待命的“东海救117”轮前往现场救助,并指令东一飞救助直升机做好增援准备“东海救117”轮抵达现场。现场东南风9级、涌浪达3.5—4米,遇险船船横摇严重,“东海救117”轮立即对遇险船舶实施带缆作业,有效控制了船舶。中午时分,待气象条件好转满足起飞要求后,东一飞救助直升机“B-7327”起飞前往救助摔伤船员,并成功将伤员及1名陪同移交代理送医。

陈传全对每一个救护案例都印象深刻。陈传全表示,未来在航运保障方面,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将提升技能投入与科技投入,将生的信念传递给更多海上人。

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徐峰:三十载砥砺前行,我心依然澎湃

改革开放后,航运保险这一古老的险种与时偕行,焕发出勃勃生机,呈现逐年扩张趋势。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应运而生,待时而动,成为我国唯一的航运保险专业化行业组织。作为协会首任秘书长,徐峰历任水险、非水险、车险等多个管理岗位,国内和国际业务承保、理赔及公司运营管理经验丰富。从事保险行业近三十年,他始终致力于推动保险业国际化融合,为提升我国保险业国际话语权而不断努力着。

航运大咖分享数十载航运职业心路

少年愿航千万里,共话初心耘新途

航运保险又称“水险”,属于财产损失保险的一种。它有着比陆上保险更为悠久的历史,被认为是现代保险制度的起源。抚今追昔,徐峰思绪万千。1994年,大学毕业的他进入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任职于国外部进口科,从此与水险结缘。

初入行时,徐峰与水险行业经历了一段“磨合期”。在那个信息网络发展相对落后的年代,社交媒体和邮箱系统仍处在研发初期,航运保险业起步缓慢。由于时差,他白天忙着为国内客户办理业务,下班时则会收到来自境外的英文传真。第二天上班前,他需要将传真整理成中文。此外,航运保险涉及专业词汇对翻译技能要求较高,为保证译文通顺、忠实,他总是耗时许久。

不久之后,一件事改变了他的看法。徐峰回忆称:“当时国内一个很大的钢铁企业进口矿砂,船行至大洋中间,船体结构突然发生变化,船身进水了,然后紧急找了一个岛礁停泊,结果诸多措施无效,船还是沉了,最后理赔了几百万美元。”他对此惊讶不已,意识到“原来航运保险真的在为航运风险买单”,于是沉下心来向前辈请教,默默专研业务。

航运大咖分享数十载航运职业心路

“南沙建岛礁,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诞生,卫星上天……众多激动人心的大事件背后都有我们国资险企的默默支持。”徐峰回忆这些年来参与过的保险项目,难掩骄傲神色。他常说:“我们做的可是‘上可摘星揽月,下可五洋捉鳖’的业务。”

至臻致远,航通八方

上海航运保险协会作为我国唯一的航运保险专业化行业组织,在上海银保监局的领导下,在协会会长的部署下,在协会会员单位的支持下,着力保险业国际化融合,在外交部和原中国保监会的支持下有效促成上海航运保险协会代表中国加入国际海上保险联盟(以下简称“IUMI”),共推荐16位我国航运保险业高级人才进入IUMI专业委员会。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加入IUMI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调动各种保险要素资源,服务我国经济社会整体工作,在支持保险业国际化战略的同时,深度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以上海为龙头向“一带一路”海陆运输大通道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服务。

IUMI 2019亚洲论坛在上海半岛酒店召开,此次论坛由上海航运保险协会承办,这也是IUMI成立以来首次在中国举办的活动,表现出我国不断提升保险业国际话语权的决心和毅力。

新时代对保险人提出了新要求。中国航运保险市场正飞速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保险中心建设正当其时。徐峰认为,航运人要放眼全球,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与成熟模式,加速打造现代航运保险业,在区域和全球航运保险市场发展中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强功能,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

上海宝和船舶用品供应有限公司严杰:积跬步以至千里

中国制造如今飞速发展,正在不断显现出耀眼的形态。位于外高桥的造船码头见证了中国首制大型邮轮的全船贯通,邮轮下水起航指日可待。2年来,严杰多次到现场观摩了船体建设工作,每次都是感慨万千。在严杰看来,从来就没有瞬间的质变,质变只是一次次量变的积累,他和他创立的宝和船舶用品供应有限公司有幸成为这个过程的参与者,共同见证中国航运的启航时刻。

航运大咖分享数十载航运职业心路

掌时代之舵,“技术男”初探航运新风向

作为航运界的纯正“技术男”,严杰可谓见证了上海造船、航运这数十年来的变迁。工作多年的上海船厂搬迁到了崇明,当初他身边的许多朋友也渐渐离开了航运界,但是严杰却始终选择坚守,“有些朋友喊我去搞房地产,搞团购,我说我不去,我也做不来,这辈子我就是和船打交道了。”

严杰很清楚,时代在推进,技术也是日新月异,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应抓住机遇、努力转型。但是,转型的方向在哪里呢?多年前的一次经历让严杰找到了创业灵感。据严杰回忆,当时一艘外籍轮船上的某个开关出现了故障,经验丰富的他受邀上船检修,很快就找到了问题所在。严杰意识到随着上海港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船舶的配件用品、维修等配套服务方面会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拓展,于是他和合伙人一同创立了宝和船舶用品供应有限公司。

航运大咖分享数十载航运职业心路

扬创新之帆,聚英才引航船舶数字化

当然严杰也很清楚,许多船舶方面的高端技术和知识产权当时都在外国人手里,而要创业乃至帮助中国航运的发展,必须开拓自主研发的技术,才能把船舶配套服务这一块做大做强。于是宝和自主研发了一套关于船舶用品的数字编码,这套编码准确地体现物品配件的型号、大小、用途,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而且这套编码系统已经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同时在连接到电脑、手机等数字设备时非常便捷,可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创新突破。

这也更加坚定了严杰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决心,这些年来,严杰总是一头扑在图纸、文件堆里,没日没夜地钻研,这份热情也感染到团队的每一个人。宝和的团队也从创立时的10几人发展到如今160多人,其中包括不少国外的留学生,大家就是拧成一股绳,不断地去突破前行。

航运大咖分享数十载航运职业心路

对严杰来说,自主国产一直是他航运梦想中的关键一环。回顾自己的青年时期,严杰坦言当时国外实行技术封锁,国内进行的自主国产是应时而生,多少有些闭门造车的感觉。可即便如此,我国依然造出了万吨轮,许多中国航运人的心中仍有国产万吨轮下水时的欢腾景象。

身处创新开放的新时代,业内技术交流更加频繁,严杰认为企业要勇于突破,攻克技术难关,掌握自主研发的技术。“例如我们的船舶服务这一块,许多物料、配件方面都有技术含量,以前许多技术都掌握在外国企业手里,但未来我们就是要把重要的技术拿到自己手里。” 如今,宝和船舶用品供应有限公司成立了研发中心,结合数字化、高科技的时代新要求,不断挑战技术领域创新,这也为严杰及其合伙人指明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航运大咖分享数十载航运职业心路

编辑:梁文静

上一篇新闻

帝师怒扔李子柒螺蛳粉,罚20万拒不道歉,官媒点名痛批不放眼里?

下一篇新闻

台风中外籍船员海上摔断腿,今天申城开展海陆空联动,为伤员“抢”出诊救时间……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