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过去一年的杭州,注定是不平凡的。良渚古城申遗成功,让这座城市更从容地触摸历史;连续13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又让我们更温暖地憧憬未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杭州创新推出健康码、亲清在线,迅速唱响复工复产的“进行曲”。在过去一年里,杭州锚定“头雁”标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战疫情、促发展、兴文化、惠民生,奋力交出了一份打造“重要窗口”的优异答卷。
今天下午,“共建重要窗口 共享美好生活——2020品牌杭州·杭州生活品质总点评”交流发布会在萧山机器人博览中心举行。发布会从“战疫情促发展、兴文化传薪火、享幸福创未来”三大维度,盘点了代表过去一年杭州建设发展成就的十大现象、人物、事件、区块,并用点评这种方式,呈现了杭州经济社会各领域奋力共建“重要窗口”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战疫情促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大考,而杭州无疑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作为城市大脑的诞生地,面对疫情,杭州充分发挥“数字治理”的长项,健康码护航出行,亲清在线方便企业云上办事。1月25日TR188航班在萧山机场降落,杭州人用科学的态度和宽广的胸怀接纳了来自新加坡的300名国内外旅客。2月16日G4138次列车驶入杭州东站,迎来了300名贵州务工人员,杭州定制了全国首趟复工人员免费专列。一次航班、一辆列车,展示了杭州的从容和自信。
在这里,人人都是城市英雄。1400个社区(村)严防恪守,织起严密防护网,党员干部冲锋在抗疫一线,“大妈”“小伙”成为战疫生力军。318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这里既有全国抗疫英雄李兰娟院士,更多的是平凡岗位上的白衣天使,她们被称作最美逆行者。
四大现象展现了杭州“人本+科技” 的市域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这也是抗疫法宝,它们是:数字之城赋能精准抗疫、基层治理筑起生命防线、天使逆行彰显人间大爱,科学有序复工复产。
现象一:基层治理筑起生命防线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也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能否在基层构筑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决定着抗疫斗争全局的成败。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杭州以“四个平台”为载体,不断完善基层治理管理体系,用数字赋能,走出了一条“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路子。从基层党组织不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到社区、街镇层层防控网络构建,从数字驾驶舱指挥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紧锣密鼓的开展到热线电话、上门送药、心理疏导等疫情防控全服务的供给,从个体抗疫英雄的不断涌现到群体抗疫力量的不断凝聚,杭州疫情防控的基层大网持续织密织牢“生命防线”。
点评语:杭州发挥复合型基层治理优势,政府、社会、居民“三力合一”,社区、街区、园区“三网融合”,“硬隔离”让管控有力度,“软服务”让管理有温度,形成了人人参与的“云罗天网”,用坚韧与奉献共同谱写了不平凡的抗疫赞歌。
区块:西湖区文新街道
文新街道辖15个社区,常住人口15万余人,外地暂住人口6万余人,出租房3万余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场大考上,文新街道注重发挥信息技术作用,充分运用“人防+物防+技防”,开展重点人员排摸、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推动“传统防控”向“精密智控”转变。在疫情来袭的时候,除了创新小区网格“五色分类法”,实现动态分级管控外,文新街道还用数字赋能,开发了“文新战疫”微信小程序,实现对重点人员排摸的电子化和智慧化,并以“智慧网格”开启24小时不打烊的“云”服务,做到用温情指数换平安稳定指数,凝聚群防群控的强大合力。
点评语:文以载道,新益求新。在坚持传统的人防、物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强化技防,这就是文新街道,这就是杭州,数字赋能、智慧防控是杭州战疫情、促发展的利器。
事件:“大妈”“小伙”成为战疫生力军
参与卫生整治、宣传新冠肺炎的防控要点、排摸重点疫情地区来杭人员……在杭州市下城区,每天约有1500人次的“武林大妈”志愿投入疫情防控工作,24小时坚守一线,成为抗疫战场上的最美“一抹红”,齐心协力绘就了主城区中最早产生并延续至今的“一抹绿”。在杭州市上城区,19岁的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学生盛泽韬,带领40余名志愿者,从1月28日起,每天上午8点到晚上7点站岗11个小时,在辖区各卡口组织参与志愿服务。无论是年过半百的“前浪阿姨”,还是饱含热忱的“后浪青年”,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了股股暖流。
点评语: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只要你在杭州,每一个人都可以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不舍昼夜战斗在社区、车站、机场,这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带给城市温暖。
人物: 韦长春
2020年,有些人永远留在了这个春天。杭州市江干区信访局工会主席韦长春,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下沉街道、扎根在基层。因突发心梗,他倒在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前线,年仅57岁。下沉社区的日子里,他几乎没有一天有完整的睡眠,除了一次次参与一线巡查、走访和蹲点防控外,还把纠纷调解、投诉回复、来电处理等繁杂任务都统统揽了过来。大家都说:“他是做群众工作的一把好手。”冲锋在前、迎难而上,韦长春用生命书写了一名基层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展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点评语:你来了,在这个特别的春天,在门窗紧闭的街道社区,你成了忙碌的春风,把服务和微笑送到家家户户。后来你走了,在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你熟悉的泥土中,化作一株常春藤。
人物:王益民
38岁的年轻生命戛然而止。2020年3月9日,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区分局法制大队副大队长王益民在抗疫期间突发脑溢血,经全力抢救无效于10日凌晨不幸殉职。就如大家所说的一样,他工作向来认真负责,遇到困难自告奋勇,从警18年,经历治安、反恐、法制等多个岗位,生前曾获得省G20杭州峰会工作先进个人、杭州市反恐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疫情期间,王益民主动作为、连续奋战,牵头制定了一系列疫情防控操作性规范,并深入一线开展隔离点执勤、涉疫案件办理、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但却因劳累过度因公牺牲。2020年6月,王益民被追授“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点评语:从警无悔守初心,战疫英雄铸警魂。他心里始终牢记初心使命,装着他热爱的人民,以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用生命诠释了自己的名字——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人物: 姚权刚
每到饭点,外卖小哥穿梭在大街小巷,已经成为一景。在杭州市江干区丁兰街道,有那么一位特殊的外卖小哥,他叫姚权刚。疫情防控期间,街道很多家庭居家隔离,生活不便,他义务出门为邻居们买菜、送菜;每样代购的东西,他都拿出跑单时认真的劲头,为邻居细心挑选;为了买到让大家满意的物品,他每天要跑好几个超市、商场,为大家购置物美价廉的物品。14天的时间里,他每天为10-15户家庭跑腿购物,为200余名老人购置生活必需品,用力所能及的力量助力疫情防控。5月26日,姚权刚入选2020年首季“杭州好人”。
点评语:在那个足不出户的日子,你成为老人的手和脚,穿行在社区和超市之间;在那个最怕接触别人的日子,你却成了人们最期盼的人,因为你送来的不仅仅是生活必需品,还有一颗温暖的心。
人物:李庆恒
疫情期间,快递行业的率先复工为社会的正常运转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如何在一定时间内,将快递分拣工作完成得更加高效?90后的李庆恒交出了自己的答卷。作为快递分拣员的他,练就了一个本事:记熟了全国所有的城市、区号、邮编和航空代码,并能用最快的速度将包裹进行分拣。正是凭着这一身过硬的专业技能,他被评为杭州D类高层次人才。2019年8月,李庆恒在浙江省第三届快递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二届全国邮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浙江省初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快递员项目的第一名。如何干一行、爱一行,在自己岗位发挥极致,是李庆恒的逆袭之路,也是他热爱这座城市的方式。
点评语:当城市按下“暂停键”那一刻起,我却更加忙碌了,穿行大街小巷,服务千家万户,不管风雨,无论昼夜,我为城市服务,城市给了我荣耀。行百里,保畅通,我是一名战疫“神行太保”。
现象二:数字之城赋能精准抗疫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每座城市不啻于一场动真碰硬的大检阅、一次提升治理能力水平的大练兵。杭州是国内最早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的城市之一,是城市大脑的诞生地,“计算”数据的能力在全国一直处于领跑位置。面对疫情,杭州充分发挥“数字治理”的长项,从健康码、“亲清在线”到“云聘会”“读地云”“云融资”等一系列“云上智治”,将“答卷”及时转化为“章程”,将应急治理效能有效固化为常态治理机制,快速实现了城市治理向深度数字化转型。在这场数字战“疫”中,杭州干出了力度、跑出了速度、拼出了高度,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的目光。
点评语:杭州不仅是文科的模范生,而且还是理科的优等生。城市大脑赋能精准抗疫,健康码和亲清在线犹如神来之笔,应急治理效能有效固化为常态治理机制,在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突击测验中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区块:城市大脑产业协同创新基地
翻开杭州城市大脑的成绩单,履历非常“丰满”。2016年10月,城市大脑诞生于杭州。2019年12月30日,城市大脑3.0版发布,形成11大系统、48个场景同步推进的局面,日均协同数据超过1.2亿条,完成了从“治堵”向“治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并在全国500多座城市落地开花。同时,城市大脑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在云栖小镇授牌成立,由杭州市数据资源局与西湖区共同建设,还有诸多新创企业参与的“城市大脑生态”已经初步形成,60多个团队和企业正在携手打造城市大脑的新未来。
点评语:五年实现“三级跳”,杭州形成了以城市大脑为“根基”,企业共同参与的产业创新“生态树”,协同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实现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变得更“聪明”。
事件:首创于杭州的“健康码”,成为各地数字化防疫标配
亮出绿码,人们便捷进出村庄、社区、超市和高速,企业从天南海北接回员工,货车、机床、塔吊运转起来……2 月 11 日,杭州健康码正式上线,短短十余天,就被全国200多个城市借鉴落地。随着疫情发展变化,杭州健康码不断迭代升级,并与全国码实现互认,在方便群众出行、助力复工复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被誉为高科技“战疫神器”,是杭州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的一项创新实践。在杭州健康码英文版、国际版上线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仿效推出了“美版”“澳版”健康码。
点评语:出生于战疫情最艰难时刻,注定了它的不平凡。小小的一张“电子凭证”,考验的是整个城市的大数据应用能力,它不仅是一个“战疫神器”,也为公共卫生治理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
事件:“亲清在线”平台随时随地服务企业,
成为数字社会治理的优秀典范
3月2日,杭州上线了一款新型政商数字协同系统——“亲清在线”,企业只要登录“亲清在线”网站,点击相应惠企政策“兑现”按钮,就能轻松便捷地实现在线兑付。“亲清在线”平台由杭州市发改委、审管办、数据资源局开发运行,前端有政策兑付、行政许可、诉求直达、互动交流、政务服务五大功能模块,能够实现政府与企业的互动交流;后端依托城市大脑中枢系统,与部门及区、县(市)业务系统进行数据协同。“亲清在线”打破了以往“企业申报、政府审批、层层拨付”的传统流程,让企业“最多按一次”,给企业和员工带来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了城市服务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改变。
点评语:从前,政府与企业之间看似隔着一张纸、一个公章,其实隔着一道墙;而如今,看似离得很远,二者之间却紧紧地用一根网线相连,相隔不过一个手机屏幕的距离。数字赋能,大道至简。
人物:王 坚
王坚,云计算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阿里云创始人,被誉为“中国云计算之父”,首创“以数据为中心”的分布式云计算体系架构,主持研发以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系统“飞天”为核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阿里云计算平台。他率先提出采用计算作为公共服务的产业模式,通过创办“云栖大会”,构建起完整的云计算生态,实现了从“飞天”技术平台到云计算产业的突破。他是杭州城市大脑的提出者和总设计师,他一直认为城市的算力将带来最好的治理结果,“在未来的5年-10年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让智能技术为社会产生更大的价值”。
点评语:曾经的人们对于王坚和阿里云的不理解,如同当初对马云和阿里巴巴的不理解一样,而现在王坚这个名字却与城市大脑密切关联。王坚和阿里云正与杭州一起迈入了算力时代。
人物:张建锋
张建锋,阿里云智能总裁、阿里巴巴达摩院院长。他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将阿里巴巴带入全球一流科技企业行列,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荣誉。2020年初,张建锋带领团队研发的新冠影像AI辅助诊断技术快速应用于国内500多家医院,单个病例影像分析可在20秒内完成,准确率达到96%;并为多地政府部门无偿提供疫情防控、病毒检测、医疗物资统计、员工健康管理等疫情全周期技术服务,支撑了政府疫情精准施策。他坚持用技术助力脱贫攻坚,领导建设的“码上公益”平台,用技术提升农业产值、改变增收方式、推动教育公平,已覆盖近1000万贫困地区人口。
点评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以科技之光抗击疫情不仅是企业的机遇也是企业的责任,张建锋用他的科研证明了阿里巴巴已经成为全球一流科技公司。
人物:智能防疫机器人
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的机器人小镇是中国首个机器人小镇。疫情时期,这里有一批从事远程医疗、送货、消毒和巡逻等工作的智能机器人,与医护人员一起奋战在一线,成为了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的“神助攻”。由杭州萧山中开机器人有限公司总部研发的“雷神一号”喷雾消毒机器人,15分钟可完成约2500平方米的消杀工作,曾作为抗疫科技力量加入武汉“战疫”队伍,代替人进行防疫消毒工作。由杭州国辰迈联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60台医疗服务机器人及若干体征检测配件,被送到了浙江绍兴、江西南昌、辽宁辽阳等地的医学隔离点,不但可以监测与记录生命体征,还可随时与医生远程在线诊疗。
点评语:人的优点是机器的缺点,人的缺点反而是机器的优点。人工智能并不是让机器越来越像人,而是做人做不到的事,让机器成为人的好帮手。机器人淡定地说:急难险重的事都交给我做吧!
人物:走在抗疫前线的红外测温仪
红外测温仪堪称“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使得红外测温设备告急。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红外行业中首家上市公司。1月20日,作为工信部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大立科技第一时间全体动员,全面投入到防疫产品保障的工作中。疫情期间,大立科技一直持续“零库存”满负荷生产,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均实现红外测温仪供货超万台,部署至武汉、湖北疫区及全国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的机场、火车站、海关、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保障。
点评语:“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 ,红外测温仪在人流集中地快速而准确地筛查体温异常者,它是矗立在防控最前线的“哨兵”,也是让隐藏的病毒现出原形的“神兵”。
现象三:天使逆行彰显人间大爱
当战疫集结号在杭州吹响,他们扛起职责和使命;当人们被劝离“疫”线,他们却毅然逆行一线。他们是白衣天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医务人员。他们有的第一时间驰援湖北,赶赴战疫前线;有的奋战在杭州,保障城市的健康运转;有的前往意大利等国家的疫情重灾区,在国际上留下守望相助的情谊。无论是73岁的李兰娟院士,还是95后的抗疫新生力量,一代代的白衣天使接续奋斗,用他们的无私奉献,夯实了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用他们的大爱无疆,诠释了“医者仁心、治病救人”的职业信条。
点评语:这是一场看不见对手的战争,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尽管没有炮火连天,却时刻上演生与死的较量。面对疫情,无数的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奋战在最危险、最艰苦的抗疫一线,白衣天使化身为天堂战士,无畏无惧地守护着人间。
区块:杭州市西溪医院
曾经是经历非典、禽流感的主战场,这一次,市西溪医院的“白衣天使”依旧向光而行。作为杭州市属唯一的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本次疫情发生后,医院第一时间成立了医疗救治组、院感防控组等8个工作小组,统筹安排,分工负责,提升效率,确保新冠肺炎患者收治工作顺利开展。从1月20日医院收治第一例患者以来,全院上下在战“疫”一线夜以继日,争分夺秒,用生命和汗水救治患者。全体医务人员团结协作,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坚持多学科会诊,尽职尽责,用心护理,用爱沟通,在救治患者的同时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患者零死亡。
点评语:医务人员零感染、患者零死亡——西溪医院在抗击疫情期间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好成绩的背后是因为他们既有科学严谨、规范高效的专业水平,又有尽心尽责、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事件:杭州市医护驰援武汉行动
疫情就是命令,参与就是奉献。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源源不断。自大年初一起,杭州先后派出六批紧急医疗队共计318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抗疫前线,分别支援武汉四院古田院区、武汉肺科医院、武汉天佑医院、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武汉协和肿瘤医院、武汉中南医院和湖北荆门疾控部门。援鄂期间,面对未知的病毒、危险的疫魔,杭州医疗队以“两提高、两降低和两个努力实现”为目标,连续四五十天,日夜奋战在最危险、最艰苦的抗疫一线,用实际行动阐释了白衣天使“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奉献精神。
点评语:东湖雨中漫天花,西湖春上半碗茶,东湖西湖一家亲,伏疫降魔结同心。318人就是318个火种,318人就是318面旗帜,他们带给武汉、湖北的不仅是信心和希望,还有1000万杭州人民的支持。
人物:李兰娟
“武汉有需要,我随时带队前往。”这句话掷地有声,说这句话的人,是李兰娟,今年已73岁。1月18日,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李兰娟与钟南山等国家高级别专家一行6人前往武汉。她率先做出武汉已出现人传人的判断,提出“要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把疫情控制在武汉”等影响深远的意见。面对同行,李兰娟是专家、是院士;面对公众,她是“新闻发言人”,是民众心中的“定海神针”。目标坚定、行事如风的李兰娟,用她的江浙口音对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进行科普,对如何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传染进行指导,她的话极大地稳定了人心,为实施群防群控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我国控制疫情作出了突出贡献。
点评语:有一张照片感动中国,李兰娟问诊结束后脱下防护服,脸上深深的压痕清晰可见,这是一位年逾古稀专家的工作状态。网友称她将“勋章”印在了自己脸上,却永远刻在人们的心里。
人物:余赛婷
“我知道,穿上战袍,你就是战士,没有年龄,只有战斗。我知道,踏入禁地,你就是勇士,没有经历,但有底气。我把最小的娃送上了战场,逆风飞行,披荆斩棘。孩子等你归来!”今年工作刚满一年的23岁浙大二院护士余赛婷,就是这首诗里的主人公。在特殊时刻,作为护士队伍中普通的一分子,她没有退缩,而是主动请缨,奔赴一线。在武汉,余赛婷不仅承担起医疗护理工作,更多的是扮演家人。面对心里恐慌的患者,她主动开展患者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建立信心;面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她悉心照料。这位科室里“最小的娃”,已经长大,正在成为经验丰富的“南丁格尔”。
点评语:在家里,你是父母的乖宝贝;在单位,你是大家的开心果。可是到了抗疫第一线,你却成为老人的贴心娃,儿童的知心姐,成了工作的顶梁柱。孩子!我不知道你什么时候突然长大了!
人物:徐燕平
徐燕平是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ECMO治疗护理团队核心成员,也是名副其实的“徐一针”,更是科室里的“智多星”。1月25日,他编入危重症患者救治医疗队,作为第一批驰援队伍赴武汉市第四人民医院古田院区,在护理团队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看到身边的党员率先垂范,我备受感动和鼓舞。如果能在这个时候入党,我感到无比光荣……”在驰援湖北临行前,徐燕平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武汉驰援期间,徐燕平更是夜以继日战斗在危重症护理临床一线,毫无怨言。
点评语:“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只有敢于在最危险地方战斗的人才称得上“真心英雄”,他用一颗红心践行“为人民服务”的誓言。
现象四:科学有序重启生产生活
新冠肺炎疫情让所有人的生活被按了“暂停键”。从抗疫时期的“命运交响曲”,到过渡时期“双线作战”的“间奏曲”,再到以城市重启为主旋律的“进行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奏出了“协奏曲”。从全国第一个“一级响应”的科学严谨到全国第一个“健康码”的实力担当,杭州的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一直“在线”,推动疫情风险不断降下来,各行各业有序动起来,企业复产加速跑起来,城市生机加快活起来。虽然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是在杭州,生活并没有“掉线”,经济也没有“断链”。车多了,路忙了,小店门口又排起了长队……生活渐复日常,城市慢慢苏醒。
点评语:一头是疫情防控,一头是复工复产,正如天平的两端,如何把握时效度?这对城市是一个严峻考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又有实干担当的精神,敢于冲破瘟风迷雾,杭州这座充满创新与活力的城市在浩荡春风中苏醒。
区块:西湖景区“云享西湖”
十秒预约、一秒入园、实时测温;提前一天通过手机预约,在园区入口用身份证刷一下,身份证信息、预约信息、健康码均显示,即可通过;通过微信小程序登录,茶农、茶企可以在线填报茶工的身份信息,申报完成后,信息将进入审查环节,核实茶工的身体状况,全力保障西湖龙井茶采摘的顺利推进……从杭州各个景区的线上预约系统、线下身份核验、云台测温系统,到西湖龙井茶农茶工复工系统,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数据与科技的力量让复工复产更加安全高效,也让所有人能更放心地“云游杭州”。
点评语:哈姆特提出“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个答案如今却隐藏在数字化之中。危中有机,化危为机,疫情无意之中成了数字化的加速器,“云游杭州”已经触手可及。
事件:全国首趟复工人员专列“杭州定制”
宁静的夜,杭州东站到达层静得听得见自己的脚步声,那是2月16日晚10点。G4138次列车缓缓驶入杭州东站,停靠在了站台。与众不同的是,这辆列车一路从贵州直达杭州,是杭州定制的全国首趟复工人员免费专列。为了满足企业复工的用工需求、降低返程运输的疫情传播风险,杭州率全国之先,创新定制了返程复工人员专列,组织疫情相对平稳、来杭就业人员集中的贵州、成都等部分省市人员返杭。首趟专列的员工来自杭州的60余家企业,包括中策橡胶、东腾实业、海康威视、大华科技、华立科技等。
点评语:杭州是一座像水一样的城市,也有水一样的包容和宽广。这里没有外乡人,只有新杭州人,非常时期的专列不属于任何特殊的人,却属于普普通通的务工人员,这就是杭州的和谐开放。
事件:联华鲸选解锁社群到家模式
“线上不见面下单,线下无接触配送,既满足住户生活需求,又缓解人员聚集压力。”疫情防控关键期,杭州市所有小区、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倡议全民不出门,如何买菜成了市民最为关心的问题。为解决市民的实际需求,联华与消费者之间的新购物模式应运而生——基于社群定时定点配送业务的联华鲸选App解锁“社群到家”模式。社区门店在接到订单需求后合理订货,第二天通过门店自有配送,以微信、电话等方式通知顾客分时间段取货或指定地点取货,让消费者实现零接触收货,安全无顾虑。
点评语:任何新的商业模式出现都不是“飞来峰”,因时而变,顺势而为,联华鲸选连接了超市与社区居民,成为疫情期间百姓日常生活的“众安桥”,零售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原来可以这样走!
事件:“老鸭集”餐饮创新商业模式
曾缔造店店排队现象的“外婆家”,在疫情下再创爆红的“老鸭集现象”,成为杭州餐饮业抗疫自救的标杆。疫情下,“外婆家”暂停了全国200家门店的堂食,唯独保留了旗下“老鸭集”的外卖业务。宣布闭店的头几天,其创始人吴国平每天不断琢磨外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力求完美,终于在2月3日实现全城送。第一天准备的90个老鸭煲,两个小时内售罄,之后逐步增加到满负荷的每天210份。这只煮熟的鸭子终于“起飞”了,这更坚定了吴国平心中门店餐饮的未来发展趋势,一个全新的、更专业化的、更轻的模式正向我们走来。
点评语:小时候爱去外婆家,那里有我们喜欢的味道;长大后爱去“外婆家”,因为那里有我们熟悉的味道。懂经营不如懂人心,懂人心才能察人味,Uncle吴和“老鸭集”又一次没有让我们失望。
人物:林焰峰
他先后经历过猪流感、禽流感、汶川地震,每一次,他都积极投身幕后,为灾区一线人员提供防护物资,他是浙江省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党支部书记林焰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1月,林焰峰用三倍工资召回员工,全员做好24小时赶工生产准备,为抗疫前线提供口罩支持。他说:“多生产一只口罩就多一份保护。”他还作为培训讲师为浙江省上百家新增医用口罩类厂家做产品技术培训讲解,通过上门、视频等方式提供技术指导和免费检测服务。朝美口罩产品作为“中国制造”在国际上获得一致好评。
点评语:火烈光为焰,山高人为峰。疫情防护物资的供应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成败,林焰峰和他的朝美就是抗击新冠病毒的一团烈焰,筑起了生命健康保障防线上的一座高峰。
人物:王理生
在全国受疫情影响交通停摆、人流停滞、企业停产的情况下,杭州开行全国首趟“复工专列”,率先破局人流、物流、供应流,在全国引起轰动,被人民日报、央视等主流媒体誉为“开往春天的列车”。而这趟“暖心列车”的“调度员”就是杭州市经信局办公室主任王理生。在他的牵头下,市经信局党员干部迅速行动、连续奋战,排摸企业需求,与铁路部门对接专列申请,协调其他部门组织人员和线路。期间杭州市本级开行了免费复工专列13趟,运送外地返杭员工1.2万人。
点评语:每一个精彩故事的背后都有一个有故事的人,这一趟“开往春天的列车”离不开王理生这个临时“调度员”。他用心做事,用情做人,跨省连线,多方协调,为杭州带回了数万复工人员。
兴文化传薪火
杭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在杭州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之中生长,在百姓的一粥一饭、一言一行中沿袭至今。西湖、良渚、运河,对杭州人来说,既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更是城市生活方式的一种象征。自2020年起,杭州人又拥有了两个节日:杭州良渚日、杭州西湖日。
杭州在文化的延续中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生活、艺术、数字、乡村这些原本并无关联的词语在杭州牵手,推动铜雕传统技艺、畲族三月三民族节庆、运河民俗文化等融入现代生活,焕发出新的生机。
两大现象演绎了杭州独特的生活文化气息,它们是:遗产活化传承文明脉络,传统文化牵手现代表达。
现象五:遗产活化传承文明脉络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与意大利并列为世界遗产总数最多的国家,杭州也成为了少有的“三世遗”城市。“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是历史馈赠给杭州的宝藏,是文化根脉、民族之魂,保护和传承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任重而道远。继西湖免费向游客开放,大运河打造成“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后,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对外开放,一条以良渚文化为主线的文旅产业链正在茁壮成长,努力成为世界遗产保护活化的典范。而“杭州西湖日”“杭州良渚日”的设立,更让这座城市的市民与游客共襄盛世文明!
点评语:西湖、运河、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文脉的节点。我们是遗产的继承人,也是让遗产生命永存的传薪手。保护遗产,不只是付出,更是收获。收获的是精神,也是物质的财富。
区块:梅城古镇
“天下梅花两朵半,北京一朵,南京一朵,梅城半朵”。梅城,正是当年古严州府治所在地,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州府史。但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中,她曾被遗忘。近些年,梅城镇围绕“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再现千年古府新面貌”的目标,坚持山水城乡融合发展,自然文化相得益彰,致力于将严州古城景区打造成“杭州历史文化展示的新窗口、浙江美丽城镇建设的新样本、世界级滨水区域发展的新地标”。“半朵梅花城”上的“定川门”重新打开,千年古府文化得以延续传承,古城肌理风貌得以保存恢复,全域生态环境得以保护提升,5万多名梅城居民一起见证了古镇复兴,收获了美好生活。
点评语:今晚的月亮曾经照过孟浩然,从而成就了千古绝唱。千年之后,月色之下,梅城人仍然诗意地生活在这里。“千年梅花城,江清月近人。”古城复兴的背后其实是一个时代的复兴。
事件: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良渚日)
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良渚古城遗址给出了三个定位:代表东亚和中国5000多年前史前稻作文明的最高成就,填补了世界遗产名录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城市考古遗址的空缺,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最直接、最典型、最有力的实证,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堪称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它的申遗成功,不仅改写了中国文明史,而且改写了世界文明史,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的申遗成功,也将进一步提升浙江和杭州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为杭州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增添新的动力。而从今年起,7月6日设立为“杭州良渚日”。
点评语:这是五千多年前具有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这是五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大手笔为人类文明书写的大文章。良渚古城遗址让人类看到了文明在东亚在中国的里程碑,灿烂而辉煌。
事件:首个杭州西湖日,西湖西溪“双西合璧”
西湖和西溪,是人间天堂最耀眼的两颗明珠。今年的6月24日在首个“杭州西湖日”启动仪式上,全新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和西湖西溪旅游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亮相,标志着“两西”正式迈进一体化保护提升的新时代。西湖西溪将统一标准、统筹管理、集中经营,加快西湖保护管理和西溪市场化运营深度融合,立足于“保护优先、还园于民”,深化“保护、管理、经营、研究”四篇文章,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生动诠释“两山理论”,为杭州打造全国宜居城市建设“重要窗口”和推进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高水平打造“湿地水城”做好表率!
点评:西湖如诗,西溪如词,“双西合璧”诗词同辉。“双西”都是“人文景观”,都是“人类与自然的共同作品”。“西溪且留下”,留下给谁?留下与西湖结伴。姊妹连袂,牵手世界遗产。
人物:陈同滨
陈同滨,中国建筑设计院总规划师、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她是西湖文化景观和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文本负责人。她是杭州的女儿,长于西子湖畔,为中华文明遗产奋斗了半生。2000年起,历时2年,陈同滨主持完成了《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12年起,陈同滨又带领团队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一起,历时5年编制形成了5330页的良渚古城申遗文本。她曾做过长城、故宫、敦煌莫高窟等9处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主持申报成功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元上都遗址、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等世界文化遗产。她从人类文明高度解读中国文化遗产的价值,让世界看到并了解中华祖先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点评语:一个西湖的女儿,继为西湖成功申遗之后,又成功地为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她以专业的眼光审视着自己家乡的土地,看出了它深藏的人类文明价值,并将它自豪地展示在世界的面前。
人物:良渚遗址考古团队
从几片碎陶片到无数精美绝伦的玉器,从发掘出一座座大墓、祭坛到发现大型宫殿基址,从确立王城范围到发现系统完整的古城外围水利系统,良渚遗址考古一次次刷新了学术界对良渚文化的固有认知,一步步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今天,良渚文明能够和古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哈帕拉文明这些伟大文明站在一起,这背后深藏着四代考古人历经80余年前赴后继、筚路蓝缕的卓绝奉献。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这个西北汉子,从1986年参与反山发掘至今,在杭州良渚一呆就是34年。他带领着年轻的80后90后考古生力军,完成了几代人申遗的梦想,继续用青春和热爱守护这片“国家宝藏”。
点评语:80余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是一辈子,对于历史长河来说只是一瞬间,用80多年时间让沉睡在地下5000年的古城一点一滴地复原,良渚考古团队称得上是中华文明史的“复活师”。
现象六:传统文化牵手现代表达
文化离不开创意,让传统文化“刷屏”,贵在融入现代生活节奏。杭州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厚植城市特色优势,集聚环境、载体、人才、资本、政策等创新要素,用“创意智造”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激活了传统文化的“一池春水”。从G20杭州峰会晚会《最忆是杭州》展现的美轮美奂的数字化扇面,到钱塘江两岸定期穿梭绽放的奇幻灯光秀;从“艺术+产业”引领创新发展的特色小镇,到“艺术+科技、艺术+教育、艺术+文旅”的跨界融合与牵手;从引进世界知名艺术IP入驻质朴乡村,到携手传统艺术家走出国门走向全球,杭州这座自古以来的历史文化名城,正以创新活力的另一面,演绎着“窗口中的窗口”的别样时装秀。
点评语:文化,有体也有用,体是不能忘记的“初心”,而用则是因时而宜的“始终”。所谓传统就是因为它在每一个时代都有时代的表达,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传统”。
区块:艺创小镇
当传统文化遇见数字技术,将会带来怎样魔幻的文创体验?之江畔,象山脚下,作为浙江省唯一一个专注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小镇,艺创小镇可以作答。小镇集聚时光坐标影视传媒等60余家数字文化细分领域企业,牵头建设了数字摄影棚、声效实验室等一批产品研发的专业场所,制作出品了展现中国东方美学的金马奖最佳视效作品《影》,传承“自强不息”精神品格的网剧《宗师叶问》,介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纪录片《穿在身上的中国》等多部影视佳作。如今的小镇,还承接着2022杭州亚运会视效宣传片、城市主题光影秀等多个项目,正以更为时尚有趣的方式将传统文化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生产力。
点评语:谁能让艺术成为产业,产业成为艺术?2500年之前,毕达哥拉斯说过“万物皆数”;今天在这里,是“数”实现了这个魔变;而推动“数”的,是艺创小镇数字企业创意人的灵动之手。
事件:相见山谷艺术节
艺术并不仅仅局限在城市,乡村更能带来无限可能。如何利用乡村特色,因地制宜,呈现艺术与自然相生相应的和谐,“相见山谷艺术节”给出了解答。2019年8月,“相见山谷艺术节”在临安相见村村落景区开幕。艺术节上的作品, 取材于当地的竹子,经过劈、削、编等技法,塑造出竹艺的各异姿态,也带来了原生态与后现代的冲击。透过活动,相见村唤起了人们对“艺术与山居”“民艺与自然”的思考,催生自然与艺术的对话。用艺术链接乡村,在探讨村落与艺术、村落与文化的道路上,相见村孜孜不倦。
点评语:艺术与山谷在这里相见,通过竹子编织的链接。后现代,“后”掉了艺术与山谷的区别,也“后”掉了村里人与艺术家的区别。艺术,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艺术,让人更为自然。
事件:畲族“三月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
在大运河畔,有一座常年免费开放的公益展馆——杭州畲族馆。农历“三月三”是畲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到“三月三”,杭州畲族馆都热闹非凡。从邀请景宁畲族自治县畲族祭祀礼仪传承人现场表演畲族祭祖文化,到邀请畲族彩带编织、畲族男女歌手等非遗传承人现场表演畲族非遗文化;从举办“畲族秘境——百名摄影师看畲族非遗”活动,到以花为媒策划“桃花节——《爱我中华》三月三民族歌会”。杭州畲族馆通过展览+活动+课堂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少数民族的现代风情,促进民族间像“石榴籽”一样互相团结、互为了解,成为大运河畔的“最美驿站”。
点评语:畲族人自称“山哈”,意为“山的客人”。这种对自然的敬重与和谐是当代人珍贵的生存资源。今天,请他们到大运河之畔,他们是我们尊贵的客人,更是我们要学习的好兄弟。
人物:冯益民
现年65岁的冯益民颇具慧根。在他近40年的工作履历中,有10年的乡村放映员经历,27年前当上了彼时的青山镇文化站站长。40年里他学外语、上电大、写通讯、玩摄影、习书法、练太极,并两次组建民间艺术团出访法国尼斯和捷克国际民间艺术节。作为临安区首届“德艺双馨文化人”获得者,冯益民用十年的心血,以“业余组团,专业训练”为办团宗旨,硬生生将一支由40位毫无音乐基础的农民组成的团队,打造成了杭州市临安区响当当的文化品牌。自乐团成立以来,他们致力于送文化进礼堂,传播钱镠文化,开展文化走亲、国际交流,参加大型公益活动80余场次,创办并连续举办了6届临安区“钱王故里新年音乐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传统文化传播者与践行者。
点评语:40位没有任何音乐知识的农民,竟然成了一个可以与杭州爱乐乐团——这样的中国顶尖交响乐团同台演奏的管乐团。听上去像是一个梦?冯益民付出了10年心血,让这乡村音乐之梦成真。
人物:吴理人
出生于杭州书香人家的吴理人,是一位中国民俗风情画家,他四十年笔耕不辍,情系钱塘里巷与大运河,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了一幕幕已经消失的杭城民俗风情和运河遗韵。他出版了《钱塘里巷风情》、《运河杭州风情》、《运河南端市井荟》、 G20特辑中英文《画说运河》连环画和《运河杭州二十四节气民俗画》等几十本书。其中,《运河南端民俗图志》被评为杭州市文化精品的重量级运河掌故。吴理人执着坚守杭州民俗文化,参与举办了上百次大大小小有关杭州运河文化的讲座,他以画的方式“吸睛”,被誉为“画说杭州第一人”。
点评语:如果没有《清明上河图》,我们很难看到北宋汴京百姓生活场景;如果没有杭州、运河风俗画系列,我们很难看到南宋临安百姓生活场景。吴理人,用画笔以“左图”证文字的“右史”。
人物:俞光
俞光,70后企业家,杭州玺匠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铜师傅和铜木主义的创始人。他凭借创新的思维和扎实的匠心,秉承“做感动人心的产品,定诚实厚道的价格”的经营理念,在互联网+文化创新+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模式下,凭借优秀的设计和精良的制作以及超高的性价比,将旗下品牌打造成家居饰品和家具领域的一匹黑马。虽然已经有着中国最佳创新设计师、浙江省十佳工业设计师、杭州市十大工业设计精英人物、浙江省优秀企业家等诸多光环,俞光依然最喜欢和来自天南地北的手工艺人在一起,在铜师傅创作室,掐丝、磨蓝、錾刻……只为打造更经典的作品,追寻手工匠人最初的梦想。
点评语:文化是根,手艺是基,创意是引擎,互联网是新赛道。俞光,紧抓根基,开足引擎,在新赛道上频频超车,乘风破浪。“铜师傅”,一步一个脚印地打造传统手工艺的新“铜器时代”。
享幸福创未来
杭州为何能够连续13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成为“幸福示范标杆城市”?关键词就是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美好生活需求,让建设“重要窗口”的成果,真正体现为全市人民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什么是幸福城市?享有公平优质的公共服务,老老少少有所学、有所乐。享有绿水青山的宜居环境,千岛湖配供水工程让杭城百姓喝上了有点甜的“农夫山泉”。享有创新创业、成就自我的舞台,目前杭州已经汇聚了全国超过80%的电商App以及薇娅等40万名网红主播。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黔东南对口帮扶,体现了杭州先富带后富、共同奔小康的使命担当。
四大现象提炼了杭州为了市民群众的福祉在改革创新之路上的探索,它们是:幸福城市共享和美家园,网红经济开辟价值蓝海,三生融合绘就水墨画卷,内生活力助推共同致富。
现象七:幸福城市共享和美家园
幸福的城市应该是怎样的模样?幸福城市就是拥有温馨生活,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幸福城市就是创造奋斗舞台,每个人都拥有追求梦想、实现人生出彩的机会;幸福城市就是拥有绿水青山,人们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幸福城市就是可以平平安安,不论何时何地,都有人在为你守护;幸福城市就是精神家园,一群善良的人生活在一起,守望相助,彼此温暖。杭州,就是一座这样的城市,既开放,又包容;既热情,又温暖;既有大城市的机遇和繁华,也有小城的人情味和从容……杭州,就是一座这样的城市,步步有风景,处处有惊喜,让人来了就舍不得离开。因为在这里总有一个地方灯火通明,传递着这座城市的幸福感。
点评语:幸福的城市,总是各有各的幸福,幸福的城市一定是包容的。杭州以海纳百川的情怀,包容着每一种生活的可能,也包容着每一个人对幸福的追求。包容,是这座城市开放的强大吸引力;包容,使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
区块:滨江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继西湖、钱江新城、城西、城北之后,杭州又一个青少年活动中心——总建筑面积6.6万余方的滨江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馆。这也是当前杭州主城区最大的青少年活动综合体。中心以“实践体验、创意创新”为宗旨,精心设计了组织教育、教学培训、体育健身、安全体验、天文体验等功能区域。在文艺、美术、体育兴趣活动基础上,开设天文、创客工坊、人工智能等特色项目,中心还设有全国首创的笑笑橙青少年消防应急安全体验馆。这标志着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完成了“东西南北中”的场所建设目标,实现了杭州市校外教育的普及化、优质化,为青少年打造了一处课外的“幸福乐园”。
点评语: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青少年是我们这座城市的未来,向你们献上又一座课外实践与体验、创新与创意的乐园:滨江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给我们未来的主人翁。
事件:杭州折桂“幸福示范标杆城市”
2019年11月25日,“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结果在广州发布,杭州第十三次当选“最具幸福感城市”。同时,作为唯一连续13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城市,杭州被组委会授予“幸福示范标杆城市”荣誉。多年来,杭州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为汇聚于这座城市的人民创造奋斗舞台、平安环境、精神家园和幸福生活。去年,杭州常住人口新增55.4万,居全国城市首位,人才、海外人才和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连续3年保持全国第一,连续9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人们因这座城市反哺的幸福,正在为它的美丽生活投票点赞。
点评语:幸福有标杆吗?13年连续当选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就是一个标杆,这个标杆树立在全国人民的口碑中,也树立在每一个杭州人的心目中。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每天创造着新的幸福!
事件: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从“心”开始
2019年,杭州市发布《杭州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在之后的4年里,计划改造老旧小区约950个、1.2万幢、43万套、涉及改造面积3300万平方米。在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中,杭州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把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作为稳增长、促民生、提高城市美誉度的重要抓手,着力推动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居住环境、服务功能、小区特色、基层治理大提升,争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的全国样板和标杆,让人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据初步统计,杭州已实施改造的老旧小区,新增停车位7206个,加装电梯142个,新增养老托幼、公共活动等公共服务场地约5.5万平方米,纳入物管小区96个。
点评语:美好生活从社区做起,老旧小区改造从“心”开始。加电梯、建食堂,让老年人安心;增车位、添场所,让年青人开心;增幼托、补沙坑,让妈妈们放心。旧改,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人物:汪国新
从一个热门高中校长到专攻学共体研究的学者,从基础教育转向社区教育领域,汪国新的冷板凳坐了12年,成为了全国社区学习共同体理论的创始人。随着社区学共体的推进,汪国新发现,最愿意走进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是老年人,但是用兴办老年大学的办法解决所有老年人学习的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基于此,汪国新又提出了“社区共学养老”策略,“这是一条化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有效路径之一”。2017年起,汪国新选了杭州7个社区建立“共学养老社区建设实验基地”,2018年,由他牵头的全国首届“共学养老社区建设研讨会”在建德召开。目前,杭州全年老年学习者参与学共体达144万人次,是常规老年学校培训量的15倍。
点评语:人生的追求有不同的阶段,生命的价值也会有不同的绽放。当老年大学承载不了所有梦想的时候,汪国新的“社区共学养老”模式和他搭建的社区学习共同体为老年人续上了一份美丽。
人物:张银科
张银科,上城区紫阳街道新工社区党委书记。在新工社区“微更新”综合整治项目中,他带领团队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激发居民群众自治共治,破解民生“老、破、小”难题。面对居民的不理解,他总能耐心的和他们解释;面对施工中的矛盾,他总能第一个赶到现场协调。在张银科的带领下,新工社区通过同步实施“焕新”与“换芯”工程,共盘活了近2000平方的空间,形成了“畅通、时尚、人文、便利、生态、宜居”的社区新环境,实现了老旧小区逆生长,让未来社区美好愿景在老旧小区得以呈现。
点评语:他是综合整治的主心骨,施工矛盾的调解员;他是社区共治的带头人,民生难题的爆破手。整治腾挪,换来空间盘活,设施“换芯”赢得社区“焕新”,让老旧小区跨入美好生活新时代!
人物:孟云燕
经过提升改造的武林门新村,小区面貌焕然一新,不仅设施齐全、安全整洁,而且实现了智能化管理。这一切,都离不开西湖区西溪街道上马塍社区党委书记孟云燕的辛勤付出。在武林门新村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中,她勇挑重担,排除万难,召开各类“圆桌会”“访谈会”20 余次,协调解决消防主干道阻挡、电气线路老化、电力“上改下”、设施不健全等系列问题,全力打造了老旧小区整治的“美丽样板”。在“我的家园规范化”服务管理工作中,她大胆创新,探索出一套社区、居民自管小组、物业公司“三位一体”的小区治理新模式,让老小区迸发出新活力。
点评语:像燕子一样辛勤,搞定无数个协调会,破解众多新难题,换来旧改“美丽样板”称号;像彩云一般灵动,捣鼓出小区治理新方案,多方参与治理,焕发小区活力。她就是旧改女将孟云燕。
现象八:网红经济开辟价值蓝海
一向以电子商务闻名的杭州,近年来几乎又成为了所有电商创新落地的第一站,从淘宝档口拿货到自行设计开发品牌,从网红带货到创业孵化器,再到实体产业的转型和新零售的颠覆,中国超过80%的大小电商App、网红主播卖家、创业孵化公司,汇聚于“数字经济第一城”。“当网红,来杭州”已经成为业内同行默契的选择。当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青年才俊和电商达人涌向杭州,当越来越多的实体行业转型发展借力杭州。杭州不经意间又多了一个“网红经济之城”的美誉。而网红经济也赋能电商行业,开辟价值蓝海,引领着杭州新电商进入创新发展的新时代。
点评语:让一切变为可能,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精彩。赋能创业创新的网红经济是杭州为互联网时代增添的一道新的亮丽,它改变了商业的传统模式,改变了网红的传统评价。稳居互联网高地的杭州正不断创造互联网的新业态、新格局。
区块:钱塘智慧城
作为杭州“创新三城”中最年轻的一城,钱塘智慧城是杭州网红经济最繁华的地方,有着自己独特的“前世今生”——从以物场为中心到以人场为中心,再加上人际传播、网红新媒体不断出现,新服妆、新零售、新媒体“三新联动”,这里被打上了“网红经济第一城”的时尚标签。以如涵、缇苏、构美、亚马逊“全球开店”等为代表的数字时尚产业快速发展,20余家知名MCN机构、260余家数字时尚企业和1600余家服妆类电商企业在此汇聚。从东方电子商务园、东谷创业园、新禾联创,到斜杠广场、华侨国际、七章公园,直播机构、孵化机构、直播基地、线下执行公司达上千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使得钱塘智慧城宛如一家庞大的网红“制造工厂”。
点评语:它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打上了“网红经济第一城”的时尚标签。钱塘智慧城,杭州“创新三城”中最年轻的一城,年轻是它的特质,活力是它的基因,网红梦工厂就是一个梦开始的地方。
事件:市妇联淘宝直播公益活动
今年年初,杭州市妇联抢抓机遇、紧跟潮流,迎着直播电商新零售、新业态、新模式的风口,在淘宝网开设了全国首个政务类公益性直播间——“杭州妇联”淘宝直播间。直播间设立以来,在全市“助万企帮万户,直播带货促发展”活动中,为86个市直部门的196支服务小分队以及190个驻点乡镇街道提供了公益直播服务,为驻点服务的乡镇街道推广农副产品和特色商品。截至6月30日,“杭州妇联”淘宝直播间已开展直播带货31场,带动销售额808万元。
点评语:新冠病毒锁春头,人货不通关里头;群众疾苦记心头,机关干部下田头;摸清实情皱眉头,只因农货压手头;妇联同志起带头,党员干部出镜头;直播带货有看头,喜鹊喳喳闹枝头。
事件:40万主播集聚杭城创业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主播选择奔赴杭州,在杭州九堡、滨江、余杭的一个个直播间里卖力表现,期待在这座城市,成为下一个薇娅或者李佳琦。因为有从传统电商开始积累的各类资源,加上又是淘宝直播的大本营,一些直播电商领域的巨头也瞄准了杭州。数据显示,目前杭州聚集了浙江省80%的电子商务企业,在十大淘宝直播之城中位列第一,主播数占比超过10%,是名副其实的直播电商之都。杭州现有淘宝直播、抖音、蘑菇街、有赞、云集、有播等头部直播平台,主播约40万人。越来越多像彩色娃娃、张二嫂一样的主播,也带着梦想来到杭州,在这里开启他们事业的下一站。
点评语:你们带着同一个梦想,来自五湖四海,身影五彩缤纷,你们的未来同样绚烂。40万主播集聚,给杭州集聚了人气、集聚了口碑、集聚了财富、集聚了希望!你们是这个时代的钱江弄潮儿!
人物:葛雯
毕业于浙江农林大学、进修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葛雯是一个美女海归,也是一个标准的农二代。葛雯的父母是临安的养鸡大户,因父母召唤,她投身桃源专注土鸡的饲养,办起了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养鸡场,带领农户一起奔小康。葛雯为自己养殖的土鸡取了个好听的名字——“云彩土鸡”,还创建了网络平台质量追溯系统。在近期与杭州市妇联合作的淘宝直播带货中,短短一小时之内,“云彩土鸡”便收获了5万多个点赞,销售额达到4.26万元。葛雯的养鸡场先后被评为杭州市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优质鸡业养殖领先示范单位、浙江省省级农村科技示范户等,她已经成为了养鸡行业的网红“女掌门”。
点评语:美女可以从军,也可以当垆,唯独没有想到的是还可以养鸡。从这一片田园里走出来,海归之后又一头扎进了这片土地,跟在她身后的是一群“云彩土鸡”,而她编织的是一片人生云彩。
人物:饶成芳
饶成芳,建德市大同镇85后农创客。10年前,“粮二代”饶成芳辞掉了在杭州的白领工作,一头扎进回乡创业的热潮,成为一名“青年农创客”。从田间地头种水稻学起,到率先“机器换人”管理100亩土地,再到承包土地1500余亩。10年的磨练,使饶成芳成为了大同镇的农业大户、种粮专家,他研发种植的多款稻米产品获得省市级品鉴比赛金奖。2016年,建德市大同镇启动“稻香小镇”创建工作,饶成芳抓住机会,注册“洺门稻府”商标,“创业升级”,开始进军电商市场,打造自己的优质稻米品牌。2019年,他的公司大米销售额400余万元,年销售量近300吨。
点评语:逆行者义无反顾的勇气,农创客农技在身的底气,回乡人十年磨剑的志气,赢得种稻专家、赛米金奖的名气。辛勤耕耘,必有所获;稻府香浓,终成新业。正道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现象九:三生融合绘就水墨画卷
自古至今,杭州因水而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在繁华与山野之间,水调剂着城市发展和自然禀赋,成就着美的和谐,是美丽杭州最独特的标识。遍布杭州的河流和湿地,既为自然生物特别是珍稀动植物提供了生命栖息地,又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休闲旅游地和心灵栖息地,是人民群众共享美好生活的绿色空间。如今,杭州正按照“山水相融、湖城合璧、拥江枕河、人水相亲”的理念高水平打造“湿地水城”,加快形成“万顷湿地、万里碧水”的全域大美水系格局,绘就新时代美丽杭州的“水墨画卷”,打造全国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窗口”,为更好呈现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人间天堂的别样精彩添墨加彩。
点评语:杭者,航也。杭州的名字就是一艘航船。千百年来,杭州这座城市一直与水有着不解之缘,全域的水系生态构筑了杭州的生命,成就了杭州的辉煌,滋养了杭州人的心田。天堂,原来就是这样一幅水墨画卷!
区块:金沙湖
宽阔的湖面碧波荡漾、小舟点点,远处是音乐喷泉,身后是颇有艺术感的曲线形石凳和一排排棕榈树,周边幢幢现代化大楼勾勒出灵动的天际线……难以想象,这里曾是一片滩涂和工地,下沙人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和对家园生态的热爱,创造出杭州东部最大的人工湖——金沙湖,被誉为杭州东部的“城市之眼”。湖面面积464亩,相当于西湖北里湖的90%,湖水来自钱塘江,经过源水处理厂净化后再引入。而自然也没有辜负人们对美好生态的不懈追求,回馈给人们一片日益和谐优化的人居环境,金沙湖让下沙市民从此有了一个全民共享的绿色空间。
点评语:传说西湖是天上的明珠掉落的,那么金沙湖又是从哪里掉落的呢?这里原本是一片滩涂荒地,下沙人用他们汗珠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创造了一片人工湖,从此人间又多了一颗明珠。
事件:千岛湖配供水工程通水
打开水龙头,哗哗流淌着有点甜的“农夫山泉”。2019年9月29日,历时近五年建设的杭州千岛湖配供水工程正式通水运行。来自千岛湖的清泉,出淳安、过建德、穿桐庐、经富阳,奔腾而过113公里长的“人工地下暗河”,流入杭城千家万户。千岛湖配供水工程是保障杭州城市供水安全、提升饮水水质的重大民生工程,项目通水标志着杭州城市供水格局从以钱塘江为主的单一水源供应,转变为千岛湖、钱塘江等多水源供水,同时千岛湖水源全程地下封闭运行,将极大提升杭城百姓的用水安全和用水品质。当前,由九溪线、城北线供水的居民已率先喝上了千岛湖水,江南线、闲林水厂、祥符水厂正在抓紧建设(扩建)中。
点评语:喝上一口水,心里有点甜。当千岛湖的清澈泉水通过一百公里的地下长河涓涓地流入千家万户,生活在杭州的幸福感又一次得到了验证。幸福其实很简单,它就在一点一滴的生活体验。
事件:建德农村污水共治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地处钱塘江上游的建德,把农村污水治理作为源头治水的关键环节和乡村环境整治的重要抓手,不断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功能化、科学化、资源化治理水平。目前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池879座,其中566 座采用微动力好氧生物处理工艺,313 座采用无动力厌氧+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共建管网2000余公里,实现全市 16 个乡镇(街道)226 个行政村全覆盖,并建立了长效运维机制,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专业化、闭环化、资源化。其一整套举措做法对于推进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和完善农村污水治理机制具有推广价值。
点评语:一场意义深远的改变正发生在钱塘江上游的建德农村。一个个小型的污水处理工程让这里的田间阡陌演变成了一个个的人工湿地,经过净化的清流汩汩地吟诵着这个时代最美的田园诗。
人物:屏门环保娘子军
在淳安县西北,有一个叫作屏门的山区乡镇,这里不仅仅是淳安优秀剧种睦剧的发源地,更有一支由妇女同志组成的环保队伍享誉县内外。屏门环保娘子军成立三年来,全乡共有环保娘子军24名,覆盖15个行政村,25个自然村,还发展了一支娘子军志愿者队伍,人数达到200余人。她们用自己的辛勤付出换来了河道的清洁、家乡的美丽。她们还利用淳安人人爱听睦剧、爱唱睦剧的特点,编排了《五大嫂齐夸五水共治》《垃圾分类好处多》等睦剧曲目,并深入田间地头广泛传唱,形成人人共抓环保的良好氛围。屏门乡专门为这支队伍成立了环保娘子军主题馆,打造了一个可以复制和推广的品牌。
点评语:在大自然的缤纷色彩中,绿色是生命的底色。有这样一群妇女,她们像母亲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着绿色,守护着乡村。这一群用睦剧传播环保理念的志愿者,她们是新时代的绿色娘子军。
现象十:内生活力助推共同致富
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蕴藏在每个乡村和每位乡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中。在杭州,这股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正被持续激活。追梦路上不停歇的枫树岭镇下姜村,人人争当“四种人”;抱团发展的乡村振兴联合体,探索先富帮后富,带动周边村庄一起富;对口精准帮扶贵州黔东南州和湖北恩施州,把发展带动能力强的扶贫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重要抓手,把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方式,通过产业、技能、电商、消费、教育等多措并举、多线并行,让农民手握脱贫的“利器”,站上脱贫的舞台,唱响冲刺攻坚的集结号。内生动力与外来助力相得益彰,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点评语:一棵树,就能把一个村庄的风景立起;一个个村庄,正在把乡村振兴的希望传递。决胜脱贫攻坚,走向共同富裕,用改革之心激活内生动力,让这一棵棵站立的风景树焕发生机。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区块: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
杭州淳安县有一个“梦开始的地方”,那是连续五任省委书记的基层联系点——枫树岭镇下姜村。近20年来,下姜摒弃“资源破坏型”老路,走“效益型农业”新路,实现了从“穷脏差”到“绿富美”的蜕变。如何从一个村到一片村,从一家富到共同富?“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打破了传统行政区划限制,以下姜村为核心,按照地缘相邻、文化相近、产业互补原则,创新组建涵盖枫树岭镇、大墅镇32个行政村的“发展联合体”,深入推进“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品牌共塑”模式,逐步走出了先富帮后富、区域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新路。2019年,大下姜32个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1.2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10元。2020年2月,“大下姜”联合体建设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点评语:连续五任省委书记的脚印见证了它的发展,从外部输血到自身造血,从传统农耕到农旅融合,从下姜村到大下姜,到乡村振兴联合体,农村改革持续发力,开拓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
事件:杭州最具影响力网络公益项目评选活动
淘宝直播“村播计划”将“直播带货”的新概念带到了多个贫困县,通过“县长+主播+明星”直播的方式,帮助当地农产品销售;传化•安心卫生室在重点贫困地区的行政村启动建设740所,服务村民116万余人;网易严选“品牌共创”脱贫计划从品牌赋能、商品开发、品质共创三方面,为贫困地区打造区域品牌形象……“杭州最具影响力网络公益项目评选活动”是中央网信办命名的全国网络社会组织首批优秀品牌项目。自2016年推出评选以来,活动推动公益在互联网的辐射下,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更好地温暖人心、滋养社会。
点评语:网络的时代是为没有背景、只有背影的我们创造的。阳光普照,万物生长。移动互联网,就像一根神奇的手指,轻轻地将阻碍社会发展的最后一层窗户纸捅破,改变了世界也改变着我们。
事件:网易严选在“西江千户苗寨”设体验馆
伴随着苗族好运纹在《蝴蝶妈妈》H5中的绚烂绽放,苗族神话史诗《开天辟地歌》的雄浑回响,2019年4月,网易严选雷山体验馆在“西江千户苗寨”开馆。雷山体验馆是网易严选首家落户贵州黔东南的电商实体店,而网易严选助力黔东南各县市扶贫事业开发的首批68款不同规格品类的扶贫商品,也同步线上开售。网易严选自2018年11月与雷山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联合了中国美术学院的专业团队,对苗文化与苗绣、苗银、苗族食品等极具民族特色的地方特产进行品牌赋能,开发了苗文化为主的IP形象,并依托电商平台优势活态展呈,助力黔货出山。
点评语:互联网没有距离,大山深处的苗寨就在我们身边,轻轻地手指点击,点开的是黔东南贫困山区的希望,点开的是扶贫创新的智慧,点开的是我们的一份爱心,而苗寨燃起的却是发展之火。
人物:黔东南支教教师团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告别家乡,远赴三千里外的深山,他们任劳任怨,不计回报,仅仅心怀全面小康的共同梦想。他们是杭州市援派黔东南州支教教师团。近年来,杭州市累计选派了50名校长、420名教师到黔东南州开展送教支教。目前,黔东南州内各县至少有3名杭州教师长期支教。以“时代楷模”陈立群为代表的支教教师团,不仅带去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使当地的教育事业得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更努力培养了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本土教育团队,激发出乡村振兴的内生活力。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战场”上,教育帮扶已成为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一大“利器”。
点评语: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办法唯有靠教育的薪火点亮,你们就是为黔东南的大山带来薪火的光明使者,你们的境界和步伐使你们领先于这个时代,而你们的背影将在薪火燎原中被无限放大。
人物:柴荣建
每年400吨抹茶碾茶的产能,带动周边5个产茶村526户茶农实现每年每亩增收2000元以上,让125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这是浙江新洲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柴荣建致力于东西部协作扶贫的故事。2017年11月,55岁的柴荣建踏上恩施土地,从敲定项目、注册公司,到引进设备、第一条生产线投产,仅用了5个月,便在当地建造起一座拥有500亩全流转高标准示范基地的“抹茶产业园”,并且创造性地实行“企业+村经营公司+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柴荣建满腔热忱的“杭情施意”,诠释了东西部协作扶贫的“杭州速度”。
点评语:输血不如造血好,送钱不如送企业。老柴扶贫想得远,干脆送个产业园。再送一套好机制,要使致富长久远。扶贫就是做功德,心无旁骛只耕耘。一腔热忱洒恩施,百家茶农报涌泉。
人物:韩崇华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是本身这样的医者初心,杭州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韩崇华加入了“银龄支医计划”,远赴黔东南州中医院担任副院长。一年多来,他专心带教,培养了5名中医传承人,开设了黔东南州第一个治未病科膏方门诊,组织操办了黔东南州首届膏方节,还成功研发出十个品种的医用冷敷贴……在乡村振兴、共同致富的道路上,韩崇华真正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中医药人才队伍、移植了一套带不走的中医临床技术。
点评语:旧社会是“教出徒弟,饿死师傅”,新时代是“无私奉献,授人以渔”。医者仁心,育人研药,让医学技术在当地生根发芽。这一支带不走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就是教育帮扶的新写照。
人物:魏登华
2019年浙江省秋季美博会暨浙江省美容美发职业技能竞赛上,一名苗族姑娘以优异的培训成绩得到了专业肯定,荣获美容组晚宴化妆季军和“浙江省青年美容名师”称号,她叫魏登华,来自黔东南丹寨。从广州嘈杂凌乱的制衣车间,到杭州高级商场内装修考究的美容工作室;从万千默默无闻“制衣小妹”中的一员,到站在浙江美容美发行业最高领奖台,并先后受到浙江、贵州两省的省委书记接见……魏登华从内向少语变得开朗自信,她在扶智实现脱贫的政策帮扶下,在不断地学习求索中,逐渐明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完成了人生的“逆袭”。
点评语:从嘈杂凌乱的制衣车间里走出的女工小妹,在杭州华丽转身,一步跨进了天堂。是命运还是机遇?是奋斗还是逆袭?魏登华在领奖台上诠释了人生的意义,也诠释了杭州新的励志故事。